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秩序中自由成长——宋氏家族的民主家风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家风论文,秩序论文,民主论文,家族论文,自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宋氏家庭里,宋耀如夫妇皆是基督教崇尚者,同时,他们也信仰老子的“无为而治”及西方的民主、自由的教育。他们认为传统的“三从四德”是对民主教育的反叛,因此竭力抵制。他们教育孩子要自食、自力、自信、自强,树立男女都一样的平等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心。日后,宋氏三姐妹都有远见卓识,也是他们这种教育的回报。
作为受过西方教育的宋耀如,知道知识对国家的重要,要投身革命,仅靠一代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有先见之明的他把目光放得更远,决心把孩子培养成对国家有用的人。
成才需要多种素质。12岁前的教育很关键,因为此时儿童犹如一张白纸,易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而作为孩子涉世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宋家的教育非常独特,摒弃了封建式的“三从四德”,而采取民主的开放的新式教育。
注重孩子的精神需求
宋氏夫妇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理解是:老师是老师,不能以抚养来代替;父母就是父母,亦不能以父母的身份去代替老师,这是两个毫不相干的概念。中国人在传统上常把它们混为一谈。其实,当好合格的父母,不一定是合格的老师,反之也是。高素质的父母,高素质的家庭,是孩子启蒙教育的重要基石。宋氏夫妇对“孩子”的理解又涵盖两种意思:首先,孩子是朋友,其次是家庭中的一员。因此,在宋氏家庭中,始终充满着民主气氛、艺术精神和田园牧歌式的宁静。在这里,孩子可以自由地热爱生活,追求精神,追求完美;在这个家庭里,没有男尊女卑之感,没有压抑天性之理,没有谁说了算之道,封建的治家之方在这里没有市场,取而代之的是民主教育。宋氏夫妇说:“只要一百个孩子中有一个成为超人式的天才,中国就有400万超人,还怕中国不得救。”他们不但这样讲,也是这样做的。
早在长女霭龄还在襁褓之中时,宋耀如就给女儿带来很多新奇的玩具。每买来一个玩具,他都把玩具放在适当位置,以新奇来吸引孩子,让孩子爬过来,很费力地才能得到。孩子也许因得不到而哭或撒娇,或许因跌倒而不再爬起来。此时,大人并不去帮忙,而是拍手鼓励,直到孩子得到玩具而露出笑容。
当孩子呀呀学语的时候,宋耀如常常给她们朗诵赞美诗,声情并茂,给孩子以美感,给孩子以幻想。倪桂珍则教他们识字绘画,讲解一个又一个精美的圣经故事。很快,爸爸的小号大家都会吹,妈妈的钢琴大家都会弹,这些超常的智力启蒙,使他们受益终生。大方的言谈举止、活泼的天性、宗教的信仰、音乐的风范,在她们身上一个个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二女庆龄的七岁生日来临时,宋耀如和妻子暗暗商定,要送庆龄一个有意义的礼物。
为此,倪桂珍花了一夜工夫、凭着她描龙绣凤的本领,做了一个花书包。宋耀如看了道:“礼物不能俗套,要富有成效有新意,何不绣上几句新语,给孩子以启示。”于是,倪桂珍又花半天工夫绣上了“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游”。
第二天,当宋耀如把这两句话送给庆龄时,她高兴地读了又读,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谢谢您——爸爸和妈妈!”庆龄深情地看着父母,仿佛一下子懂了许多。她说这是7年来爸爸妈妈送给她的最好的生日礼物,她要把两句话抄在记事本上,记在心里。宋耀如和倪桂珍都笑了。看着庆龄青春焕发的神色,倪桂珍明白了:送孩子礼物,不光是满足她物质上的要求,还要注意她精神的需要和人生的满足。
欢乐应该归还孩子
宋氏家庭是美满的,美满的家庭常充满欢乐的笑声。
这是周日的一天,宋家小院里传出一阵阵高山流水般的琴声,吸引了路人驻足和近邻们的好奇——宋家的家庭歌舞晚会正在悠扬的琴声中进行……
高扬的琴声奏出激昂的旋律。
优美的歌声挟着钢琴的神韵。
歌声琴声,一阵高昂,一阵低旋,高扬时如大海扬波、瀑布奔涌;低徊时如小河潺潺流水,又如山泉叮咚……有高有低,有紧有慢,优美动听。
男中音的歌唱者是爸爸宋耀如,此时他正与长女霭龄一起歌唱,钢琴演奏者则是妈妈倪桂珍。庆龄和小妹美龄在歌声中翩翩起舞……虽然她们还不甚懂事,但她们被这优美的旋律所打动。
举办周日晚会,已是宋家惯例。看得出,这是宋耀如教育熏陶孩子的一种刻意的安排。不是吗?歌舞最能为儿童接受。在这个欢乐的家庭里,人各有志。霭龄继承了父传——唱歌,美龄学会了跳舞、作画,而庆龄则继承了母传——弹琴。唱歌使霭龄自信,跳舞使美龄活泼,而弹琴则使庆龄内向深沉。这种性格又使她们在动乱的社会中,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成年后,三姐妹常沉浸在童年欢乐的回忆中。晚会陶冶了她们的情操,晚会给了她们施展才华的机会,虽然政治把她们分开,难免也陷入困境,但她们常常以琴声、歌声、舞姿来表达她们姐妹间的亲情,排解心中的苦闷。据说美龄60岁才告别“舞台”,而庆龄则直到晚年在她的卧室兼办公室里,还摆着一架古朴的钢琴。工作一天后,在寂静的夜晚,关上门来,弹奏一首贝多芬的乐曲和美国西部民歌,寄托自己的情思,表达对父母以及姐妹的深情怀念,这已成了她高尚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三姐妹日后都做了不少慈善事业,政绩突出,为世人所瞩目称颂。
小庆龄出生时的住房,是宋耀如用自己的积蓄特为她们建造成的。他亲自画图纸,亲自设计。新式的楼房代表当时宋耀如的思想风貌。楼后是一片与农民耕地相接的大菜园、果园。在宋耀如的心里,孩子来到人世,应归于自然。正如笼中鸟、网中鱼,应该还其蓝天和大海。在这里,庆龄和其姐妹度过了欢乐的童年、少年;在这里,她们熟悉了各种蔬菜的名字、果树生长的周期,以及鸟儿呜叫;在这里,她们接触了郊区农民朴实豪爽的性格,又透过她们明亮的眼睛,牢记在她们的心扉;在这里她们又看到父母勤劳的身影,烈日伴着汗珠流下,更体验出古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深刻含意。
“爸爸,我来帮你!”小庆龄从心里理解了劳动的意义。
菜园、果园虽大,但满足不了孩子探奇的心理。有时候,三姐妹在院中玩腻了,便翻过宋耀如筑的篱墙,到农民地里去“疯”。懂得道理的农民们,面对这些如花似玉的姑娘,也把她们当成了“宝贝”。因此,宋家一直与邻居友好相处。农民送来新奇的产品,使孩子们从乡邻们身上体会出劳动的高尚。
“妈妈,我也要帮您洗碗!”庆龄又从心里呼喊。
庆龄成为国家重要领导人之后,有些知情的外国朋友,常点名要到庆龄家做客,品尝她的灶上手艺。
正是这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外加宗教色彩、民主氛围,使这个家庭与当时中国千万个普通家庭相比较,处在“世外桃源”的优越环境中。这里既有基督教严格的生活秩序,又有和谐、欢乐和诗情画意的气氛。
懂得金钱的来之不易
三姐妹出世后,宋家已是上海滩上少有的“小康之家”。金钱作为身外之物,宋耀如已把它看得很透。面对着中华民族的危难和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宋耀如已接受孙中山拯救中华、实行大同的理念。此时,除金钱以外,他已另有所求了。按照宋耀如的观点:“无钱难生存,钱多害子孙。有钱行善事,救国为己任。”
他要让孩子懂得享受,又要使孩子知道钱是怎么来的。一天,霭龄兜里装着妈妈给的钱,高高兴兴地从街上买来了法国的高级巧克力,分给弟妹们吃。恰赶上宋耀如驱车回来看见。宋耀如,这位曾历经苦难的人,最知道金钱的来之不易。他是一个爱冲动的人,若不高兴立即表现在脸上。孩子们都怕他,纷纷把巧克力藏在身后,可拙笨的童稚,怎能逃过父亲的眼睛。
“把手伸出来!”宋耀如厉声喝道。
一只只白皙的小手伸子出来。
“是谁买的?”
姐妹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说话。
“快说!”
“是我。”霭龄敢做敢当。
“你是大姐,是弟妹的榜样,怎么能乱花钱呢?”接着宋耀如的口吻变得稍加和蔼:“你知道钱是怎么来的吗?这下,你妈妈半个月的薪水就给吃光了,半个月等于15天啊!”
此事过去后,再无类似的事件发生。在宋耀如看来,孩子们已知道钱的来之不易,无需唠叨。宋氏父母按自己的素质、时代的要求塑造孩子,培养国家有用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