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与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资源论文,图书馆论文,组织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息组织是指采用一定的方式,将某一方面的大量的、分散的、杂乱的信息经过整序、优化,形成一个便于有效利用的系统的过程[1],其目的是将无序信息组织成有序信息,便于人们利用信息和有效地传递信息。相对于传统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而言,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整理也有不同的方法和手段。
讨论图书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的主要作用有二:一是如何把网络信息资源及其服务有机地纳入到图书馆服务中去,这意味着图书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补充已有馆藏和提高图书馆满足读者信息需求的能力;二是如何运用和移植图书馆学情报学在组织文献信息和书目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积极参与对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有序化程度。图书馆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管理涉及虚拟图书馆建设、网络资源编目和网络目录三个方面。
1 图书馆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管理的范围和对象
网络信息资源是指“通过国际互联网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Internet的飞速发展和迅速普及促进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快速增长,但到目前为止,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分类还没有一致的标准和公认的划分结果。日本学者海野敏模拟非网络环境下信息存取方式的方法将网络信息资源分为邮件型、电话型、揭示板型、广播型、图书馆型和书目型六类,但这种分类方法比较粗糙,而且也难于确定学术信息的确切归属;黄纯元认为:网络环境中的信息传播只是非网络环境中信息传播功能的延伸和发展,两者所要实现的基本目标和功能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实现的手段和环境不同,进而将网络信息资源分为不稳定信息资源和稳定性信息资源[2],后者包括各种社会组织(政府、大学、研究机构、图书馆)所提供上网的各类机构信息、印刷型文献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网络期刊、联机数据库、图书馆OPAC目录等,其特点是比较稳定、准确可靠、方便存取等,它是学术性信息的主要来源。
此外,我们也应当注意区分“信息资源”与“信息源”的区别,前者是经过人类开发和加工的,是表示业已制度化了的事物,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在研究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时,区分“网络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源”也同样重要,通过网络可以获得的各种信息源并不能全部都归入到信息资源的范围里去。
稳定性的信息源是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对象,而各类非稳定性信息源,由于它具有流动性、即时性和变化性等特点,则不应成为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对象,也不可能成为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对象,如同非网络环境下非正式交流产生的信息源不能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对象一样。
图书馆组织整理网络信息资源的范围应根据各馆的馆藏发展政策确定,馆藏发展政策是规范馆藏发展和具体运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目前所言及的馆藏发展政策主要是针对传统的印刷型文献资源的,绝大多数图书馆都还没有制定有关网络信息资源的馆藏发展政策。要系统、高效地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整理,必须依据网络资源的馆藏发展政策所确定的原则、标准来选择网络信息资源[3]。
目前国内图书馆对待网络信息资源的对策主要停留在积极地把馆藏的信息资源转化为网络资源,如数字图书馆建设、图书馆OPAC目录等,以及在网上为网络利用者开发和拓展各类图书馆的服务上,但是,图书馆如何开发网络信息资源,把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转化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一部分,提供给自己的用户使用,却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现实问题。
2 图书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
很多人认为,有了互联网,图书馆的印刷型文献全部数字化上网后,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实际上并非如此,没有经过有序化和组织整理的网络信息犹如一堆堆积在地上而没有经过分类加工的图书一样。我们认为,图书馆的任务不仅仅是要把文献数字化后送上网,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收集、分析、整理网络信息资源,使其成为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即虚拟馆藏。
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不仅仅为信息技术界所关注,他们研究开发了许多有效的处理网络信息资源的技术和手段,如网络机器人、搜索引擎等;而且也为图书馆界所重视。图书馆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管理所采取的对策和措施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
2.1 虚拟图书馆
虚拟图书馆并不是某些所认为的就是数字图书馆或电子图书馆。1992年美国学者卡耶将虚拟图书馆定义为:“利用电子网络远程获取信息与知识的一种方式”,其实质是在计算机网络上对分布于各地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动态搜寻联结,并将虚拟图书馆视为用户获取信息的一种方式而非一种图书馆形态。一部分人将虚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和电子图书馆混为一谈,其实它们是有区别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后两者都应有自己的实体馆藏,它们仍是一种图书馆形态,同时也是虚拟图书馆的基础和组成部分;而前者则不然,它仅是一种获取信息的方式或信息空间而已[4]。
对于经费拮据、出版物价格上涨而本馆身藏资源又不丰富的图书馆而言,选择搜集网络资源来补充其本身比较贫乏的馆藏资源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对因特网信息资源的组织整理也采取分工协作的方式进行,教育部的CALIS计划中的一个子项目“重点学科导航库”就是各地区中心馆分学科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整理的一个计划。交通部科技信息所1995年8月开始进行“Internet国际互联网交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这一项目,利用Yahoo在万维网上搜索到一批“交通信息源”,如联机出版物和数据库、新闻组、虚拟图书馆、光盘服务、与交通有关的学术机构等,在补充国内有关交通信息源的基础上,形成了完整的“世界交通站点”的框架,建立起了专业性的网络信息资源主题指南[5]。
对因特网上某一领域信息进行收集、组织、整理和有序化的资源重组,建立为特定用户群所需的信息资源指南系统,既是提高图书馆管理网络信息资源能力的有效方式,又是便于用户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快捷途径。目前,OCLC已可提供SiteSearchSuite软件,借助于这一软件,图书馆可以组织网络信息资源,建立自己的虚拟馆藏。该软件系统主要包括Data Builder和WedZ两部分软件,可以把远程和本地的信息资源如Internet上的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等与本馆的电子文献资源融为一体,利用同样的检索规则来查询并获取文献信息[6]。
INFOMINE是图书馆组织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网上虚拟图书馆的成功实例。1994年1月,美国加州大学Riverside分校图书馆开始实施这一项目,INFOMINE系统以Internet资源为收藏对象,其目标是为师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供导航服务。到1998年11月,系统共有数据约15000条,覆盖生物、农业、医学;政府信息、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教学资源;自然科学、工程、计算机和数学;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影视和表演艺术;Internet工具八个大类。其中电子期刊占9%,数据库占17%,参考资源占15%,教科书占14%,还有会议论文集,网上漫游指南等。INFOMINE通过浏览(标题、目录、主题、关键词、作者和超级链接索引等)和检索(标题、主题、关键词等)给用户提供了许多检索点,并支持嵌套和布尔逻辑检索。INFOMINE的系统管理程序包括网络资源收集、录入、编辑软件和URL检查程序,前者供管理人员方便地添加、编辑、修改和维护数据,后者将自动检查网址的链接和有效性,自动跟踪资源网址的动态变更情况[7]。
2.2 网络信息资源的编目
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是一项相当复杂艰巨的工作,而解决复杂问题的最简单而有效的办法便是传统方法的延伸和扩充。图书馆编目技术用于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即是其中一例。
美国国会图书馆(LC)、美国图书馆学会(ALA)、OCLC和一些大学图书馆都提出了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整理计划,这些计划倾向于用传统的机读目录格式来组织整理网络信息资源,最典型的例子是OCLC因特网编目计划InterCat。尽管这种编目方式对于数量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不仅成本昂贵,而且根本赶不上网络信息资源的发展速度,但其意义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OCLC的InterCat计划有500多个成员馆参与,项目试验期间(1984.10-1996.6)共对18000条网络信息资源进行了编目,到1999年12月,InterCat的数据库共有记录92000条,可提供题名、著者、关键词和高级检索、浏览等检索途径,通过点击"ElectronicAccess"即可链接到相应站点[8]。其所采取的网络信息资源编目的步骤为:(1)由负责馆藏发展的馆员依据网络信息资源的馆藏发展政策选择网络资源,并填写“网络资源著录请求表”;(2)由负责编目的馆员按MARC格式对网络资源进行编目;(3)由自动化系统工作人员将确切的网址和检索方式添加在856字段中[9]。
网络信息资源编目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是USMARC一体化编目格式的正式实行[10]。由OCLC和国会图书馆联合发起并最终付诸实施的修改USMARC书目格式的建议的重要修改内容之一便是为了适应网络资源编目的需要而设备856字段,即电子地址及检索方式字段(Electronic Location and Access)。856字段著录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方式及其获取的必要信息,通过它可实现书目记录与网络信息资源的链接。856字段的第一指标符表示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方式,如0-E-mail、1-FTP、2-Telnet、3-Dial-up、4-Http、7-表示此检索方式由子字段$2指定,856字段目前已定义了28个子字段,主要包括:主机名、存取号码(IP地址、电话号码等)、电子文件名、统一资源名称(URN)、统一资源定位符(URL)、用户名、口令、操作系统、文件大小、电子格式等[11]。
图书馆界用USMARC格式进行的网络资源编目实际上是属于受控编目,编目数据质量高,但编目速度慢、成本高,对数量如此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深感力不从心。在信息技术界,许多研究者设计了多种“元数据”(metadata)格式来描述电子信息资源。元数据就是数据的数据,元数据与网络信息资源之间的关系如同书目数据与图书之间的关系一样。像Dublin Core就是一种典型的描述网络信息资源的元数据格式,它有15个元素。图书馆界正在密切关注元数据记录能否用于图书馆编目记录,以及这些元数据能否帮助图书馆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高效编目。尽管元数据和书目数据在结构、数据表示、数据元素和使用规则等方面差异明显,但元数据在书目数据上的应用从元素和形式上都是可以接受的,转换语法也是可以实现的,但需要对元数据加以语义和内容控制,才能很好的适应书目数据的要求[12]。已有研究者将Dublin Core的15个元素与UNTMARC格式的元素做了映射[13]。
2.3 网络目录
分类法是图书馆界在文献资源组织整理方面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方法,而今它已被广泛应用与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一些著名的搜索引擎一般都向用户提供两种信息查询途径:关键词检索和分类浏览。前者可对WWW的内容进行高效率的关键词检索,是一种很有用的工具,但检索结果常常鱼龙混杂,查准率通常较低;后者多数是根据分类方法组织起来的“热点网站”,供人们浏览。一些图书馆更是利用图书分类法组织了综合性或专题性的网络目录。
搜索引擎中使用图书分类法只是方法移植。而图书馆使用图书分类法建立网络目录(Webdirectory)才是图书馆使用非网络环境下组织文献资源的手段进行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管理的积极措施。图书馆所使用的一些主要分类法几乎都已应用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分类组织,如DDC(杜威十进分类法)、UDC(国际十进分类法)、LCC(国会图书馆分类法)和中图法等[14]。
采用图书分类法组织网络信息资源的成功实例为数不少。1996年,德国Oldenberg大学图书馆开始实施 "GERHARD"计划(URL:http://gerhard.bis.uni-oldenburg.de/),旨在用DDC建立全德国网上资源的检索和浏览工具;加拿大国家图书馆则使用DDC建立了综合性的网络目录"Canadian inforrnation bysubject"(URL:http://nlcbnc.ca/caninfo/esub.htm);英国爱丁堡Napier大学图书馆也使用DDC建立了被称为"The Internet Resource"的网络信息资源目录(URL:http://www.napier.ac.uk/depts/library/iintres/ir000999.html);加拿大多伦多参考图书馆使用DDC组织了面向天文学资源的专题性网络目录"Expanding Universe"(URL:http://www.mtrl.toronto.on.ca/centres/bsd/astronomy/index.html);英国Wales Aberystwyth大学Thomas Parry图书馆针对图书馆学情报学资源建立"PICK:Quality Internet Resources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berystwyth" (URL:http://www.aber.ac.uk/~tplwww/e/pick.html)专题性网络目录时使用的也是DDC。有两家图书馆采用LCC组织网络资源,其一是美国威斯康星州的Cardinal Stritch学院图书馆(URL:http://www.stritch.edu/~ldiodato/cscindex.html);另一个是美国西雅图太平洋大学图书馆(URL:http://www.spu.edu:80/depts/library/second/)[15]。
3 结语
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信息资源相对贫乏的图书馆而言,加强网络资源管理意义尤其重大。尽管国内一些图书馆已在虚拟图书馆建设、网络资源编目和专题指南库研究方面开始尝试,但与国外比较,我们无论在理论研究、实现技术还是在软件开发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差距。我国图书馆界应充分认识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合作、统一规划、合理制定相关标准,及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