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早期护理介入对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的积极影响。方法:将64例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分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构音障碍训练,观察组在构音障碍训练中实施早期护理介入,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构音障碍程度评、焦虑与抑郁情绪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为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实施早期护理介入,可有效改善构音障碍,减轻患者不良情绪。
【关键词】脑卒中;构音障碍训练;早期护理介入
在脑卒中患者中,构音障碍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有语速、语调异常、构音不清、鼻音过重、发音不准等临床表现,其发病原因是脑损伤导致发音器官肌力明显减退、肌张力变化或肌力协调不良等[1],最终造成发音障碍。构音障碍可对脑卒中患者的社交、生活造成不良影响,需通过护理予以纠正,尽量恢复患者语言表达能力与交流能力[2]。我科近年来为此类患者尝试实施早期护理介入,有效减轻了患者的构音障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科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64例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随机分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56~76岁,平均(63.52±3.26)岁;病程10~63d,平均(32.63±2.47)d;观察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56~75岁,平均(63.48±3.19)岁;病程12~64d,平均(32.70±2.52)d;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构音障碍训练:在患者就诊时,先实施基础护理,展开用药指导,指导患者开展康复运动。最后实施常规发音训练与发音器官训练。
观察组在构音障碍训练中实施早期护理介入,从患者一入院开始就重视实施构音障碍训练,可在每天上午10点开始训练,护士可先示范动作,讲解动作要领,之后和患者一起尝试,对患者不正确的动作及时纠正,且在训练中应用更全面的方法:(1)呼吸练习:嘱咐患者将呼气时间尽可能延长,发出“f”、“s”的音调。在患者呼气时间可控制为10s以上时,展开呼出气流自弱变强(也可自强变弱)的练习,经过感觉冲动传导促使神经元兴奋性增强。展开唇角外展、唇闭合、下颌运动等练习,让患者练习伸出舌头、抬高舌头及抬高软腭的练习。(2)发音练习:引导患者展开元音发音训练,之后逐渐过渡为辅音,当患者能流利说出辅音后,采取元音+辅音+元音的方式展开练习,之后逐渐过渡为简单词组、语句的练习。(3)辨音练习:为患者播放录音,引导其对其中的错音分辨。或可采取小组练习方法,让一位患者来读一段内容,由其他患者一起对其音调分辨。(4)辅助练习:让患者通过吹喇叭、哨子或蜡烛的方式,促使气流顺利通过口腔,以打哈欠方式展开发音诱导练习,指导实施咀嚼训练,并嘱咐患者将手放在桌子上,用力向下或向上推,同时发出“啊”声,使声门闭合。(5)心理护理:在构音障碍训练中,护士应经常给予安慰、鼓励,多运用语言来刺激患者大脑恢复,并对患者在训练中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及时肯定、夸奖,增强患者信心。对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悲观等,仔细分析不良情绪形成的原因,协同家属关怀、帮助患者。
1.3 观察指标
(1)在护理前、护理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构音障碍程度进行打分,分值越高表明构音障碍越严重。(2)以Zung氏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SAS、SDS)[3]来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分值越高,表明不良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行t检验、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不同时间构音障碍程度评分
护理前两组构音障碍程度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构音障碍程度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见表1。
2.2不同时间心理状态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见表2。
3 讨论
脑卒中构音障碍是由于神经-肌肉系统发生器质性损伤,以致说话动作失控而造成的语言障碍,患者通常有程度不同的吞咽障碍,且患者正常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均会受到影响[4]。对于这类患者,护理人员不仅应帮助患者展开肢体康复功能锻炼指导,还应通过有效方式,减轻患者的构音障碍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构音障碍训练指的是通过训练促使语言障碍病人的发音能力得到恢复,使得患者能够恢复交流能力。在常规护理中,护士通常更重视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且在构音障碍训练时,采用的是常规发音器官训练与发音训练,但这一方法通常缺少规划性、系统性,对患者的接受能力、个体化考虑不充分,缺少循序渐进的意识[5]。早期护理介入是由护士为患者展开系统性语言训练,通过心理康复、发音训练、运动康复等方式共同实施,促使患者发音逐渐改善。首先,应用呼吸训练可增强患者控制呼出气流的能力,这对发音控制有益;发音器官训练是借助感觉冲动刺激及下颌运动等,提高发音器官灵活性;通过元音、辅音交替练习,可帮助患者形成正确发音观念,再通过错音辨析,可增强患者对发音准确性的把握程度。吹哨子、打哈欠等辅助性练习,可促进声门闭合;积极的心理疏导,有助于增强患者康复信心。本研究中,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构音障碍程度评分、焦虑与抑郁情绪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可见早期护理介入对患者发音能力及不良情绪均有改善作用。
综上所述,为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实施早期护理介入,可有效改善构音障碍,减轻患者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路美, 宫平, 侯亚红. 语言康复联合心理干预治疗中青年脑卒中后构音障碍致心理抑郁的效果观察[J]. 全科护理, 2017, 15(9):1099-1100.
[2]张茜, 代欣, 董晓莹,等. 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口肌强化训练临床效果分析[J]. 继续医学教育, 2017,9(12):162-163.
[3]周静, 方灿, 张晓晓. 口部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构音障碍患者声学/电声门图评价参数的作用[J]. 现代实用医学, 2017, 29(4):426-428.
[4]李勇, 郑洁皎, 段林茹,等. 言语训练结合心理支持对卒中后构音障碍的疗效研究[J].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17, 23(3):165-166.
[5]刘志勇, 焦枣花, 韩丽茹. 肺功能的康复护理对脑卒中致运动性构音障碍的影响[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7, 34(3):352-352.
论文作者:陈春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音障论文; 患者论文; 发音论文; 脑卒中论文; 程度论文; 能力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