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的探讨论文_杨隆邦

关于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的探讨论文_杨隆邦

【摘 要】在工民建中,混凝土作为施工中不可或缺的施工材料,其施工质量是否达标对建筑的安全及寿命有巨大影响。下面,本文将对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简单的探讨,意在通过本文的论述,给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经验借鉴。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1 混凝土在工民建施工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分析

混凝土作为建筑施工的基础材料,其在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对工民建筑而言极其重要,由于混凝土具有结构强度大、抗压能力好、耐腐蚀、施工效率高等特点,在施工的过程中,若不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必然会降低建筑的整体质量,同时,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带来一系列难以消除的问题,甚至对人们的日常工作及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产生负面效果,严重时,还可能产生安全事故,因此,在工民建施中,对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避免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出现而影响建筑的质量及使用性能,提高建筑的安全、可靠性是十分必要的。

2 工民建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分析

2.1 裂缝

在工民建中,裂缝是最为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也是长期困扰施工人员及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工民建施工中出现裂缝,不但降低了建筑的安全及使用寿命,同时,还影响建筑的整体结构完整性及视觉效果,从而影响了建筑的质量。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尽管施工人员意识到裂缝产生所造成的危害,同时,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但问题依然未得到有效的解决,原因在于未能采取科学而有效的质量管理,而是凭借个人主观意识及判断,采取了不符合科学的措施进行处理,反而将问题进一步扩大,因此,对于裂缝产生及混凝土质量控制这一问题,施工人员及现场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对待。

2.2 露筋

目前,绝大多数的建筑均采用钢筋与混凝土结合的钢混结构进行施工,因此,钢筋暴露成为了钢混结构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钢混结构的建筑相比于过去非钢混结构的建筑,优势在于钢筋的存在加大了建筑整体结构的抗压、抗拉强度及韧性,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筑稳定性及使用寿命。目前,我国多数工民建筑施工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露筋现象在施工中时有发生,出现露筋的原因主要在于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的质量控制不到位、施工人员未按施工设计进行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措施不科学及施工材料质量较差等,上述几种因素的任何一种,都会引发露筋现象的出现,当出现钢筋暴露,就意味着混凝土结构缺陷的产生及质量的降低,若在施工前,未全面考虑到露筋带来的危害而充分采取措施进行质量控制,一旦混凝土施工结束,露筋的问题将难以解决,甚至无法解决,所带来的结果将是无穷无尽的修补及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

2.3 表面缺陷

在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表面缺陷是较为常见且较为普通的质量问题,通常表现为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粗糙或缺浆,此类现象统称为麻面,在众多的质量问题中,虽然麻面现象并未像其他质量问题一样给建筑的安全、质量带来严重的危害,但从美学、质量控制及施工验收角度上而言,也不符合相关规定,因此,也必须对之进行质量控制。产生麻面的原因较多,例如,混凝土配比不合理、模板表面有杂物、脱模剂使用不当、混凝土浇筑及捣振不到位、后期保养不善等均会产生麻面,而麻面现象出现,既影响建筑的美观,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民建筑的质量,因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加以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在建筑行业中凭借其特有的优势,给建筑施工带来了许多便利,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工民建筑,尽管混凝土具有其他建筑材料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但在施工过程中,不对其质量加以严格控制,也难以发挥出其应有的效力,更无法使建筑质量得以提高及保障建筑的安全及稳定性,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及现场管理人员必须意识到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同时,充分考虑每个施工环节中可能产生混凝土的质量问题,然后才去相应的预防措施,把未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问题在未发生之前处理好,才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及建筑质量。

3.1 加强混凝土施工前材料制备,并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施工

混凝土的制备是否科学、良好,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影响极大。在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是确保建筑质量安全及实现质量控制的第一前提,而高质量的混凝土则源于科学的制备,其中包括原料质量控制、合理配比及科学混料,原料的质量控制主要在于水泥的质量选择,通常情况下,为避免水泥遇水产生的水化热而造成混凝土开裂,在购买水泥时,尽可能的选择发热量低的水泥,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先对水泥的热量进行检测,合格后再进行采购。其次,在混凝土进行配比时,必须按照施工设计要求及混凝土标号、强度合理的选择原料配合比,控制好骨料的粒度及质量。再次,在混合制备时,必须加强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保证混合均匀、无夹生料,同时,控制好水的加入量,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加入少量的添加剂来减少水泥的加入量以控制水泥的汽化热产生,在制备好混凝土之后,应当适当的对混凝土采取降温措施,避免混凝土热量过大而影响浇筑及裂缝产生。

3.2 加强模板安装,控制混凝土变形及表面质量

模板的安装是否正确、科学,对混凝土浇筑质量及后期保养有巨大影响,因此,在模板安装时,必须对模板板面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应当包括板面形变情况、板面光洁度、及查看是否存在杂物、孔洞等现象,若木质模板出现上述情况时,必须立即更换,若为钢性模板时,必须进行板面处理。在模板组装时,加强模板支护的强度及支架布设密度,以降低板面变形,同时,控制好模板与模板之间的链接,避免混凝土出现漏浆现象,钢筋绑扎时,控制好保护层厚度,同时,将钢筋网上下的杂物清理干净,避免杂物遗留而造成混凝土结构破坏及表面质量下降。

3.3 加强混凝土建筑过程质量控制及后期保养工作

混泥土浇筑过程的质量控制是工民建施工的重点核心部分,良好的混凝土浇筑可大大降低质量问题的出现,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的流程、设计参数及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尤其在捣振工序,必须加强捣振的强度、密度,尽可能的让混凝土均匀、无死角的充填到板面及各个边角位置,同时,控制好振动棒插入的深度及拔出的速度,力将混凝土内气泡赶净。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在凝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为避免混凝土浇筑前后温差过大或散热不均而影响混凝土质量,必须对混凝土进行洒水处理,确保混凝土在一定适宜的温度及湿度环境下更好的凝结,从而避免裂缝及其他质量问题的出现。

3.4 加强现场管理人员质量控制意识及施工队伍管理

高素质的现场管理人员及科学的施工管理措施是确保施工质量提高及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因此,施工单位应积极开展相关业务培训,提高现场管理人员质量控制意识及施工队伍素质,同时,加强现场施工人员的管理及各个环节的质量把控,最大限度的将问题消除在萌芽之中,从而提高工民建筑的质量。

4 结语

综合上述,在工民建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建筑工程的重中之重,只有将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好,才能提高建筑的质量,因此,施工单位必须重视各种质量问题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对各个环节质量进行控制,从而保证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建林,杜元明. 《浅谈混凝土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技术问题措 施》[J].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月刊,2011(4).

[2]赵明城.《工民建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管控方法探析》[J].湖北建筑经济,2011(11).

[3]尚科丈.赵丹丹.工民建及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J].青春岁月,2011, (14) :59-78

论文作者:杨隆邦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3

标签:;  ;  ;  ;  ;  ;  ;  ;  

关于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的探讨论文_杨隆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