冯太后治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太后论文,治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西晋灭亡后,原居住在东北地区的鲜卑族向西侵入,到达平城(今山西太同)一带。公元386年拓跋珪建立魏国,史称北魏。经过几十年的战争,北魏统一了北方,并与汉族开始融合。到拓跋弘之时,他娶了汉人刺史冯朗的女儿为皇后,即孝文帝时期的冯太后。冯太后是位很有才干的政治家,历史上有名的孝文帝改革实际上就是由她发起的。特别是北魏后来的经济强盛,更是得益于她在治理税收方面的卓越才能。
延兴元年(公元471年),年仅七岁的拓跋宏继承皇位,史称孝文帝,由冯太后代为掌管朝政。这时,虽然鲜卑族已在北方汉族地区建立了多年的政权,但一直保持野蛮的掠夺之风:官吏们没有俸禄薪赏,由官吏自己任意掠夺盘剥,朝廷并不干预,人民怨声载道。前几个皇帝虽几次欲加整治,但终因阻力太大未能奏效。太和三年(公元479年),冯太后开始整肃吏政,处死几位贪财不法的大臣,同时实行了北魏的第一项税收措施“班禄制”:规定每户居民缴帛三匹、粮二石九斗,作为官吏的俸禄专项收支,同时严禁官吏贪赃勒索,凡贪污赃物一匹绢者处死,枉法者不论多少均斩首。此制实施之后,遭到了贵族们的强烈反对,但冯太后决然坚持,当年就处死犯赃的官吏40多人,其中有拓跋宏的舅爷。一时间朝野震惊,“贿赂殆绝”。百姓虽然表面上增加了负担,但终因摆脱了掠夺盘剥而开始人心稳定,为后来的大规模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由于十六国时期长年战乱,鲜卑贵族乘机夺占土地,仗势“荫附”大量民户供他们驱使,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此,冯太后依照西晋“九品相通”办法,实行“九品混通”之制。即对天下的民产,按资产多少评定等级,按平均数征收。一般是每户征帛二匹、絮二斤等作为国家收入,另征帛一匹二丈作为地方收入。到第二年,冯太后接受了李冲的建议,在土地实行均田制的同时,实行赋税租调制。其内容是:一夫一妇征帛一匹,粟二石;超过15岁以上未娶妻者,每四个人按一对夫妻计算,奴婢减半计征;有耕牛20头的,按一对夫妻的负担缴纳帛粟;凡种麻的地方,一夫一妇征收麻布一匹。对征收的实物规定了严格的使用范围,其中2/3为国家收入,1/7为地方所有,1/6为官吏俸禄所用。这一办法虽然税率有所减轻,但由于征收范围较广,特别是贵族与奴婢均属纳税范围,所以政府的财政收入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大量增多,因此这一办法一直沿用到隋唐时期。
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初始,由于国家能控制的民户有限,所以赋税的负担转嫁到了百姓头上,地方赋税权力实际上被掌握在贵族豪强手中。因此,冯太后从保证均田制和租调制能顺利实施的目的出发,于太和十年(公元486年)进行了地方基层组织改革,实行“三长制”,即五家为一邻,设邻长;五邻为一里,设里长;五里为一党,设党长,使赋税真正有了基准,既增加了纳税的民户,也减轻了贵族对百姓的剥削。冯太后采取的以上措施,使得北魏国力迅速强盛起来,为拓跋宏进驻中原打下了坚固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也为隋唐时期的“租庸调”制的实施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