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琼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院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肿瘤研究所 湖北 宜昌 443000)
【摘 要】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肿瘤患者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活动小组,确定以降低肿瘤患者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率为主题活动,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与实施,并将实施QCC活动前后不合格标本数进行比较,计算不合格标本发生率。结果:QCC活动后组不合格标本发生率为 0.4% ,明显低于活动前组2.1%(P<0.01)。结论:QCC活动可降低肿瘤患者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品管圈;血液标本;护理;降低;不合格标本
【中图分类号】R1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224-01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持续质量改进运作方式,已不断融入了医院细节管理中[1]。在现代医学诊疗中,越来越依赖于客观的试验室指标,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临床医师对疾病的正确判断及治疗。无法对样本进行检测或是检测后可影响结果准确性,统称作不合格标本,其结果不能反映受检者血液的真实情况,对临床无任何指导意义 [2]。我科于2014年7月开展了以“降低肿瘤患者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率”为目的的QCC活动,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1 方法
1.1 成立QCC,选定主题 圈员由2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3名护士组成,设圈长1名,护士长为督导员,在圈会上确定圈名为“携手圈”,并制作了圈徽。由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列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方面对各个主题进行评估,最后确立降低肿瘤患者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率为主题活动。
1.2 现状把握及设定目标 2014年7月至9月期间共采集肿瘤1病区住院患者血液标本3256份,不合格标本67份,不合格标本发生率2.1%。其中未按正规操作采集标本48份(71.6%),其他原因19份(28.4%)。根据品管圈活动的目标值设定公式,对活动后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率进行了目标设定。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100%=(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100%。改善重点即护士未按正规操作采集标本(71.6%),圈能力设定为70%。故本次活动的目标值即不合格标本发生率降低至(0.021-0.021×0.716×0.700)×100%=1.10%。
1.3 解析问题及要因分析 护士因素:护士对患者采血宣教不到位;采集标本时操作不规范,操作技术不熟练;缺乏检验相关知识。患者因素:肿瘤患者因化疗药物的刺激及反复穿刺,血管条件差致采血困难;肿瘤患者血粘度高;患者采血前准备不充分。
1.4 对策拟定与实施
1.4.1 加强检验相关专业知识学习 由检验科制定临床血液标本采集手册,内容包括检验项目意义、患者所需准备、标本规范采集要求、采集注意事项、检测时限等,通过教学、讲座、圈会等形式组织学习。
1.4.2 制定采血健康教育流程 向患者讲解检验的目的、重要性、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饮食可影响生化指标,需禁食12小时后采血;运动可导致电解质升高,若激烈运动后需先休息15min以上;患者采血前和采血时紧张、恐惧情绪以及采血前4小时喝茶、咖啡、吸烟、饮酒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等。
1.4.3 规范化培训标本采集操作技术 对圈员进行静脉采血技术操作培训,并进行技术操作考核。采血前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帮助缓解情绪;不可推揉、拍打穿刺部位;正确捆扎止血带,注意松紧适中,紧度为采血手臂周长的3/4,扎止血带的位置在穿刺点上方6-10cm,捆扎时间不可超过1min[3],采血困难者间断捆扎;当取血不顺利时,切忌在同一处反复穿刺,易导致标本溶血或有小凝块;血标本注入试管的顺序应为血培养瓶→无添加剂管→凝血管→有添加剂管;若为抗凝标本,采集后立即将试管倾斜30°~40°,并来回缓慢地颠倒3-5次[4]。
1.4.4 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护理人员少、工作压力大也是造成标本采集错误的原因。我科实行弹性排班制度,如二线听班制、年轻与年长护士配班制等,确保夜班护士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标本采集工作。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份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统计2014年7月-9月QCC活动后肿瘤科不合格血液标本情况,并与活动前(2014年4月-6月)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表1可见,活动前后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QCC活动前组和活动后组不合格标本发生情况比较(n)
分组总标本数不合格标本数不合格发生率/%
活动前组3256672.1
活动后组3420120.4
χ2值41.56
P 值<0.01
3 讨论
3.1 QCC活动降低了肿瘤患者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率 圈员针对影响肿瘤患者不合格血液标本的要因进行讨论,提出并组织实施确实可行的对策。如巩固了临床护士检验相关知识,统一了采血健康教育方法,规范了标本采集操作技术,完善了标本送检流程。在实施过程中,落实了圈员、圈长、督导员三级检查控制,使肿瘤患者不合格血液标本由2.1%下降至实施后的 0.4%,QCC活动前后对照达到了预期效果,低于目标值(1.1%)。
3.2 QCC活动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率 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发生率,不仅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抱怨情绪,保证诊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还可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医疗成本。
3.3 QCC活动提升了圈员的综合能力 QCC活动的无形成果是指营造愉快的工作环境,鼓励员工发挥聪明才智、提升创造力,多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提高工作效能等[5]。通过本次QCC活动,全体圈员在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责任心、参与管理的意识、品管手法等方面均有一定程度提高。
参考文献:
[1]沈玲丽,冯素文,朱秀芳,等.品管圈对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1,10(10-10)906-907.
[2]续微,赵旭,单洪丽,等.3051份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9,32(5):587-589.
[3]蒋丽莉,贾丽华.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急诊检验血标本退检次数中的运用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4,21(5):21-22.
[4]徐青,曹志刚.品管圈活动在减少不合格血液标本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2):1695-1697.
[5]徐建鸣,丁万红,方亭妮,等.应用品管圈实施患者跌倒管理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3-26.
论文作者:张琼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4
标签:标本论文; 不合格论文; 发生率论文; 患者论文; 血液论文; 肿瘤论文; 品管论文; 《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