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如何深化?——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座谈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座谈会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走向现代化”的讨论,4月9日上午,本刊编辑部邀请部分行业政研会,企业领导同志及院校、军队、机关专家学者在京召开了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座谈会,本刊总编辑、全国政研会副秘书长杨文上主持座谈会,全国政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本刊编委会主任李长喜、中国冶金职工政研会会长马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与会同志围绕怎样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命题、如何深化“走向现代化”的讨论、如何搞好这方面宣传等问题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气氛热烈。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1、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含义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要改革创新, 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宝华同志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提法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有一个历史过程。从1987年全国政研会第三届年会至1995年,宝华同志一直提思想政治工作要“改进和创新”,要“以改进求加强”;到1996年七届年会上,宝华同志提出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改进”,更重要的是要“改革”;最后是1998年7 月宝华同志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要“现代化”,直到第十次年会上系统地阐述了“现代化”问题。由“改进”到“改革”到“现代化”,始终贯穿的一个思想就是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改革创新”。政工干部不能总是与改革格格不入甚至认为改革就是冲击自己,不能总是舍不得扔掉那些不合时宜的东西,而要跟上时代、跟上改革,开创新路。讨论政工现代化,首先要明白宝华同志的思想脉络和良苦用心。
2、提“走向”现代化是合适的。“走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是渐进式的,是未完成时,需要我们不断地探讨、研究、实践。在“现代化”这件事上不能一哄而上赶时髦,而是要立足当前、着力推进,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突破”,而“走向”的过程则是通过不断探索、总结积累、由渐进到实现飞跃的进程。这需要大量艰苦努力。“走向”的过程任重道远。
3、首先是转变观念,但在方法手段上可率先突破。 宝华同志讲“现代化”首先是转变观念,这是在强调观念的重要性。但也要看到“现代化”是实践的过程,在实践的层面上,我们完全有可能在方法和手段上率先突破。方法手段与思想观念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的。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不是独立于社会经济生活之外的“现代化”,面对21世纪的高科技和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率先从政工手段上突破很有必要,而且成功的可能性也大。“科技兴思”的概念在一定的环境里值得一提。
4、需要“眼睛向内”,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政工思路滞后、观念滞后、方法滞后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而是多年如此。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总习惯于眼睛向外,强调客观,等靠要,总希望社会外部条件能适合我们的主观要求,要求“领导重视”,要求人家给你权威给你地位,否则就无所作为。这种“眼睛向外”的习惯不改变,“现代化”难上加难。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有危机感,而且要有摆脱危机的强烈愿望和思想技能准备,眼睛向内,从我做起。“能不能上去”是第二位的,“想不想上去”是第一位的。
5、打破自我封闭的小圈子,广纳百川,多讲“融合”。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自己的一块“领地”,讲“加强”讲“改善”都是在政工这个小圈子里进行;甚至把思想政治工作当成自己的“专利”,领导人一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就想当然地理解为加强人、财、物力,提高地位,总想借“加强”之机与人家论个高低上下、争个大小主次。这样怎么能发展?打破封闭,广纳百川,当前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处理好思想工作与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关系。这方面过去我们过多地讲“区别”,“我和他不是一回事”,现在应该变一变,多讲讲“融合”。另外将心理、行为调适提到思想工作的日程上来也变得日益迫切了,把心理问题与认识问题混在一起不利于开展工作。
6、根本目的要着眼于“人的现代化”。政工做的是人的工作, 政工现代化的根本目的应着眼于“人的现代化”。衡量“人的现代化”的标准是什么?美国人英格尔提了9条标准:“乐于接受新事物, 包括新思想、新观念和新的行为方式;准备随时接受改革和变化;思路广阔;注重把握现实,而不是耽于回忆或空想;强调发挥个人潜能,办事讲效率,有应付现实问题的信心;有计划地生活和工作;尊重知识,尊重他人;有可依赖性和信任感;重视专门技术,特别是对科技手段有信心。”政工现代化也可以此为参考,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和客体的素质水平,培养“现代人”。
“人是目的”这句话是马克思说的,它与我们常说的“把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在含义上有差别。“人是目的”意思是我们的一切工作、一切活动,其唯一的宗旨就是为了人的发展和人的解放。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服务于人,帮助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生活得更充实更美好。过去以政治口号强加于人、压制人的发展的做法与“人是目的”是背道而驰的。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就是要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社会,改变居高临下的“官本位”形象,定位于服务,而服务对象就是具体的、具有民主平等意识和自我实现意愿的现代人。
7、现代化的政工干部应是“学者型”。所谓“学者型”, 就是要通晓两类知识:一类是自然科学、现代科技和生产经营知识,没有这些你就无法在现代企业中立足;另一类是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引导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本领。两者当中以后者为重点。通晓了这两门学问之后,我们才有可能顺应时代大潮,改变“政委型”的传统形象,努力将自己塑造成职工群众的朋友、精神文明的导师。一般化的“政治家大话”不要讲,而要通过渗透、参与、民主讨论和学术研究来树立权威,实现引导。角色形象的变化,应该作为“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8、现代化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领导干部作为第一对象。 当群众来批评教育领导的时候,群众就是思想工作的主体,领导干部是工作对象。需要建立这样的教育机制,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和研究成果进入决策,进入班子。而在这个方面我们目前非常薄弱,我们的许多问题出在这里,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总体效果因此大打折扣。
9、正确处理改革与传统的关系,勇于创新,积极扬弃。 观念现代化肯定会碰到如何对待传统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现代化与传统对立起来,或强调前者而将后者视为阻力、包袱,或立足后者而将前者看为离经叛道。其实二者是对立统一、动态作用的过程。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失序、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的状态下,思想政治工作传统确有凝聚世道人心的作用,是可资开发的宝贵资源。但不能因此而放弃改革创新的追求,求稳怕乱、墨守陈规的做法只会使政工落伍于时代。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积极扬弃,思想政治工作才有生命力。
10、不能总是低水平重复,要有走向前沿的勇气和行动。关于思想政治工作要改进、加强我们已讲了很多年了,六届年会时李瑞环同志就已经把很多前沿的研究课题提出来了。但这些年来我们却始终缺乏把人们引向研究前沿的勇气,缺乏开展这种前沿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经常“炒冷饭”,低水平地简单重复几个既成定论的话题;有时候刚到前沿,又拉回到起点。有些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已经说清楚的问题我们还在说,还在“论”,而且水平不见得比过去高。这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也是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诸如“试论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之类二十年前就提出过的题目,有什么必要总挂在嘴边呢?走向现代化,就要重视累积效应,在过去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往前走,而不是原地踏步、频频回头。
李长喜同志在总结讲话中对深化讨论提了四点要求:一是要深刻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要增强研究探讨的自觉性;二是要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目的是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三是要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着眼点是人,首先是各级领导班子和政工干部,要有从我做起和学习提高的紧迫感;四是我们的讨论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重在转变观念,推动当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