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张洪岩论文_张洪岩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张洪岩论文_张洪岩

【摘要】目的:探讨中风偏瘫患者应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9%。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和ADL评分差异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和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结论:中风偏瘫患者采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临床效果较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针灸;康复;中风;偏瘫;疗效

中风患者经过急救治疗,大多数也遗留偏瘫或失语的后遗症。这部分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以减少运动功能的丧失[1]。应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对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男26例,女性19例,年龄分布 53~76岁,平均(60.5±3.5)岁,病程1~20 天,平均(4.5±0.5)天;左侧偏瘫为30例,右侧偏瘫15例。观察组患者男25例,女性20例,年龄分布55~77岁,平均(62.0±4.5)岁,病程0.5~21天,平 均(3.5±0.5)天;左侧偏瘫29例,右侧偏瘫1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保持肢体处于正确、良好的姿势和体位,防止患肢挛缩和关节脱位变形。仰卧位时,可用软垫或棉垫支持患侧的头、肩、臂、髋部,使患肢处于外旋、外展位,侧卧位时应注意,患肩、髋压在身体下面要经常变换体位,一般每2小时翻身1次,防止压疮(褥疮)的发生。给予患肢感觉刺激,采用按摩、推拿、搓、掖、摇等手法,刺激关节运动,协助患者用健肢带动患肢在床上活动。主动锻炼和被动活动相结合,全身和局部活动相结合,床上活动和离床活动相结合,循序渐进地进行拉绳、提物等活动,逐渐适应坐、立等体位改变,然后借行杠、拐杖、手杖起立,直至独立行走[2]。

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 采用以对照组康复治疗为基础 给予针灸治疗。针刺主穴取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风病多犯阳经,故本方以阳经腧穴为主。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明经气血通畅,正气得以扶助,则机体功能逐渐恢复。根据上下肢经脉循行路线的不同,分取手足阳经的穴位,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半身不遂还可取患侧的井穴,刺出血,取接续经气之意;上肢还可轮取肩髅、臂膘、后溪、八邪等穴;下肢轮取风市、阴市、悬钟、八风等穴。病程日久,上肢可配大椎、肩外俞;下肢可配腰阳关、白环俞等。如病侧经筋屈曲拘挛者,肘部配取曲泽,腕部配取大陵,膝部配取曲泉,踝部配取太溪,乃阳病取阴之意。如言语不利,加哑门、廉泉、通里。肌肤不仁,可用皮肤针叩刺患部[3]。

1.3 疗效观察 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瘫痪肢体肌力恢复至Ⅲ~Ⅳ级,生活基本自理;有效:相关偏瘫症状有所好转,且肢体功能有一定恢复,瘫痪肢体肌力恢复至Ⅰ~Ⅱ级;无效:偏瘫症状、肢体功能没有变化。应用运动能量表(FMA)评测 患者功能康复情况,总分 100 分,评分越高表明康复效果越好。 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测患者日常自理能力改善效果总分 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采用 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45例,显效27例(60.0%),有效15例(33.33%),无效3例(6.67%),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45例,显效19例(42.22%),有效12例(26.67%),无效14例(31.11%),总有效率68.89%;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9%,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对两组患者临床康复情况进行对比,对照组患者45例,治疗前FMA评分(22.32±4.31)分,ADL(12.52±2.16)分;治疗后FMA评分(42.32±4.25)分,ADL(60.42±3.18)分;观察组患者45例,治疗前FMA评分(22.28±5.42)分,ADL(12.67±2.13)分;治疗后FMA评分(62.45±4.25)分,ADL(70.43±4.07)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和ADL评分差异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和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疾病,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或神识稍昧,口角喁斜等为主症。偏瘫是指同侧上下肢体的瘫痪,是由于一侧锥体束损害所致。中风偏瘫是指继发于脑血管意外之后的偏瘫。脑血管意外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前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即脑梗塞,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中风偏瘫患者,在确定了其分型之后,重要的要尽早制定康复程序和确定康复治疗的起点。作为中风患者康复的重点前面已经提及主要是下肢功能的恢复,而且下肢康复有普遍的规律性[4]。

中风偏瘫患者原则上宜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脉的穴位,并结合神经节段取穴,上肢取颈椎5~7夹脊(单侧或双侧均可),下肢取腰椎3~5、骶夹脊穴(单侧或双侧均可)。与偏瘫同时存在的常有面瘫或仅有口眼歪斜,流涎,可取下关、牵正、颊车、地仓等穴。舌强语蹇、失语者加取上廉泉,外金津、玉液、照海,足内翻者加刺丘墟穴,腰椎4~5夹脊。风池穴为治疗中风的常用穴。风池为胆经穴,该经从巅上头、绕耳周,能治脑部的病变,对于改善头痛、失眠、中风后精神障碍症状有帮助,般双侧取穴。辨证取穴是中医学整体观应用于临床的宝贵结晶,是中医治病的一大特点和优点。中风偏瘫的针灸治疗也应辨证取穴,给予全面治疗,才能促进全身机能的良性调节,对局部瘫痪肢体的康复也大有裨益。

本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9%,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和ADL评分差异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和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风偏瘫患者采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临床效果较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聪琳, 邢晓东, SONGConglin,等. 浅析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23):132-133.

[2]唐军.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观察[J]. 健康之路, 2018(6):252-252.

[3]易小琴. 中医针灸与康复医学相结合治疗中风偏瘫的效果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6, 8(36):103-104.

[4]王晓莉[1].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效果探讨[J]. 中医临床研究, 2016, 8(12):109-110.

论文作者:张洪岩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  ;  ;  ;  ;  ;  ;  ;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张洪岩论文_张洪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