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_政治论文

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_政治论文

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化与论文,当代中国论文,政治论文,全球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02;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05X(2002)02-0050-05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们的主观政治世界也随之变化,这为我国政治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它支配着人们的政治行为方式,影响政治体系的确立和稳定,是制约政治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抓住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政治文化,才能推动政治发展,维护社会和经济稳定。

一、全球化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英国社会学家莱斯利·斯克莱尔给全球化下了一个比较权威的定义:“全球化是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括通讯、生态及旅游的全球化为基本内容,而以文化及社会政治的影响为直接后果的一种社会变化趋势。”[1]全球化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历史进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推动着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巨大的变化。政治文化是在一定生产方式基础上,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历史和现实的环境中形成的关于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心理倾向和政治价值取向的总和。全球化既构成了我国政治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又作为一种实际的力量对我国政治文化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一)全球化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1、全球化是以经济全球化为基础的,其显著特征就是市场经济内在力量在全球的显现,促使经济一体化加剧。今天全球180多个民族国家中,绝大多数采用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经济市场化。中国要适应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就要加快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全球经济保持步伐和谐一致。加入WTO将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推进器,必然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促使市场经济内含的民主、公平思想深入人心,并在人们的意识和行为中表现出来,进而推动人们政治主体意识的觉醒和提高。亨廷顿认为:“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政治参与的扩大,造成参与基础的多样化,并导致自动参与代替动员参与。”[2](P.69)这种公民政治意识普遍增强的趋势为我国政治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心理基础。

2、全球化带来了中国文化同全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机遇。全球化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世界文化走向中国。在全球化的巨大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性和落后性加速瓦解;而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和继承性将在全球化中极大地吸收人类文明的精华,得到发扬。同时全球问题的日益突出,促使人类认识到生存与发展的共同利益,形成全球意识,人们开始更加关心人类的终极价值和共同理想。这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注入新的活力。

(二)全球化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发展提出了挑战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时期,中国的社会转型将实现经济体制、国家作用、政府职能、政治文化、社会心理等一系列深刻的转变。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深,社会结构转型受外界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全球化的影响与国内社会结构的变迁交织在一起,全球波动很容易引发国内社会结构变迁的“共振”,造成政治与社会的不稳定[3]。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全球化对于我国政治文化发展来说,更多地意味着挑战。

1、全球化对于政治体系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挑战。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风险。生产、贸易、投资的全球化,使各国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试图与世隔绝地执行本国的经济政策,一个国家的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一国发生经济危机会迅速殃及他国乃至整个世界,政府调控本国经济的能力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传统地在一国范围内,属该国所有,受该国法律调整的经济模式,由于跨国资本的介入、股份制的发展,已不再适应。各国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遵循国际条约、协定规范和惯例来运作,市场力量正在部分地取代国家权力而成为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政府职能和政府能力还不能适应全球化过程中的新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政治体系和政治权威的认同感。主要表现在:①政府职能过于宽泛,界限不清,降低了政府对社会的调控能力,影响了政府的权威性和社会动员能力。②国家权力膨胀,社会生活国家化,经济活动政治化,使腐败有了滋生的空间,社会腐败现象的扩张直接削弱了人们对政治体系合法性的认同。③政府依法行政水平较低,权力过分集中,内部职责不清,机构低效运作。这些问题影响了政府自身的领导能力,降低了社会对政府的信任度[4]。

2、全球化给主流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全球化进程一方面大大推进了文化交流与开放,使全人类的共同精神文化财富和共同价值观念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多,但另一方面,随着交往的增多,各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也越来越突出。发达国家往往借助全球化,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通过其垄断的世界传播媒介进行文化讨伐或运用各种渠道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力图推行其经济、政治模式。客观上,作为全球化重要推动力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公民的信息来源多样化和国际化。西方的思潮、价值观、生活方式,经由各种渠道,不断对我们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维持社会向心力的凝聚因素,改变着人们的基本政治观念,影响着公民对本国政治制度及政治领导的评判标准,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

二、现阶段中国政治文化的特征

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伦理道德、价值规范和文化观念都在发生着急剧变化,全球化进程与社会结构转型交织在一起,更加剧了这种变化。因此,处于历史转变过程之中的我国政治文化呈现出以下特征:

1、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与其他亚政治文化并存,共同影响着人们的政治观念和价值。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主体地位,但在社会变革引发的社会利益格局大变动的面前,主导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对社会的整合作用受到极大冲击。当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淡化”、“信仰危机”就是其外在表现。

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都是其漫长历史的一种积淀和凝聚。中国的政治文化有着两千多年的深厚积累,不可避免地带有本国传统文化的痕迹。虽然,传统政治文化中不乏

有益于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合理之处,但是由于不具备现代民主的内涵,从总体上它不适用于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5]。权力崇拜与惧怕的二元政治情感、上下等级意识及狭隘顺从心理等传统政治文化的主要特点,在民众的心理中仍有普遍影响,“人治”已成为一种习惯和心理定势并且根深蒂固[6]。传统政治文化以一种主体心理和价值层面的惯性制约着人们对社会变革和发展的认同,阻碍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理论的产生与传播,构成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严重障碍,制约着文化、经济、政治的协调发展。

外来政治文化借助经济和科学技术全球化,给我国的政治文化带来全方位的冲击。首先,外来政治文化为我国的社会变革提供了一个横向的比较参照系,使我国的政治文化发展得以吸收和借鉴人类共有的先进文明成果;其次,我国和西方社会制度的根本差异,决定了两种政治文化在阶级属性上的本质区别。因而它们在互相交流、吸收的过程中,存在着广泛的碰撞和冲突。其中尤其是以批判现实社会制度为目标的反主流文化的传播,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冲突。外来政治文化在与社会主义主流政治文化的交流过程中较多地呈现出对社会宏观结构现时稳定的偏离和思想文化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对社会利益分化和文化多元状况的整合作用,阻碍了部分人群对社会主义理想的认同和信仰。

2、公民政治心理复杂,价值取向多元化。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政治心理,总体上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增强了,但是社会关系的商品化趋势和人们功利观中“个人主义”色彩的加重,使公民或群体政治心理冷热不均。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利益调整对不同社会利益群体的利益影响是不一样的,尤其是作为个人而存在的利益载体,更因其利益的千差万别而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反映[7]。

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使得经济利益的主体多元化,在观念层面上的反映就是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同时社会开放和政治宽容以及人们政治主体意识的逐渐觉醒,客观上有利于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存活与传播。人们的政治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表现在不同的政治意识主体对同一政治事件和大政方针的态度和观点上出现较大分歧。这必然会导致多元政治价值取向与一元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冲突,影响着人们对政治体系合法性和权威的认同[8]。

三、当代中国创建社会主义新型政治文化的现实意义

全球化加速瓦解了我国政治文化封闭保守的传统发展模式,增强了政治文化对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适应性和容纳吸收不同性质文化的开放性,同时也加剧了我国的政治文化复杂性和多元性的趋势,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和统合作用面临着挑战。因此有必要适应社会转型,创建社会主义新型政治文化,以促进产生和传播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理论,保持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与文化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1、政治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保证。

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也是我国政治文化建设的目标和重要内容。政治文化无论是从微观上提高公民个体的政治素质,还是从宏观上转变整个国民的政治价值观,都为国家的政治发展提供了主体保证。没有现代民主的公民政治文化的支撑,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就难以实现和持续。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提倡平等、法治、民主、权利、竞争等现代观念,鼓励公民通过合法正当的渠道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推动公民政治参与的合理化、制度化,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提供着强大的支持。

2、政治文化建设对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政治稳定是维系政治统治的保障,又是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国正处在转型的重要时期,政治稳定尤为重要。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使主流政治文化扩大政治认同,增进社会对政治体系的归属感,发挥政治整合作用,规范政治行为,有利于增强政治体系的合法性和整合力以及政治过程的有序性,从而促进政治系统实现稳定。尤其是面对全球化的冲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爱国主义为深厚民族心理基础的主流政治文化是整合各种亚政治文化,凝聚各种社会力量的重要力量,也是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对社会主义理想的侵蚀,抑制反主流政治文化的产生和传播,在全球化浪潮中维护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有力保障。

四、加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设的途径

面对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挑战,加强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已刻不容缓。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创建社会主义新型政治文化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树立全球意识,创新政治思维。首先,树立全球意识,明确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位置,是我们制订全球战略的前提,也是我国政治文化建设的首要课题。全球意识要求我们,在承认国际社会存在共同利益,人类文化现象具有共同性的基础上,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以全球的视野去考察、认识社会生活和历史现象。在政治文化建设中,要注重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发展的先进成果。其次,各种全球性问题突出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价值。全球意识要求人们放宽视野,从全球利益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关注人类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以人类的共同利益作为评判人们的行为和活动合理与否、正当与否、正义与否的最高标准,合作解决全球问题。因此,在全球化时代,我国的政治文化建设要树立全球大视野,改变两极化的政治思维,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和“全盘西化”的思想,正确认识政治文化的时代性、继承性、民族性和交汇性;要更新政治观念,创新政治思维,突破一些僵化的思想框架,确立以国家利益为主导、积极争取人类共同利益的政治思维,倡导追求人类共同的理想和价值。

2、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当代我国政治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的核心作用是引导政治行为,凝聚社会政治力量,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巨大精神力量。

首先,在社会转型时期,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价值体系的完善与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结合起来,以协调社会政治关系,整合不同的政治价值取向,铸就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核心。其次,要推进政治社会化,通过各种媒介使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广泛传播,深入人心。只有当社会主义政治价值取向在人们内心形成稳固的信念,才能产生巨大能量,提高社会政治认同,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精神支柱。

3、推动政治参与发展,建设参与型政治文化。对于我国的政治文化建设来说,迅速发展的公民参与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也是一种可资利用的重要资源。公民是政治文化的载体和实现者,通过政治参与来体现其接受和认同政治文化的程度。同时政治参与又是公民自我学习政治文化的有效途径,在各种政治参与实践活动中,公民能拓展政治知识,培养自己的民主意识,提高对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政治责任感,还能培养自己的民主政治行为能力,积累政治经验,从而在政治上更加成熟。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建设必须适应公民政治参与发展的要求,以建设参与型政治文化为目标,推动公民的政治参与,激发公民认同和吸收政治文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要通过必要的法律、制度,确保公民政治参与权利的实现,为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其次要重视培养公民的政治情感,对公民在政治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政治热情,应当珍惜、扶助,而不应该采取压制、甚至扼杀的态度。对公民进行民主、平等、法制等现代意识的教育,促使公民抛弃依附心理和臣属意识,增强主体意识,强化参政意识,积极开展政治参与活动,推动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建设和发展[9]。

收稿日期:2002-03-07

标签:;  ;  ;  ;  ;  ;  ;  ;  ;  ;  

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