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读莫言吧_莫言论文

让我们一起读莫言吧_莫言论文

我们一起读“莫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们一起论文,莫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为什么要读“莫言”

著有11部长篇小说、30部中篇小说、3部短篇小说集的莫言先生,最终成为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此前网上的种种猜疑与争论,再次被加热沸腾。

身为高三语文教师,面对如此典型的社会、文化、文学现象,我是必须要与学生共读“莫言”的。

是的,在我看来,“莫言”已经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符号,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所引发的争议,所引起的连锁反应,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其中,耐人寻味的东西太多。透过对这些问题的观察、思考与交流,我相信,我和孩子们,可以在语文学习的路途上走得更远,也可以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走得更开阔。

当“莫言”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现象,读莫言说莫言,便是在介入当下的生活,而当下之生活便是明日之历史。每一个人都应该作为历史的参与者,而不仅仅是旁观者。

二、如此读“莫言”

第一步:莫言是谁?

10月12日语文课上,我跟学生宣布了莫言昨日获诺奖的信息(一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了解了一下学生之前是否读过莫言的作品(读过的极少,知道的不多),然后将莫言获奖前后所引起的争议向学生作了介绍,重点谈了两点:一是他作为体制内作家的身份与抄写《讲话》一事所引起的争议,二是关于他的小说语言与内容、创作的特点等方面所引起的不同评价。最后,也简单谈了自己的看法,并特别强调,这只是我的个人见解。希望同学们自己去阅读了解,观察比较,从而得出自己的判断。

这个过程,是一个埋引线的过程,激发学生了解莫言其人其事,去阅读莫言作品,去关注莫言的相关报道。事实证明,效果极好。

经过几天的阅读了解、感受思考,进入到下一个环节。

第二步:我读莫言。

10月15日,我选编了莫言专题阅读之一:主体是莫言散文集《会唱歌的墙》中的短文《虚伪的教育》,然后是三篇评论:《博客天下》杂志刚刊发的宋石男的评论《莫言:沉默者的胜利?》、任铎之的《莫言,〈百年孤独〉里的套中人——回归文学本身看莫言获奖》、石述思的时评《莫言热是个泡沫》;之后,附录了诺贝尔委员会给莫言的颁奖词以及传说中他的获奖作品长篇小说《蛙》的简介与中西方评论界对此小说的不同评价;最后,推荐了莫言的中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白狗秋千架》以及长篇小说《蛙》。

与这个讲义一起印发的,还有一份介绍西班牙诗人洛尔迦其人其诗的讲义。主打文章是《洛尔迦:在一滴水中,找寻他的声音》,推荐作品是诗集《洛尔迦的诗》、《深歌与谣曲》、《诗人在纽约》。相关链接,则介绍了1927年对西班牙文学史的重要意义,还附录了洛尔迦的代表诗作《西班牙宪警谣》和《骑士之歌》,选取了戴望舒和马岱良、董继平两个不同的《骑士之歌》译本,让学生比较优劣。

这两份讲义貌似没有关联,其实大有深意,我希望孩子们能够自己发现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比较阅读,自觉形成,得到收获。事实果然没让我失望。

关于莫言的讲义,选取《虚伪的教育》一文,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与所学《唐宋八大家选读》中的《柳子厚墓志铭》等文相呼应,有现实意义也有历史的回响;而宋、任、石三篇评论,分别从人、事、文三个角度切入,且与时下无处不在的追捧喝彩不同,都较为冷静理智,隔开距离来评析;附录文字从中外对比入手,杂取新浪微博时评人的言论,富有新鲜感和生活气息。这样的阅读,会让孩子们静下心来思考、对比,新的认识会伴随着新的困惑一道产生,从而激发更强烈的求知欲,感兴趣的人自然会再接着去读更多的莫言的作品以及对其人其事其文的评论。从孩子们随后的随笔中,我一如既往地收获了惊喜。

第三步:发现莫言。

10月20日,拓展课上,引入多媒体。首先给学生读了莫言的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然后看了据此改编的电影《暖》,课后印发其短篇小说《拇指拷》。小说看完,一学生说有些沉重,滋味复杂。看电影过程中,各种改编不时引发叫声议论声,看到最后,他们说原来改编就是改成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啊。不同的何止是故事,布置作业去比较鉴赏吧,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如此则能进一步发现另一个莫言。

第四步:聆听莫言。

10月24日,下发“莫言专题阅读二”,主要内容为:《新京报》报道《莫言家乡拟种万亩红高粱,斥6.7亿打造旅游带》、《南方周末》访谈《莫言说》、《人民日报》专访《自己成为莫言热旁观者》,一起来评议莫言获奖后引发的系列事件,聆听莫言的心声。

至此,我们的莫言专题阅读暂告一段落,我有理由相信,对莫言其人与事感兴趣的孩子,会接着关注其人其事,留心各种声音,而对莫言的文字感兴趣的孩子,会读他的散文、小说,一篇接一篇,一本接一本……

这,只是一个开端。

三、后生大胆说“莫言”

以下文字,摘自学生读完“莫言专题阅读一”之后所写随笔,为便于读者比较,略作分类:

1.《虚伪的教育》读后感

就莫言的《虚伪的教育》,他应该是很明确自己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国人现在正处在什么样的状态,但只是并没有想要打破或改变的意图。他可能更偏向于能把自己安稳地放在这样的环境里,在不殃及自身的情况下展露一下政治观点,所谓体制内作家的本能。——张新新

这就是一个体制内的作家,他有着妥协智慧、生存之道。他说的话,三分假七分真,实在不行,就用一个不知道。他批评语文教材时情虽真挚,但敏感之处却圆滑滚过。对社会现实并非虚伪地像某些新闻,他知道,群众不是傻子,太假的话他说不出,但他说的真话是一些已得到人们认可的安全的真话。——顾若阳

2.对作为知识分子的莫言的不同态度

出于文学因素争论的只占少数,围绕莫言最大的问题是文学以外。在今年上半年参与抄写“讲话”事件被知识分子认为是“未能守住不歌功颂德的底线”。正由于莫言不是孤案,他代表了当今为体制承认的知识分子主流,才是引起如此大的争议的原因。但莫言没有编造“真善美”,传播假大空,这一点我是承认他的。——陈晨

不论是杰出的文学创作者还是科学研究者,他们的童年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温和宽容的胡适、斗士性格的鲁迅、纯粹的洛尔迦、怨乡而又怀乡的莫言,莫不如此。而一个人的成长,又与环境密切相关,莫言的活法看似也是最合理的,无限委婉无限回折,在现实的空气中,戴着镣铐跳舞。——邵元栋

3.围绕“莫言”说开去

任铎之评价莫言为“《百年孤独》里的套中人”,表现了马尔克斯对莫言的影响之深,恰巧我在《会唱歌的墙》中就发现了这样一篇文章——《说说福克纳老头》,文章很短,概括一下就是“没有福克纳就没有作家莫言”。在文中莫言写道,他因福克纳而决定“高举‘高密东北乡’这面大旗”,“创建一个文学的共和国”,这之后每当他犹豫时福克纳都会“跳出来”鼓励他,文章最后一句是“我每次注视着这幅照片,感到自己与福克纳的息息相通。”阅读这篇文章,我好像看到一个孩子在向父亲表达孺慕之情。福克纳都是如此,就不难理解马尔克斯对莫言的影响之深了。——王晨昊

莫言的文章确实“有胆”,他敢将这社会剥光了展露在读者面前,可他又同时维持着这样一个微妙的平衡:《蛙》在国内未被禁止,可能正因这点,有人从他的书里看到了计划生育的艰难,有人却看到了其残酷的戕害,而他在作品中迂回表达的观点,使这个沉默者得以保全于自己创造的世界中。……理想、健全、阳光的社会环境下,莫言这样畸形的求生方式的存在是不合理的,或许我无法改变些什么,可我不会因无可奈何而将这社会向人们不愿看到的方向推进。——王苏文

我们的文化氛围的缺失,更与我们国民自身的素质有关。当“中国好声音”代替了入睡前的阅读,当《甄嬛传》代替了优秀的文学作品,整个社会都趋于一种心浮气躁的状态。莫言红了,所以争相购买他的著作以充有文化,这难道不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我觉得,当中国再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时,有更多人说,我认为他的作品有哪些哪些不足,这将是社会的进步。——彭心程

对于莫言抄写《讲话》,人们大都持否定态度。我倒觉得无可厚非,看他成长的经历,“文革”对他的影响很深,他自己也说生活中自己是孙子、懦夫、可怜虫,因而抄写或许只是要自我保护。在批判他虚伪的同时,我们应该反思“文革”,而现在的社会,或多或少仍有“文革”的影响。也有人说他作为中国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有责任说真话——这颇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有人信仰自由,亦有人想要平安。公众人物依然是人,荣誉毕竟是鲜花,不是盔甲。——丁希璞

篇幅所限,聊举数例。

值得补充的是,丁希璞同学在她的随笔之后,写了这样一段补记:

看了你的微博,看到很多同学都在批判莫言,可我决定不作更改,只想站在一个更温和、更“仁”的角度——毕竟,写下这样文字的我们,甚至没有反抗班主任的勇气,又如何能批判莫言?

四、感受与祝愿

首先,与诸位同仁交流三点感受。

第一,时代发展,手段先进,语文课堂的教学媒介,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方式,都应该追求多样化,而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书本、粉笔、板擦。

第二,师生是平等的,聆听、启发、引导的同时,也应该将自己的观点与孩子们交换、交流,倾听、对话、质疑、认同、辩驳、共生、发展……这个过程中,成长的不仅仅是孩子。

第三,关于语文的学习,包括语言文字的揣摩、表情达意的研习、思想情感的探究等,潜移默化在有效的阅读写作中,化大浪于无形,咬文嚼字、砥砺心智,以成教书育人之美,不单吾等能够乐在其中,也当是学生与教师得以“众乐乐”之快事。

关于莫言的小说,也有一些个人感受,愿与大家分享。

仅从其语言来说,以我的阅读视野与品位来看,我觉得莫言的中短篇小说语言比长篇要好很多。其长篇之语言,唧唧呱呱,不够节制,令人头疼。2009年出版的《蛙》语言上干净洗练了很多,体现了莫言的节制,较之前的小说大有进步,但是写到后来,明显又呈现出原来的风格。

作为一个小说家,莫言很会编织故事,但是,作为一个文学大家,如果他再能继续锤炼语言,我相信他会取得更好的成就,也许会像他所崇敬的马尔克斯一样,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依然能写出《霍乱时期的爱情》那样一部丝毫不逊于《百年孤独》的杰作,无论在结构上、语言上还是在经典人物的塑造上,莫言应该也能写出超越他的《丰乳肥臀》、《生死疲劳》与《蛙》的更为杰出的小说来!

作为莫言的一个读者,也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对莫言有更多更高的期待,因为,毕竟他的作品将会更多地被选入教材,他的文字将会被更多的孩子所阅读,我衷心希望,他能够为白话文提供一个更加优美典雅的范例。

标签:;  ;  ;  ;  ;  ;  

让我们一起读莫言吧_莫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