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183;服务#183;创新——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纪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纪要论文,年会论文,中国论文,社会科学论文,情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知识·服务·创新”为主题的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于2010年11月9-10日在上海隆重举行。此次年会由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承办。来自全国社科院系统、高校系统、党校系统、军队院校系统、新闻系统的近70位代表参加年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副院长张本正、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院长戴维民、上海市社科联党组书记沈国明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武寅在讲话中指出,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一定要深刻理解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实质,紧密结合“十二五”规划提出的重大问题开展科研工作,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作出贡献。武寅强调,社会科学情报工作是整个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的决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文献信息工作支持和保障。当前,文献信息工作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距离党和政府决策部门的要求,距离科研人员的需要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本次会议的主题“知识·服务·创新”抓住了文献信息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她希望此次会议以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紧密结合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探索新形势下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新视野,探索信息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的发展与创新,把握文献信息工作的新方向、新任务,为实现我国“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不断繁荣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理事长黄长著致辞。他指出,“知识·服务·创新”是本届年会的主题,也是一个时代的命题,包含了当代文献信息服务的广泛内容。自从欧盟在里斯本会议上提出“建立一个知识的欧洲”,“学习”和“知识”这两个传统上极为普通的词语很快就被赋予了特殊的时代含义,准确地勾画出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和历史使命。从早期培根提出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就是力量”,到晚近时期学者们提出的“信息就是力量”,直到最近美国学者进一步提出“共享知识就是力量”,体现了一种时代的进步:既反映了社会和技术的进步,也反映了理念的进步。对文献情报工作者而言,学习和知识具有更特殊的意义。因为图书馆本身就是一个从事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的机构,同时,按照当代图书馆学情报学家的观点,图书馆又是一个学习中心,强化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呼吁在一些发达国家又被旧话重提。无论是建设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中心,还是建设学习中心,都是广大文献信息工作者不可回避的历史职责。网络环境下的当代图书馆从“藏为主”转为“用为主”、“服务为主”,正是文献信息工作者对上述职责的历史回应。
在接下来的大会发言中,各系统代表分别向大会汇报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馆长杨沛超代表社科院系统介绍了图书馆信息服务方面的工作。他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为重点,介绍了该馆在推进中国社科院“五名工程”中的“名馆工程”中所做的主要工作。中国社科院图书馆采取总馆——分馆——所馆三级保障体制,完善管理体制,制定了图书馆工作章程(讨论稿),研究发布全院图书馆评估标准,并准备利用3年时间开展评估工作,促进资源建设与服务水平的提升。
中央党校图书馆副馆长郝莉介绍了党校系统图书馆2010年开展的两项主要工作。(一)于2010年7月28-29日召开了全国党校图书馆工作暨信息资源建设会议。会议提出加快推进党校图书馆工作和资源建设科学发展的四个方面的指导性意见:一是在加快转型中推进党校图书馆的新发展;二是抓紧建设具有党校特色的数字资源库;三是继续加大对图书馆工作的投入力度;四是整合全国党校系统的信息资源,搭建共建共享的信息资源平台。此次会议是在党校图书馆工作处在转型与发展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形成了四项共识:(1)图书馆工作和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迎难而上,科学发展。(2)在推进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党校特色,要在政治性、理论性、权威性,有较高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上下工夫。(3)在资源建设工作中要有全国党校一盘棋的思想,要协调发展、共建共享,形成共赢。(4)为做好图书馆工作和资源建设工作,必须加强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制度建设,保证可持续发展。(二)为党校系统的数字资源建设搭建了一个框架,开展了几项大的工作:一是完善规章制度,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党校图书馆工作规程》。二是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初见成效。中央党校图书馆对2005年参加党校系统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16家省级党校图书馆进行了评估。以中央党校图书馆牵头,着手制定了《全国党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指南》,为全国党校图书馆在下一步合作建设特色资源库制定了初步的标准规范。三是合作建库初见成效。根据党校特色,大力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库、中国共产党历史文库和国情方志文库。
国防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王荣臣代表军队系统向大会介绍了近年来军队院校图书馆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资源共建共享、提升信息服务能力与水平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人民网咨询部蒋建华代表新闻系统汇报了全国新闻信息资料界在国家加强媒体的传播能力、加大媒体体制改革步伐的情况下经受考验与寻求突破的种种做法与存在的问题。重点谈了网络媒体增速迅猛、搜索引擎竞争激烈、舆情监测异军突起、广电媒资管理与交流趋强等情况。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卢小宾教授代表高校系统,分别从高校图书情报教育、高校图书馆工作和高校学术研究三个方面作了简要汇报。他指出,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情报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图书情报教育模式的改革。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兴起,图书馆步人数字时代。基于数字环境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成为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必然选择。高校图书馆已经成为这些转变的先行者。在继续开展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的同时,学科馆员制度、个性化信息服务等图书馆服务的新模式已经在高校图书馆得到实践。
2010年是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学报《情报资料工作》创刊30周年。会上,编辑部主任徐亚男向与会代表简要汇报了30年来《情报资料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和所做的主要工作。她指出,创刊于1980年的《情报资料工作》,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诞生的。从她创刊之日起,就得到了当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新闻宣传部门及文献情报部门工作的一批德高望重的老一辈领导及专家学者的悉心关怀和大力支持。30年来,《情报资料工作》注重追求理论精晶,面向工作实际,形成了求实创新的学术风格。刊物遵循理论性、实践性、知识性相结合的办刊原则,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特色。刊物人选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评选的各种核心期刊、来源期刊,成为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中的优秀品牌。作为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的会刊、学报,《情报资料工作》以社会科学情报学为特色。依托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的学术资源,依靠学会中社科院、高校、党校、军队院校及新闻单位五大系统的编委及专家学者,刊发了大量有影响的、能够代表我国社会科学情报学发展水平的理论文章,汇集了大量反映我国社科情报事业发展进程的、对实践有重要指导作用的研究论文,使刊物成为连接我国社科情报各大系统的纽带与媒介,成为广大社科情报工作者进行学术研讨、成果展示与业务交流的重要园地。
本次年会特邀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教授、上海社科院信息所所长王世伟教授、澳门文献信息学会理事长杨开荆博士分别作了题为《拓展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空间的功能》、《城市情报研究的整合与提升》和《澳门天主教文献遗产与〈世界记忆名录〉》的主题报告。
会上,代表们就大会主题及当前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大家分别以文献信息服务创新、资源共建与共享、知识产权保护等为主题,交流了各系统各部门的工作经验,探讨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次年会以“知识·服务·创新”为主题开展了征文及评奖活动。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周晓英教授就本次论文征集和评奖情况做了总结与点评。她指出,此次征文活动得到了学会各系统的大力支持。在学会会员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本次征文活动在较短的时间内共征集到73篇论文。2010年10月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在对征文分别进行评审的基础上,再次举行学术委员会会议,集中各位学术委员的意见,并对每篇论文的学术质量进行讨论,最终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30名、三等奖40名。此次征文活动全国共有2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会员参与,学会中党校、军队、社科院、高校、新闻五大系统都积极参与,尤其是党校和军队系统组织得力,成为论文写作的主力军。
闭幕式上,学会秘书长刘振喜作了总结发言。他指出,此次年会是一次务实、高效的会议,具有如下三个特点:(1)这是一个贯彻中央五中全会精神的会议。整个会议期间,.大家参与积极,讨论热烈,交流充分,为制定学会“十二五”规划提供了良好借鉴。(2)会议首次邀请澳门代表参会,是学会加强与港澳台同行交流的良好开端。(3)学会正式出版了历次年会征文活动的文集,目前已出3本,树立了学会的一个品牌。最后,他感谢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对本次年会的大力支持。他们通过扎实细致的组织工作,为本次年会提供了完善的后勤保障,确保年会获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