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艺术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论文_郭琦

试论高校艺术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论文_郭琦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450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一方面,关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没有建立起明确的培养目标,无法从宏观上构建正确的培养方向;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对就业率的过度强调又导致了教育的本质背离。要打破课程设置的僵化,切实地改善因为扩招带来的教育粗放现状,就要严格落实教育的基本原则、避免陷入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误区。在教育践行上,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安排教学设计,积极转变教育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

一、高校艺术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是民族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在教育实践中,如果帮助学生塑造起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其职业发展而言十分有利。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当该专业的学生具备创新意识时,大量新奇想法会涌泉而出。根据国内经济趋势的发展和职位的现实需求,艺术设计人才的空缺较为明显,报考该学科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但大部分高校在培育人才时,并未选用与社会需求相符的教育方式。主要原因是大量高校认为设计的重点在于艺术与文化,不注重实践性的教育。因此,虽然每年都有数十万艺术毕业生进入社会,相关岗位也存在着巨大的需求缺口,但仍然不能弥补供需的失衡。甚至有很多专业学生无法获得合适的工作,就业压力亦持续提升。所以,必须通过创业创新教育,使得用人单位与学生形成双赢常态。同时,高校教育的改革也是治国理政布局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国十九大后,相关教育部门已经强调: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是高校职能的重要任务。

二、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就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体系的整体而言,现阶段仍存在着大量问题。其中,最突出的缺陷在于无法确定该类型学生的培养目的。教育者普遍的未能深入了解艺术设计专业的作用,因此在制定目标时,仅以理论、书本知识为主,没有针对学生个体的具体优势、不足而进行区别式教育,最终培养出的人才大多与实际需求不符。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可得知:于2016年年底,装潢设计从业人员已有170万人,普遍为平面设计类专业毕业。但实际上,该类型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服务态度、知识层面均不能完全契合社会标准;而中华英才网中证实了虽然目前的市场需求很大,但60%以上的毕业生对未来并没有明确规划。造成这些现象的主因就是高校在培养人才时所设定的目标不明确,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真正达到符合岗位要求、社会需求的标准。

(二)课程设置僵化

课程结构科学性较低,亦为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现状的主要问题。艺术设计是以传统的工艺美术为基础的全新专业,有很强的实用性。但是,很多教育者仍然将艺术设计专业与传统工艺美术混淆。艺术设计专业在经过多年发展后,已不仅仅是艺术学科,不能仅仅将理论作为该类课程中唯一的内容。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在大学本科中的总课时约2600节,当中囊括了多种不同的课程,但可以将其应用于专业实践的课时少之又少,专业实践的总课时仅占所有课时的15%。这还包括了毕业设计、公共活动等课程。实际上,学生可以进行真正专业实践的课时仅占总课时的7%。艺术设计专业属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没有落实大量实践课程,学生的专业能力无法提升,就业时亦无法面对设计和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难题。

此外,因为教育改革后的大规模扩招引起的一系列师资不平衡表现,也是导致艺术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难以开展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很多高校在大环境下纷纷开展艺术设计专业,但教学资源和师资水平不能很快到位;另一方面,报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更加重了相关教职人员的教学负担。

三、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的方法路径

(一)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确立基本的教育原则

理论是专业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理论必须通过实践得到自身的不断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就艺术专业而言也不例外。因此,在培养该专业的人才时,必须以理论为基础,通过扎实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才可以不断重塑学科认识。同时,这有助于及时处理实践中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使得学生懂得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自我判断对错的能力。

市场需求是教育的重要参考。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提供专业水平较高的优秀人才。因此,在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时,必须符合市场的需求。通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学习和熟练可应用于实际操作的技能。在设计课程时,也必须以市场实际需求为标准,促使学生在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与社会接轨,最终整体上起到降低学生就业难度的作用。

创新能力是根本目的。任何形式的教育都不能以闭门造车为手段,尤其是创新性很高的艺术设计专业。这就要求相关教职人员不断加深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认识,不断根据现有艺术设计理论与时俱进的融入教育当中。一方面要不断寻求教育模式和方法的变革;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加深学生对创新的重视,只有教师和学生都充分认识到,创新是艺术设计专业的灵魂,创新型教学模式才能完全铺开。

(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误区

首先,虽然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工作旨在健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深化其专业素养,帮助他们走入社会后较快的适应岗位需求,但这并不等同于教育工作的核心就是为创业和就业服务。当下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得很多学校都不同程度上陷入了该种误区,背离了教育的本质。

其次,虽然创新教育非常重要,但不能流于空谈和唱高调,必须以专业教育为基础。只有夯实专业基础,才有可能在扎实的学科脉络上建立起宏观的创新意识。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打牢专业基础,为深入学习提供保证;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不断发现艺术设计专业与其他专业可能存在的共通性,帮助其拓展思维认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但不可将其规划为创业技能培训。部分教育学者认为,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存在一定冲突,产生该思想的主要原因是将这二者放在对立层面,认为二者只能独立进行。但实际上通过合理的创新教育,可以使其与专业教育配合,使得学生在拥有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能通过创新思路,缔造与时俱进的教学呈现。

(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践行

1.设计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于当前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而言,最主要的核心为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按照专业的发展趋势调整教学设计,使得人才培养工作与市场经济结构所需的要求始终相符。因此,在设定目标时,必须以创业型高级设计人才为目标,改良传统的设计方案,令学生拥有专业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

2.注重课程设计的科学性。落实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时,需将课程设置方法作为教育改革的依据,使得学生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并与其它学科互相融合。因此,在设计课程时,需通过专业知识技能铺垫,进行科学性分配,使该专业的学生拥有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同时,注意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的比例,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合适学科,方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摒弃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方式。对于艺术设计教学而言,必须依据时代需求,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训,令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前沿知识,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教师需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从被动角色转为主动角色,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强化专业热情和兴趣学习的氛围,为学生创新意识的迸发提供基本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苏建华.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创新教学模式初探[J].艺术科技,2017,(11).

[2]刘金珠.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普洱学院学报,2017,(05).

[3]张亚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J].设计艺术研究,2018,(04).

作者简介:郭琦(1991.07-),女,河南人,河南经贸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助教。

论文作者:郭琦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

标签:;  ;  ;  ;  ;  ;  ;  ;  

试论高校艺术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论文_郭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