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也迎来发展的高峰时期。加上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科研人员发明出更多新型的施工技术、材料及设备,他们被广泛应用到公路施工中,有效的提高整个公路施工的质量。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施工技术,它可以有效的提高路面的抗压性和稳定性等多种新能,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的舒适,同时可以更好的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本文从公路沥青施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现阶段我国常用的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类型及成因,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病害成因;措施
一、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影响因素分析
1.施工材料
在进行沥青路面施工时,原料的质量对整个路面施工都存在很大的影响。如果施工单位在进行原料采购时未能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进行,就无法保证沥青料及碎石料的质量,进而影响施工的质量。沥青路面施工的主要原料就是沥青,因此在进行沥青采购时一定要选择粘接性能高的原料,这样可以提高沥青与集料之间的可以粘接密实。同时由于碎石料最大的作用就是保证可以承受上部的荷载力,因此在进行碎石料选择时一定要控制好强度与粒径。鉴于此,施工单位在进行材料采购时,一定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对当地行业市场信息,选择出价格合适质量较高的原料。需要注意的是仓管人员一定要做好沥青混合料的管理工作。
2.施工技术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不同于其他施工技术,它施工过程较为复杂,同时气候温度对施工过程有很大的影响。一旦出现雨水天气,水分会直接低昂地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结力,进而影响到路面摊铺与碾压效果,无法保证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同时由于沥青施工技术和工艺再不断的完善和创新,鉴于此施工单位一定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施工需求进行合理工艺的选择。同时施工单位一定要对施工人员和施工现场进行监督和管理,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保证其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保证施工质量。
3.施工人员
现阶段,我国各大施工单位缺乏一支专业型强,技术攻关能力高,综合素质高的施工队伍。普遍存在的现状就是施工人员对沥青施工技术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具体的施工技能掌握的不够冲扥,在实际操作时未能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这就使得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同时施工单位未能重视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得员工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分析
1.沥青混合料
施工单位一定要根据施工现象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制定合理的沥青配合比例。同时按照设计的配合比例,对砂石、沥青及矿粉等原料进行混合,严格控制搅拌时间与问题,保证混合料的质量符合国家的相关要求。由于外界因素对沥青混合料的影响很大,鉴于此施工单位在搅拌完成后第一时间将其运送到施工现场。需要注意的是施工单位一定要根据实际需求安排好运输车辆。
2.沥青路面摊铺
路面结构的平整性和稳定性是由沥青混合料的摊铺与碾压施工质量决定的。因此,施工单位一定要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根据试验路段的情况,确定需要摊铺的厚度、碾压次数与速度等具体的施工方案。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人员在进行摊铺施工时一定要将摊铺机与卸料机处于同一水平面上,间距要保持在20厘米左右,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两个机械因为碰撞在成路面不平整的现象。同时施工人员一定要控制好摊铺的速度,保持匀速进行。需要注意的是严禁施工人员在摊铺过程中出现突然停机或是转弯的现象,在完成摊铺工作后要第一时间进行碾压,保证路面的严密性。
4.沥青路面碾压
在完成摊铺工作后就要及时进行碾压项目,施工人员一定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压路机,同时对压路机的行进速度进行控制。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人员要根据试验路段得出的具体数据进行碾压工作,严格按照初压、复压、终压的流程进行操作。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终压操作时,一定要将前两次的碾压印记进行消除,保证路面的平衡度。
5.路面接缝处理
在进行横向接缝时,首先要通过靠尺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对于不平整的地方要及时进行清除,同时用沥青对接缝位置进行涂抹,需要注意的是接缝处理要和已铺层5-10毫米的位置重叠。纵向接缝时,要根据施工需要选择两台摊铺机同时作业,确保摊铺层有5-10毫米的重叠,通过热接缝技术跨接碾压,彻底消除缝隙。
三、沥青路面病害类型及成因分析
1.裂缝
裂缝氛围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状及反射裂缝。产生横向裂缝的原因是由于在沥青材料采购时未能选择高性能的原料,对施工缝隙未能进行有效的处理,导致接缝处不紧密;纵向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路面接茬处处理不到位,路面碾压效果不符合标准使得压实不均匀。
网状裂缝呈现网状特征,裂缝纵横交错,非常密集,成因主要有路面结构中夹有软弱层或泥灰层;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质量差,延度低,抗裂性差;路面总体强度不足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反射裂缝主要是在基层裂缝的基础上,再加上温度和荷载等的作用而形成的。
2.路面推移
路面推移主要是指混合料在公路的纵向位置发生位移的现象。车辆荷载亲戚的垂直力和水平力的综合作用造成路面位移的出现,二者的相互作用是路面结构层的内部产生的剪应力远远超过次材料自身的抗剪强度。同时,基层质量不合格、透油层撒布质量不符合标准,车流量和超载率增加,沥青混合料性能低都是造成路面推移的因素。
3.泛油
高温对沥青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夏季连续高温的情况下,在加上过大的车流量,还是得沥青内部多余的沥青被挤压到路面的现象,这就是我们俗称的泛油问题,造成此种现象的重要因素就是施工人员在进行沥青摊铺时未能严格按照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进行,使得沥青用量过大,造成沥青层面泛油的现象。
4.松散
松散现象主要是指沥青与集料知己的粘结力作用逐步下降甚至是完全丧失,再加上车辆自身的荷载力的作用使得路面表层呈现出松散的现象,同时也会造成面层中集料颗粒脱落,路面磨损等,影响人们的行车安全,造成行车过程的不适反应。造成此项问题的原因是在施工过程中沥青配合比例不科学,造成沥青含量过少,矿料在使用前未能保持干燥,面层强度较低,碾压工作未能符合相关的要求,及面层内部空隙过大造成的。
5.唧泥
唧泥主要是由于水分渗入到沥青层面并且滞留到基层顶面,再机上车流量过大,车速过快,使得基层混合料表面的旧料被挤压成灰白色的浆液。此时再经过车流量的碾压,借助裂缝到达路面的现象。产生该项问题的原因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未能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例,未能将沥青混合料进行均匀的搅拌及碾压未能达到相关的标准,使得沥青路面的空隙过大造成的。
四、沥青路面病害的防治
1.裂缝的防治
现阶段,地面裂缝时最为常见且普遍存在的路面病害现象,因此施工单位一定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施工人员在进行路面维护工作时,一定要根据裂缝的大小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对于细裂缝可以用乳化沥青或是新型的密封胶进行灌封的处理;对于大于5毫米的粗裂缝,要用改性沥青进行灌封处理。需要注意是施工人员一定要做好灌封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将缝隙内的碎料、杂物清除干净,同时保证缝内必须干燥。在灌缝工作完成后要在表面撒铺上一定量的石头屑。如果是分路段出现大面积的粗裂缝现象时,一定要采用铣刨重铺的方案,铣刨施工一定要分层进行,施工到完全没有裂缝为止。一旦基地存在裂缝,就要对基层进行换填彻底处理后,再进行摊铺面层的处理。
2.泛油的处治
施工人员在对路标泛油且有石头子露出的路段进行处理时,一定要对路面进行铣刨后,再重新进行铺设,避免影响行车安全。
3.车辙、推移的维护
车辙和推移问题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出行安全。因此施工人员在进行车辙、推移问题维护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如果车辙和推移的长度小于30米,对行车影响的幅度较小,施工人员可以借助路面烘烤、添加新料并对做好压实等技术进行问题的处理。一旦长度超过30米,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鉴于此,施工人员要采用刨开路面中上层的方法,对路面进行重新的铺设。如果是由于基层施工质量未能达到要求造成的车辙、推移现象,施工人员要在先做好软弱基层的处理工作,然后在进行路面的重新铺设。
4.坑槽、唧泥、松散等病害处理
在对连续出现的坑槽、唧泥、松散等病害进行处理时,一定要采用铣刨重新摊铺的施工方案。首先要完成对上中下三层全部铣刨后,在对基层进行局部的处理工作,包括清洗槽底、槽壁的松动部门及粉尘、杂物等,并进行粘层油的涂刷工作。铣刨结束后采用原路面设计的混合料逐层填铺并压实,填铺时注意层与层之间铺撒粘层油。对于局部出现的少量病害可通过日常养护小修进行规范处理
总结: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各行业对公路交通运输的需求在不断的加大,这给公路建设行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便利条件。公路施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出行安全和财产安全,同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影响。鉴于此,提高公路施工质量成为当前各大施工单位急需解决的当务之急。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及可能影响施工的因素进行总结,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严格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的施工团队,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逐步提高我国公路施工的质量,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和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绍良. 公路施工中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分析[J]. 城市建筑, 2015, 5(29):249-249.
[2]夏栋祥. 公路施工中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探讨[J]. 江苏科技信息, 2014(18):40-40.
[3]周海涛.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 黑龙江科学, 2014, 5(7):240-240.
[4]蔡骏, 蒋立政.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成因分析及养护对策[J]. 工程与建设, 2006, 20(1):81-83.
论文作者:王映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6
标签:沥青论文; 路面论文; 裂缝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病害论文; 沥青路面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