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组要合理、分工要明确
分组时要按照均匀分组,异质同组的原则,首先选出小组长,最好四人一组。任课老师协调小组长,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性格特点、男女比例等合理搭配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中的优秀生、中游生和后进生相对均衡。
确保组内各成员具有明确的分工和各自具体的任务,各司其职。组长要负总责,主要负责任务的分配、组织问题的讨论与成员之间合作;一名组员负责具体任务的操作;一名组员负责整理好本组讨论与合作的结果;一名组员主要负责将本小组合作的结果汇报给全班同学。每个学生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次新的较量与挑战。各小组成员的职责可以根据任务需要和自身需求进行调换,成员可以体验不同的“职务”,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同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二、合作与竞争要并存
合作与竞争是一对对立统一体,合作与竞争在课堂教学中要相辅相成。积极有效的合作能完成小组个体成员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体成员无法完成的困难;还能使每个成员的各项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最终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合力,达到预定的目标。相互竞争可以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激发人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
小组竞争主要是指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基础知识的检查应由小组之间交换进行,一组检查二组,二组检查三组,以此类推,这样可以做到互相监督,完成任务者得分。这样,检查面广,学生还反复复习知识点,一举多得。
课堂上设有必答题和抢答题。必答题为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题,由不同组中水平相当的学生来回答难易相当于其水平的题目,答对者得分。答错或者回答不上来的题目改为抢答题,先举手者先来回答,答对即可得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能力的同时,积极动脑,灵活反应!另外还特别设有抢答题,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以及对基础知识的系统化,先举手者优先回答,答对加倍得分。目的是提高优秀生对基础知识的拓展和系统掌握。
三、奖励机制与评价要跟上
1.教师对小组预习情况进行奖励与评价。要求学生预习的内容,课前必须检查,老师抽查与小组之间检查交替进行,独立完成课前预习部分的小组成员可以得到相应分值。在预习过程中提出疑问并作出标记者加倍得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教师对小组课堂展示情况奖励与评价。有的老师要求小组长记录本组得分,这样多肯定会分散小组长的精力,而且不利于其他学生了解自己和对方的情况!军事上不是讲究“知己知彼”吗?因为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每节课“现场挂星”的奖励办法,确确实实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具体做法如下:每个小组都有1号、2号、3号、4号对应的学生,课堂上老师准备好必答题和抢答题,答对得分,1号答对得1分,2号答对得2分,4号答对得4分,老师直接把其所得分数变化为星星画在黑板上,让每个学生都做到知己知彼。学生们看到自己小组得分,每个组员都很兴奋,会更加努力;看到别的小组得星了,而自己小组没得到就特别着急,为了本组能够得分每个组员都会使出全身解数,加倍努力;看到别的组超过自己组的得分,更是猴急猴急的,大家个个摩拳擦掌,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飞速运转积极思维,每个成员都会为了本组得星而不懈努力!
“现场挂星”可以把原先课堂上思维停滞或思维漂移的中下游学生充分调动起来了,因为他们答对一题就会得到比优秀学生更多的奖励!而且优秀的学生会主动去帮助并督促本组的后进生。这样,大家各显身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齐心协力让星星之火点亮整个中原!
3.教师对小组课堂合作学习情况奖励与评价。此评价重点关注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参与程度如何,组员间的分工合作是否合理有效,学习效率高低等。要求每个组的小组成员都能做到各司其职,讨论井然有序且每个成员都积极主动,成员相互之间不谈论与任务无关的话题,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并能有效完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每个小组按各自的表现得到不等分值的奖励。
四、任务布置要分层次
初中学生存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是必然的,每个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对知识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都存在差异,所以,在教学中分层次布置任务提出要求符合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原则,这样能够尽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按小组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就够得着,极大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劲头。
五、探究问题设计要精心
小组合作必须由有效的问题引发。问题是引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出发点。在小组合作中教师精心设计探究问题是关键,借助问题的内在魅力来引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内在需要。
在教学中我们要避免许多问题,要使合作落到实处,要使小组合作发挥应有的价值,老师设计讨论的问题就要切实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发挥想象的力量,能够令师生脑洞大开。这样,既能够让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气氛热烈、妙趣横生,又有利于有效落实课标。
小组合作要带着指向性很强的问题去合作,问题要不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要与所授知识紧密相连,要有一定梯度,有一定难度,否则小组合作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论文作者:隋志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6月总第2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4
标签:小组论文; 学生论文; 得分论文; 成员论文; 组员论文; 能力论文; 小组长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6月总第2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