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第二完全小学 810600
摘 要: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德育关系到学生健全人格和优秀品质的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对于知识的学习尽管不同的学生快慢不同,但是提高成绩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要想改变一个人已经形成的思想和行为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必须要提高对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 德育教育 三部曲
“做事先做人”充分地说明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小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的培养至关重要。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主要是生硬的理论知识灌输,品德知识和行为并没有形成统一。在新课程背景下,要将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形成全员德育的氛围,激发出学生强烈的道德情感,从而自觉地将品德知识内化为自觉的品德行为。
一、小学德育教育概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目前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逐渐被重视,因此给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变化。在传统的德育教育中,没有充分地尊重学生的权益,因此严重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说,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必须要改变德育教育理念,将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权益,并从激励、导向和促进三方面研究和探讨德育教育的措施,从而促进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以表扬鼓励为主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加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认可,渴望自己的行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评价,而且对于评价的内容和态度也十分敏感。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于学生不合适的行为举动,也要注重激励的方式,用一个眼神、行为来代替公开的斥责,避免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以免影响学生一生的健康发展。例如,一位学生如果为班集体做了有益的事情,教师就可以在班级对学生进行公开表扬,让大家知道这位学生的良好形象和积极事迹。一方面能够给予这位同学鼓励,另一方面也能使其他同学对其进行学习的监督,从而带动更多同学,也督促这位学生能够更好地以身作则,逐渐形成同学们之间积极向上、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1]。
三、注重榜样示范的作用
教师还要发挥出自身导向的作用,注重自身素质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教师就是学生最直接的模仿对象,他们对老师的言谈举止非常关注,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小学生对言行没有选择的能力。例如在学生出现不合适的言语和行为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学生为自己的言行辩解,称老师就是这样的。由此可见,教师的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行为起到了导向的作用。所以说,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自身言行对小学生的榜样作用,加强对自身品德的修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态度,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教师就是一面镜子,因此教师首先要规范自身的行为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讲礼貌,自己首先要文明;要求学生爱劳动,自己也要和学生一起劳动;要求学生要团结,自己要和同事搞好团结;要求学生字体工整,自己首先在板书时就要规范,将自己的一言一行作为对学生的无声教育。例如,教师不小心撞到学生之后,要第一时间向学生真诚地道歉;在需要学生帮助的时候,要礼貌地询问学生是否需要帮助,不要居高临下地将自己放在教师的位置。这样一来,教师不但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言行,还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四、巧用促进开展德育
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养成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至关重要。首先要从身边做起,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责任感。教师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爱集体、爱家人、尊重师长、爱护同伴的情感;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各种锻炼的机会,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并巧用促进,提高德育的效果。例如学生做出好的行为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地给予相应的肯定和赞许,让学生感受到良好行为带来的认可,当学生出现不好的行为,教师要及时地进行引导和指导,给予学生良好的建议,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正确的思想、正确的做法,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新课程理念下,德育工作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教师,不但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教师要对德育教育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精心地进行设计,从而培养出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英岚 激励,导向,促进——谈新课程下小学德育教育的三部曲[J].新校园(中旬刊),2017,(1),26。
[2]苏荣秋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与解决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5,(12),39。
[3]马忠梅 浅析新课改下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施[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4),157。
[4]要荣 如何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5,(1),23。
论文作者:张莉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论文; 新课程论文; 自己的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