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构件的发展及其地位研究_正字法论文

汉字部件及其位置的发展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汉字论文,部件论文,位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 B842.1

1 问题提出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文字,有与其他语言、文字相似的一面,也有不相同的一面。与拼音文字相同,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然而与拼音文字线性排列不同,汉字是方块文字,属平面形文字,每个汉字都是一个结构紧密的图形。在汉字中。同一个部件可以处在字中的不同位置,如部件“口”在“听”字的左部,在“知”字的右部,在“号”字的上部,在“名”字的下部。关于汉字识别的研究表明,部件作为汉字的构形单位,在汉字识别中有重要的作用[1,2]。那么处在不同位置的部件在汉字识别过程中的作用是否相同呢?研究发现,部件的位置信息与汉字识别的过程有关。彭聃龄、李燕平的研究发现[3],拒绝左部件合法、右部件不合法的非字显著慢于拒绝左部件不合法、右部件合法的非字,前者的错误率也要高于后者。他们还发现,拒绝由低频左部件和高频右部件组成的假字,显著慢于拒绝由高频左部件和低频右部件组成的假字。这些结果表明右部件在汉字识别中起更重要的作用。Taft和Zhu运用词汇判断任务和命名任务的研究,也发现了部件位置在汉字识别中的作用[4]。他们对比了两类汉字的识别,一类是部件可调换的汉字,如“呆”,当字的上下部件调换后可以形成汉字“杏”,另一类是部件不可调换的汉字,如“寻”,当字的部件位置调换后,就不再是汉字了。实验要求被试对“呆”和“寻”作真假字判断。实验的逻辑是,如果部件的位置信息起作用,那么判断“呆”字的反应时应该比判断“寻”字的反应时慢。因为对“呆”字的判断会受到“杏”字的干扰,而对“寻”字的判断不会受到干扰。结果发现,拒绝前者显著慢于后者。他们的实验结果显示了部件位置信息在汉字识别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Taft和Zhu提出了汉字加工的层次激活模型,该模型肯定了部件的位置信息在汉字加工中的作用[4,5]。这个模型将汉字加工分为笔画、部件、字等层次,当激活达到字的阈限,字被识别。模型认为,汉字加工的部件层包含着相应的位置信息,部件的识别由部件特征信息联合其具体的位置信息共同激活来完成。这个模型强调,部件位置信息是汉字加工过程中一个单独存在的单元,位置信息与笔画、部件一样是汉字加工的重要单元。最近,丁国盛等的研究运用启动范式进一步研究了部件位置信息在汉字加工过程中的作用[6]。他们的研究发现,当启动字与目标字都包含相同的部件,而且这个部件处在相同位置时,启动字对目标字有显著的启动效应;当这个部件不处在同一个位置时,启动效应不显著。这些研究为进一步揭示汉字加工的内在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以往的一些研究从汉语儿童正字法意识的发展,探讨了部件及其位置信息的作用。彭聃龄、李燕平在汉字正字法习得的研究中,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掌握正字法的水平存在差异,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具有正字法意识,但熟练水平还没有达到六年级和大学生水平[3]。舒华、刘宝霞对小学一年级、二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儿童进行了词汇判断的研究,结果表明,二年级以上儿童已经掌握了有关形旁、声旁组合的正字法规则[7]。李娟、傅小兰等人研究了小学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以及大学生汉字正字法意识的发展,发现小学一年级学生已经萌发了正字法意识,到五年级时才达到大学生水平[8]。这些研究表明,在不同年龄阶段汉字的习得具有不同的特点。

以上研究涉及部件及其位置的加工,但是由于关心的问题不一样,这些研究并没有将部件及其位置真正分离开来。处在正确位置上的部件,可以结合成字,也可以结合成假字,而处在不正确位置上的部件,就只能组成非字了。在本研究中,对比研究了假字和非字的识别,也对比了包含位置信息的非字(非字1)和不包含位置信息的非字(非字2)的识别。希望通过这些比较,来分离部件及其位置信息,并考察不同年龄的被试对这些信息的发展过程。研究者的假设是,如果被试对假字和两类非字的判断存在差异,假字的错误率大于两类非字的错误率,则说明他们对汉字的部件及位置均敏感;如果被试对两类非字的判断错误率存在差异,非字1的错误率大于非字2的错误率,则说明他们对部件敏感;如果反过来,非字1的错误率小于非字2的错误率,则说明他们对部件的位置更敏感。

2 方法

2.1 被试

共选取86名小学、大学学生参加实验,其中小学二年级学生26名,小学五年级学生28名,大学生32名。所有被试的母语均为汉语,其裸视或矫正视力正常,均为右利手。

2.2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是从小学一、二年级课本中选出的30个真字,以此为基础构造了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包括假字、非字1和非字2各30个。3种类型的实验材料都为左右结构,且左部件相同,右部件的笔画、频率进行了匹配。假字由字变来,它符合汉字正字法规则,其部件的位置与真字里部件的位置一致,如“彵”。非字也由字变来,其中非字1的右侧是一个部件,但它的位置不符合汉字的造字规则,也就是说位置不适当,如“”;非字2的右侧不是一个部件,而是在非字1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个别笔画得到的,如“”。在正常情况下,部件“目”出现在字的右边,是一个右部件,但“”的右边不是一个部件,只是与部件“目”类似。三类材料右部件的笔画数分别为:3.333,3.400,3.467,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表明,三者间的差异不显著,F(2,58)=0.123,p=0.885。假字与非字1右部件的频率(部件的总频率)分别为0.67%,0.617%[9],t检验表明,两者之间的差异也不显著,t(28)=0.335,p=0.740,说明下述实验结果与材料间的字形复杂性和频率无关。实验中另有90个真字作为填充材料。

2.3 实验设计

实验采用3×3混合设计,分别为三个年级(小学二年级、五年级和大学生),以及三种类型的实验材料(假字和两种类型的非字)。其中年级为组间变量,三种类型的实验材料为组内变量。

2.4 实验程序

实验使用DMDX(DMASTER的Windows版本)程序完成,90个项目以250×250的像素在计算机屏幕上随机呈现。实验开始时,屏幕中央先出现一个“+”注视点,持续时间300ms,之后在相同的位置呈现目标刺激,被试做出反应后刺激消失。要求被试尽可能快速而准确地进行真假字判断(分别以左、右手按键作“是”、“否”判断)。目标刺激在被试做出反应后消失,接着呈现下一刺激。程序中“是”、“否”反应的判断各占一半。记录反应时和错误率。在正式实验前,让被试先进行练习以熟悉实验程序。

3 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采用SPSS10.0进行数据处理。参照以往的研究经验,在小学生实验中,只采用错误率作为统计指标。为了便于比较,大学生的数据也选用错误率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年级在三种字型条件下的错误率

假字非字1非字2

大学生 0.2000.0710.047

小学五年级0.2990.1350.185

小学二年级0.3280.2590.288

在被试分析与项目分析中,材料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s(2,166)=49.188,p<0.001;Fi(2,174)=31.526,p<0.001。年级主效应显著,Fs(2,83)=18.929,p<0.001;Fi(2,87)=55.203,p<0.001。进一步多重比较表明,在被试分析与项目分析中,三个年级之间的差异两两显著,p<0.01。材料类型与年级间的交互作用也显著,Fs(4,166)=4.451,p<0.05;Fi(4,174)=2.877,p<0.05。这表明三个年级在加工三种材料间存在差异。

进一步简单效应检验表明,在两种分析上,材料类型效应在大学生组差异显著,Fs(2,62)=38.788,p<0.001;Fi(2,58)=14.347,p<0.001;在五年级组差异显著,Fs(2,54)=18.249,p<0.001;Fi(2,58)=18.592,p<0.001;在小学二年级组差异也显著,Fs(2,50)=5.414,p<0.01;Fi(2,58)=3.454,p<0.05。对三种材料两两检验表明,大学生组在两种分析上假字与两种非字差异显著(p<0.05),在被试分析上非字1与非字2差异显著(p<0.05),在项目分析上非字1与非字2差异不显著(p>0.05)。五年级组在项目分析上假字与非字1、非字2的差异显著(p<0.05),在两种分析上非字1与非字2差异显著(p<0.05)。小学二年级组在两种分析上加工假字与非字1的差异显著(p<0.05),加工假字与非字2的差异不显著(p>0.05),加工非字1与非字2差异不显著(p>0.05)。

4 讨论

汉字造字规则(正字法)是加工汉字时必须依赖的一种语言知识。随着识字经验的增加,人们对汉字造字规则越来越敏感,它成为影响汉字识别的一种重要因素。汉字识别不仅对部件或笔画进行检测,而且要检测部件或笔画的组合规则。

本文根据儿童正字法意识的发展,对部件及其位置信息进行了分离,考察了不同年龄被试对这些信息的发展过程。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组和小学五年级组加工假字的错误率高于两种非字,小学二年级组加工假字的错误率高于非字1,与非字2相当。三个年级在加工三种材料上存在差异。这表明小学二年级学生开始对部件及其位置信息敏感,小学五年级学生对部件及其位置信息的敏感程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与大学生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个结论与李娟等的研究不一致。李娟等的实验选取最常用字和常用字作为实验材料,构造的假字由真字中的某一部件被代替构成,非字由真字的部件互换位置构成,结果表明,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与大学生相当水平的正字法意识。她们认为这个结论可能与选取实验材料的难度较小有关。在本研究中,假字也是由真字中某一部件被代替构成,两种非字的左边与假字相同,右边部分不同,这可能增加了实验中被试对材料判断的难度,实验结论可能与此有关。李娟等也认为如果增加实验材料的难度,如选取的材料都来自于低频字,小学五年级学生是否具有与大学生水平相当的正字法意识还值得进一步讨论。由于目前每个研究的侧重点不同,选取的实验材料也不相同,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是否具有与大学生水平相当的正字法意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实验研究采用假字与两种类型的非字分离了部件及其位置信息,进一步考察了汉字加工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小学二年级组在两种分析上加工非字1与非字2的错误率相当,说明小学二年级学生对部件及其位置信息的敏感程度相当。小学五年级组在两种分析上加工非字1的错误率低于加工非字2的错误率,说明小学五年级学生对部件的位置信息更敏感,位置在汉字加工过程中起了更重要的作用。在大学生组,加工两种非字的错误率相当,说明大学生对部件及其位置信息的敏感程度相当。实验结果表明,在部件的发展过程中,三个年级表现出比较一致的趋势。在位置信息的发展过程中,三个年级的趋势不一致,其中在小学五年级阶段,位置在汉字中的作用更重要。以往对汉字正字法发展意识的研究多数考察部件或笔画组合规则的意识,较少关心部件位置信息的发展过程,如在李娟等的研究中,选取了不同结构类型的汉字为实验材料考察汉字正字法意识的发展,研究未关心部件位置信息的发展特点。本研究考察了不同年级被试对部件及其信息的发展过程,研究发现部件位置信息的发展表现出与部件信息发展不一致的趋势。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汉字正字法的形成过程。然而,本研究只是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如,选取被试的年级跨度比较大等等。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5 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验证了汉字正字法在加工汉字过程的作用。小学二年级学生初步具有正字法意识,小学五年级学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还没有达到大学生的水平。

(2)汉字部件的发展在三个年级表现出一致的趋势。部件位置的发展趋势不一致,它在小学五年级阶段表现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标签:;  ;  

汉字构件的发展及其地位研究_正字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