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不仅能使小学生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促进良好的校风、班风的形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思想道德得到发展。在教育教学中采用赞扬、鼓励等方法,通过常规教学,体育游戏、教师表率等方式,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学 德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8.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2-0103-01
体育教学,从外部形态上看,是学生身体的锻炼和技能技术的形成,是学生有一个强健体魄的有力保障;但从学生锻炼过程中的思想变化看,却包含着情感的陶冶。体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三项’基本任务之一”。为此,体育教学同样肩负着德育的重任,它对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材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若想更好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就要研究小学体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探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那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渗透呢?下面是本人的几点粗浅见解,望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紧抓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马卡连柯认为:“制度越明确,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行为习惯的基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各个教学主要环节,进行课堂常规教育,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逐步养成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一些优良的思想品德教育。上课开始要对学生进行动员,提出本次课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结束时要进行讲评总结。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他们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反映速度、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值日生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这样,将思想教育同体育教学中的组织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意志品质的形成总是和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在教学练习中增大难度、强度,使他们的意志品质在完成各种所能承受的运动中得到磨练。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处于运动的状态,他们思想品质上的各种弱点也会在练习强度和教学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表现出来,针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及时教育。
二、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应以进行正面教育为主,这是由儿童爱听表扬的心理特点决定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并及时表扬,使大家在身边找到具体的学习榜样。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现象,教师应以帮助、爱护为出发点,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及不同性质的问题而采用灵活的批评方式,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使学生乐于接受,心服口服。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做到下面几点:1、对优生不要偏爱,有缺点便要指出;
2、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要指出其缺点,但也不应忽略对其优点的表扬;
3、对学生的批评要适当,不侮辱人格、讽刺挖苦,不体罚或变相体罚;
4、教育中要“允许”学生反复犯错误,教育要有耐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紧抓教材特点,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较多的教材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如:通过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的训练,可以锻炼刻苦耐劳、不畏艰辛的意志;各种跳跃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奋勇高攀、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各种集体配合的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所以,只要教师能有意识地挖掘体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题材,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四、利用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实施德育渗透
教师在实施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时,如果能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就能既有利于提高课的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如:进行课前的动员和课后的总结能提高学生学习目的性的认识,使其及时评定课内各方面情况;进行队列队形的调动能训练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组织纪律性,整齐划一的操练动作更能陶冶学生美感;一些教材在教法上可采用游戏或竞赛形式进行,进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协作进取的精神;对某些教材在准备、放松活动或练习时要求学生相互保护、帮助,能促进学生之间热心。教师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育因素,熟悉地掌握教材内容及其思想性,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条件,是充分发挥教材教育因素作用的基本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使学生懂得自觉锻炼的意义,达到教育的目的。
五、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体育课的全过程
体育课是多因素、多层次、多变化的复杂教学过程,要想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内收到好的德育效果,就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1、队列队形操练和热身操:通过让学生在严格执行口令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体会到纪律的严明,培养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严密组织纪律性。
2、主要教材如:山羊——分腿腾越的教学,可以通过表扬大胆完成动作的同学,来帮助胆怯的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其更勇敢、更果断,增强学习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同时可以通过表扬练习中互相保护、帮助的同学,培养学生的互相关心、团结友爱精神;此外,还可从中渗透安全知识教育。
3、分小组练习:通过以小组长或值日生轮流负责组织练习,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形成自我锻炼的好习惯。
4、教学比赛:通过如“比比哪组完成动作好的人数多”或小组接力比赛等竞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拼搏的竞争意识,并可由此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5、课的小结:通过教师肯定学生成绩、表扬好人好事、提出本节课的不足和努力方向等,培养学生学习先进和自我评价的习惯。
6、收放器材:通过启发学生主动收放器材和讲述器材的保养方法等来对学生进行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教育。
总之,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长期的、反复的、无止境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各种途径进行渗透,使学生在长期的生活、学习、劳动以及各项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小学体育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自体心理的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的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彤.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J].新课程研究,2012(2).
论文作者:李晓泉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学生论文; 思想品德论文; 德育论文; 体育论文; 小学论文; 教学中论文; 教材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9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