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对策论文,战略论文,中国林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已获国务院批准,该行动计划共分3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中国林业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与战略目标;第二部分论述了中国林业今后的重点发展领域;第三部分提出了实施行动计划的支撑条件。现将其中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对策于此发表,以飨读者。
1 导言
1.1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心愿。传统的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人类正在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需求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服从或服务于国家总体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其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功能日益增长的需要,并真正实现林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2 《中国21世纪议程》构筑了一个综合的、长期的、渐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及其相应的对策,充分体现了以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增强综合国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部署。按照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服务于中国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部署的原则,《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提出了相应的林业发展框架目标:
(1)到2010年:为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奠定基础;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林业产业结构明显改善;林业综合经济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林业管理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2)到21世纪中叶: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建成现代林业管理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1.3 森林资源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建设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将促进森林资源培育和生态环境建设,以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森林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环境服务功能的要求。到2010年的分阶段具体目标:
1.4 林业产业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林业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依靠科技把改造林业传统产业、培育新型产业和建设主导产业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具体目标:
(1)到2000年:林业产业总产值3040亿元(林业净增加值1576亿元);林业产业发展速度为12%左右(其中山区为15%);木材综合利用率60%;木材总产量13087万m[3];人造板产量800万m[3];木浆造纸产量100万t;松香产量45万t;山区农民人均收入1100元,依靠林业综合开发增加收入占50%以上;山区500个贫困县和1000个贫困林场基本脱贫,年人均收入在500元以上;通过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安置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1500万人。
(2)到2010年:林业产业总产值10559.4亿元;木材及主要产品供需基本达到平衡。
1.5 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主要内容包括:
(1)提高各级林业部门决策层和参谋层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2)通过广泛的教育使公众充分认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社会参与和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3)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及指标体系;
(4)建立市场机制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
(5)建立完善与可持续发展林业相关的政策体系、法律法规体系;
(6)建立健全森林灾害预警系统,加强灾害预防和应急反应能力的建设;
(7)合理规划与完善林业科研和教育体制建设,将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林业的理论、方法列为各级、各类林业院校的必修课;
(8)建立多元化的林业投资体系。
2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重大行动行动依据
2.1 中国在面向21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集中而突出地存在着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困难。人口、资源、环境是长期影响中国发展的基本因素,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正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发育完成后的经济高速增长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人口数量不断增多的压力、资源消耗强度不断加大的压力以及环境负荷不断加重的压力。中国林业必须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撑,并担负起生态环境建设的重任。
2.2 由于种种原因,全国仍有约8000万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而且大多集中在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生态失调的山区,这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贫困的产生,既有区域自然资源综合丰富度低和自然条件组合适宜度差的先天因素,也有自然资源不合理开发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后天因素。大力发展林业,改善生态环境;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全方位的林业综合开发,是发展山区经济,加快山区建设,消除山区贫困的重要途径。
2.3 中国林业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森林资源的“双增”与林业“两危”并存;林业生态环境改善与森林不合理采伐造成的环境破坏并存;森林资源的结构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同时,林产品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森林环境服务需求与木材需求的矛盾、国家财政状况与林业投资需求的矛盾等,仍困扰着中国的林业。这些矛盾作为一种历史延伸与客观现实,是中国林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影响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2.4 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进程中,把生态可持续性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前提,既保证国家在森林资源利用上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又能形成在宏观时空尺度上生态可持续性不断增强的最佳资源配置。目标
2.5 建立可持续发展林业的社会、经济、技术保障体系以及满足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并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时空特征相适应的,可持续经营的资源、环境和产业基础。2010年前的主要目标:
(1)逐步建立和完善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法律体系,建立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与协调行动机制;
(2)加强林业基础建设,在提高林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时,不断增强林业自身的可持续能力;
(3)依靠科技进步和发展教育,初步建立与中国林业不同环境效应、空间特征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林业技术体系;
(4)在保证森林资源数量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实现森林资源产品结构、森林资源质量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基本改善,并初步形成支撑和保障国民经济快速增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空间特征的森林资源地域空间结构。行动
2.6 制定更加开放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政策体系,协调林业与相关事业的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调控、法律法规约束、行业标准规范,促进全社会对林业的参与。
2.7 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管理体制,强化政府林业部门的职能,推行林业生产管理组织的区域化、社会化,促进有利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体系的建立。将森林资源可持续管理、环境保护等内容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
2.8 健全法制,强化管理,运用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保证林业可持续发展:
(1)制定和完善可持续发展林业的法规,并实现与相关法规的衔接;
(2)建立适应森林资源可持续管理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执法与监督机制。
2.9 制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并符合林业特点的经济政策,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系:
(1)用法律形式确定国家对资源培育、保护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投入的合理比例;
(2)充分运用税收、金融、价格等经济手段和产业政策,增强对森林资源产业的投资动力,保证森林资源产业的经济投入,促进林业产业发展;
(3)研究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价值核算方法,逐步建立完整的可供操作的森林资源与环境综合核算体系,形成国家、地方和企业的森林资源与环境综合核算方案,使有关统计指标和森林产品的市场价格能较准确反映经济活动引起的森林资源和环境的变化;
(4)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产权制度,实行森林资源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以及森林资源的有偿使用和转让。逐步推行森林资源的资产化管理,强化森林资源资产经营,实现森林资源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2.10 确立林业可持续发展优先项目目标时,注重林业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高和能力的建设:
(1)加强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方法及应用技术的研究;
(2)发展林业教育事业,开展广泛的继续教育与职业培训;
(3)加强林业科学技术研究,大力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应用工作;
(4)积极引进、开发适用于改善生态环境的高新技术;
(5)研究、组装和推广山区、沙区综合开发的配套技术;
(6)研究开发森林资源高效利用配套技术;
(7)组装并推广人工林集约经营技术体系;
(8)组装并推广天然林可持续开发的技术体系;
(9)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体系;
(10)建立和完善林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及其配套技术系统;
(11)开发并推广提高森林灾害预防和应急反应能力的技术;
(12)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林业的法规、政策、管理及决策支持体系。
2.11 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优先项目的资助。
2.12 确立《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在中国林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并将其纳入各级政府林业职能部门的目标责任。
3 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及指标体系行动依据
3.1 林业可持续发展标准及指标是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系统的基础。
3.2 林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集目标、状态和过程于一体。可持续发展林业的标准及指标是评价和判断林业各类经济活动可持续性的依据和标准。
3.3 中国幅员辽阔,生态环境各异,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森林资源的地理空间分布极不均衡,使得林业的环境效应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区域特征,在制定标准与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上述因素。目标
3.4 建立符合林业环境效应及空间特征的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及指标。
(1)建立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
(2)建立适用于不同地理空间环境效应特征的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系列指标体系;
(3)提高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能力。行动
3.5 研究完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理论,并用于指导实践。
3.6 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标准及指标,主要行动包括:
(1)开展中国林业环境效应空间特征的辨识,划分环境效应特征的类别,标定空间位置及空间尺度;
(2)制定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标准及指标的总框架,确定量化指标的选取标准和选取方法;
(3)建立不同环境效应特征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标准及指标;
(4)确定并不断完善指标的量化方法。
3.7 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能力建设:
(1)重点培训从事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人员;
(2)对决策人员进行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培训;
(3)建立和完善资源、环境和产业综合信息系统,加强部门间信息交流,提供林业可持续发展量化评价所需的信息。
3.8 国际合作领域的行动:
(1)开展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标准及指标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2)争取政府间、官方与民间国际组织的援助,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人才培训;
(3)引进国外有关上述领域的研究成果,借鉴有关经验,注重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收稿日期:1995-04-21
A Strategy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in China and Its Tactics
Abstra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pirit of UN Congress of the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Chinese Government worked out a national Agenda 21,and the Forestry Action Plan based on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andforestry characteristics.The Forestry Action Plan is composed of three parts:the first part deals with the crisis and challenges the Chinese forestry is facing,and the strategic ideas and strategic goals for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the second part discusses the key points of development;the third part sets supporting condi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n.The first part of the plan is released in this issue,which contains the goals for the forestry development up to the years of 2000 and 2010;the actions basis,goals andtactics for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index system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Editorial Team of the Forestry Action Plan for the Agenda 21 inChina
标签:可持续发展论文; 林业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环境评价论文;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生态产业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