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区绿荫道三年实施专项规划探析论文_王曦1,张含2

南京市江宁区绿荫道三年实施专项规划探析论文_王曦1,张含2

1. 南京市规划局江宁分局(江苏南京)2111002. 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江苏南京)210019

摘要:《江宁区绿荫道三年实施专项规划》坚持以构建“人文绿都”为目标,依据《南京市绿荫道规划建设导则》,结合现状选择了88条总长170公里建设道路;规划对江宁区绿荫道的构成要素提出了建设导则,对行道树品种、道路断面改造、绿荫道沿线服务设施与标识系统等提出更为细化的建设标准指引;并为各实施主体的绿荫道创建行动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关键词:绿荫道;专项规划;江宁

Jiangning Green Corridor Three Years Implementation Special Planning,Nanjing

Abstract: <Jiangning city green corridor three years implementation special planning> to build “humanity green”as the goal, under the < Nanjing green corridor guidelines for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combine with the status quo chose 88 170km road; Planning for the components of green corridor,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guideline including trees species, road section reconstruction guidance, green corridor service facilities along the way and marking system of a more refined construction standard guidelines; provides effective guidance. for the implementing subject.

Key words: green corridor; special planning; Jiangning

0 引言

为进一步提升南京城市绿化水平,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市用三年时间打造400条总长度1000公里的绿荫道建设计划。绿荫道的规划建设是构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部分,是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标准,是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加强城市自净功能,改善慢行交通出行条件、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

江宁区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城乡生态环境的建设,继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区”后,江宁区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并提出创建“创新性、国际化、幸福乐居的生态品质新城区”的发展目标。为配合南京市绿荫道建设的统一工作部署,进一步提升江宁城市道路空间环境品质,优化市民对道路空间的使用体验, 强化江宁城市景观风貌特色,形成具有鲜明江宁特色与文化的绿荫道。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江宁区全面开展城市绿道规划编制工作,同时《南京市绿荫道三年实施规划》、《南京市绿荫道建设规划导则》以及《南京市绿荫道申报及评定办法》对江宁区绿道建设和创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基于此,本文在解析绿道概念的基础上,借鉴国内相关案例的成功经验,对江宁区绿荫道三年实施专项规划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其他城市的绿道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1、绿荫道的概念和案例借鉴

1.1绿荫道的概念

“绿道” 一词译自英文单词“Greenway”,顾名思义,“Green”指与环境有关或支持环境保护,“Way”指一个地区的通道或到达一个地区的线路(路径)。 绿道的概念源于“绿线”“蓝线”概念,以及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中的绿带概念。 美国政府户外活动管理委员会的文献中最早对“绿道”的概念作了比较完整的表述:未来的户外风景应是一幅由“绿道”网络组成的生动画卷,人们能够方便地到达居住地周围的开敞空间,绿道将城乡空间有机地联系起来 。

自1867年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绿道——由奥姆斯特德设计的美国波士顿公园绿道系统建设以来,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理论探索与建设实践,绿道网的规划建设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成为世界各国解决生态环保问题、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1.2国内的案例借鉴

2009年,广东率先将国外已成功实行了二十余年的绿道(GreenWay)理念引入到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中来。三年来,绿道网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已成功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提升了人居生活品质、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其经验可为江宁区绿荫道建设有着多方面的参考意义。

1.深入研究,规划引领。

中国的大城市在快速的城市化发展,不同程度患上“钢筋混凝土森林”的城市病。为此,深圳一直不遗余力探索解决办法,在01年完成《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之后,又相继完成了《深圳市生态线控制规划》《深圳市步行系统规划》、《深圳市开放空间规划》《深圳市道路空间利用研究》等一系列规划研究。在此深厚基础上完成的《深圳市绿道网规划》是具有全面而科学的引领指导作用的,规划创新提出了“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的三级分类,利用不同等级的生态、交通廊道将散落的绿地连接成网,既集约用地又完成了道路景观提档升级,还有效保护和利用了城市周边的山水资源,把真正做到绿地空间的“多见、速达、乐游”。

2.精细设计,以人为本。

“为人使用”是城市绿地作为公共产品最重要的职能,深圳市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让绿地做到“好用”。例如,深圳华侨城片区在多年前的建设初期,就借鉴新加坡“花园城市”规划的先进理念,对绿地空间做了深入的研究,设计了含慢行功能道路绿化空间,并对道路、居住区的附属绿地的建设、共享、连通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举措使现在的华侨城片区成为一个绿地分布合理,空间尺度怡人,道路绿荫蔽日,慢行系统完备的“大公园”。另外,深圳在各类开放空间的规划研究中均对配套设施做了定质定量的要求,并以出台地方建设标准的形式保障执行。在绿道网规则中,针对慢行系统、交通衔接系统、服务设施系统和标识系统等都做了明确说明与设计。

3.从形到质,彰显文化。

广东省绿道网充分发挥了城市绿道对各类城市节点的组织串联作用,以自然、人文节点为依托,尽可能多地发掘并展示本地具代表性的特色资源,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举例来说,广州荔枝湾涌的复建工程就是一个典范。荔枝湾涌是位于西关的一段河道,曾素有“小秦淮”之称,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因水质污染、城市用地紧张等原因逐渐改为暗渠。2009年广州市政府启动复建工程,并以广府文化、名人文化、水文化、民俗文化等为特色,将周边资源充分整合,曾经的羊城八景之一再次焕发新生。而深圳作为一个充满“特区记忆”的城市在绿道建设中亦充分利用原二线管理线的巡逻道,并结合深圳发展历史建设一个小型博物馆,让深圳的城市特色文化能够更多的被保护、了解、传承。

4.以点带面,整体开发。

绿道网所建立便捷慢行系统,可为城市公共空间带来更多的人流。深圳广州均利用绿道建设契机,对绿地、广场极其周边地区进行综合开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广州抓住亚运会契机,为城市绿道沿途增加“兴奋点”。将一条大部分藏于高架桥下的的臭水沟,也是广州唯一一条贯穿市中心的河涌——东濠涌进行彻底整治,疏通河道建设公园,拆除周边城中村,调整用地功能,配置商业设施。一块曾经脏乱的城市“牛皮癣”华丽转身成为广州老城人气极高的休闲好去处。

2、江宁区的的本底条件

本底条件包括自然要素和文化要素。

2.1自然要素本底

江宁区位于长江三角洲“江南佳丽地”的南京市南部,从东西南三面环抱南京,总面积1558平方公里。东与句容市接壤,东南与溧水县毗连,南与安徽省当涂县衔接,西南与安徽省马鞍山市相邻,西与安徽省和县及南京市浦口区隔江相望。江宁区拥有南京都市区内最为优越的生态基底空间,主要包括:一泉—汤山温泉;两水—长江及湿地,秦淮河及湿地;三山—牛首山、青龙山(汤山、阳山)、方山;五湖—安基湖、银杏湖、甘泉湖、蟠龙湖、南山湖。按照三个“500平方公里”的布局,实施全域统筹规划,打造独具特色的主体功能区。其中,生态保护区为江宁的生态保护地带,主要包括秦淮河湿地生态片、长江湿地新济洲生态片、牛首-云台山林生态片、横山-马头山山林生态片、青龙-大连山山林生态片以及汤山-安基山山林温泉生态片,占地面积约500公里。

2.2文化要素本底

2.2.1历史文化

江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古金陵四十八景中有八景在江宁,东晋谢安“东山再起”等典故广为流传,湖熟文化、阳山碑材、古猿人头骨化石、南唐二陵等名胜古迹闻名中外,这些都赋予了江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江宁区目前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7处,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44处,江宁区文物保护单位52处,未定级文物保护单位118处,共计233处。江宁区境内有着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民间文学董永传说、民间音乐马铺锣鼓、民间舞蹈麻雀蹦、 铜山高台狮子舞、民间美术周岗、红木雕刻、传统手工技艺南京金箔锻制技艺、南京板鸭、盐水鸭制作工艺、窦村石刻技艺、方山裱画技艺、雨花茶炒制工艺、杂技与竞技殷巷石锁、民俗牛首山踏青习俗等。

2.2.2现代文化

江宁区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基地、科教领先的自主创新基地、区域性重要的交通物流枢纽城、环境优美的康居宜业生态城,形成了全方位、深层次、 宽领域的开放开发格局,江宁区的艰苦奋斗的创业历史与精神是江宁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高度凝练,也是江宁的现代文脉。比如最早的房地产开发公司:1984 年的江宁城镇综合开发总公司; 最早的商品房住宅小区:1985 年的芙阁新村; 最早的外资开发公司:1992 年的南京利源发展公司;最早的纯别墅项目:1992 年的百家湖别墅花园;最早的产权式商铺:2002 年的南京?中国女人街;最早的市优大厦:2002 年的东恒大厦等。

3、江宁区绿荫道三年实施专项规划的内容

3. 1绿荫道规划建设类型

根据道路规划建设情况及道路现状绿化情况,将绿荫道规划建设类型分为达标创建类、储备改造类以及新建类。 对现状基本符合绿荫道评定要求的道路, 进行绿荫道达标创建;对现状不符合绿荫道评定要求, 但具有改造意义和改造条件的道路,进行达标储备及改造;对规划新建道路,按照绿荫道规划建设导则及评定标准的要求进行建设。

3. 2绿荫道文化特色要求

城市绿地作为展示城市特色与魅力的窗口,其文化表达与艺术品味尤为重要。 我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传承历史保护文脉,展现现代奋斗发展史,彰显创新精神应是江宁文化的主题。 绿荫道详细规划设计需结合《南京市东山副城绿地系统规划》打造文化主题绿道。

3. 3绿荫道规划设计要求

储备类道路应充分考虑对原有道路绿化的保护, 新建类道路绿化应与原有绿化保持品种及规格的统一。道路分车带行道树设计应满足相应的通行限界要求;道路交叉口及分车带断口处应满足相应视距要求。道路绿化设计、建设应综合考虑公交站点、中分带和侧分带开口位置, 处置好与相交道路、沿线单位出入口等的顺接关系。 绿荫道应同步配建慢行道系统。 慢行道由步行道、自行车道组成。根据江宁区实际情况,可将慢行道分为步行道、自行车道、综合慢道(步行道与自行车道结合) 三种类型。 其中步行道为 1.2~3.0 米,自行车道为 1.5~5.0 米,综合慢道为 3.0~6.0 米。 在不影响道路交通的情况下,应尽量在道路两侧设置非机动车道分隔绿带,绿带宽带不小于 1.5 米。慢行道应尽量设置单独的机动车道与人行道, 在道路的慢行道上需应用不同铺地材料区分自行车道与人行到,有条件应在两道之间设置护栏,进行人车分流。人行道外侧绿带(含绿线及用地红线中的退让部分)宽带≥ 10m 的,应配置休憩游乐设施,将绿带改造为带状公园。 若道路红线内人行空间不足(≤ 1.2 米), 可在带状公园中设置连贯的步道游径进行人行空间的补充。

3.4绿荫道植物选择要求

绿荫道行道树树种、规格应基本一致、树木形态良好,生长正常,修剪得当。 行道树树穴规格不小于1.5米×1.2米,树穴及人行道宜铺设透气透水铺装,树池等相关设施完好。 行道树株距应以壮年期冠幅为准, 最小株距不小于 4 米;行道树胸径建议不小于 10厘米。 绿荫道选取的植物应适地适树,满足植物生长的生态习性及地域特点;同时根据道路所处的不同用地类型、文化景观特色,合理选择。行道树宜采用冠大荫浓、枝叶开展的落叶、常绿乔木,品种推荐:香樟、雪松、银杏、梧桐、国魁、 栾树、合欢、榉树、无患子、高女贞等其他适地性树种。

3.5绿荫道配套设施要求

绿荫道配套设施包括标志系统、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绿荫道沿线应设置标识系统,具体内容应包括:区域引导图、信息条标识、导向标识、导向标识。其中“区域引导图”是通过特定区域的整体图示(地图、图表等)让行人把握目的地与现处位置之间的关系;“信息条标识”是在绿荫道沿线可作为解说、命名、禁止、警示功能的载体;“导向标识” 标示道路、设施、景点、建筑等目的地的方向、距离等;绿荫道服务设施位于绿荫道沿线,分为综合服务节点、普通服务节点、自行车停车场。综合服务节点用地规模控制在200—500平方米左右,主要功能包括咨询点、休息点、售卖点、医疗点、治安点、自行车租赁点等。普通服务节点用地面积不易超过200平方米,主要设置休息点、售卖点等。

3.6空间规划

规划对《南京市绿荫道三年实施规划》涉及我区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在绿荫道的选取上,一方面重点安排东山副城及新建园区内,利用绿荫道衔接城市布局,尽可能的串联区内主要资源点,将绿道构筑成绿网,切实为广大市民服务;另一方面,结合绿荫道的建设,深度挖掘江宁城市绿化和文化特色,分别打造通往牛首山大遗址公园的佛教文化之路,穿越东山老城与江宁开发区的历史文化之路,串联九龙湖公园、小龙湾公园的民间文化之路等特色显著的绿荫道。

在保证江宁区“绿荫道三年实施计划”道路总长度不变的前提下,结合江宁区道路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城建计划,对建设的道路进行了重新选择,明确了建设主体和保障措施。江宁区范围初步选取 88 条道路作为绿荫道选取对象,总长度 169264 米。 共涉及高新园、住建局、 城建集团、 紫金江宁、紫金吉山、 开发区、 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 滨江开发区、 交通局、 东山国际企业研发园等10 个实施主体。其中,创建道路部分总计有 44 条道路, 总长 64629 米; 储备改造道路部分总计有 24 条道路,总长 29558 米; 规划新建的道路部分总计有 20 条道路,总长 75077 米。

4、结语

江宁区绿荫道三年实施专项规划一方面是在全市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江宁区实际现状重新进行了建设道路选择,细化了绿荫道建设标准,明确了建设主体和保障措施。另一方面,该规划是在《东山副城绿地系统规划》基础上进行的,是对整个绿地系统规划的近期建设计划安排。

江宁区已形成以区领导挂帅,住建部门牵头,规划等部门参加的全区绿荫道创建指挥部,建立评估考核机制,将绿荫道系统建设纳入全区城乡建设行动计划,逐年细化年度考核目标,并出台相应考核办法,组织好绿荫道建设的督查、考核、验收,全面指导《江宁区绿荫道三年实施规划》的落实,确保江宁区绿荫道网络体系的形成,真正实现“绿网联城”的目标 。

参考文献

[1] Fa bos, J. 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 the Greenway Movement, Useand Potentials of Greenways[J].Landcape and Urban Planning, 1995,(1-3): 1-13.

[2] http://www.jiangning.gov.cn/ghjgzdt/133071.htm

作者简介

(1)王曦(1985-),女,汉族,四川乐山人,注册规划师,南京市规划局江宁分局;

(2)张含(1983-),男,汉族,江苏连云港人, 注册规划师,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

论文作者:王曦1,张含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5

标签:;  ;  ;  ;  ;  ;  ;  ;  

南京市江宁区绿荫道三年实施专项规划探析论文_王曦1,张含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