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韩城 715405
摘要:在棒材实际生产中,提高成材率主要措施有:控制钢坯的氧化烧损、减少轧制过程中的切头切尾、降低中废及冷剪剪后剩余短尺等。轧钢工艺生产过程中,采用连铸坯热送热装工艺和飞剪自动化程度较高等方法,氧化烧损及切头切尾控制的都较好,成材率提升的空间不大,而冷剪剪后剩余短尺长度受钢坯重量及负偏差控制影响,负偏差控制受人为控制,在工人操作水平较稳定前提下,剪后剩余短尺长度主要受钢坯重量影响。由于八机八流连铸机的各流连铸坯断面尺寸不一致,而切割时以长度控制钢坯重量,造成钢坯重量差异较大,容易造成最后一根倍尺剩余非定尺长度波动,导致不足5米的非定尺增加,影响棒材成材率。
关键词:成材率;连铸;定重优化;切损
影响连铸坯重量主要有三方面:1)结晶器磨损程度,直接影响连铸坯断面;2)连铸机拉速,影响连铸坯单位长度的重量;3)连铸坯重量统计、反馈、调整的及时性;目前我厂连铸机通过结晶器工艺优化、实施标准化操作来稳定连铸机拉速,降低结晶器和连铸机拉速对重量的影响,但是目前仍因连铸坯生产工艺技术限制,连铸坯重量还有较大的波动。为此,本文介绍连铸坯重量波动对成材率造成的影响。
一、轧钢生产过程中氧化烧损及飞剪、冷剪切损的测量与影响
轧钢生产过程中氧化铁主要来源有三种:1)连铸坯入炉前自身携带的氧化铁;2)连铸坯进入轧机至上冷床过程中的氧化铁;3)钢材从冷床至收集打包过程中的氧化铁。通过收集统计连续5个月数据分析,我厂棒材二线氧化烧损占连铸坯比重的0.7%。
轧钢厂棒材全线轧机共18架,分为粗轧、中轧、精轧三个机组,每个机组由6架轧机组成,各机组间设1#、2#飞剪,用于轧件切头、切尾和事故碎断;精轧机组后设3#飞剪(一用一备),用于轧件的倍尺分段剪切。设定1#飞剪的切头100mm,2#飞剪切头250mm,切尾150mm,根据生产不同规格料型尺寸就可计算出1#、2#飞剪切头、切尾重量,可计算出各规格切头切尾占连铸坯重量的比重(见表一),经过现场实际测量,与理论计算基本吻合。
轧件经3#飞剪倍尺分段剪切后,为了避免钢材端部存在缺陷入库,要求冷剪对倍尺头部及尾部都进行剪切,头部长度为100mm,由于采用切分轧制,尾部三切分剩余长度为400mm,二切分剩余300mm,由此可计算出冷剪除最后一根倍尺剩余非定尺外的切损(见表二)。
由表四可以看出目前6#连铸11.94米的连铸钢坯2014年上半年称重数据标准差为11.83。换句话说6#机11.94米连铸坯的实际称重值在2069±11.83的范围里占全部称重值的68%,称重值在2069±23.66的范围里占全部称重值的95%。
三、连铸坯重量波动与成材率关系
以棒材二线Φ18x3规格为例,连铸坯理论重量为2070Kg,氧化烧损及切损合计占连铸坯比重的1.62%,那么剩余的连铸坯部分全部轧制成材,若控制负偏差控制在-3.7时,9米定尺长度剪切长度为9.03米,轧件总长度为352.45米,倍尺按照90米为基准,最后一个剩余81.55米,可以全部剪切为9米定尺,且无剩余非定尺。单根连铸坯轧制成材的成材率为101.74%,定尺率为100%。
由图1可以看出,当连铸坯重量超过理论重量时,单支成材率随着连铸坯重量的增加在降低,当连铸坯重量低于理论重量时,单支定尺率将大大降低。
单支连铸坯重量与成材率关系如下(表五):
由于称重值在2069±23.66的范围里占全部称重值的95%,超过范围的占总称重值的5%,超出的数值差异太大,因此部分占比较少,计入68%外数值处理,计算目前6#连铸机情况下,棒材二线全部生产Φ18x3规格,其成材率为101.39%,与Φ18x3规格理论设计相差0.4%成材率,影响较大。
四、结论
连铸坯重量误差对轧钢厂提高钢材成材率有一定的影响,要进一步提高钢材成材率,首先应提高连铸钢坯重量的稳定性,且应该长期保持稳定。
论文作者:张鑫,薛亚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连铸论文; 成材论文; 重量论文; 称重论文; 钢坯论文; 剩余论文; 氧化铁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