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体育高等教育专业的调整与设置_体育教育专业论文

论我国体育高等教育专业的调整与设置_体育教育专业论文

关于我国体育高等教育专业调整与设置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我国论文,体育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体育高等教育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首先表现在社会对体育院校培养人才的规格要求方面。过去计划经济时期单一的人才规格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在体育高等教育内部从专业的调整与设置入手,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使我国体育高等教育的结构更为合理,人才培养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下面从几个方面对体育高等教育专业调整与设置进行分析,提出初步的意见,供参考。

1 现行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建国以来,我国体育高等教育领域内逐步形成了现有的9 个专业,这些专业在计划经济时期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培养了大批的专业人才,其中许多人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体育战线的业务骨干。但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对体育人才规格的需求变化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现有9 个专业都存在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除体育教育专业外,大部分专业存在社会服务面向过窄,招生人数少,分配困难,效益不高的倾向。在专业内部,由于课程结构的不合理,使学生形成了过分单一的知识体系,绝大多数学生只能胜任一种工作,这在未来社会发展竞争中是非常不利的。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体育行业也和其他行业一样,呈现出知识密集化、综合化、交叉化。人才能力的竞争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特征,因此,需要体育学院培养出具有比较广泛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具有创造性工作能力的人才。为了主动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体育学院必须不失时机地进行专业的调整和改造,通过专业调整和改造,使学生具备更有广泛适应性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样体育学院才能在市场经济的社会条件下,处于不败的主动地位。

2 体育高等教育专业调整与改造时要注意的问题

合理调整体育高等教育的内部结构,使专业的设置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这是我国各体育学院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调整、改造、设置专业的过程中必须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和体育教育的规律,同时要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广泛地学习和吸取国外体育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的成功经验,切不可盲目地照搬外国的做法。在具体实践中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2.1 要在理论上研究设置专业的依据

依据高等教育的原理,专业的设置取决于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在具体运作上往往采用两种方法:一是依据社会职业分工来设置高等学校的专业,也就是说,社会上有哪些必须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来从事的专门职业,高校采取设置相应的专业。这种专业设置方法是我国本科以下专业设置所采取的主要方法。二是依据专门的学科领域设置专业,这种专业设置往往在以科学研究为主的社会领域内采用,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就采用这种方法来设置专业。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我国体育高等教育究竟依据什么来设置和调整专业,怎样才能使专业的设置更具有灵活性和社会适应性,这些都必须从理论上研究清楚,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行动。

2.2 要根据我国国情,巩固优势,扬长避短

多年来,以培养体育教师为主体的体育教育专业,一直是我国体育院校的主干专业,它为我国体育事业培养了大批的专业人才,与其他国家相比形成了我们国家所特有的优势。分析原因可见,在我国经济不甚发达的阶段,体育的主体在学校,学校体育实际上成为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基础层面,体育教师这一职业是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的巨大市场,使体育教育专业成为体育院校的主体。在社会转型、经济起飞的今天,在重新考虑体育院校专业设置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强化国情观念。中国的国情是人口众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属于发展中国家,在这样的过渡期内进行体育高等教育的改革,首先要考虑的是必须为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服务,必须与经济文化发展的总体水平相适应,同时也要适应未来的发展,要考虑与世界体育高等教育接轨。总之,就是要保持已经形成的、适合我国实际的优势专业,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加以改造,使其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2.3 兼顾现实与未来,瞄准社会需求

当今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体制转换的历史阶段,社会形态、文化形态、经济建设的形势等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变革的速度之快是世界罕见的。体育高等教育的改革要与这种剧烈变革相适应,要在考虑与现实社会相适应的同时,兼顾未来社会的总体发展,以此来调整和改造现有的专业,开设新的专业。不能以某种短视的狭隘观点,只看眼前社会需求,而忽视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那种社会上什么吃香,就办什么专业,忽视高等教育层次和规模效益的做法是错误的。

3 我国体育高等教育中老专业的调整与改造

3.1 对现有的体育教育专业进行适当改造

现有的体育教育专业是我国体育的优势专业,有许多成功的创办经验。这个专业存在的问题是自体育学院建院以来,我国体育现实所导致单一竞技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突出的问题是课程知识面比较窄,偏重于竞技体育的内容较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育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体育教育在竞技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国民身体素质、体育文化素质的提高,体育教育面向未来生活,对受教育者进行健康教育、生活方式的教育、合理安排余暇时间和娱乐方式的教育,成为学校体育的更为重要的内容。这是社会文化生活对体育教育专业办学提出的新的要求。过去体育教育专业也强调对学生的体质教育,但过多地强调了运动技能的教学,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教学都灌输了竞技体育的内容,这是进行专业改造时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按照新的体育教育观念来改造体育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突出大众体育和健康教育、生活保健、身心发展的教学内容,使体育教育在适应社会体育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引导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的发展,使已有的优势更强。

3.2 保留和提高现有运动训练专业

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社会需要的竞技体育项目的教练员,是体育学院与师范体育系科办学的主要区别。在专业调整和改造中,保留运动训练专业,突出体育学院办学的优势是体育院校发展的要求,体育学院如果失去了运动训练专业也就失去了体育学院存在的意义。如何面对过去办学中存在的运动训练与体育教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相近的问题,我们认为不是运动训练专业自身的问题,而是由于运动训练专业是由原体育教育专业发展而来的,上述分析到的体育教育专业在观念上存在的问题,导致了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造过慢。当运动训练专业建立的同时,体育教育专业已经不再承担竞技体育教练员的培养任务了,就应该适时改造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而事实上没有进行或进行的过于缓慢。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训练的科学化、系统化程度迅速提高,要求教练员不单具有运动项目的单科知识结构,必须具有运动心理、运动管理、运动技术诊断、运动技能评定等多方面的科学知识,而运动训练专业的课程中这方面的内容强化不够,这也是导致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这次专业调整,应将原运动心理专业全部并入运动训练专业,拓宽知识的范围,加大人才培养的口径,在培养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的基础上,增加培养心理训练、心理咨询方面的人才。同时强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既要按照教练员的培养规律来创办运动训练专业,也要遵循裁判员、队医等人才的培养规律,尤其要确保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这样运动训练专业的办学活力就会得到增强,就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

4 其他专业的调整与改造

4.1 办好传统体育专业

武术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在国际上有着重大影响。我国体育院校开办武术专业尽管时间不长,但却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武术专业人才,各院学生毕业后普遍受到社会的欢迎和好评,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因此,今后要进一步把传统体育专业办好,要在现有基础上,拓展传统体育的内容,使课程体系更加完善和丰满,提高武术专业办学水平,力争保持国际领先地位。

4.2 相近专业的调整与合并

在这次专业调整和改造过程中,必须避免专业的重复设置,原专业目录中的试办专业、相近专业可通过合并的办法,使其趋于优化。如:原有中医骨伤专业的基础上,建立运动康复专业,使以康复和骨伤治疗为主的专业具有更宽的社会服务面向,避免原来专业划分过窄的不利局面。原体育管理专业在过去办学中长期存在专业不对路,学生毕业后上岗困难的不利局面,而近年试办的体育新闻专业也面临着文科院校新闻专业的强大竞争;为了提高这两个专业的社会竞争能力,可以考虑使两个专业合并,创办新的体育管理与新闻专业,同时加强课程的建设,争取在学生知识结构方面,形成体育学院办文科和理科专业所特有的优势,使专业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服务范围。

收稿日期:1997—09—04

标签:;  ;  ;  

论我国体育高等教育专业的调整与设置_体育教育专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