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彩虹,还是中学生编织脖子或彩虹的迷途?_中学生论文

是彩虹,还是中学生编织脖子或彩虹的迷途?_中学生论文

中学生“织围脖”织出迷途还是彩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围脖论文,彩虹论文,迷途论文,中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网络的普及及受众信息需求的快速增长,微博,即一句话博客,已成为当前最热门的信息交流和传播工具之一。如今,这股微博风也悄悄刮进了校园,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每天忙着“织围脖(微博)”,乐此不疲。

郑州某中学老师说,他班里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微博发烧友,其中有些“手机党”,更新微博内容非常快,还没等放学,当天班里发生的新鲜事就被传到了网上。上课期间手机上网“织围脖”也是常有的事,他就曾在课堂上没收过学生的手机。

采访中,大多数中学生对微博表现出极大热情,几乎所有开通了手机上网功能的学生都有过写微博的经历。在这些学生微博玩家中,五成表示平均每天更新微博5条以内,三成每天更新5条至10条,两成每天更新15条以上。

对于中学生开微博,赞成者有之,质疑者有之,反对者有之,莫衷一是。

学生篇:

“织围脖”让我的世界更多彩

(刘贝妮,14岁,初二学生)

我爸妈特老土,他们说怕影响我学习,坚决不允许我上网。前段日子,班里兴起微博热,几乎每个有手机的同学都开了微博,只有我例外。“不就是和QQ一样,在网上聊天吗?”尽管我心里羡慕,但还是强迫自己这样想。可事实上,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同学们的聊天内容忽然和过去不一样了,个个能知天下事。更令我惊讶的是,有些话题只要一个同学提起,其他同学都能说上几句,只有我插不上嘴。渐渐地,我被同学们冷落了,就连张苏文放学后也不和我一起走了,因为有人在微博上跟她约好一起走了。就这样,我成了一个游离于集体之外的人,失去友谊,比考试考砸了还让人难受。

我整天闷闷不乐。当父母得知我是因为不懂微博而无法融进同学圈时,有点不相信。后来,他们从我的同学那里确认这一事实,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开微博可以,但如果考试成绩下降就立即关闭。爸爸妈妈,你们太伟大了!我高兴得跳起来,并马上联系张苏文,让她帮我开通了微博。

我开微博的消息立即被张苏文发布到她的微博上,不一会儿同学们都知道了,只用了一天时间,我和班里开通微博的同学就全部“互粉”了。这真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李萌萌的微博主要是明星八卦,孙长宇的微博大多是时事新闻,爱好写作的于娟写了大量的心情日记……我只能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心情,那就是“惊叹”!我迅速将自己的感受写成130多字的短文发到微博上,如果不是受140个字的限制,我肯定要写得更长。没想到,只一小会儿工夫,我就收到了十几条评论,我们班最帅的男生张大伟甚至发了“祝贺全班围脖界最后一块处女地被开发”的评论,晕死了!

我再也没有被同学们排斥的感觉了。只要一有新鲜事,我就会在第一时间发到微博上。现在,一天不上微博,我就寝食难安。但我也时时提醒自己,学习成绩千万不能下降,要是那样,老爸老妈肯定会毫不手软地关掉我的微博。

快月考了,我不得不减少“织围脖”的时间,因为我需要腾出时间学习,这也是为了更长久地“织围脖”。微博,你可别怪我啊!

家长篇:

儿子开博,事长操心

(乔建玲,儿子上初二,公务员)

上学期期末考试,儿子的成绩有进步,我决定带他出去旅游以资鼓励。可儿子说他愿意以旅游换一部能上网的触摸屏手机。因为旅游的费用远远超过买手机的费用,所以我就同意了。拿到手机后,儿子机不离手,整天不停地在上面写写画画。经过观察,我发现他原来是在写微博。我当时提出反对意见,可儿子说我干涉他的自由。想到他正处在青春期,逆反心重,我就没跟他较劲。此后,儿子不再在我面前公然写微博。可我不放心,通过简单的技术处理,我潜入儿子的微博,并和他“互粉”成了博友。

在我的印象中,儿子的作文水平很一般,可在微博上儿子有感而发,有时一天要写一两千字。真没想到,这个大大咧咧、专爱跟父母顶嘴的男生竟然有感情如此细腻的一面,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被他放到了网上,有的写得还很有诗意。透过他的微博,我看到一个少年成长的烦恼,对外界的无奈,以及逐步适应的过程。他的好友大部分是同学,而他所关注的大多是明星行踪、时事新闻,我心里紧绷的弦渐渐松了下来。

孩子是最善于察言观色的。在发现我对他开微博不再反对时,儿子又像从前那样当着我的面写微博了,有时吃饭时还会掏出手机发一两句到微博上。“干吗这样辛苦?”我调侃他。“只有不断更新内容才能增加粉丝啊!”儿子边写边答。儿子告诉我,在班里他的微博粉丝最多,有许多粉丝还是其他年级和外校的,儿子的话令我本已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

我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那天,我像往常一样打开儿子的微博,发现他的一两篇文章点击率特别高,打开一看,竟是一篇淫秽文章,后面紧跟的评论更是不堪入目。而在他新关注的博友中,竟然有许多人的博客里也有此类东西。通过分析,我断定这些博主绝非中学生。我再也伪装不下去了,儿子一放学,我就当着他的面打开他的微博。儿子起初还故作镇定,后来见我什么都知道了,不禁满脸通红。原来,他为了吸引人气,从网上找来一些“能吸引人眼球的文章”放到微博上。

尽管儿子一再向我保证,以后不会再发生类似事情,但我岂能放弃这个大好机会?我果断命令他关闭了博客,没收了手机,一举消除了心头大患!

老师篇:

写微博,有利于孩子成长

(朱福军,初三年级班主任)

微博面世不久,校园便刮起此风。这既是中学生接受新生事物快的特点决定的,也是微博自身所具有的方便、实用、快捷等功能特点决定的。我个人认为,写微博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一、拓宽孩子的视野

微博充分发挥了互联网资源共享的优势,孩子们从他人的微博中主动、被动地知道了大到国际国内形势,小到明星行踪爱好等各类信息。这些知识一方面拓宽了孩子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我们平时组织孩子走上街头、走进社区、走进工厂、走进农村,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就是为了培养孩子认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而学生使用微博,看别人对热点事件的评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不出门的社会实践,同样能够提高孩子们认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搭建交流的平台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会出现问题,这种情况在中学生中同样存在。而微博至少给孩子与他人的交流搭建了三个平台:一是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尽管孩子们在校期间朝夕相处,但由于沉重的升学压力,除去课内课外的学习时间,真正能够深入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并不多,而微博正好给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平台,增进了他们之间的团结和友谊。二是学生与家长、老师交流的平台。由于中学生处在特殊的生理、心理时期,往往难以敞开心扉与大人们交流,而通过微博,大人们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同时也因为微博的灵活、对话的平等,孩子与大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有的孩子甚至与大人成了朋友。三是学生与外界交流的平台。通过微博,孩子从象牙塔中走了出来,大胆指点江山,评论世事,俨然成了社会中人。

三、给孩子一个宣泄的空间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各种困惑和压力。这些困惑和压力常常是老师、家长们难以了解和理解的,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宣泄,日积月累,很可能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埋下隐患。而孩子将自己的学习、生活压力拿到微博上晒晒,接受同伴、家长、老师或外界的安慰和评论,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释放压力、修复心理的过程。

我愿意看到更多的中学生走进微博世界。

专家篇:

微博无罪,重在引导

(宋铁生,某高校教授)

微博是新生事物,受到中学生追捧很正常,家长和老师应该对此表示理解和支持。再说,微博是一个展示自我、对外交流的平台和工具,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是有帮助的,因此,我们不应纠缠于中学生能不能使用微博,而应当将重点放在如何引导中学生使用微博上。

对中学生使用微博,我建议家长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在时间上予以控制

除极少数条件具备的学校会尝试通过微博布置家庭作业、讲述知识点外,绝大多数时候,中学生写微博都是个人行为,属业余活动的一种。如果他们每天用在微博上的时间太多,势必挤占学习和锻炼的时间。更有甚者,有的中学生使用微博成瘾,沉溺于此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家长和老师们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孩子使用微博的时间予以控制,避免过度和沉溺的现象发生。

二、要在内容上进行引导

网上信息纷繁复杂,有积极的和有价值的,也有消极的和不良的。有些不良信息中学生们能够识别,比如明显属于反动、淫秽、暴力的内容,有的则是中学生们难以识别的,比如错误的思潮等。即使中学生能够识别不良信息,有时他们也会出于好奇、追求刺激等原因进行浏览。因此,家长和老师们有必要通过讨论、教导等方式,帮助孩子甄别、筛选,还可以通过加好友、检查上网记录等方式,对孩子使用微博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如果发现孩子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要及时教育,正面引导。

三、要加强隐私教育

孩子们往往将微博当成交流和倾诉的平台,却容易忽略微博是一个公开的空间,有的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将个人、家庭或他人的隐私透露出来,从而给自己、家庭或他人带来不利影响,甚至给坏人以可乘之机。因此,在孩子使用微博过程中,应当对他们加大隐私教育的力度,让他们知道什么事能说,什么事少说,什么事不说,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总之,中学生“织围脖”不可怕,只要引导得当,他们就能够织出彩虹,而非迷途!

标签:;  

是彩虹,还是中学生编织脖子或彩虹的迷途?_中学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