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在美国漂流的日子_一个中国论文

中国青少年在美国漂流的日子_一个中国论文

一个中国少年漂泊在美国的日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在美国论文,日子论文,少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爸爸在我出生后不久就去了美国,我的记忆中也从未有过爸爸的身影,我甚至曾经怀疑爸爸已经过世了。直到我11岁那年,爸爸在那边才拿到绿卡。现在,他终于可以把全家人都接过去了……

美国,一个离我这么近又那么远的国度

面试、体检、签证,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妈妈帮我和姐姐办好了退学手续,房屋出售,家具也都卖掉或送人了。突然间就要离开生活了11年的城市,搬出住了11年的家,好像自己还没做好准备,就将告别眼前这一切。

在纽约机场,我见到了陌生的爸爸,他比照片看上去憔悴苍老很多,完全不是妈妈描述中的爸爸。爸爸把我们带到他一个人租住的公寓,很小,没有独立的卧室,一家四口睡在一个房间,爸爸说这是暂时的,已经找好了房子,等一切都安顿好再搬过去住。

也许是因为时差,在美国的第一个晚上我失眠了,来到这陌生的地方,呼吸着陌生的空气,和一个“陌生”的父亲,更多的是怀念原来那个家,想念还没来得及告别的同学和老师,想念外公外婆。姐姐说:“你怎么才离开不到一天就开始思故乡了,现在最重要的是适应新环境,别想那么多了。”虽然姐姐这么说,可是那天晚上,她和我一样也睡不着。

初到美国的三个月时间我都没办法适应,不适应纽约的天气,不适应那里的语言,不适应多年来没有父亲的新家庭,不适应这个近在咫尺却充满陌生的国度。

在唐人街度过第一个难忘的春节

爸爸是唐人街一家中国餐馆的厨师,妈妈随后也去了那里做厨房的勤杂工。我和姐姐各自上了唐人街的华人学校,那里的华人很多,平时同学间说话都还是说中文,多少还让我觉得有些身在祖国的味道。

很快到了中国传统的春节,本以为在美国不会有什么特别的节日气氛,结果却有意外的惊喜。唐人街到处挂起彩灯和中国结,每家店铺的门口玻璃上都贴有“Happy New Year!”的大字,逛唐人街的人比以往多了很多,更意外的是,纽约大多数学校也都在我们的“大年三十儿”那天放假,很多人都来中国餐馆吃饭,感受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由于客人实在太多忙不过来,我和姐姐只好做起了临时工。爸爸工作的餐厅是自助式的,所以我和姐姐要做的工作很简单,收拾客人就餐后的盘子。以前常听说在美国的服务行业都有小费,这次我可算亲眼见到了。有个客人走的时候,特意在桌上留了几块钱小费。我想这要是在中国的餐厅,服务员一定会喊住客人:“您的钱落在桌上了……”

餐馆打烊时已经很晚了,忙了一天,很累。但是我和姐姐都很开心,因为第一次面对这么多外国人真有点“大开眼界”的感觉。更开心的是,老板娘竟然付给了我和姐姐几个小时的“工资”。餐馆关门后就该我们自己过大年了,隔壁国画店的老板、对面服装店的叔叔阿姨,还有很多爸爸的朋友都在打烊之后陆陆续续来到我们的餐馆。Party就这样开始了,大人们喝酒聊天,我们一群小孩就在一起打游戏,这是来美国这么久,第一次感觉到开心。这是个特别的日子,因为过了12点,就是我的本命年了。

在美国学校,感受纯正的美国文化

时间过得很快,我也慢慢适应了美国的生活,饭菜都是妈妈做的中国菜,超市里青菜、苦瓜、豆腐应有尽有,还都打上了中文。在美国,小学和初中是一起上的,一共9年级。在我上到7年级的时候,我觉得我应该去接受正规的西方教育了,毕竟以后要在这里考大学,我该尽早适应和融入,我跟妈妈说,她也同意了。

在美国上学,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免费的,而且每个学校都有校车,哪里都接送,校车也会经过唐人街路口,我每天就是从这里上车的。关于校车,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只要校车一停,有学生上下,不管是跟在后面的汽车还是对面来的车,两条道的汽车都会停下等学生安全上下车。等校车开动后,那些车才开动,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的绝对安全。

初到美国的学校读书,我还是有些紧张,这里每班的人很少,座位也是单人单座。这里不像华人学校,身边也没有能说话的同学,只有两个韩国人、一个日本人和一个泰国人。

一天早上,我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跟同学们说了一句在国内课本里学来的“How do you do!”结果却引来笑声一片,我觉得好尴尬,涨红了脸,低下头走回了自己的座位。我以为是我的发音不标准,结果坐在我后面的一个女生叫了一下我,说:“How are you doing!”我才突然想起来经常听到的这句,她说:“How do you do!”是100年前说的了。我真糗死了,可是在国内的课本,第一课都是这么教的。看来有些东西还是要自己亲身体会了才知道。

一次打架事件,让我走上了美国的法庭

说起来,这天还真是不太走运,几个皮肤比中国女孩都白的美国男同学走过来跟我说话,其中一个男生问我:“听说你们中国人喜欢吃狗肉的,do you eat dog?(你吃狗吗?)”还没等我说话,跟他一起的另一个男生就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说:“he eats dog?(他吃狗?——表示惊讶)”结果我听成了“he is dog(他是狗)!”可能是之前听到外国人歧视中国人的事情太多了,听到他说这话,我以为他是存心在侮辱中国人,想都没想就一个拳头挥了上去,跟上就是几脚。可能是见我样子太凶,另一个男生被吓到了,一动不动。

接下来,我像个民族英雄被叛徒带走一样,被老师带到了校长室。那个男生已经被我打得流了鼻血,我用不怎么流利的英语说了为什么跟同学打架,那个男生说话太快,我没太听清,但我最终还是知道原来是我误会了他。

事情没有就此结束,后果远比我想象的严重。因为这次打架,我要上法庭,请律师,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要是在国内,也许赔偿了医药费事情就了结了。虽说是误会,但打人的毕竟是我,全家人只有爸爸知道这件事对我影响有多大。也许是觉得这么多年亏欠我们姐弟俩太多,爸爸也没用很凶的语气骂我,很平和地说:“你要是被判有罪,严重的要去少管所,就算不用去,也要写在你的档案上,这是犯罪记录,将来你要转国籍,要办信用卡都会受到影响。”听了这些,我仍然不屑一顾地回了句:“大不了回国呗!”妈妈听了上来就给了我一记耳光:“我们全家人都在这里,将来你在这里上了大学,有了文凭,到时候想去哪里我们不管你。你现在说回去,谁照顾你,谁供你读书?”

爸爸看到这样的情景,赶紧劝妈妈不要太激动:“他又不是做了杀人放火的事,这点小事情我可以解决的。”可能爸爸之前说得夸张了点,是想吓吓我吧。原来,他认识很好的华人律师,起码可以帮上我。

人生中第一次去法院,居然是在美国,心情很复杂。进大门前的安检是必需的,进去还要求把松垮的衣服扎进裤子,弄得我很不自在,但安检人员说这是要求,也不得不照做了。法庭里人挺多,要审理的事件也多,我的事件被安排在第三个审理,原告律师陈述,被告律师陈述,律师说的话很专业,我一句也没听懂。总之,法官最后的判罚结果是:赔偿医药费及各种检查费两千多美元,我们还要承担他们的诉讼费一千多美元,还有请律师的费用一千多美元。加起来,竟然是全家人一个月的收入。

回到学校,打架事件虽然已经平息,但是在同学们中流传着“一个中国男孩会功夫”的传说。传得多了就越来越夸张,最离谱的是说我是“成龙的徒弟”。我想保持沉默,继续低调,因为我语言不过关,怕再多说一句又会出什么乱子,我也不敢再给家里惹麻烦了。

我的心始终还是在太平洋的那一边

来美国一年多了,我也成熟了不少,有时还是会想念远在地球另一边的亲人和朋友,我也经常会打电话给他们。在这里国际长途并不贵,我只是想不明白为什么之前那么多年爸爸都不打电话给我们姐弟俩,告诉我们他在这里过得如何,或许他经常偷偷打给妈妈。很难想象,没有亲人,爸爸一个人的生活是怎样的。有时,爸爸也对我们说起这些年来发生在他身上的点点滴滴——刚来的时候要躲移民局,不能独自外出,没有休息日,每天就只能在厨房待着,晚上跟朋友喝喝酒、吹吹牛,看着那些听不懂的英语电视节目……这些让人听了很心酸。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真的不能再给家里添麻烦了,不能再让爸妈操心,不能不计后果地做让自己后悔的事了。

我也相信有一天,爸爸一定能自己开一家中餐厅,我也会考上个好大学,将来建设自己的祖国。因为我的心始终还是在太平洋的那一边。

标签:;  

中国青少年在美国漂流的日子_一个中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