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与儿童的矛盾
——阅读经典《蒙台梭利文集》之我见
赵 欣
(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北京 100026)
摘 要: “成人与儿童的矛盾”在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中贯穿始终,文章认为“成人与儿童的矛盾”是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起源,“如何解决成人与儿童的矛盾”是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核心问题。文章试以文集中的重点内容为例加以阐述。
关键词: 学前教育;蒙台梭利;矛盾;成人;儿童
在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中,她赋予每个人平等的权利,将儿童高高举起,让成人从全新的角度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帮助孩子。《被告》在《蒙台梭利文集》第三卷(童年的秘密)中处于开篇的位置,总体感觉是蒙奶奶在帮助成人寻找儿童与成人的矛盾根源。第一遍读完时,我对“被告”和“控制”这两个词印象深刻,甚至有些说不出来的反感,因为我是一个九岁孩子的母亲,从个人感受上来说,我并不认为自己和孩子之间是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总觉得蒙奶奶说得太极端了。第二遍读完时,似乎对“控制”有了新的理解,其实蒙奶奶并没有否认成人为孩子的付出,她从客观的角度分析了成人的“自我中心”,回想与孩子相处的情景,很多时候的确是带着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发展,看待孩子所处的环境,总觉得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孩子的真实需要与环境不一致时首先考虑的还是让孩子适应,在保护孩子的需要上总是逃不出固有的想法。从孩子的角度看,这不就是“控制”吗?
高频小探头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术前T分期的总准确率为72.7%,对T1、T2、T3、T4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0.0%、84.6%、78.6%、60.0%,见表2。
蒙奶奶说得对,“这是个成人的世界”。在成人眼里,儿童就是个未长大的孩子,是个被动接受一切的生命体。因此,蒙奶奶批判了传统的旧观念,“一个真正的观察家,根据一种内在冲动、一种情感、一种特殊兴趣进行观察,从而他们在选择表象”。(《智力》,出自《童年的秘密》)她认为儿童就是主动选择的观察家。儿童的推理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主动创造的过程。通过列举一个刚出生四周的婴儿对人的定位的实验,详细地介绍了儿童推理能力形成的过程。从婴儿专注地观察和行为上的不断调整,可以看出他正在积极地吸收环境中的一切并将这些表象具体化,这就是理性萌芽的过程,在害怕、担忧、恐惧、宽慰等一系列复杂的情绪缠绕中,他一直是“独自前进的积极主体”。“在活体化过程中”,她始终能够遵循自己内在的需要,会判断理性的正确与错误。这个过程在生活中很常见,大多数家长都会发现孩子在1岁左右出现明显的“怕生”现象,对陌生人的出现非常敏感,有的孩子在陌生人靠近时会大哭,有的会躲在家人身后一直不出现。但如果陌生人频繁出现并参与到家庭活动中,孩子会通过观察慢慢改变自己的行为,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是孩子却在吸收内化的过程中经历了各种复杂的情绪感受体验,这让他们从一无所知主动建构起自己的推理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对于细节的关注让人惊讶,尤其是他们在观察方面表现出来的精确性让人惊叹!同时,家长们的很多做法也令孩子感到困惑。比如有的孩子感到害怕,家长反而把孩子送到陌生人手里,一厢情愿地想让孩子表示亲近和礼貌。一个大约一岁的孩子在专注地观察床单上的方形格子,妈妈拿来玩具逗弄,这种现象很常见,却很少有人注意到这就是孩子心智形成的时候,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都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的,他们往往就会无数次地打扰他,破坏孩子心智构建的过程。这种成人与儿童之间的矛盾在生活中比比皆是。蒙奶奶的结论引人深思:“儿童能够把握事物的细枝末节,他们可能认为我们低能,…在他们眼里,我们没有任何精确性,……如果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肯定会向我们表示,在他们心灵中对我们毫不信任。同样,我们也不信任他们,由于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我们的格格不入。这就是成人和儿童彼此不理解的原因所在。”(《智力》,出自《童年的秘密》)
面对孩子,我们得谨小慎微地观察、感受、调整,努力寻找能够帮助他而不是阻碍他构建心智的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他一生中的助力而不是障碍。
制作:将除芝麻油和湿淀粉之外的用料混合后放入锅内,加入清水500 g,小火慢慢熬至浓香,用湿淀粉勾芡,淋入芝麻油调匀即可。
读完第三遍,感觉又有了新的理解。蒙奶奶似乎为成人这种与生俱来的“控制”本能找到了根源,潜意识这种不易察觉的强大的力量一直在每个成人的身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到底是什么阻碍着成人去了解孩子、理解孩子进而帮助孩子?是成人在潜意识里对于“现在”和“未来”的持续性的斗争,在这场看不见的争斗中,绝大多数的成人都会站在“现在”。成人是利用这个世界实现自己的现实利益,在这一点上与儿童有些本质的区别,儿童是属于未来的,他们是为了未来的世界在努力发展自己。因此,蒙奶奶认为,能够改变这种根本性斗争的唯一办法是依靠成人的觉醒,她举的中世纪骑士的例子虽然包涵浓厚的宗教味道,但是表达的意思是明确清晰的,“每次真正的成长,源于发现并利用未知的东西”。
蒙台梭利总是能用最客观的眼光来看待成人与儿童之间的矛盾,看完《节奏》更有这种感觉。“最小努力法则”成了成人与儿童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根源,成人无法理解儿童的内在节奏,总想用自己的节奏抗拒并代替孩子的节奏。因此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成人越俎代庖,一岁半到两岁左右的孩子第一次拿勺子自己吃饭时,父母是很开心的,但随后孩子特有的慢节奏无法让成人适应。“为了不浪费时间”,“为了让吃饭文明起来”,很多成人会选择喂饭。随后会帮孩子穿衣服、洗脸、刷牙等,这些本该孩子自己完成的经历,在他们最想做的时候成人压迫性地夺走了他们的权利,等到孩子18岁成年时成人又突然将这些权利还回来,在孩子这里变成了不容置疑的义务,想想这个过程还真是可笑。
了解到孩子的成长经历,成人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孩子的生命节奏,这需要绝对的耐心,这种耐心的获得需要成人以谦卑的心面对孩子。儿子8个月时,有一天坐在地板上发现了旁边的一个空药瓶,盖子和瓶子是分开的。他拿起瓶子,另一只手开始触摸瓶口、瓶身和瓶底,随后把它扔在地上,药瓶滚了两下,他又爬过去捡起再次触摸起来,直到最后像是满足了似的叹了口气,把药瓶扔到一边。我下意识地捡起瓶子和盖子,故意在他面前慢慢地盖上盖子,一圈一圈地拧起来,然后再打开,再拧上。小家伙真的感兴趣,他从我的手里拿过瓶子,又腾出一只手来拿盖子,照着样子做起来,盖子总是不能顺利地盖上,他一边叹气一边又再次尝试。有好几次我觉得他就要放弃了,可是每次又重新拿起来继续试,当他终于能够歪歪扭扭地拧上两圈时,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半个小时。我很惊讶,从没想过这么小的孩子有这么强大的力量。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觉得很神奇,那段静默的时光让我第一次感到了和一个不会说话的孩子之间似乎有着很好的交流。现在拜读了蒙台梭利的著作后,突然有种顿悟的感受,原来是节奏让成人和孩子之间有了交流的可能,只要成人能够适应孩子的节奏,就能实现!
成人要做到尊重孩子的生命节奏,就要将“儿童高高举起”,就要给予儿童所需的自由。蒙台梭利所说的“自由”是借由教育的帮助而使潜在的导引力量得以发展的结果。这个发展的过程即是儿童建构心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拥有自己的力量去探寻自己的需求,需要成人耐心观察这些需求,“跟从儿童,使自己适应儿童的步调,并且满足儿童成长中的心理需求”,(《节奏》,出自《童年的秘密》)为孩子提供真正有帮助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意]玛利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蒙台梭利文集(第三卷)童年的秘密[M].田时纲,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孙瑞雪.爱和自由[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3.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Adults and Children—My View on Reading the Classic Corpus"Montessori"
ZHAO Xin
(University For Science&Technology,Beijing,Beijing 100026,China)
Abstrac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adults and children" runs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Montessori's educational thought.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adults and children" is the origin of Montessori's educational thought,and "how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adults and children" is the core issue of Montessori's educational thought.This article tries to take the key content in the anthology as an example to elaborate.
Key words: preprimary education;Montessori;contradiction;adults;children
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19)47-0085-02
收稿日期: 2019-01-01
作者简介: 赵欣,女,河北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现任职于北京科技职业学院,从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