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社会工作实践体系的范围与现代医生在人文关怀社会工作中的作用_社会工作专业论文

中国卫生社会工作实践体系的范围与现代医生在人文关怀社会工作中的作用_社会工作专业论文

中国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范围与现代医生人文关怀型社会工作角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工作论文,中国论文,工作实务论文,人文论文,角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6)04-0094-08

       一、中国医务社会工作元年与健康社会工作时代

       2012年是中国医务社会工作元年,2015年是中国健康社会工作元年,标志医务健康社会工作已成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要举措,成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国家战略重要举措,标志中国医务社会工作与健康社会工作时代的来临,医务与健康社会工作议题由是什么、为什么,转变为如何做、如何做好问题,凸显中国社会发展与社会结构转型快速、叠加特点。

       2012年2月13日,上海市发布了《关于推进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成为全国首个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地方政府政策。2012年11月15日,卫生部医政司在西宁市举办首次全国“医院社会工作工作会议”,各省卫生厅局医政处处长和部分三甲医院领导参会,医政司领导就如何在全国各地推进医院和医务社会工作做了全面部署,标志医院与医务社会工作已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议题,说明医务社工已成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要举措,标志中国医务社会工作元年来临。①

       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2020战略首次由卫生部门行业发展战略升级为国家发展战略,标志着中国进入健康福祉国家发展时代,标志着中国由医务社工战略升级为健康社会工作时代,标志着中国健康社会工作时代的来临。中国医务与健康社会工作纳入国家政策议程的临床涵义是,医务与健康社会工作议题性质发生重大转变,由“是什么、为什么”,转变为“如何做、如何做好”问题,对医护领域意义重大。

       二、什么是医务社会工作与健康照顾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social work)概念基本涵义是社会服务。由于社会服务范围广泛,内容多样,加之社会工作者主要服务对象主要是那些无力满足自身需要的弱势群体和劣势群体,因此社会工作服务的准确性质是“社会福利服务”。英国将社会福利服务称为“个人社会服务”(personal social services),美国将社会福利服务称为“人类服务”(human services)。简单地说,社会工作概念基本涵义就是向有需要或有困难的人群提供的专业化帮助服务。这里的关键点有四个,一是有需要或有困难,如果无需要或无困难就不需要进行专业干预;二是服务对象是自然人或具有相似特征的群体;三是个性化与专业化服务;四是服务性质是非营利和去商品化的帮助服务,而非营利和赚钱的商业服务。社会工作概念与社会服务是现代福利制度核心。

       医院、医务社会工作与健康社会工作概念是社会工作概念的专业发展与专业延伸,基本内涵和主要构成要素是一样的。简单地说,医院社会工作主要是指在医院环境与处境中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的专业化帮助服务,这个概念的重点是强调医院环境。医院社会工作是医务社会工作最初形态,是医务社会工作发展最早起源地,也是最狭义概念。

       1930年代以来,美国开始流行“医务社会工作”(medical social work)概念,或是“医疗处境中社会工作”(social work in a medical setting)概念,这个概念最大独特之处就是运用更广涵义的Medical Care或Medical Setting概念取代了比较狭义的医院概念。这意味着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环境、服务范围、服务对象和服务方法都已超出医院范围,标志医务社会工作发展。1948年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成立后,健康(health)成为全世界共同认可的核心概念。②世界各国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文里,也被习惯称之为“卫生保健体系”(health care system)。随之而来的是,在卫生保健体系中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的专业化帮助服务就是健康社会工作。换言之,在健康照顾处境中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的专业化帮助服务就是健康照顾社会工作(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setting)。简言之,医院、医务和健康社会工作泛指在医院、医疗照顾处境、健康照顾处境中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的专业化帮助服务,或是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的医疗照顾或健康照顾性质的社会服务活动。医务或健康社会工作者就是那些为有需要人群提供医疗照顾或健康照顾社会服务专业人员。

       三、为什么健康福祉中国亟需健康社会工作实务?

       当代中国社会是个健康福祉中国,“健康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别代表健康中国和福利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说明健康与福祉首次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主题。2014-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全面系统阐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战略目标,是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统领与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四者是个整体。③这意味在创建健康福祉中国宏大历史背景下,发展中国健康社会工作成为时代主题。

       简单地说,为什么健康福祉中国迫切需要发展健康社会工作?增强医学人文关怀理由众多,主要分为宏观的社会现代化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中观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现代卫生保健体系内源需要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微观的满足全人健康、身心社灵需要和提高全面健康福祉的社会需要,体现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健康福祉状况。具体来说,弘扬医学人文关怀精神,可以细分为如下多个基本理由,深刻反映中国社会发展模式和中国人需要体系结构战略升级。首先,发展健康社会工作是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现代化历史产物,是健康福祉治理需要。其次,是现代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中国健康与福利一体化迫切需要。第三,发展健康社会工作、弘扬医学人文关怀精神是医疗卫生服务回归福利性,强化国家健康照顾责任承担,体现身心健康是公民最基本权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需要。第四,是理顺医院与社会关系,改善医院公共关系,重塑医院形象的需要。第五,是适应生物医学模式,加快和促进传统生物医学模式转变的迫切需要。第六,反映全人健康和全生命周期新理念,能够满足身心灵社全人健康需要。第七,是国家现代医政管理,尤其是全面实施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迫切需要。第八,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以患者为中心需要。第九,是促进医患共同决策模式,改善医疗健康服务质量与提高水平需要。第十,是理解病人,了解病因,提高病人依从性和改善诊疗服务效果需要。第十一,是完善现代预防、医疗、康复、临终关怀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现代卫生保健体系框架,实现健康福祉一体化,提高全体国民健康福祉水平客观需要。简言之,发展健康社会工作是现代卫生保健体系的内源需要与客观需要,是由看病治病临床医生战略升级为具有医学人文关怀情怀社会医生的迫切需要,是个体医生医学人文修为,临床人文技能训练和中国特色医学人文关怀制度建设战略举措,理论、政策和现实意义重大。

       因为社会工作者在现代卫生保健体系中专业定位与专业角色决定其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按照卫生部人事司的政策界定,社会工作者是“医生的助手,护士的伙伴,患者与家属的朋友,家庭健康福祉的保护人,社区的组织者,慢病管理者和健康促进者,医护、心理学家、康复师等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合作者,是现代医疗健康服务多学科团队的重要成员”。④这意味着从多种角度说,健康社会工作实务是现代卫生保健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四、中国现代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范围内容是什么?

       现代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主要由国际与国内两大部分组成,反映全球卫生的国际环境和卫生全球化的客观状况,凸显医疗卫生服务的国际性和跨文化性特征,这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深度参与全球卫生治理和游戏规则制定的国际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这意味中国版全球健康社会工作应运而生,将成为整个社会工作重要部分。例如,2015年12月4-5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中方提供600亿美元支持中非合作计划,项目7是在非洲实施200个幸福生活工程(中非减贫惠民合作计划),项目8是支持中非各20所医院开展示范合作(中非公共卫生合作计划),⑤全球健康社会工作服务清晰可见,反映了中国在全球卫生治理中发挥和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

       综观发达国家卫生保健体系尤其是社会工作实务体系历史发展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现代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范围内容随现代卫生保健体系范围不断发展扩大而变化,由1905年开始的医院社会工作实务,发展为1930年代的医务社会工作,扩展为1948年之后的健康社会工作,2000年以来又伴随全球健康服务体系形成,形成超越国界和主权国家的全球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基本实现由医院社会工作向健康社会工作,由国内医务社会工作向全球健康社会工作战略升级,现代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范围内容随之显著扩大。⑥2014年笔者在一篇文章中首次界定中国医务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范围内容,当时曾将中国特色医务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范围内容大体划分为12大类,基本覆盖国家卫生保健体系与目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和健康管理的行政管理职能范围,一是全球卫生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二是人口健康和计划生育,三是公共卫生,四是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爱国卫生运动,五是医疗性社会工作实务,六是精神健康,七是医学康复与社会康复,八是社区健康,九是家庭健康,十是卫生应急和紧急医疗救援,十一是医疗救助社会工作实务,十二是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社会工作实务,反映笔者专业理解和专业认识水平,局限性明显。⑦这个界定的主要问题是界定标准多样,既有全球性层次,又有国家性层次;既有卫生保健体系,又有医疗卫生服务活动领域;既有间接的卫生行政管理,又有直接性医疗卫生服务实践。

       现代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范围内容的界定标准和主要依据是人类生命周期和健康需要体系。生命周期主要是指从人类生命孕育到临终死亡的整个过程,人类健康需要主要是身体、心理、社会、灵性需要四类需要。同时,我们认为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国特色公共卫生。

       全球性健康社会工作是从国际体系角度界定,国家健康行政管理虽然含有社会工作实务成分,但是本界定则对这两亚类社会工作实务不予以考虑,而是聚焦直接性健康社会工作实务范围。

       总体来说,现代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包含以下内容:生殖健康;灾难、自然灾害与事故;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与医疗照顾;精神障碍;康复与社会康复;中医药与养生保健;医疗慈善与健康公益;临终关怀与灵性关怀,共计9大部分组成,从生殖健康到临终关怀整个生命周期,覆盖从生到死整个生命过程,充分体现全生命周期和全生命周期关爱、照顾理念,实际上首次明确界定中国现代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框架范围内容。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范围内容与优先领域的界定实质上回答了谁是中国健康社会工作者,中国健康社会工作者有多少人,这些健康社会工作者都分布在哪些行业或服务领域,他们个人的基本状况与社会工作专业训练背景如何,他们目前的从业状况与专业服务状况如何等基本问题,而这些恰恰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关于健康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政策的基础。

       第一,生殖健康社会工作是健康社会工作的基础和起点,服务对象是具有和不具有生殖能力的所有人类,生殖健康问题是人类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发展性问题,而非通常涵义的疾病和障碍。但是,在某些条件和背景下,生殖健康问题性质也会发生转变,由正常发展转变为社会问题。

       生殖健康社会工作实务范围涉及适合文化的性教育、年轻人的避孕需要、少女怀孕、性暴力与性剥削、性传播疾病(包括HIV/AIDS)和生殖道感染、强奸、性犯罪、婚姻、计划生育、怀孕妊娠、家庭伦理等诸多问题,女性和青少年是生殖健康社会工作实务的重点对象。⑧中国生殖健康社会工作者面临前所未有和复杂多样的严峻挑战,例如不孕不育(不能生),未婚妈妈(不该生),出生缺陷(生不好),性交易与性剥削(非法性交易与色情泛滥),不生育和独身主义(不愿生),部分孕产妇问题(不好生),失独家庭(无法生)等棘手问题,迫切需要从关爱、帮助、服务等社会工作角度,而非疾病治疗等生物医学角度提供专业服务。

       第二,自然灾害、各类灾难、突发事件和各类事故社会工作是现代高风险社会中新型服务领域,而且将会在现代高度脆弱性和风险性社会环境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角色。需要强调的是,当代社会生活中自然灾害、各类灾难、突发事件和各类事故将由“意外事故”、“偶然现象”和“小概率事件”转变为日常生活“正常部分,正常现象和多发常见现象”。这意味灾难、灾害、事故将是现代人日常生活不可避免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将与它们为伍。总体来说,除自然灾害之外,灾难、突发事件和事故性质主要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社会问题。严格来说,许多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也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换言之,这些问题是社会问题。⑨

       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是各类灾害、灾难、突发事件和事故的直接受害者,受影响和相关的人群。除医疗照顾外,涉及的范围广泛,内容繁多,如心理咨询与治疗,生活救助与生产自救,伤残者社会康复与心理调适,重建家园与灾后生活重建,发展规划与灾后社区重建,灾后社会关系重建,哀伤辅导与社会支持等,几乎覆盖日常生活所有领域。⑩

       第三,公共卫生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工作实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医学模式转变和全面追求生活质量社会背景下,公共卫生社会工作将发挥越来越大作用。

       1949年以来,中国公共卫生传统上局限于环境卫生、职业卫生、食品卫生、学校卫生、放射卫生五大卫生,以及计划免疫和疾病控制等工作,主要反映苏联公共卫生体系与制度。改革开放尤其是2003年SARS危机以来,中国公共卫生体系范围扩大,内容增多,疾病预防,疾病控制,健康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控制吸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危机应对,伤害预防与控制,预防出生缺陷,艾滋病防治,药品安全与食品安全,《国际卫生条例》等公共卫生内容显著增多,主题是所有民众普惠性疾病预防,凸显现代公共卫生服务特点。(11)总体来说,公共卫生社会工作实务主要内容是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宜居社区与宜居城市,疾病预防,预防出生缺陷,食品与药品安全,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管理,健康生活方式与慢病管理,行为改变与体育锻炼,休闲娱乐与旅游养生等诸多的内容。(12)简言之,在健康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处境下,中国公共卫生社会工作实务体系将会日趋成熟。

       第四,临床医疗与医务社会工作实务体系是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的基础与主体部分,决定健康社会工作地位与角色。医务社会工作实务应对的主要问题是身心疾病和心理障碍,疾病是典型的社会问题。按照医务社会工作实务发展顺序,现代医务社会工作实务主要由6个部分组成:医疗救助社会工作、医疗机构社会工作、医疗保险社会工作、精神障碍社会工作、灾难应急和医疗救援社会工作、国际医疗社会工作。由于现代社会结构变迁,尤其是疾病谱和死因谱变化,医疗照顾针对的问题由“生理疾病”扩大到“损伤、残障、障碍”和当今社会的“健康风险”,人类社会追求目标由“身体健康”提高到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和灵性福祉,医务社会工作实务体系范围、内容日趋丰富多彩。(13)

       第五,精神疾病和精神障碍社会工作实务是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越来越重要。如果将人类所有的疾病和障碍分为生理疾病和精神障碍两大类的话,精神障碍至少占1/2。综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尤其是疾病谱和死因谱结构变化规律,伴随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提高,生理疾病地位和比重日趋降低,精神障碍则日趋提高,精神疾病、障碍与行为障碍已成为现代人面临的主要疾病,影响远高于生理性疾病。(14)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标准,除生理疾病之外,其他所有的疾病和障碍都属于精神障碍。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标准,精神和行为障碍又细分为: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心境(情感)障碍;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的障碍;与生理紊乱和躯体因素有关的行为综合症;成人人格和行为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心理发育障碍;通常起病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和情绪障碍;未特指精神障碍(unspecified mental disorder),药物滥用、自闭症、艾滋病等均属此类。(15)需要指出的是,精神和行为障碍具有强烈的社会文化色彩,精神和行为障碍是由特定社会、特定时空、特定人群主观建构的,因此中国特色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建设是个目标。

       第六,社会康复与矫正是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中较晚产生部分,是20世纪历史产物。预防、医疗和康复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三者构成一个统一完整的健康照顾服务体系。

       长期以来,由于重医疗,轻预防,无康复状况,加之中国医疗服务“医院化”(hospitalization)程度极高,医学康复与社会康复均是中国医疗照顾与健康照顾体系中的短板,长期无人问津。令人欣慰的是,卫生部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首次将“老年医学与康复医学”纳入国家发展规划范围,老年医学与康复医学由此起步。与此同时,中国精神健康和康复社会工作实务与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有直接关系,这意味汶川特大地震灾难极大加快中国精神健康与康复社会工作实务发展进程,地震灾难的社会遗产多样。(16)目前,物质康复(PT)、职业康复(OT)、言语康复、音乐治疗,心理咨询和庇护工厂等服务、机构日益增多,康复和行为矫正社会工作逐渐成为中国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后来居上者”。需要指出的是,精神障碍与行为障碍,包括行为矫正的基本特点是全民性和社会文化生活化。这意味康复和行为矫正社会工作实务范围广泛,服务对象覆盖全民,对生活质量影响巨大。

       第七,中医药与养生保健社会工作是现代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部分,最能反映中国医药健康文化。在现代社会处境下,尤其是在“生活医学化与生活健康化”背景下,中医药秉承和倡导的预防和治未病观念、全人与整体观念、系统观念、天人合一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观念,特别适合追求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现代人,是中国人民对人类健康、福祉的历史贡献。

       中医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历史渊源深厚多样,深刻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医药科技文明。总体来说,中医药和养生保健社会工作主要分为传统中医医事服务,中医药和药膳类服务,针灸和拔罐一类理疗康复,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养生保健服务,中西医结合五小亚类。(17)

       第八,医疗慈善与健康公益既是中外社会医务、健康社会工作实务的历史起源,又是现代医务健康社会工作实务的社会基础与专业服务的有益补充,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医疗慈善与健康公益是个十分宽泛的概念,泛指有关医疗照顾、健康照顾的志愿服务、慈善捐赠、器官捐赠、献血、资助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医疗救助、健康促进、健康传播与健康教育、公益事业、社会支持、非正式与正式社会服务、社会利他,以及所有有关施医赠药、关爱身心健康等助人服务活动的总称,是范围最广、内容最丰富领域。从现代卫生保健体系角度看,医疗慈善与健康公益可以涉及生殖健康、公共卫生、医疗照顾、康复、临终关怀与灵性关怀等所有领域,或者是与医疗照顾、健康照顾相关的社会服务活动。目前,国内医疗慈善和健康公益服务主要是某些病种,例如儿童先心病和白血病,某些人群,如大病病人、病童、在校学生、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工伤人士等,服务范围广泛多样。(18)

       第九,临终关怀与灵性关怀是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中最新出现和发展速度最快领域,尤其是全球性寿命延长与老龄化,人类疾病谱和死因谱结构变化,医疗费用急剧增加,肿瘤疾病和慢病高发社会处境下,如何善终和病人生死自主权问题成为严峻复杂的社会问题,临终关怀与灵性关怀社会工作变得非常重要和紧迫,成为健康社工实务的优先领域之一,是中国特色现代健康社会工作实务战略重点之一。(19)由于临终关怀与灵性关怀是典型的文化为基础的社会工作实务,每个国家文化传统非常重要,中国现代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建设任务是建立健全以中国人群和中国生死文化观为基础临终关怀与灵性关怀社会工作实务体系,满足中国人民文化需要、灵性需要和善终需要。(20)

       五、如何由看病治病的病理医生转为关爱帮助病人的社会医生?

       无论是从医学价值观、服务目标、专业使命,还是从医学专业精神与结构功能角度看,人文关怀都是医护人员的天职和本分,现代医生是科学家、健康教育和社会工作者三者合一。综观西方国家医生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的社会历史变迁轨迹,可以清晰地看到医生角色由最初单一治病救人的科学家,转变为当代社会的健康教育者和社会工作者,疾病治疗与社会服务是医生两类主要职责。这意味现代医生集科学家、教育者和社会工作者三种角色于一身。(21)美国著名医生特鲁多名言“偶尔治疗,经常安慰,总是帮助”精辟地说明了现代医生专业使命。不言而喻,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健康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尤其是国家大力发展健康社会工作宏观社会背景下,对于绝大多数临床医生而言,如何在日常临床诊疗实务中不断“内化”医学专业精神和救死扶伤、增强病人福祉等专业价值观,不忘学医的初心和使命,“内化”社会工作专业的民主、平等、博爱、尊重、聆听、接纳、利他等专业价值观;如何不断提高个体人文修为和临床人文技能,使自己由看病治病的病理医生转变升级为关爱帮助病人的社会医生,使医疗卫生服务成为最具人文关怀色彩和最具温度专业社会服务,这既是时代赋予医护人员的神圣使命,又是医学专业精神的客观要求,还是现代医生的社会角色。

       如何使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具人文关怀色彩,提高病人、家庭健康福祉和幸福水平?如何建构中国特色和充满人文关怀现代卫生保健体系?培育医生人文关怀情怀和人文技能的途径多种多样,主要分为宏观制度建设,中观医疗卫生机构环境,微观的医生个人人文修为,以及帮助支持医生的辅助性社会服务系统四亚类方法,反映制度化建设与系统化思维模式。因为现代制度主义理论认为,特定时空的制度安排与政策模式决定或影响人们的行为模式;国家总体的制度质量、政策质量和服务质量将决定特定领域体系质量、政策质量和服务质量。虽然国家的总体质量和制度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是个人努力和人文修为仍然至关重要。有鉴于此,我们可进一步具体划分为如下五种方法,以增进病人的健康福祉。

       首先,明确医疗卫生服务本质属性是社会福利,改变福利与公益双重属性现状,突出国家主体责任和全民健康照顾责任,消除医疗卫生服务的商品化色彩,回归健康照顾福利性质,为健康与福利制度整合和一体化奠定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基础,尤其是现代社会福利理论基础。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人文福利化改造,尤其是中国特色健康福利制度建设奠定制度基础。(22)

       其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彻底改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卫生经济学理论基础,大力开展卫生财政学理论政策研究,从国家健康照顾责任角度重新设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根本上消除公立医院的趋利性和市场化筹资的诸多弊端,为医生个体人文修为和临床人文技能培养,尤其是充满人文关怀的现代医疗卫生服务建设奠定卫生财政制度与理论基础。(23)

       第三,优化医疗卫生机构执业环境和就医环境,营造人文关怀和健康福祉的医院文化,废除科室经济承包和医生经济指标考核的企业化运营模式,完善医疗保险基金预算制度建设,发展第三方和单一支付体系,彻底切断医生与患者之间直接的经济利益,将医患关系由直接性经济关系转变为专业性社会服务代理关系,从而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合作,增强医学人文关怀色彩提供适宜的组织环境和福利性质的运行机制,真正提高病人健康福祉。(24)

       第四,大力加强医学人文关怀和医学专业精神在职培训力度,帮助医护人员尽快“内化”医学专业精神和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为广大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更多、更好和更适合临床需要的个体人文修为训练项目,培养广大医务人员的临床人文技能和人文素养,努力实现由医生“个体化”人文关怀转变升级为医护人员“群体化”人文关怀,建构新型健康福祉文化。

       第五,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内建立健全医务与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开展医务与健康社会工作实务,形成社会工作者引领和带领志愿者的格局,大力发展病人互助与自助组织,让社会工作者提供更多“非临床诊疗和非临床治疗”的专业化与个性化社会服务,大力发展医院内部专业转介体系,尤其是医院与社区之间的社会转介体系,让临床医生从大量繁杂的“非临床诊疗”活动中解放出来,回归临床治疗的本职工作和应有职责,从工作量、心理压力和专业辅助服务角度帮助医生,形成由医生、护士、药剂师、临床医技、临床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康复师等多种专业人员组成的跨学科专业团队,共同服务和满足病人多样化身心健康福祉需要。

       世界各国现代卫生保健体系发展历史经验证明:现代医学人文科学发展客观要求建立一个以医务社工为主体和主导的新型医学人文关怀服务体系。医务社工是临床人文关怀的主要组织者和完成者、医患双方的合作者与配合者、医患关系障碍的沟通者和协调者、医疗纠纷的预防者和控制者。医务社工介入医学人文关怀的基本路径主要包括人文病历和病史采集、医患沟通、住院指导、健康教育、心理咨询、转介服务、社会帮助、临终关怀、出院规划等。(25)简言之,医务与健康社会工作是现代最重要的帮助和支持医生的辅助性社会服务系统方法。

       六、简要讨论与基本结论

       2010年是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元年,标志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进入崭新历史发展阶段,其中健康与福利一体化是最重要社会需要。(26)依据现代社会福利理论,医疗照顾与健康照顾是最重要的社会福利,身心健康是现代公民最重要的基本需要。鉴于此,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新型现代生理、心理、社会健康模式出现是历史必然,由医院社会工作发展为医务社会工作,又迅速战略升级为健康社会工作也是客观社会需要。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卫生政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康中国国家发展战略、构建充满医学人文关怀现代卫生保健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已由什么是医务与健康照顾社会工作,为什么需要发展医务与健康照顾社会工作,战略升级为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医务与健康照顾社会工作体系,中国现代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范围内容与优先领域是什么,如何提高中国特色现代医务与健康照顾社会工作实务质量,以及如何建设制度化人文关怀体系成为核心。毫无疑问,世界各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代化历史经验均证明:医疗卫生服务的本质属性是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概念的基本涵义是幸福美好的生活,社会福利制度就是确保人类幸福美好生活的制度安排,主要是由公共服务与社会服务两大部分组成,社会服务体系主要由健康服务、教育服务、住房服务、收入维持和经济保障、司法公正、公共安全、个人服务或福利服务,共计7部分组成,其中健康照顾服务处于人类需要最高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民价值观念、社会环境、生活状况和身心健康成长需要发生重大变化,疾病成因、疾病类型、病人构成、病人需要和病人对医生期待同样发生重大变化,病人不仅希望医生能治病救人、妙手回春,而且更希望医生关心、爱护、倾听、接纳、理解、尊重他们,更希望医生把他们当作是个有思想、有情感、有血有肉、有需要和渴望得到医护人员专业帮助的“人”来对待,更希望医患同心,相互理解尊重,共同决策和共同面对病魔,更希望广大医生由单纯看病治病的看病医生转变为关爱帮助病人的朋友式医生,更希望医生扮演科学家、教育者、社会工作者和亲人朋友多种角色,更希望得到关爱和照顾。

       不言而喻,国家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本质属性界定为社会福利,医疗卫生是现代福利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疾病、伤残和身心痛苦是个人无法解决的现代社会问题,医疗照顾与健康照顾是国家基本责任,国家承担医疗照顾和健康照顾的主要筹资责任,这是医学人文的制度前提。现代医生个人人文修为和临床人文技能培养是关键部分,健康社会工作是重要辅助体系。

       注释:

       ①刘继同:《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实务“基本问题清单”与“通用型”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上),《社会福利》2014年第1期。

       ②陈敏章主编:《世界卫生组织合作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年,第4页。

       ③《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5页。

       ④卫生部人事司:《中国医院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现状与政策开发研究报告》,《中国医院管理》2007年第11期。

       ⑤《中方提供600亿美元支持中非合作计划》,《新京报》2015年12月5日。

       ⑥[加]Andrew F.Cooper等:《全球健康管理:挑战、应对与创新》,邓洪等主译,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11页。

       ⑦刘继同:《中国医务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范围和专业共同体行动议程》,《社会福利》2014年第6期。

       ⑧世界卫生组织:《投资未来——政策与计划概要:促进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行动框架》,余小鸣主译,WHO,UNFPA UNICEF,2005年,第1~6页。

       ⑨[美]查尔斯·扎斯特罗:《社会问题:事件与解决方案》(第5版),范燕宁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13页。

       ⑩杨慧:《社会脆弱性分析:灾难社会工作的重要面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年第5期。

       (11)曾光主编:《中国公共卫生与健康新思维》,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32页。

       (12)花菊香:《科际整合——公共卫生与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探讨》,《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年第3期。

       (13)[德]比肯巴赫等:《ICF核心分类组合临床实践手册》,邱卓英等主译,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年,第1页。

       (14)Kathleen Jones,Asylums and After:A Revised History of the Mental Health Services:From the Early 18 Century to the 1990s,London:The Athlone Press,pi-iv,1993.

       (15)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一卷),WHO疾病分类合作中心译,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第1~5页。

       (16)刘继同等:《中国重大灾害事故、突发事件医疗救援体系与精神卫生社会工作》,《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第1期。

       (17)陈邦贤:《中国医学史》,团结出版社,2006年,第1~3页。

       (18)张寒冰:《贫困家庭儿童医疗救助的社会工作介入初探——以陕西省“重生行动”社会心理服务项目为例》,西北大学社会工作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19)Canda E.R.and Furman L.D.,Spiritual Divers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s-The Heart of Helping,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pp.1~2.

       (20)刘继同:《人类灵性概念框架范围内容、结构层次与中国本土灵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构》,《人文杂志》2015年第2期。

       (21)[美]H.E.Sigerist:《医生在现代社会中的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社会福利》2015年第11期。

       (22)[美]威廉姆·H.怀特科等:《当今世界的社会福利》,谢俊杰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1~3页。

       (23)刘继同:《“卫生财政学”与“卫生经济学”的本质区别》,《卫生经济研究》2010年第8期。

       (24)张自宽:《论医改导向:不能走全面推向市场之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2页。

       (25)李志强、魏炼:《医务社会工作者介入医学人文关怀的基本路径探讨》,《医学与社会》2015年第9期。

       (26)刘继同:《中国特色“社会政策框架”与“社会立法”时代的来临》,《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第2期。

标签:;  ;  ;  ;  ;  ;  

中国卫生社会工作实践体系的范围与现代医生在人文关怀社会工作中的作用_社会工作专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