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实效性探究
杨晓辉 海峡导报社
摘要: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媒体、网络媒体逐步成为主流信息传播载体,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加多元化。在融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也要加快变革步伐,积极与新媒体进行合作与融合,如何保证新闻传播实效性不断提升,满足社会公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本文首先对融媒体进行概述,然后分析了融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面临的影响,最后提出了融媒体环境下提升新闻传播实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 融媒体;新闻传播;实效性
十多年来,在经历了传统媒体时代、网络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之后,我们终于要面对一个“融媒体”时代——多种媒体平台之间逐步融合,新闻内容极大丰富、内容形态丰富多彩、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受众群体规模庞大与细分市场并存。
融媒体时代对新闻传播实效性有了更高要求,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到媒体融合的重要意义,主动采取应对措施,保证在融媒体环境下实现新闻传播的高效进行,保证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一、融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面临的影响
融媒体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通过对多种媒介载体的整合,让媒体形式更加多样化,主要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微信、微博和新闻客户端等,不同媒体形式不一,相互之间能够保持互补的状态,可以实现新闻传播内容、人力资源配置、传播策略与宣传等有效整合,让各媒体的资源融合、利益融合、宣传融合以及内容融合目标顺利实现。融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方式与途径有了巨大变化,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应用大幅度提升了新闻传播速度,也让新闻传播面临着巨大挑战[1]。
在融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效率也实现了大幅度提升,能够实现现场直播,让公众在重大新闻上的关注需求得到了满足[2]。以自然灾害现场直播为例,采编人员能够在丰富素材中进行挑选,通过不同种内容形态和传播模型,让新闻传播实效性得到提升。
接下来,她每天只练习两种动作,第一是朝前刺,第二是往下刺。一连好几天过去了,雪萤感到那把匕首已经有了生命,和自己融为一体了,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它。
2016年“莫兰蒂”台风正面袭击厦门时,海峡导报的融媒体报道就是一个生动的案例——“报+网+双微”的方式进行滚动报道,报纸保证每天对厦门市各界抗台风的准备工作及信息进行官方发布,体现权威性;台海网(www.taihainet.com)设置专题,实时滚动播报,24 小时全流程覆盖,做到5 分钟一波次更新,保证海量信息的收集;更广泛的传播来自于微博、微信和各种平台号,一方面聚合各方信息,另一方面加强核实发布,保证内容迅速直达。
本文基于云、雪和其他地物在高分四号卫星图像上的光谱响应特征差异,充分利用高分四号卫星高重访观测特性以及全色多光谱成像的优势,提出雪盖提取技术方案,主要技术路线图1所示.
在新的历史时期,从精神层面上来说,难以否认的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离不开红色文化的支撑。这就是红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所带来的不同之处,原因就在于历史背景存在较大差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也就意味着红色文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普及,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强调人的能动性和主动性,这些反映在红色文化的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普及强调国际视野。学习并传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求党既要有中国力量,又要有长远的世界眼光” [7],红色文化逐渐趋于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在作用上,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的红色文化在推动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
台风当晚登陆,厦门市转入抢险,各路文字、摄影、摄像记者进入各自现场,源源不断从前方发回各种一手资料,后端的报刊、网站、微信、微博编辑根据自身需求同步筛选信息制作过审发布,一个融媒体工作环境搭设起来。
融媒体环境之下,新闻信息中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传统模式下新闻信息的采集、审核、处理需要改变——需要改变思路,开创新的途径,创造新的管理模式,给新闻的时效性、传播效果奠定基础。
2016年9月15日,台风登陆的前8小时(下午3:50 左右),防风需求,厦门海沧大桥要在一小时内关闭,海峡导报、台海网官方微信及时同步刊发,在20 分钟内,海导官微浏览率超过10 万+,台海网超过6 万+,市民在最短时间组织归家。
在前端记者源源不断的原创信息、台海网海量社会信息聚合的支持下,9月16日,导报微信号“生活贴”刊发《暖城丨厦门从不缺段子手,厦大的“夏”字找到啦!》在三小时内达成100 万+的阅读率,该文采用与传统新闻写作完全不同的方式,采集了各种有趣现场图文来表现厦门人的乐观坚强,极大鼓舞市民情绪。
在融媒体条件下,需要我们的采编人员具备一岗多能的素质,即要能适应传统媒体的采编要求,也要能掌握适应微信、微博语境的内容编辑发布要义,同时还要拥有对影像、视频的基本处理(含拍摄和简单后期制作)能力。采编人员应该提升自身的素质,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才能对新闻第一现场和新闻收集等进行掌握[3]。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如何在融媒体环境下提升新闻传播实效性,需要多方的变革配合。
二、融媒体环境下提升新闻传播实效性的思考
这样融媒体配置结构,让新闻传播完成了权威性、及时性、广泛性和高到达率的模型构建,这是提高新闻传播的影响力与传播力的积极尝试。在实践中,传统媒体采编人员对融媒体有体验认识,加强了对新闻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加强对基于新媒体应用的拓展创新,加强了基于各媒体平台特点的新闻形态创新,从整体上保证新闻传播水平的提升。
(一)提高采编人员的专业性
9月18日,台海网官方微信刊发的《重建家园 我们众志成城 用双手再现厦门速度》,通报厦门各界团结一致,全力抢险救灾的进度,迅速攀升至30 万+;同步台海网推出网络专题文章、图片、视频等完整呈现;当晚,报纸推出4 个专题版,全面解读这一速度。
(二)中央厨房的方向
张某有两个儿子——张甲、张乙,张某一直跟大儿子张甲一起生活。由于张某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张甲将父亲送到医院治疗。张甲同时带着两个邻居来到医院作为证明人,要求父亲立下遗嘱以防将来出现纠纷。张某于是立下如下遗嘱:自己名下的一处房产由大儿子继承。之后,张某去世,张甲、张乙因房屋产权的继承问题发生纠纷。张甲表示,父亲一直由自己赡养,张乙很少过问,并且遗嘱已指定由自己继承房屋,所以父亲留下的房屋应该归自己所有。而张乙则认为,父亲是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立下的遗嘱,当时父亲是患有精神病的,不是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遗嘱应该是无效的,不同意父亲留下的房屋由张甲一人继承。
在媒体融合之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厨房”是很必要的——它是整个媒体机构总指挥总大脑。如果把前端的记者做为信息来源点管理,后端的24 小时的“中央厨房”——大编辑部可以为前端提供信息分析、实时策划、调动指挥的作用,为后端(平台发布部门)提供内容分拣、内容改写、图片和视频制作、专题企划的能力。这一模型也得到了实践的验证,从传统时代纽约时报模型到现代融媒体时代的要求,实施上内核没有变过——大编辑部是第一位的。
(三)技术手段增强受众关注度
融媒体提升新闻信息的时效性,可借助网络大数据技术和平台,根据群众的兴趣和观看的特征等,给群众提供新闻信息[4]。例如:有的群众喜欢观看财经类的新闻信息,就可以借助融媒体给这类群众推送财经信息。有的群众对某一行业的新闻信息比较关注,就可以给这类群众推送相关的行业新闻信息。
融媒体还可结合社会热点话题,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等,提升新闻对群众的服务程度;并借助网络平台投票和调查等模式,让群众对新闻和新闻的传播模型提出意见,及时调整完善传播途径中的不足之处,提升用户黏着度,促进新闻的实效性和传播力。
(四)“内容为王”永不过时
应该指出的是,在日益激烈的融媒体环境中,新闻节目应该创建优质的新闻内容,拥有自己的优势,避免陷入同质化陷阱。例如,人民日报在“中央厨房”新闻中,特别重视对新闻内容的质量,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优。好的内容自然会说话——群众满意了,浏览率高了,传播效果自然就高,传播实效自然好,这达成了正循环。因此,要想提升影响力和时效性,核心还是内容为王,让优质新闻内容得到广泛的关注程度。
根据一项调查性研究的结果可知:伊朗所需要的化肥总量约为450万吨,仅占全世界化肥使用量的0.7%。这是一个非常低的占比,还不足1%。即便使用量如此之少,伊朗国内还是无法满足自身的用肥需求。在磷肥和钾肥方面,基本依赖进口。而有机肥大部分来自国内生产企业,腐殖酸和腐殖酸钾含量比较高的肥料一般需要进口。由于当地的土壤结构比较差,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非常低,所以对于有机肥料的需求量非常高。此外,伊朗还需要一些抗盐分的肥料。
三、结语
总之,融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方式日益多元化,也让传统新闻传播有了更多新的思路与模式,有利于新闻传播实效性的大幅度提升。然而融媒体发展中也为传统媒体产生了更高要求,既需要关注新闻的真实性。也要在信息获取途径上进行拓宽,并提升新闻信息甑别的专业能力。为了保证融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实效性的提升,新闻工作者应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断提升采编与传播的效率。在新闻传播中也要严格审核,并提高社会公众对新闻的关注度,分析受众在新闻方面的需求,从而保护新闻内容更具针对性,提升融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媛媛.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应具备的业务素质[J].西部广播电视,2018(17):193-194.
[2]李桂珍.探析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J].传播力研究,2018,2(24):74-75.
[3]李幸霞.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冲击与影响探讨[J].中国传媒科技,2018(08):25-26.
[4]孙永胜.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台新闻传播融合研究[J].传媒论坛,2018,1(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