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幽默教学法 语文 教法探究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特鲁?赫伯说:“幽默,它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①有趣则必是兴味;有感染力则必使人易生感悟,故为最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如果我们将“幽默”的这些突出的优点用于语文教学上,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必将是另一番景象。
一、幽默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艺术魅力
我们知道,幽默是人的思想、文化底蕴和艺术灵感的综合结晶。幽默能使人的语言、行为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幽默往往以温和宽厚的方式、俏皮含蓄的词句使人们在会心的甜笑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有时又以嘲讽、揶揄的方式揭露生活中的丑恶和谬误,让人们有所醒悟和有所警觉或从中领略人生哲理。有时候,幽默还是一服能把自己和他人从尴尬境界中解救出来的灵丹妙药。美国的总统有许多是靠幽默来赢得选票的。毛泽东是一代伟人,世人不仅被他的智慧和政治军事才能所折服,还被他那种东方式幽默所折服。当然幽默不是伟人和名人才能拥有,凡有人类的地方都充满着幽默,幽默实际上已完全渗透到了人类活动的每一个领域之中。这样,语文教学也就不可能没有幽默的存在。
在教学艺术的殿堂里,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方法百花齐放,而幽默教学法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显著的教学效果极富挑战性,是中学语文教学艺术中的奇葩。如果把在教学改革中应运而生的具有现代理念和富有魅力的其它教法喻为教学舞台上的相声,那么,幽默教学法就是教学舞台上的小品。幽默教学法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它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每一分种都是一种享受。学生接受知识如沐春雨、如坐春风、益智愉心,在愉悦中获得知识和启迪。因此,幽默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艺术魅力是不可忽视的。
二、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幽默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一)读懂幽默,节制幽默
许多优秀的作品都集幽默、讽刺于一身。作家们将幽默机智地融入作品之中,或在内容思想之中,或在语言表现形式上,使作品充满魅力而成为传世之作。例如:选入中学课本的有: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鲁迅的《阿Q正传》,孙犁的《荷花淀》等作品。那些情节幽默和语言风趣的作品,需要我们仔细地品味;那些把幽默感深深地埋藏于内里的作品,更需要我们用心去挖掘,不求甚解或浅尝辄止,自然难以领会幽默之所在。如果只想在作品中找笑话或在教学中搞笑,这是滑稽而不是幽默。老舍曾说过一句精
教学艺术的魅力,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用教师的教学功力启迪学生的一种内在的、强大的持久的教学吸引力,是教学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集中体现,是对教学的一种理想效果的追求。幽默教学法突出地提高了教学艺术的魅力。幽默教学法同样是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在实施幽默教学法时必须遵守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同时也不能违背彩的话:“到了幽默论斤卖的地步,讨厌是必不可免的。”看来,对幽默的节制,恰恰是深谙幽默之道的表现。
(二)因文而异,把握尺度幽默的内涵和混淆它的分类,所以在教学中实施幽默教学法必须注重意做到:
1、因文而异,严谨慎重。
在中学语文教材里,选入了许多中外名篇,也有出自一般作者之手的精妙之作,类别多样,内容丰富,风格各异。我们在选用教法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课文的文体、主题、语言和情感表现等。幽默教学法是教学艺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不可能适合于所有课文。感情深沉凝重的课文是不适合采用幽默教学法的,如关汉卿的《窦娥冤》,雨果的《巴尔扎克葬词》等;此外,课文本身富含幽默的,其程度也有浓淡之分,其幽默也还有类别之分,进行教学时,对教法的应用应该严谨和慎重,使教学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2、注重效果,把握尺度。
《新华字典》对幽默的解释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②。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不应只让学生感到有趣或可笑,更应该让学生体会到意味深长,这样学生才能深刻地理解课文,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教学目的。语文课堂不是“快乐大本营”,有时在课堂上需要搞笑,但目的不是为了搞笑,有时需要滑稽,但目的不是为了滑稽。这些“搞笑”和“滑稽”是为了把知识通过幽默艺术传递到学生的大脑中,使之成为深刻的记忆,所以,实施幽默教学法要有尺有度,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
三、实施幽默教学法的基本方法
常言道:“教有法,教无定法。”前一个“法”指的是教学原则、法则,后一个“法”指的是教学方式、方法。前者是有规律性的东西,人人均同,后者是实施教学原则的具体方式、方法,却大可因人而异。幽默教学法自然也是如此,给它的定义是以它的幽默效果来确定的,而不是方法和方式。幽默效果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来体现,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探索和总结,使之成为具有相对稳定性而又在不断发展提高的教学方法。
(一)、身态神情法
这其实是一种态势语。它运用手势、表情、动作等表达某种意义,是口语的重要辅助手段,带有一定的表演性质。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针对所描述的对象,适度地运用手势、表情和动作,使教学产生幽默艺术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所描绘形象的理解。 例如在上鲁迅先生的《故乡》时,讲到杨二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位教师两手搭在腰间,像圆规一样张开双脚,满眼显出鄙夷的神色,用泼辣尖利的假声摆头晃脑摹仿杨二嫂的语言:“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 “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啊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整个课堂充满了笑声,杨二嫂那市侩嘴脸和那细脚伶仃的形象也就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了。
(二)、妙用修辞法
在课堂教学上妙用修辞传授知识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气氛,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当引导学生学到“美女蛇”一段时,一个男生举手发问:“老师,世上有没有美男蛇?”引起哄堂大笑。老师:“这个同学天真好奇,问得有趣。如果世上真有美女蛇,那就应该有美男蛇。其实,‘美女蛇’中的‘美女’是比喻迷人的外表,‘蛇’是指害人的本质,‘美女蛇’比喻披着画皮的坏人。这位男同学可千万要提高警惕,保护好自己,不要上‘美女蛇’的当,要不然又得向老师哭诉‘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歌曲名)了”。这位老师没有因为学生的哄笑而影响自己的情绪,更没有因为那位男生对自己不尊重而反感,而是运用引用、仿用等修辞方法顺水推舟,循循善诱,指导学生理解“美女蛇”的寓意,诙谐而幽默,把学生的思路拉回正轨,既稳定了课堂教学秩序,又让思想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
(三)、语言混合法
教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大力推广普通话是语文教师的最基本的任务,这对于每一个语文教师来说是责无旁贷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语言丰富,各有特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要注重地方语言的学习,以便于吸取其精华的部分。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一些地方语言极富有幽默感 ,所以,许多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在表演相声和小品时采用了地方方言而取得了良好的幽默效果。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正字正音、词义讲解,课文朗诵等一定要使用普通话。对那些难懂的词句和难于理解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可采用语言混合法教学,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一位四川籍的教师在上李白的《蜀道难》时,课堂显得比较沉闷,因为李白诗歌的那种一泻千里的艺术风格,学生在预习中是无法体会到的。课堂的沉闷毫无疑问会影响教学的质量。于是这位教师在讲第一句“噫吁嘻,危乎高哉”时,这样讲道:“用现在的四川话讲,太白先生的意思是:娘的个脚哟,四川的山,龟儿子好高噢!”语言风趣,课堂便活跃起来,为后面课文讲析奠定了基础,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含蓄法
适度地含蓄也是一种幽默。据说老子教诲别人非常含蓄幽默。一次,孔子带着弟子们去求教于他,伫立良久,老子才张开嘴并用手指了指问:“你看我的牙怎么样?”孔子回答道:“全掉光了,不怎么样”.又问:“我的舌头呢?”孔子回答道:“舌头很完好。”对话到此,老子便闭上眼睛养起神来,闭口不言。孔子带着弟子们离开了,弟子们带着一头雾水埋厌老子的怠慢,孔子却说:“老子给我们讲了个很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道理。”老子教人可以说是相当含蓄了。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含蓄的内蕴,才能产生出幽默的奇效,令人回味无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学习那种“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寄劲于婉,寄直于曲,寄实于虑,寄正于斜”(刘勰《文心雕龙》)的含蓄方法。在课堂教学法中,根据教材内容寻找一种含蓄的妙趣横生的教学方法,其效果就会极佳。如在教授白居易的《卖炭翁》一诗时,教师可针对“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入手提问。“身上衣正单”却“愿天寒”对卖炭翁来说,不是自相矛盾吗?其实不然,“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气变暖,然而这位卖炭翁得把解决衣食生计的问题寄托在卖炭得来的钱上,所以“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冷得瑟瑟发抖的情况下,他仍希望天气变得更加寒冷,表现了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深刻揭示“官市”本质的目的。这比起一般教师采用翻译——解释——中心的教学程序来说就要好得多了。再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可提问学生:孔乙己喝酒时排出九文大钱,是很阔气的表现吗?非也,它精妙绝伦、入木三分地刻画出孔乙己这个拮据窘迫而又迂腐穷酸的读书人形象。
从以上事实证明,这含蓄地提问,可以使学生开动脑筋,增加求知欲望,准确把握知识,深刻理解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夸张法
带着谐趣的“夸张”也是一种幽默。在一本《幽默寓言》③中有这样两则故事:之一是说有一个私塾先生认识一个“川”字,一次学生去求教于他,他就找这个“川”字来教学生,不料翻了几页书都没找到,后来他突然发现书中有个“三”字,他就骂道:“我找不到你,原来你是卧在这里睡觉!”;之二是说有一懒人,不小心在路上跌了跤,但他并不吸取教训,走路仍然不小心,后来又跌了一跤,于是他后悔地说:“早知如此,上一次就不该爬起来了!”于是他干脆躺在地上不起来。世上也许根本不会出现上述故事中的情形,但经过讲故事人的“夸张”,便在幽默中埋下了深刻的生活哲理。另外如“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守株待兔”、“东施效颦”等,都是古代哲人幽默智慧的结晶。如果抽掉了这些故事中合理的“夸张”,这些故事恐怕早就埋没于浩渺的历史长河里了。正因为有了这些合理的“夸张”,才使之发人深省。我们进行语文教学时,同样可以从中得到很好的启示,正确认识其幽默的价值之所在,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的《守财奴》(节选于《欧也妮.葛朗台》)这篇课文中,采用了夸张的语言,把葛朗台时忧时喜、时而如猛虎,时而如绵羊,时而十分粗暴、时而非常温顺,时而不顾女儿和妻子的死活、时而肉麻地叫着“小乖乖”和“好妈妈”这些反复无常的情态评述出来。教学时,教师把这些谐趣夸张的幽默价值细细地勾画在学生面前。教学之后学生会感到印象格外鲜明,教育特别深刻。再如上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装在套子里的人套住生活了吗?套住思想了吗?套住爱情婚姻了吗?”提问之后,教师故意用夸张的语言,把小说的结尾评述得谐趣横生,就可以收到比较好的效果了。
(六).反常法
“反常”深含幽默感。反常法,从表面看来,它违反了习以为常的生活逻辑,实际上又遵从常规,受一定的生活情景的制约,因而说它是“反常”的,但不是荒唐的。幽默大师卓别林在很多影片中的精彩表演就是如此。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③可称得上典型的幽默小说,阿Q被诬抢劫,判处死刑,他在判决书上画押后,最使阿Q苦恼的,竟不是他的不白之冤,而是画押时“羞愧自己画得不圆”,后来他一想:“孙子才画得很圆的圆圈呢。”于是他睡着了。读到此,每一个读者都忍不住笑了,但笑里却含着泪花,心里交织着对麻木不仁的阿Q的无限同情和对吃人的黑暗社会的无比憎恨。
孔乙己的性格和祥林嫂的性格也是“反常”的,狂人的“反常”则更加有目共睹。就是因为有了那个病态的社会,才产生了鲁迅笔下如此众多的反常人物。从这一点看,这些“反常”人物的出现于那个时代,则又该是十分自然和“正常”的。
鲁迅先生正是运用了这种艺术创作中的以“反”衬“正”的幽默笔法,入木三分地揭露那个“反常”的病态社会。教师要从这些名作中借鉴幽默的手法,巧妙地动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搞得有声有色。
笔者认为,动用“反常”法必须依课文而定,如讲到前面提到的课文,作者可以顺其“反常”之势,将其幽默谐趣挖掘出来,以加深学生的印象。那些不用“反常”法写作课文,教者则不必要造作什么“反常”法去教学,那样倒反使课堂教变成不伦类。这是教者应该注意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中,因为受到学生知识水平的局限,教师使用幽默语言也就受到限制。要以学生“懂”为原则。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自然恰当地使用,过度只会适得其反,也就是说,必须建立在学科的基础上,必须以导川归海为目的。否则,一味追求趣味性,便会成为无聊的插科打诨,坠入庸俗与荒谬。正如狄德罗所说,幽默的目的在于“使德行显得更为可爱,恶行更为可憎,怪事更为触目”(《论戏剧艺术》)。总之,让我们把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搞活,用幽默教学法把她装点得更加美丽动人。愿我们的语文教学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开怀一笑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吧!
注释:
①万年.《幽默艺术》引言.四川,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5
②《新华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4
③万年.《幽默寓言》. 四川,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3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N] . 广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06.6
[2]吕叔湘. 现代汉语词典[Z]. 北京;商务印书馆 . 2002年6月
[3]韦志成 . 语文教学情境论[J] . 广西;教育出版社 . 1996 .12
[4]韦志成 . 语文教学艺术论[J] . 广西;教育出版社 . 1996 .12
[5]黄麟生/倪文锦 . 先进教育思想,高超教学艺术[J].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91 .5
[6] 高宝立 . 教育研究[J] .广西;教育研究杂志社. 2003.5、2004.2
[7] 王世堪 . 中学语文教学法[J]. 广西;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8] 邵守义. 演讲与口材[J].陕西;演讲与口才杂志社 . 2002.12
[9] 彭吉象 . 艺术学概论[N]. 广西;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
论文作者:陆辉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3
标签:幽默论文; 教学法论文; 学生论文; 艺术论文; 反常论文; 课文论文; 语言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6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