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医院友谊医院; 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分析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降低肝胆置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8月期间接收的76例肝胆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76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38例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38例患者则实施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对比2组肝胆置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率差异。结果:经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38例患者非计划拔管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对比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胆置管患者采用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减少患者非计划拔管率,值得临床综合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肝胆置管患者;责任制护理;非计划拔管;效果
本研究为降低肝胆置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率,强化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系统纳入了我院2015年6月以来收治的38例肝胆置管患者作为临床护理服务对象,给予了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同时,为便于护理效果观察,特纳入了我院同期收治的另38例肝胆置管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了常规护理模式,进而就不同护理模式下2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展开了综合对比,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8月期间接收的76例肝胆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肝叶切除术患者29例、胆囊切除术34例、胆肠内引流术7例,肝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6例.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76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观察组38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24~73岁,平均(47.9±12.4)岁。对照组38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9例,年龄22~74岁,平均(48.2±11.7)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38例肝胆置管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护理服务模式,即做好患者的日常药物治疗及管道护理工作。 观察组38例患者则于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具体护理路径如下。
(1)日常护理责任分配:责任制护理,每名责任护士负责1-8名患者,负责患者的所有治疗,包括管道的护理。针对患者置管护理管理工作,对患者置管后的意识情况、活动情况、耐受程度、理解能力、管道置换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及动态监管,当班责任护士进行评估并采取预防措施作为第一责任人,护士长进行监管作为第二责任人。针对置管期患者的管道管护各项适宜签署责任书,保证护理责任落实到位[1]。每班护理交接时,责任护士需进行床头交接,对患者置管情况、护理内容作有序衔接,检查患者导管固定、敷贴牢固度、引流管标识、引流袋充盈度以及患者皮肤情况,及时消除非计划拔管隐患,对存在意外拔管高风险患者,需给予重点关注,并于床头置放“防管道滑脱”类警示牌,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给与保护性约束。
(2)健康宣教责任界定:肝胆置管患者治疗期间,由于管体留置时间较长,会对患者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且日常须作管路定时维护,患者易出现焦躁、恐惧等不良心理。因此,责任护士在实施护理过程时,需重视同患者的沟通,及时把握患者心理状态,发现潜在心理问题,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护理服务[2]。其次,护理人员还需通过口头、书面或宣传手册等方式告知患者置管及护理方面知识,叮嘱患者日常需注意置管规避事项,如管体固定、保护等,使其翻身、活动时,能够自主掌握引流管固定知识,规避引流管折叠、扭曲,从而在置管优势、必要性全面了解前提下,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3)置管问题管护责任界定。现实中,为避免肝胆置管患者置管不良问题的发生,责任护士需对鼻胃管留置管体以胶布作蝶形固定,并注意胃管是否存在口腔、咽部打折情况。留置导尿管患者需以生理盐水充满气囊,以4 ×3cm胶布于大腿根上内侧予以固定;留置T管患者则以缝针、思乐扣、3M胶布予以固定,并预留合理长度,避免患者活动牵拉,以别针将腹腔负压吸引管固定于床单,定时挤压引流管内液体,避免过重牵拉引流管;中心静脉管体则以缝针、透明敷贴实施妥善固定,预留相应长度避免颈部活动时管体脱出。同时,需加强患者穿刺部位观察,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渗液、红肿、疼痛及皮肤过敏情况,每周作穿刺点消毒[3];日常输液完成后,需以生理盐水实施导管冲洗,避免导管堵塞、导管血栓情况发生。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录入SPSS18.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量资料以( )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不同临床护理模式干预后,2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对比可知:观察组38例患者中,共计出现非计划拔管患者3例(7.89%);对照组38例患者中,共计出现非计划拔管患者7例(18.42%);组间差异对比,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肝胆手术患者置管期间,能否给予患者综合的护理服务工作,切实加强置管问题的管理监督,减少肝胆手术置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率,是强化患者治疗、康复效果的关键,同时也是当前临床护理开展中需关注的现实问题。
本研究中,观察组38例肝胆置管患者应用的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是以降低患者置管非计划拔管率作为主诉原则,通过专业经验丰富的责任护理人员展开患者置管期的护理管理工作,在置管责任明确前提下,界定了各项护理工作要求,并通过开展置管患者心理护理及置管知识宣教工作[4],促使了患者对置管必要性、护理要点的掌握,强化了患者的护理配合度;进而通过定向置管护理、管体护理管理措施,降低了置管后不良问题发生所致的患者机体影响,可切实强化患者疗效同时,强化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具有着较好的应用成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38例患者非计划拔管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由此揭示了肝胆置管患者置管期间采用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的价值,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郁新,许超丽,李谨等.管道护理中安全管理策略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4,29(20):13-14.
[2] 肖珊,聂晓琴等.普外科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长江大学学报,2014,11(6):100-102.
[3] 陈艳.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3,(37):97-97,98.
[4] 徐静.外科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和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2013,11(26):2409-2410.
论文作者:林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5
标签:患者论文; 肝胆论文; 计划论文; 责任制论文; 对照组论文; 责任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