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重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 现代教育对老师教育学生提出的要求是不仅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这也给我们的信息化幸福课堂指明了方向。
一、“721”探究式教学模式引领教学实践
“721”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如下:
1.学案导学:课前发放“导学案”,利用创新平台学科资源,指导学生自主预习、温故知新,完成前置作业,及时统计反馈,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
2.自主展示:运用实物投影或平台展示学习成果,相互查漏补缺。依据教学目标和反馈测评,教师预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历史思维,夯实基础,拓展提升。
3.合作探究:对于前置作业的反馈评价和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教师及时归纳总结,并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迅速组织小组讨论,各组组员之间相互讨论、启发。如果仍有问题无法解决,那么就让其他组的同学帮助解决,教师适时点拨,从而突破重难点问题。
4.引领探究:此环节重在解决学生仍存质疑的问题和习题,教师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类推、归纳、演绎等思维过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运用具体事例、事实进行验证。最后让学生发表对解决问题的不同见解,并加以总结提高,深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思维的过程和方法。
二、落实生本理念,打造信息化幸福课堂
1.立足教材,全面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近几年,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立足教材、力求创新,以能力立意为导向,根据教材主干知识创设新情境,重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侧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渗透了新课程理念。总之,近几年的高考历史题越来越灵活,所选的材料更加广泛和新颖,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既要重视历史教材又要跳出历史教材,加强教学研讨,实现备课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此外,我们还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争取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2.师生民主和谐,课堂体现人文精神。在中国最早出现“人文”一词的《易经·贲》中说:“文明以止,人文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就是教化的意思。我们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勇于质疑、积极创新,使学生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养成独立健全的人格品质。
3.“导学案”设计要有特色。“导学案”突出“导”字,围绕 “学”字,教师在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集体备课讨论后形成“导学案”。导学内容是核心,做到了教学内容具体化、问题化,问题设置层次化,突出导学功能,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思考,为课上合作探究做准备。课堂检测标明层级,题目为基本题、中档题,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
4.坚持生本理念,建立小组合作探究机制。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为目标,致力于充分发展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历史训练中的材料型试题重在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方面,其命题技术在不断进步,因而能发挥独特的考查功能。教学中,“721”教学模式致力于转变学生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中,分组应坚持分层、科学的原则,成员一般由6、7名学生构成。我们重在建立协同共事的团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我们也建立了即时、有效的科学评价机制。
5.把握学科思想,注重新史学观指导作用。学科思想是一个学科的灵魂,不同的学科,学科思想的内涵是不同的。近几年的新课标高考渗透着浓厚的历史学科思想,体现出历史学科独特的社会教育功能。为此,我们要积极把握正确的学科思想,注重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注重新史学观的指导作用。同时,要明确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操作致力于训练学生思维。不拘泥于教科书,就是不受制于教科书。近年来山东卷大量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就是突出历史学科特征,遵循“材料第一,论从史出”的命题原则。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则强调了历史的整体性和学科体系,体现了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文明史观和新史学的一些基本理念。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利用问题带动学生,以“导”带“学”,整个流程训练学生的思维,从而增加课堂深度和思维量。
6.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创新平台和电子白板等,凸显了信息化的教学优势。信息化幸福课堂,借助信息化创新平台,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前利用教学平台发布学案,借助问题的引导和学习资源的帮助,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借助平台的互动讨论功能、统计分析功能、丰富的资源等,实现对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提高学习效率。
7.利用微课,解答疑难问题。鉴于学科课时紧、任务重的现状,我让学生把疑难问题在平台上以帖子的形式提交,课后把同学的疑难问题以微课的形式进行解答,发布到网络平台上供学生选择性地下载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
信息化高效课堂有效地发挥了信息技术便捷、直观、形象等优势,增强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我们也实现了课堂由“静”到“动”的转化。在这里,学生打开的不仅是耳朵,他们激活了所有的感官,全身心投入学习。
论文作者:王青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10月总第17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8
标签:学生论文; 学科论文; 历史论文; 课堂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思维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10月总第17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