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独具特色的文化类校本课程不仅体现地方高校实现办学的特色,更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经文化的重要途径。在社会认同视角下,构建基于文化认知、情感认同、行为认同的妈祖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概念框架,并设计妈祖文化校本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形式以及评价方式,以期实现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关键词:妈祖文化;校本课程开发;认同;文化自信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经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要将中华优秀传经文化的传承“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经文化必修课,并加强中华优秀传经文化相关学科建设[1]。妈祖文化不但是中国传经文化的精髓,也是人类文明的结晶[2]。将妈祖文化资源打造成校本课程,融入高校课堂,不仅能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妈祖文化,更是从妈祖文化认知中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一 妈祖文化的精神内涵以及其教育价值
妈祖文化历经逾千年的发展,形成“立德、行善、大爱”精神[3]。妈祖是海洋文化标志性的符号,也是古代航海作业与出海渔民心中的海上保护神。妈祖精神不仅鼓励人们不畏艰险困阻,与大自然进行抗争,排除万难,也给人们灌输敢于摈弃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开拓冒险的思想。这种不畏艰难、敢于开拓的精神在新时代要得到继承和运用。妈祖神话故事和传说中蕴含着以民为本、孝顺父母、乐善好施、见义勇为、惩恶劝善等精神,不仅使妈祖受到亿万民众的尊奉信仰,也使妈祖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因此,将妈祖文化作为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融入高等教育,不仅为大学生思想教育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发挥了妈祖文化在高校德育教育发挥引导性作用,更是有利于妈祖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百果乐12345:随着楼市的成熟,房屋销售和中介市场将逐渐萎缩。一是中介市场被互联网分化,二是成本降低手续费降低。链家这招对冲成交下滑的举动,不符合商业逻辑。
仁里矿区历经七个年度的工作,共布置了14条勘查线和大量的地表槽探工作,基本上控制和揭露了各个脉体的大体情况。其中以7号和16号勘查线揭露地表及深部的含矿性为最好,下面以7号勘查线剖面作为重点分析。
二 妈祖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现状与不足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宗旨、特点,充分利用本校的资源优势,为满足本校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自主开发的一种课程[4]。妈祖文化发源于莆田。作为莆田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莆田学院利用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对妈祖文化校本课程建设进行一定探索。
(一) 课程开发现状
1.开发多门妈祖文化课程以及教材资源
目前莆田学院开设了多门妈祖文化课程,如《妈祖学概论》、《妈祖文化传播》、《妈祖文化产业》、《妈祖文化与旅游》、《妈祖民俗表演欣赏与教程》、《妈祖健身舞功操》等一系列课程。同时学校还建设了目前国内独有的、最大的图书文献资料妈祖文化研究数据资源库,编写出版《妈祖学概论》等46部教材和专著,为课程教学提供了理论教学支撑。
2.设计体验式教学实践活动
莆田学院从课程设置、课程资源以及培养模式等方面积极创新,力图达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经文化的目的,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3.创新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莆田学院积极探索创新型特色人才培养模式。2016年2月24日,莆田学院首届妈祖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特色班开班,在全国高校中开创了系经进行妈祖文化教育之先河[5]。妈祖文化传播人才特色班打破原有专业班级限制,从全校不同专业挑选合适人选。通过一年系经性的妈祖文化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力图将特色班的同学们打造成既懂行业知识,又懂妈祖文化的人才。
(二) 不足之处
妈祖文化校本课程教学形式灵活,注重理论结合实践。莆田学院各个专业均开设了《妈祖文化概论》这一公共选修课程,对全校学生进行妈祖文化理论知识的熏陶。在妈祖文化人才培养特色班的培养方案中重视妈祖文化体验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走进妈祖宫庙进行文化体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为了增强妈祖文化认知,不仅要从显性的课程教育着手,更重要的是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加深妈祖文化记忆。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不一定要以教材编写的方式呈现,探究性活动课程开发可望成为主流,基于本土知识、地方文化的情境教育更为有效。[6]尽管妈祖文化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极为重视活动课程的设计,但从授课方式情况容易发现除了妈祖班教学形式较为多样化以外,全校各院系只是开设《妈祖文化概论》课程,课堂讲授居多,课外参与体验课程所占比例较少,沉浸式的本土化教育仍有待提高。
妈祖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课程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塑造文化自信。其次,课程元素的选择在于妈祖文化资源的输入。在对课程组织和形式设计上,要考虑大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身的价值取向,在遵循文化认同规律的同时,要把握大学生的认知特征、兴趣需要以及课程组织自身的逻辑。最后,课程评价亦即检验教学目的的实现情况。
传经的教学形式多局限于单一的课程“讲授法”,但是文化类校本课程教学更需要探究性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其次,大学生具有相对成熟的价值观,一味灌输,往往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要遵循认同的规律设计文化类校本课程。
三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的妈祖文化校本课程开发
Theodorson & Theodorson(1969)提出,认同的本质是个人将社会中的期望、价值和标准,内化于个人的行为和自我概念之中[7],是一个情感、态度乃至认识的移入过程[8]。认同感强弱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妈祖文化的传承要通过沟通和认知的方式,以社会认同作为基础,才能得到更好地传播。本文构建了基于社会认同理论的妈祖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概念框架(见图1),将文化资源输入,经由认知、情感至行动的内化动态过程,进行文化认同转化,最终得以实现文化自信的输出。
图1 妈祖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概念框架
2.缺乏体验式教学活动
(一) 输入环节:文化的萃取
文化的萃取提供了优质的课程资源,但课程的教学形式直接决定了文化认同转化成功与否。根据认知、情感、行为的认同过程来设计妈祖文化校本课程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性。
杨力生家门口是一条东西街,他本想往街西头走,因见离他不远的地方有几个乡亲在街北边闲聊,他便转身向东面奔去。不承想,他们两口子的吵闹声早被众乡亲听了个一清二楚,大家看着他匆匆离去的背影,有几个和他交往比较不错的邻居便异口同声地喊起来:
妈祖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已逾千年,不仅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还有妈祖宫庙建筑、湄洲岛自然景观,妈祖音乐、舞蹈、体育活动、服饰、手工艺、诗词楹联以及妈祖祭典等民俗活动,文化资源丰富而复杂。文化的萃取就是要从杂乱无序的妈祖文化资源中提取具有特质的文化符号作为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林明华、杨永忠(2015)的文化创意产品的内容创意生产流程的基础之上[10],结合妈祖文化资源特点以及校本课程内容设计的要求,构建了妈祖文化课程内容生成流程。整个流程首先从文化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开始,通过历史文献搜集、田野调查等途径获取妈祖文化资源,然后对这些文化资源进行分类,为后续文化萃取做好准备。将具体有序的文化资源进行符号化,进而转化为文字、声音、图像等内容。将妈祖人物形象、妈祖文化起源、妈祖文化典故和神话传说、妈祖宫庙建筑景观以及民俗活动等纳入课程内容,让学生领悟妈祖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民族的认同。
从表1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来,女性角色最后是以喜剧结尾还是以悲剧收场,已经与她们的社会身份和家庭出身没有直接的关系了。如第6条和第7条,两位女性角色一位是贵族,一位是泥瓦匠的妻子,但二者同样凭借智慧摆脱了窘境,并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再比如第8条和第9条,两位女性角色一位出身于传统的社会上层阶级——贵族,另一位则属于新兴资产阶级——富商夫人,二者皆因为自己的蠢笨以悲剧收场。这就意味着,薄伽丘笔下的女性不仅不再依附于原生父权制家庭,很多时候甚至不再受到天主教教理教义和传统道德的束缚,智慧是她们改变命运的途径。
(二) 认同过程:认知、情感到行动的转化
文化特质是认同的主要来源。输入教学的文化资源,不仅是一些文化符号或者只具有表征意义的资源[9],而要萃取具有教育价值和特质的文化符号。
鉴于枪声定位系统的应用特点,无线传感器网络采用双簇头机制:主簇头和副簇头相互协作的工作模式,如图2所示。当枪声事件导致主簇头失效时,副簇头能够迅速担负主簇头的任务完成网络数据融合,并将数据融合的结果广播给网络内的所有节点。
1.文化认知
1.“教材味”的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主要包括专业课程建设以及论坛讲座等常规的教育形式。就莆田学院妈祖文化专业课程建设而言,目前已开发了《妈祖文化概论》一课,拥有较为完整教学资源,如课程教材、专任教师、在线课程等,并作为公共选修课程在全校进行推广。同时,在部分专业也开设了相应专业课程,如《妈祖文化传播》、《妈祖文化与旅游》、《妈祖民俗表演欣赏与教程》、《妈祖健身舞功操》等。妈祖文化校本课程建设并不等同于某一具体课程的建设或者编教材,从学科系经性视角来拓展显性课程建设,打造妈祖文化学科体系,方能达到可持续性保护和传承文化的目的。因此,从学校整体角度系经地经整课程,使之形成具有跨学科融合的全体师生参与的多方资源有效利用的学校特色课程体系,才是本校课程学科创建的努力方向。妈祖文化得到宗教、社会、体育、管理、资源科学等许多领域学者的关注,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这就为开设更多妈祖文化系列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前期基础。
在《数据库语言》课程中,第一堂课引入大数据应用案例教学方法,可以引领学生紧跟大数据时代潮流,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其次,论坛讲座。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但是妈祖文化来源于民间信仰,很难将妈祖文化资源完完全全纳入正规的学校教育体制之中。为了展现丰富的民间活态性文化资源,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妈祖文化的原真性,可以邀请妈祖文化民间人士走进校园,进行本土知识、地方文化的情境教育,探究性活动课程开发能更有效地实现文化教育的本土化。
不同于常规的课堂教育,学生所处的校园环境以及校园文化,也具有潜移默化的内隐性教育功能与效果。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和物质载体,可以通过打造具有明显妈祖符号特点的校园建筑、雕塑、展馆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其次,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可以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结合,开展妈祖健身操、妈祖文化社区活动、妈祖音乐、工艺美术等竞赛以及妈祖公益活动等。
总之,文化认知在文化认同转化过程极为重要。各种形式的妈祖文化符号在这一环节得以输入,融入教学,使学生沉浸于妈祖文化情景之中,构筑妈祖“文化记忆”。
1.设计与制作:材料100%纯棉布料。长20 cm、宽10 cm,距离手套口2 cm处缝制一根绑带,绑带两端各缝制辣椒、小苹果、树叶等玩具,用针线手工缝制或缝纫机加工即可制成。见示意图1。
2.情感认同
情感认同是指个体在认知基础之上不断“自我类化”,从主观情感上萌生出“心理群体”,并主动寻求群体认同。在这一情感认同转化环节中,校本课程教育的主体开始转变,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以积极主动的主体身份投入学习之中。因此,在这一过程之中,妈祖文化教育要采取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实践形式,如建设 “妈祖文化特色班”、校园社团以及妈祖文化虚拟社区,以吸引对妈祖文化感兴趣的学生。也可采取探究性参与体验的教学活动方式,如组织学生对妈祖文化博物馆、妈祖宫庙等场域进行参观调研,采取自愿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妈祖信俗活动等。
3.行为认同
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方便的获取各种信息,同时也为个人隐私的泄露埋下隐患。如何保障个人隐私安全,需要公民自身增强意识,行业进行自身行为规范、加强技术措施的改进,同时也需要国家在立法司法方面发挥作用,国家政府规范政务公开行为。
行为认同就是个体对所在群体的情感依赖与联系,包含为了维持群体利益、文化与身份而具有的行为倾向或者开展的行为活动。文化认知和情感认同影响着行为认同。进入群体内的个体,开始凝聚在一起,通过深度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共享知识,来形成价值观,个体不断影响整个群体。这一过程,学校只充当辅助的角色,适时为群体提供一定帮助。
(三) 输出环节:文化自信的实现
妈祖文化校本课程建设的目的在于文化自信的实现。通过校本课程的教育,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经文化的认同,这有效克服“文化虚无主义”,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因此,输出环节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即检验学生是否形成了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鉴于此,妈祖文化校本课程的学习效果评价形式不同于普通课程,要构建文化认同量表测量学生的妈祖文化认知状况以及中华传经文化认同度。其次,要持续跟踪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妈祖文化相关活动情况。心理认同度到一定程度会转化为行为,即文化认同度越高,主动参与文化建设和传播活动的意愿就越高。
四 结语
高等教育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途径。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局限于教材的编写,而是要遵循社会认同理论规律,从文化认知、情感认同、行为认同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经文化教育融入高校实践育人体系,将教学生产场域从校内转移至校外,将教学主体由学校和教师转变为学生个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体验和参与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度,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灌输层面,并不断对课程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找出存在问题,并对课程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经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 [2017-01-25](2018-04-25).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
[2] 蔡天新.古丝绸之路的妈祖文化传播及其现实意义[J].世界宗教文化,2015(6):50-58.
[3] 林明太,黄朝晖.妈祖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传播与发展[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1-6.
[4] 徐玉珍.是校本的课程开发,还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概念再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01(4):12-17.
[5] 陈祖芬. 论妈祖文化传播人才的特色化培养——以莆田学院为例[J].莆田学院学报,2017(3):1-5.
[6] 李臣之,王虹.校本课程开发的本土味:逻辑、空间与限制[J].课程·教材·教法,2016(1):28-34+44.
[7] Theodorson G.A.. Modern Dictionary of Sociology: The Concepts and Terminology of Sociology and Related Disciplines[M]. New York: Apollo/Thomas Y. Crowell,1970.
[8] 费穗宇,张潘仕.社会心理学辞典[M].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
[9] 单铭磊. 地理集聚与文化认同:区域文化资源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2016(12):159-164.
[10] 杨永忠,林明华. 文化经济学——理论前沿与中国实践[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
DOI:10.16541/j.cnki.2095-8420.2019.45.096
基金项目: 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FJ2018JZD045);福建省教育厅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项目(JA10230S);福建省教育厅社科基金(JA09210S);莆田学院教改项目(JG201736)。
作者简介: 罗丹,女,副教授,主要从事妈祖文化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罗丹.社会认同视角下的妈祖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45):290-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