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回顾性分析论文_刘丽娟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回顾性分析论文_刘丽娟

贵州省人民医院 刘丽娟【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本次的分析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非溶栓组,每组患者5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 NIHSS 评分,MR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前NIHSS评分,MRS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之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患者 NIHSS评分、MRS评分明显降低,并且与治疗前及非溶栓组进行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NIHSS评分,MRS评分,从而降低急性脑梗死所致的致死和致残率,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阿替普酶

[中图分类号]R74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5-ZM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并且有较高的致残和致死率。研究资料显示,早期急性脑梗死行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体征[1]。目前阿替普酶是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常用药物之一,但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并非是百分之百有效的,本文回顾性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同时对比未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期达到评价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详细见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符合以下条件:1,发病24小时入院2没有继发脑出血3患者没有严重并影响预后的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严重肺部感染等4均接受了基础治疗,如危险因素的控制,及依达拉奉,丁苯酞的静脉足疗程使用。

共选取符合上述条件的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本次的实验对象,分为非静脉溶栓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每组患者50例。非静脉溶栓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在47-78岁,平均年龄为(61.45±2.76)岁,治疗前NIHSS评分(9-12分)MRS评分(1-5分);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9例,患者年龄在49-79岁,平均年龄为(63.65±2.98)岁,治疗前NIHSS评分(9-12分),MRS评分(1-5分)。建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治疗前NIHSS,MRS评分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包括针对危险因素的治疗,如控制血压、血糖,他汀药物的使用,依达拉奉,丁苯酞的使用,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非溶栓组发病后24小时内开始抗栓治疗,包括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或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或华法林或新型抗凝药抗凝治疗,具体方案根据患者TOAST分型决定),阿替普酶溶栓组在发病4.5小时内使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0.9mg/kg为阿替普酶(生产企业: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大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S20110052)的应用剂量,最大剂量90mg,并将其与自带溶媒进行充分混合,混合后将药液的10%在1分钟内推注,患者无不良反应将剩下的90%将于一小时内经静脉泵入完成,溶栓后24小时复查头颅CT,排除出血后加用抗栓治疗,根据患者TOAST分型,NIHSS评分选择抗栓方案,所选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华法林或者新型抗凝药,厂家同非溶栓组。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 NIHSS评分,MRS评分,评分越低治疗效果越好,分析阿替普酶溶栓组NIHSS评分改善大于等于4分所占比例以评估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有效性。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据选择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n(%)]代表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可用( ±s)表示,x2、t值进行检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对比两组患者

2.1对比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

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之后患者 NIHSS评分明显降低,并且与治疗前进行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 ±s,分)

分组 治疗前 治疗后24h 治疗后7d 阿替普酶溶栓组(n=50) 13.56±4.56 7.67±2.32 5.35±2.09 非溶栓组(n=50) 12.97±5.67 10.67±2.53 8.62±1.63 t 0.573 6.180 8.724 P 0.568 0.000 0.000 2.2对比两组患者的改良 MRS量表评分

阿替普酶溶栓组患者治疗后MRS评分低于非溶栓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改良 MRS量表评分比较[n(%)]

分组 治疗后24h 治疗后7d 阿替普酶溶栓组(n=50) 3.62±0.65 2.12±0.12 非溶栓组(n=50) 4.06±0.76 3.67±0.34 x2 6.763 5.191 P 0.009 0.023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随之改变,并且随着老龄化逐渐严重,出现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逐渐增加。并且目前临床中脑血管疾病处于致残、致死率第一的疾病[2]。对患者早期进行溶栓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体征,在临床的治疗中在对患者急性脑梗死治疗中最为常用的药物就是阿替普酶,它属于二代的溶栓药物,阿替普酶可直接对患者脑血管内的血栓进行溶解,使血管再通,挽救脑组织,减少脑梗死核心面积,降低致死及致残率[3]。

实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之后患者 NIHSS评分明显降低,并且与治疗前进行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NIHSS评分,对患者的质量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还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这种治疗方式相对较为安全,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应用阿替普酶对患者进行静脉溶栓能够帮助患者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且这是一种具有较高安全性的溶栓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极大的价值,值得广泛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4]。

【参考文献】

[1]陈光生, 林伯昌. 基层医院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回顾性分析[J]. 广东医学, 2017, 38(3):468-471.

[2]张幼林, 崔颖, 曾一君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预后不良因素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 2018, 47(20):22-25.

[3]赵宏, 汪立松, 童巧文.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 2017, 15(8):1345-1347.

[4]赵宏, 汪立松, 童巧文.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 2017, 15(8):1345-1347.

论文作者:刘丽娟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回顾性分析论文_刘丽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