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溶栓;临床疗效
引言:目的探究采取心血管内科手段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具体操作和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抽取30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来源,诊疗时间在2016~2019年,所有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对症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心血管内科尿激酶溶栓干预,在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病情及安全性数据进行梳理并归纳心血管内科治疗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结果疗程后患者病情改善评估后提示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7%;治疗期间患者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顺利完成治疗;相对于治疗前,疗程后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有明显改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心血管内科溶栓手段治疗对于病情有令人满意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院抽取30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来源,诊疗时间在2016~2019年纳入研究对象中男女例数对应为19例、11例;年龄33~79岁,平均(54.1±5.1)岁;发病时间持续在1~9h,平均(4.1±1.7)h。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类型包括:前壁梗死、后壁梗死、下壁梗死,例数对应为15例、8例、7例。
1.2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者均需接受临床检查和病情评估,其中包括检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脉搏、体温、评估心肌梗死等级、CT检查等,待临床检查和病情评估后,需指导患者充分卧床休息,并提供心电监护和吸氧治疗,同时需要给予强心剂、利尿剂、硝酸酯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止痛剂、低分子肝素抗凝等常规治疗,药物使用方法和剂量可根据患者病情、身体素质、药物使用说明书进行确定。研究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治疗后需监测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心脏功能和血脂指标,血脂指标包括LDL-C,心脏功能指标包括LVEDD、LVESD。②同时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显效:治疗后,患者经心电图监护、心脏功能检测和血常规显示各项指标正常,且心电图ST段>0.13mV、T波直立>50%,胸骨后疼痛等症状明显缓解或消除;有效:治疗后,患者胸骨后疼痛次数减少、疼痛感减轻,心电图ST-T有所改善,经心脏功能和血常规检测显示各项指标基本正常;无效:治疗后,患者胸骨后疼痛症状无变化,心电图检测、心脏功能和血常规检测显示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③另外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中包括失眠、胃肠道反应、咽炎等。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文涉及需要统计学分析的数据输入专业软件SPSS19.0中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疗程后患者病情改善评估后提示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7%,其中显效患者17例,有效患者12例,无效患者1例。治疗期间患者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出现心律失常、血便并发症患者各有2例,出现皮肤黏膜不适、黑便患者各有1例,在对症处理后并发症得到控制,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相对于治疗前,疗程后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有明显改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请见表1。
3讨?论
本文通过对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分析,总体而言,男性患者发病率高于女性患者,且男性整体发病年龄低于女性患者,在常见的危险因素方面,男性危险因素占比较大的有吸烟、高血压、饮食肥腻、缺乏运动;女性危险因素中占比较高的有高血压、缺乏运动以及高血压等。根据对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典型的危险因素为吸烟、高血压、缺乏运动以及饮食肥腻等。关于这些危险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影响的相关文献报道较多。结合本文研究结果,在急性心肌梗死预防方面可对一些危险因素进行消除,降低患者急性发病风险,比如长期吸烟患者逐步戒烟,对于本身存在高血压疾病的患者需要保证用药依从性,将血压长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饮食方面应清淡饮食,控制日常饮食中油脂摄入含量、蛋白类摄入量,保证规律饮食;在体育锻炼方面,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参与适当的体力活动以及锻炼,比如可在晚饭后步行、体操、太极拳、练气功等,通过体育锻炼改善自身体质;当然对于一些过度肥胖患者还应适当控制体重,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在于冠状动脉存在病变,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冠状动脉血供明显降低甚至终端的情况,对应的心肌组织处于长时间严重缺血状态,进而诱发的相对临床症状,急性心肌梗死在短时间内便会急速发展,对于患者的健康甚至是生命会造成严重影响,而在当前人们生活节奏还有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发病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得到临床的重视。本院在临床探索以及文献[6-8]研究支持下,采取常规对症治疗、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的干预手段,在研究数据中可知该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尿激酶属于蛋白水解酶,能够控制梗死面积的延伸,提高梗死血管再通率,同时改善患者心功能。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生活饮食习惯和作息规律日益变化,工作压力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出现逐年增长现象,因此需要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效果好、安全性高的心血管内科治疗,以往心血管内科多采用双联抗血小板等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显著,患者胸骨后剧烈疼痛症状未改善,而阿托伐他汀是一种他汀类药物,可抑制机体固醇合成,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合成,有助于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功能,能有效改善患者炎症反应,提高患者心脏功能,稳定血脂水平,可及时改善患者胸骨后疼痛症状,且使用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较显著,且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明显较好,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胸骨后疼痛症状、心脏功能,降低、控制患者血脂水平,还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且治疗后不良反应较少,可保证患者心血管正常血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结束语:总的来说,对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心血管内科溶栓手段治疗对于病情有令人满意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魏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8,27(06):633-637.
[2]王倩.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8(21):24-25.
[3]杨英,杨简,刘晓雯,王辉波,杨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短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J].山东医药,2018,58(40):10-14.
[4]杨璐瑜,谭金慧,陆辉志,廖友霞,董辉,谭赟,付守芝.血清骨保护素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7,23(06):478-481.
[5]吴樱,冉鹏,郭晓升,谭虹,张莹,黎励文.VerifyNow-P2Y12系统评价氯吡格雷抵抗性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影响的初步探索[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7,23(06):653-657+737.
[6]李慧,周静,万招飞,高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7,36(09):785-788.
论文作者:韩莉 刘鹤 高婷婷 朱媛媛 张曼 孙向男 杨雨婷 郑雅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1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心血管论文; 内科论文; 胸骨论文; 因素论文; 病情论文; 《医师在线》2020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