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自我批判与超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我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唯物辩证法将发展的动力赋予事物内部,从而得到了科学而彻底的发展观。当我们把这种发展观投向社会时,视野出现一新的视角,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作为社会发展动力的社会自我批判和超越。
一、社会自我批判的理论生长点
长期以来,人们持这样一种传统观点: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必然导致新的生产关系以及在新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新的上层建筑的建立。新的生产关系和新的上层建筑基本适应并保护生产力的发展。当上层建筑由基本适应变为基本不适应或完全不适应并阻碍和破坏生产力发展时,一场新的伟大的社会革命就要到来并果然到来了。结果是,更新的生产关系以及在此种生产关系基础上更新的上层建筑建立起来了。社会又开展了新的基本矛盾的运动,并在这种矛盾运动的作用下向前发展。这种观点无疑是有道理的。但是,我们再细思之,却会有逻辑不甚严密之感: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由基本适应到基本不适应或完全不适应,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由保护和促进生产力发展到阻碍和破坏生产力发展这样一个长时间的历史过程中,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本身是通过什么机制来使自己对生产力基本适应的性质得以保存和发展的?也就是说,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立初期以及以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它们相互之间以及它们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基本适应的。说是基本适应,就意味着存在有些不相适应的方面和因素。这些不相适应的方面和因素,包括它们本身就不完善、不成熟。就是那些适应的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也会不断出现不适应的东西。如何使不完善、不成熟的方面完善起来成熟起来?如何使不断出现的不适应的东西得到调整?这是一个新的、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仍然有存在合理性的统治阶级必须完成的任务。对此,传统观点没有论及,因而,在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上留下了一个空白点。本文认为,必须用社会自我批判来填补这一空白点。不说明自我批判及其功能,就难以说明在除革命时期以外的和平历史时期社会基本矛盾得以实现的内在机制。
传统观点还认为,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里,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相对于自然界,作为动力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内部原因。但是,斗争的阶级是相对独立的事物,它们之间的斗争,相对于它们自我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和机制,只是外部原因。如果不回答阶级本身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机制,那么,我们在阶级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存在机械外因论的倾向。阶级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机制是什么?就是社会自我批判。
由于传统观点在和平历史时期社会基本矛盾实现机制问题上留下了空白点,存在着阶级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的机械外因论倾向,导致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对新建立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如何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问题,缺乏足够的理论准备和正确的社会行动。其表现是:第一,把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僵化和封闭化,使社会自我批判的机制被不同程度压制、否定或抛弃;第二,正因为如此,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反而资本主义由于没有拒绝一定程度的自我批判,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高度的繁荣;第三,当有的社会主义国家率先进行改革(一种自我批判)时,受到的是不同程度的反对和攻击;当历史证明改革是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时,人们并没有把它看作一种自我批判作为社会基本矛盾作用实现的机制,因而对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只是把改革看作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
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社会自我批判作为历史辩证法的科学历史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科学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资本论》序中指出:“辩证法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在《费尔巴哈提纲》中指出:“更重要的是改变世界”。就是说,作为批判的、革命的辩证法,其实质就在于对一切采取批判的态度,以达到改造之目的。这种批判,不仅包括对他者的对象性批判,而且包括对自我的自我批判。这种改造,不仅包括对旧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革命,而且包括对自身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在马克思恩格斯时期,无产阶级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革命。他们所重视和强调的是批判和革命,还没有来得及对自我批判的问题进行研究。即使在这时,他们也看到了无产阶级本身的自我批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只有在革命中无产阶级才能去掉肮脏的东西。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要实行“两个彻底决裂。”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要消灭旧社会痕迹的任务。到了列宁,虽然有了十几年的夺取政权和掌握政权的实践,但当时保卫新生革命政权的任务迫在眉睫,新的生产关系还没有基本建立,所以,社会自我批判还没有被提到日程上来。但是,列宁关于反对官僚主义的许多论述,就是一种自我批判。到斯大林,社会辩证法的自我批判精神被抛弃了,随之而来的是思维方式的僵化和保守,把一个本来应该是“不断改革”的社会主义变成了一个封闭僵化的怪物。斯大林之后,在国际共运中,有不少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是自我批判发挥作用的结果。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不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最近几年的国际风云的变幻,尤其是前苏联东欧的变化,说明社会自我批判在社会主义国家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
我们党的情况也很复杂。斯大林抛弃社会自我批判的作法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就是教条主义的肆虐。延安整风运动的成功,就是自我批判发挥作用的结果,作为这个结果的产物,是抗战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建国以后,57年前,我们党的头脑基本上是清醒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务必”,“三反五反”,“整风”等,使党和国家不断地进行自我批判。不幸的是,57年以后,自我批判的精神逐渐丧失,以至十年浩劫的发生。十年动乱,似乎是党的一切最彻底的自我批评,实质上恰恰相反,是一次最大的自我批判的反动,最明显的标志是“左”倾错误的领导者和当事者没有半点的自我批判。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真理标准讨论,《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一次认真的、科学的自我批判,从而导致了中国人的一次思想大解放,导致了科学思想路线的恢复,随之而来的是物质的自我批判——改革。这是一场前无古人的自我批判。对改革,也应进行反思和再认识,进行适当的协调或整顿,也就是说,也应进行自我批判。如果对改革没有反思和再认识,整顿或协调,就不可能总结经验,更好地前进,还有出现反复的危险。
总之,如果说当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打破这一桎梏的机制是革命的话,那么,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立后,要解决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对生产力基本适应前提下的不适应的矛盾,其机制就是社会自我批判。因此,社会自我批判的理论是关于社会和平时期发展动力的理论。
二、社会自我批判的一般规定
这里所说的批判,决不是文化大革命中的那种胡批乱判,也不完全是康德所说的那种在认识和实践之前对主体能力的批判。这里所说的批判,是主体在实践中,对客体不合理现象及其原因的思想认识上的暴露和判断,物质行动上的革命与改革,既有认识选择,又有价值评判,还有对象改进。批判,既包括对象性批判,又包括自我批判,即把自我作为对象的批判。这里所说的自我批判是社会自我批判,因此,是社会主体自身的一种客我关系。我们知道,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有三个方面:认识、评价、改造。在认识关系上,社会自我批判是一特殊的自我认识,即一种带有挑剔性的认识,是对事物正确方面的肯定的同时,对错误的方面的否定,是社会主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反思和再认识。在评价关系上,这是一种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最高尺度的自我评价,是一种力图达到自我超越的评价。在改造关系上,社会自我批判是在认识和评价的基础上,对自己所形成的历史与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的调整、纠正和完善。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社会自我批判的本质作出一般规定:
1、社会自我批判是社会上层建筑自我作用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使自己和经济基础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内在机制。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随着新的生产关系的建立,反映或者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新的上层建筑便建立起来。新建立的上层建筑必然是不完善、不成熟的,并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还会出现一些弊病。在这种上层建筑还没失去存在的合理性之前,也就是说,在把这一上层建筑作为革命对象并能够推翻它之前,它自身存在的不成熟,不完善和弊病,是能够被完善和被克服的,至少有这种可能性。怎样完善和克服?这就要靠社会主体对上层建筑进行自我批判。这不仅仅是一种主观欲望,更是一种客观必然要求。因为,任何一个统治阶级,在自己的上层建筑不成熟,不完善,存在弊病时,必然会因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劳动群众或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其他阶级的反抗与斗争,如果不想在这种反抗与斗争中被消灭或被推翻,它们的出路只能是在镇压劳动群众和其他阶级的反抗与斗争过程中,对引起反抗与斗争的原因——上层建筑中的不完善、不成熟和弊病,进行自我批判。当统治阶级自我批判丧失之日,也就是其灭亡之时。
一定上层建筑的不成熟、不完善和弊病,是与生产关系的不成熟和存在弊病紧密联系着的。生产关系的不完善、不成熟和弊病,在其作为革命对象之前,是可以完善和纠正的。如何完善和纠正?就是自我批判,即上层建筑对生产关系进行批判性的认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或改良。当这种改良或改革无法进行,标志着这种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容量已达到极限,并表现为统治阶级自我批判能力的丧失,社会和平发展时期结束了,打碎上层建筑,变革生产关系的革命时期到来了。社会自我批判的丧失必然导致社会批判的到来。
为什么上层建筑自我作用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这种机制叫自我批判,而不叫认识和改造?因为自我批判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和改造。特殊之点在于,这种特殊的认识和改造不同于主体与自然界客体的关系,是与人们的利害得失紧密相关,甚至与认识和改造主体本身的利益得失连在一起。因此,没有批判精神、科学方法、一定的主体能力,是难以做到的。作为自我批判的主体,与批判的主体和一般认识和实践的主体相比较,有着特殊的要求,因此,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这种主体数量不多,但又极其可贵。
2、社会自我批判是社会统治阶级存在完善和发展的内部原因。
前面已经说到,传统观点由于只讲阶级之间的斗争,忽视了统治阶级自身的原因,存在着机械外因论的倾向。根据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的辩证法原理,统治阶级自身肯定有内部原因。这个原因就是自我批判。
在历史上,任何一个统治阶级的存在、完善和发展,都必须以它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为条件。如果适合,这个统治阶级有存在的合理性;反之,就失去合理性而被推翻,统治阶级(剥削阶级)由合理性走向不合理性,即由上台成为统治阶级到被推翻,由新的统治阶级所代替,这是一个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统治阶级有一个由存在、完善和发展到灭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被统治阶级没有停止过对统治阶级的反抗。这些反抗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中存在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方面。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他们一方面站在本阶级的立场上,运用自己手中掌握的国家机器,对被统治阶级的反抗进行残酷镇压,另一方面,对引起反抗的原因进行反思和改革。例如,我国历史上王安石变法,张居正变法等。我国历史上还专门设立了谏官制度,就是为了进行自我批判。当然,这种自我批判是有很大局限的。原因就是私有制。因此,在私有制下,统治阶级的自我批判只是暂时的、被迫的、不自觉的、有局限性的。随着某一统治阶级代表的生产关系不再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已经腐败,这时,自我批判能力也就丧失了,统治阶级的末日也就到来了。只有公有制的生产关系的代表——无产阶级,由于它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代表,没有自己的私利,因而,具备真正的自我批判精神。在社会主义社会,在阶级斗争只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的历史时期里,社会自我批判对于无产阶级显得格外重要。在这方面,革命导师有着许多论述。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虽然没有激烈的阶级斗争,但无产阶级的自我批判仍然是社会发展的内在机制,是无产阶级存在、完善和发展的内因。因此,在作为阶级的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就用不着人为地去寻找对立面,在共产党内去找一个资产阶级。毛泽东的“继续革命理论”的哲学根源,就在于没找到阶级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内因,在传统阶级斗争理论指导下,机械外因论的倾向导致了他理论上的“继续革命”错误,实践上的“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3、社会自我批判是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主体表现,是社会客观需要的主观反映。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求生产关系适应它并为它提供更加广阔的余地。这种要求的主体表现,就是对生产关系以至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的方面的反思与改革。这就是自我批判。
与此同时,当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广大劳动群众产生不满情绪,甚至出现反抗和斗争,这是社会发展生产力以满足社会需要的客观要求。对这种客观要求的反映,就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的不合理的方面进行反思与改革。
由此可见,自我批判不是一部分人的主观意志的表现,而是社会客观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客观机制。
4、社会自我批判是一种特殊的认识与实践,是人类具有的一种能力。
人在与客体发生关系时,存在认识和实践关系,具有认识和实践能力。在认识关系中,包括有对外在客体的认识,也包括对内在客体的认识。这种对内在客体的认识,就包括自我批判。由于认识和实践是人所具有的能力。因此,自我批判也是人类具有的一种能力。
为什么人类具有自我批判能力?这与生产力密切相关。生产力与人的需要相联系,人的那种自我完善的有机体所产生的需要,导致了生产劳动的出现和发展,而生产劳动的出现和发展,又使需要以及需要得以产生的自我完善能力得以质的飞跃和量的扩张,这种飞跃和扩张的客观要求,就是自我批判能力的出现和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在生产发展基础上存在和发展的自我批判,在原始社会即人一出现就已存在,只不过处于低下原始水平。随着生产力发展,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和趋势的奴隶主阶级就成为人类自我批判的体现者。随着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封建地主阶级代替奴隶主阶级而成为人类自我批判的体现者。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经产生,并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广阔前景时,资产阶级的自我批判能力超过了以往任何统治阶级。但是,它在社会化大生产的代表——无产阶级面前,又是那样显得能力不足。无产阶级具有最完善的自我批判能力。这种自我批判能力是古往今来一切自我批判能力的集大成;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将会无止境地进行下去。可以这样说,如果说自我批判是人类具有的能力的话,那么,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前景的社会主义,以及这个社会的代表——无产阶级,自我批判是其本性。社会主义正是在自我批判中逐渐完善,达到自我超越,进入共产主义的。
三、社会自我超越的界说
社会自我批判,无论是前提和起点,还是过程和结果,都必须,也只能是自我超越。所谓自我超越,是指社会主体的又一种能力和状态,是主体与类主体的认同,是现实规律与未来趋势的契合。是既立足于现实,又放眼于未来,既立足于本位,又超出本位向整体趋同。未来与整体的利益成为现实行为的超前目标。自我超越,有思想上的,也有实践上的。思想上的超越表现为对整体利益和未来利益的觉识;实践上的超越表现为立足于个人与现实而为整体和未来的发展着想的行动,包括暂时的牺牲。
在阶级社会中,这种自我超越只是统治阶级中的少数人,并且带有极大的阶级局限性,以至于在一定意义上说,真正的自我超越与剥削阶级无缘。在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没有自己的私利,因而,这个社会就其本性来说是全人类性的。它要向着地球村、太阳镇、银河市、宇宙国的目标迅跑,与人类的根本利益完全一致,它将溶人类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为一炉,并代表着人类的未来。当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自我超越的个体不可能是多数;但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自我超越的个体逐渐地成为多数,到了实现恩格斯所说的“第二个提升”,即人们从自己建立的社会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时,自我超越将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能力和状态。所以说,自我超越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属性。如果有那么一个自称为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或者自称为搞社会主义的领导阶层,不敢对自己进行自我批判,不能努力实现自我超越,那么,这个社会就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个领导阶层一定是在越来越特权化而脱离群众。如果存在这种情况,具有新的自我批判和超越能力的社会势力开始形成,并造成社会的动荡和权力的转移。如果说社会主义实践中有许多教训,那么,这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说社会主义实践有许多经验,那么,这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国际国内的大风大浪中处乱不惊,得到了韬光养晦,原因就是我们在十多年前就开始了思想和行动上的自我批判和超越,总结了建国以来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成果,六四这个关我们闯不过,闯不过就乱,乱就打内战”,“为什么六四以后我们国家能够很稳定”?就是因为我们搞了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
当然,社会自我批判与超越在性质上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在效果上也有正向和负向之别。那种对社会主义的过去和现实采取全盘否定的方法,是一种错误的方法,必然会导致社会的动荡和历史的曲折。这种貌似自我批判与超越的现象,是对长期拒绝自我批判与超越的惩罚,是拒绝自我批判与超越的另一种极端表现。我们要时刻警惕这种惩罚,防止这种极端表现。
四、这一理论的重要意义
首先,从理论上看,这一理论可以完善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克服在阶级斗争问题上的机械外因论倾向,使我们对社会动力问题的探索得到一个新的视角。
其次,从实践上看,可以说明资本主义为什么腐而不朽,垂而不死,而社会主义没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越性,从而总结经验教训。同时,这个理论可以把再认识和改革赋予社会动力的属性,把改革作为一个贯穿社会主义全过程的东西来界说,从政治学的意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上说,这是总结历史上统治阶级进行统治,尤其是变法改革经验教训的理论,也是为社会主义的领导阶级锻造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的理论。苏格拉底曾说:“不要指责批评你的人们,要紧的是改正你自己的缺点,消除产生人们批评你的原因。”我同样可以这样说,不要去指责批评社会主义的人们,要紧的是改正社会主义的缺点,消除产生人们批评社会主义的原因。如何消除?自我批判!建构了自我批判的理论,就可说明为什么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充分发挥,而资本主义仍然具有生机与活力,似乎垂而不死,腐而不朽的问题。社会主义建立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被主观地绝对化,蒙上了不可批判的“硬甲”,因而,不仅缺少乃至一定程度地丧失自我完善的努力,而且拒绝对社会主义以外的、本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东西的吸收和利用。与此相反,资产阶级在强大的内部和外部的压力下,被迫做了许多的自我批判,改革自己本身存在的弊端,因而,当五十年代公有制经济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时,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国有化运动;当七、八十年代,平均主义、“大锅饭”和“铁饭碗”的弊端,使资本主义国有经济暴露出相同的消极现象时,在社会主义国家大搞改革的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运动。正是资产阶级的这种自我批判,使得资本主义产生了被马克思和列宁未曾料到的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更大的容量。尤其是资产阶级制度化的政治民主,使得它的自我批判得以保持,资本主义不适应生产力的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和限制,人们在两个竞选人的相互批评指责中反省社会存在的问题,资产阶级的自我批判显然是资本主义自我完善的内在机制。毫无疑问,这种自我批判带有很大的被动性、局限性和不自觉性。但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很多启示,以无产阶级特有的远见和无私,总结历史,面对现实,拥抱光辉的未来。
我想引用一位历史哲学家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尾,并由此作为写作本文的信条:沉思历史是为了推动历史。为某种社会制度和状况辨护,只不过是为统治者提供的化妆品和优雅的小件饰物,而不是打动民族的伟大的最终问题。历史理论应该在历史的伟大脉博跳动中去把握历史,热情地增加它的活力和勇气。
标签: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无产阶级政党论文; 自我认识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社会关系论文; 社会阶级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经济论文; 上层建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