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科教学要强化默会知识的开发和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强论文,学科教学论文,美术论文,知识论文,化默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美术学科教学更注重与默会知识的融合
美术学科教学本质上是一种积极的审美认识与审美创造活动,在美术的教学和创作活动中,作为审美主体的美术学生,在教学实践与观察中,不断发现并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美。经过学生主体主观审美意识的改造,运用特殊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创作出新的审美对象,即美术作品(作业)。这些作品的产生和完成与青年学生的其它文化课业的完成过程并不一样。作为美术这一特殊的精神产品生产领域,它有着与其它学科领域所不同的特点和技能。它取决于每个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主观审美能力的程度和能动作用开发的高低,需要学习者比其它学科投入更丰富的情感和更敏锐的感觉。师生在教学和创作的活动中必须具有饱满的激情,这种艺术创造过程中的情感活动,与其它学科教学相比显得更为典型和丰富,因而也就更显示出它的特殊性。同时,创作的主体把来自于现实生活的审美认识经过物化使之成为视觉艺术形象的创造过程具有明显的个体艺术劳动的特色。从而使得美术教学中默会知识的开发与把握显得尤其重要。所谓默会知识,即是指除明确知识以外的不能言传,不能系统表述的那部分知识。正像英国哲学家波兰尼说的“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言传的。”波兰尼把人类大脑中的知识分为两类: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所谓明确知识是指能言传的,可以用文字等表述的知识;而默会知识则是人们通过身体的感官或理性的直觉而获得的指不能言传、不能系统表述的那部分知识。默会知识所具有的那种更多的来自于实践之中,是情境性的和不可言传的个体化特征正与美术学科教学创作所体现的强烈的实践性、情感性和个体性特点不谋而合。因此美术学科的教学更注重与默会知识的融合。
二、默会知识在美术实践的过程中创新
艺术的教学和创新更注重于默会的力量。默会知识的显著特征是其镶嵌于实践活动之中的个性。美术教学活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除老师传授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艺术规律外,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包含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的美术写生和艺术创作实践活动。这些具有个性品质的艺术实践使得学生经常处在一种不能言传的默会学习的情境之中,在一次次的艺术实践过程中“意会”艺术的内涵与形式美的规律。此时教师所教授的明确知识给学生们启示,但只能当同学们在具体的观察、写生、艺术构思和创作的实践中将显性的美术知识技能经过默会和内化才能得到更典型、更深刻的印象和表现技能。在教学和创作实践中,我们不仅仅重视学生画稿的最后效果,而且更关注师生开展教学与创作实践的全过程。引导他们如何自觉地意识到,并能开发应用自己的默会知识去观察大自然,把握真、善、美。更深刻地认识“美的东西是在自然中,而它以最多种多样的现实形式呈现出来”。(法国画家库尔贝语)当同学们把握住了现实生活中美的真谛,捕捉到了现实生活中美的瞬间的时候,即大大激发了他们表现美的欲望和激情,促使他们不择手段地运用材料,并且开展绘画技巧上的创新,以便表现此时他们心中特有的对生活、对美的感悟和憧憬。这些美术作品(作业)也许不一定完善成熟。但是经过了每个作者从观察、写生到艺术创造的全部过程,融进了每个同学原本不一样的经历和修养,导致了师生间由默会知识到明确知识的交融贯通。促进了默会知识的逐步清晰和外显。培养了青年学生的艺术创作个性,促使他们学习用自己的艺术方式去表现绚丽的现实世界,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审美认知能力。
三、默会知识在美术教学情境中得以升华
美术教学中默会知识的开发与强化,还有其情境性的特征,得益于美术教学和创作环境的氛围创意。种种典型的环境意境和美感,通过主体的感官感染作用于每个学生,使他们的心灵受到愉悦,乃至震撼,使之成为一种审美意义上的潜意识。这种自发的内在感情调整情结提升了默会成份。伴随着老师热情洋溢的审美讲解和精彩绝妙的绘画示范将主体原有的“自我”升华为一股不可遏止的审美创造冲动。使学习主体自觉而快速地由日常状态转向审美状态,为完成美术教学任务和艺术创新铺垫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典型的审美环境创意来自于自然界的现实生活中种种具有生命力和运动感的形和物。如我们外出写生时,旷野里随风婆娑的柳树,迎风追逐的鸟雀,城市上空飞架着的流线型立交,四周映衬着的花丛与错落有致的高楼,都能唤起我们艺术表现上的激情。环境创意还来自于不同的色感、光感和声音的传播。如春天的嫩绿、秋天的火红;又如夕阳下的静湖、晨光里的鸟鸣……。都能引发出审美主体对美的构思与遐想。优美教学环境的创意与利用,不仅仅依靠单个景观因素,还可以将形象语言、色彩语言、声的韵律和光的渲染,以及现代科技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到营造教学环境的全过程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的“魔力”,促使人的视听与感觉器官间挪移联想和默会。我们还有必要给美术教学配备专门的工作室。日常室内摆放着美术制作材料,四周布置着专业的名画和师生作品。当学生一踏进工作室,就置身在可见可触摸可制作的审美活动环境之中,使美术教学和美术创作活动在师生与环境的默契配合中融汇成一个艺术创造的有机整体,从而使艺术教育创新得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四、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达到审美默会知识的积累
作为审美主体的青年学生,通过美术教学和艺术创作活动要实现对美的本质认识,全面提高审美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有着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表及里的过程。在开展美术教学和创作活动中,我们开发思路强化对默会知识的创新认识,更加拓宽和丰富我们对美术教学内容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1)通过有一定指向的课题内容的外延,使之与现实生活建立更紧密的联系,由此激发学生美术学习中对默会知识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在静物写生中,我们并不是单纯地在写生台上摆几个坛坛罐罐、或花花草草,而是有意构思出浓烈的主题情调或生活情趣,排列出农家系列、餐厨系列、丰收(硕果)系列等等命题成组物,使学生在写生中既置身于基础造型训练的过程,又得到无数次来自大自然与现实生活美感的熏陶和启迪。(2)把美术教育教学与其它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学科教学结为互动链,使学生更加全面多元地接受来自多学科的审美感受。蔡元培先生曾经指出:“凡是学校能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只要探索,我们就能在学习各种专业知识的同时像春雨润物细无声地得到美的陶冶。如文学课可以使同学们欣赏到人物的形象美,文学作品的意境美;历史课可以领悟到历史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美;体育、体操课中人的形体美。至于音乐舞蹈课其艺术的审美功能和无穷魅力更会使青年学生如痴如醉。(3)把审美知识的默会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环境美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借此在学生中举办环境艺术设计比赛。使大家从中默会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统一的审美理念。在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大学生群体中,同学们对青春服饰美会情有独钟,学校经常举办现代青年人仪表、服饰艺术讲座和展示会,促使同学们对当代青年人的仪态服饰和色彩美创意产生一个全新的飞跃。还有校园林荫道旁设置一些新颖的现代艺术雕塑;橱窗里轮换展出同学们的美术作品;播音室在课间与饭后的校园里播放出轻盈高雅的古典名曲,使同学们沉浸在美的视觉和旋律之中……。
以上是自己对默会知识在美术学科教学中运用和开发的实践与思考。当前在开展学科教改中默会知识的开发已越来越引起各学科尤其是艺术学科的重视和兴趣。可以相信,随着美术学科教学对默会知识创新研究的不断深化,美术教学和创作将会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