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下的能源审计实施架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架构论文,能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能源审计的功能定位:外部监管与内部效益
节约能源的目的在于优化能源供应与合理配置,降低单位产值或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利用水平。随着经济体制和国家机构的改革,我国政府节能管理机构设置与职能都作了较大的调整,开始逐步运用经济、法律的手段取代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强化政府对企业节能的宏观监督管理与协调控制的职能。能源审计是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专业性审计活动,属于管理审计的范畴。政府通过能源审计,可以准确合理地分析评价本地区和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和水平,以实现对企业能源消耗情况的外部监督管理,保证国家能源的合理配置使用,保护环境,持续地发展经济。通过能源审计可以促使企业的生产组织者、管理者、使用者及时分析掌握企业能源管理水平及用能状况,排查问题和薄弱环节,挖掘节能潜力,寻找节能方向,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能源审计方法适用于国家对企业用能的监督与管理,也适用于企业内部进行能源管理与监督。
二、能源审计的空间范畴:审计对象与范围
能源审计的对象是以企业全部能源消耗为主,并可根据实际要求,将企业可以单独进行能源消耗管理的工艺、流程或项目纳入其中。企业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除了直接消耗燃料动力和耗能工质等能源外,还必须使用人力资源,消耗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物、备品备件以及使用各种设备和厂房,而原材料、设备和厂房等也都是需要能源才能生产出来的,所以对它们的使用也是在间接地消耗能源,因此,一个企业的全部能源消耗既包括能源的直接消耗,也包括能源的间接消耗。
一般来说,能源审计需要对该企业的能源管理状况(如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素质、管理制度以及制度落实情况等)、生产投入产出过程和设备运行状况等进行全面的审查,对各种能源的购入和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审计。这就要求在审计过程中,要对企业的能源计量、监测系统和统计状况进行必要的审查;要对主要耗能设备的效率和系统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必要的测试分析,同时要对企业的照明、采暖通风、工艺流程、厂房建筑结构以及设备的使用和操作人员的素质予以专门的审查;要利用历年统计数据、现场调查结果及测试所得的数据,按照相应的标准和方法计算出一些评价企业能源利用水平的技术经济指标,并对指标进行分析,查找出节能潜力,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并做出财务和经济评价。
在实践中,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认识并接受能源审计,审计人员还可以根据企业情况,扩大能源审计范围,利用能源审计的方法,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包括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节能篇的论证,以保证基建和技改投资项目节能效益。此外,能源审计可以对热电联产企业和综合利用企业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进行审计核查,确保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三、能源审计的核心程序:审计准备、分析与报告
审计人员要先与企业联系沟通,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安排,商定进厂时间,明确工作内容,制订工作方案,做好审计的准备工作。能源审计的准备工作方案一般包括:1.人员。一般6-8人,其中审计人员3-4人,测试人员3-4人。2.审计期。一般以一个年度为基期,对比期可选1-3个年度,具体工作中也有以半年为基期的,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而定。3.审计时间。一般情况下,10-20天,根据企业的规模和要求而定。4.审计范围及内容。根据政府部门要求和企业的需求而定。5.企业主要配合人员。企业法人或委托主管负责人,统计、企管、会计等各1人,主管设备人员1人。6.审计资料准备以及审计工作的依据和有关标准。
审计监测人员进入企业后,首先召开有关科室、车间人员座谈会,了解和熟悉企业生产、管理及经营情况,使企业法人及有关部门负责人明确审计工作的目的、内容及方案,提出有关科室和部门如何配合好审计工作的具体要求。然后深入车间、科室,按审计工作要求了解企业各方面的基本情况,如设备状况、能耗与物耗水平、管理状况,调取各种资料,对相关数据进行验证,进行仓库物资抽样盘存,检查门卫对物资进出的记录,确定审计监测的重点等。企业应按要求如实提供审计资料,资料收集完整以后,审计组对企业购进的能源、资源在生产经营环节的流向,按有关标准和计算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在进行审计分析诊断的同时,监测人员利用监测仪器对企业的重点耗能设备、生产工艺系统等运行效率情况进行测试,并汇总计算测试结果,列出表格或图文找出节能障碍、潜力。根据审计和监测的结果,做出审计结论,完成能源审计报告书。能源审计报告书的内容包括:对企业的基本评价;对企业各车间、各工序、各种产品的投入产出过程中的各种能耗、物耗指标的计算分析;对企业投入的能源、原材料的整体利用效果的评价;分析企业在生产工艺、管理、设备运转上存在的节能障碍及节约的潜力;提出节能技改措施及财务分析与经济效益评价;做出审计结论,针对存在的问题,逐一说明能源、原材料浪费的原因及节约潜力,并提出整改建议。审计报告书完成后,应与企业相关负责人交换意见、达成共识,并举行由企业中层干部以上人员(特别是能源管理人员)参加的审计结果发布会。
四、能源审计的技术路径:基本方法与分析方法
能源审计的基本方法主要涵盖:1.能源管理、能源计量、能源统计的核定方法。搜集企业的能源管理制度、能源培训记录、计量器具台账、能源统计台账等各项记录,结合《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核定。2.能源利用状况及能源流程的核定方法。依据能量平衡、物料平衡的原理,对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核定,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调查、生产与管理现场调查,数据搜集与审核汇总,典型系统与设备的运行状况调查,能源与物料的盘存查账等项内容,必要时辅以现场检测。对于企业的能源流程,按照国家标准《企业能量平衡表编制方法》进行核定。3.产品产量的核定方法。产品产量(或半成品产量)是计算单位产品能耗(或车间单耗)的基准,产品产量仅指合格品数量;产品产量核定时,要考虑到制成品、在制品或半成品的数量,在制品或半成品应折算为相当的制成品;要考虑到标准品与非标准品的区别,非标准品应折算为相当的标准品;必须通过仓库物资盘查与往来账目进行核定。4.能源消耗数据的核定方法。企业能源消耗数据和与之对应的产品(或半成品)产量的时间计算区段及所属范围应一致;企业产品能耗的核定要考虑到生产过程中外协加工部分的能源消耗;能源审计时应编制企业能源网络图或企业能源消费实物平衡表;企业能源消耗的数据核定应分品种计算非生产系统用能与损失能源量,并对其合理性加以分析,采用合理的方式分摊到产品的能源消耗指标中去。5.能源价格与成本的核定方法。能源审计所使用的能源价格与企业财务往来账目的能源价格相一致,在一种能源多种价格的情况下产品能源成本用加权平均价格计算。
分析方法是通过对企业各种能耗指标的计算分析,查找节能潜力,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体方法有:1.企业能源消耗技术经济指标的评价分析。技术经济指标包括生产系统单位产品能耗(车间单耗)、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含辅助生产体系分摊)、企业单位产值能耗(产品计量单位不同时)、主要用能系统和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或消耗指标,对上述指标主要是依据国家、行业、地方有关的标准及同行业或本企业先进水平等相关能耗定额指标进行评价分析。此外,在分析过程中,应注意企业产品能耗分析必须具有可比性,不同原料、不同生产工艺、消耗不同能源等所生产的产品,不能进行简单的对比。在无法获取行业指标时,可对主要生产工序或重点耗能设备(如同型号的磨机、立窑等)的能源指标进行分析比较,以期寻找节能的潜力。2.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综合评价分析。涵盖企业能源转换系统或主要耗能设备的能源转换效率与负荷调整的合理性评价;企业生产组织与能源供应系统合理匹配的评价分析;按照企业具体的能源流程,进行合理用热、用电、用水、用油的评价;企业纵向或横向的能源利用经济效益比较分析;企业用能设备及工艺系统的评价分析;企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或热电联产水平)及环境效益的评价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