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分析论文_张玉款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分析论文_张玉款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张玉款[摘要]大数据时代以势不可挡的态势渗透到社会发展、生产、教育、工作等各个方面,并以其操作简单、数据资源丰富、内容生动、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被社会各界接受。将大数据及信息化技术引入高校课堂教育中,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学生更早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有利于通过教育手段传播大数据技术,为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本文通过对大数据信息技术融入高校教学及当前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相关解决对策的分析,为当前高校信息化教育发展提出借鉴意见。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化;高校;教育

1 将大数据信息技术融入高校教学的必要性

1.1 增强课堂吸引力。传统课堂的吸引力,完全凭学生的兴趣与教师的讲授,尤其在大学课堂中,教师人格魅力是增强课堂吸引力仅有的因素,很多课程成为学生修学分的重要途径,至于课程本身如何、课程学习现状,更多的是教师为主体,学生有些时候甚至是旁观者的身份,课堂参与度不高。而在大数据教学模式下,学生对网络、高科技、大数据的关注度较高,通过大数据教育模式迎合学生兴趣出发点,增强课堂吸引力。

1.2 丰富知识表现形式。传统高校课堂教育中,知识的表现形式只能是书本的文字、图标、插画,既枯燥乏味又缺乏吸引力,从知识层面来说,可传达的知识储量是有限的,而在引进大数据信息教育方式后,表现形式由传统的文字插画丰富到视频音频、图画等各种类型,对各类知识的储存量较大,只要通过网络端下载就可以,而且在课后复习回顾时,依然“有迹可寻”,且保存方式简单,仅仅依托电子终端与网络技术。可以说,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将信息化教育手段引入高校课堂,丰富了知识表现形式,将原本枯燥的知识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出来,知识“活”了起来。

1.3 提高教学效率。在信息化终端、电子化设备未普及的年代,高校教学模式坚持以黑板、粉笔为标配,各科教师都需要在课堂上书写板书、课前需要将备课内容记录下来,而从信息化教学技术普及后,教师可将备课内容与讲解内容通过PPT、视频或者音频的方式留存下来供课堂讲解使用,这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学生也无需在课上书写笔记,有些学生选择将教师的电子课件以照片形式记录下来,有些教师会在课后或期末考试前将所讲课件内容以电子形式下发给学生,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同时极大地扩展了课堂时间,学生也无需因忙于记笔记而延误教师所讲的内容,课堂教与学的效率都有所提高。

2 当前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创新性不足。虽然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当前我国各大高校普及率已经有所提高,但是在信息化教学中还存在教学内容陈旧、表现方式单一等问题,缺乏必要的创新。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与对新媒体教学技术的进一步掌握,有些教师甚至将电子版PPT当做万年不变的教学模板,教学内容缺乏深度研究,讲授案例一成不变,教学信息化的发展反而成为教师不求上进的“捷径”,课堂教学与社会发展脱节。

2.2 教学评价形式单一。虽然很多教师或高校将大数据信息化教学方式带进高校课堂教育,但是在教学评价考核中,还是以简便易行的考试模式开展,教学评价形式较单一,对学生学习效果考察结果不容乐观很多学生为应付考试而采取临时抱佛脚的做法,知识学习程度难以根据一张试卷检测出来,无法将教学评价与大数据信息化技术相结合,信息化技术融入教学的根本目的未达到。

2.3 传统教学观念的禁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当前的高校教育领域,不乏年过半百甚至年过七旬的教授,凭借其教学人品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但是这一“人格魅力”的影响不是普遍化的,很多年龄偏大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认为课堂是严肃的场地,不能有音频、视频等一些转移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污染”出现,有些教师对大数据信息化教学模式虽然有兴趣,但是受年龄与自身学习经历限制,无法在课堂上使用大数据新媒体教学模式。

2.4 教学效率不高。与大数据多媒体走进课堂的硬件配套资本相比,目前在一些院校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高投入,低产出”的非正常现象,一方面受教师对大数据运用的掌握程度影响,另一方面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虽然设备配备标准较高,但是使用效率较低,投入与产出之间不平衡。

3 如何构建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大数据模式

3.1 强化教师大数据讲解和分析能力。与教师行业的准入资格证一样,大数据信息化教学也需要对教师进行大数据讲解与分析能力的考核。增强对教师大数据运用及分析的能力,就需要对教师群体进行信息化培训。与知识培训不同,信息化培训不仅仅是对教师数据应用能力、设备操作能力的培训与指导,还要对教师思想进行指导,适应当前大数据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思想需求,坚持将高校课堂打造成与社会接轨、比社会更科学的学习场地,坚持为社会培养、输送高品质与高能力的人才。

3.2 营造信息化教学氛围。虽然信息化技术及信息化教育模式发展的时间还不是很长,但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不仅仅在各项工作中需要参照社会发展模式进行,在课程教育、教学研究、科研发展上还是要以领跑者的姿态为社会发展研究出更加科学、更符合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的新产品、新技术,加强对大数据信息化教学方式的传播,坚持在各个教育阶段尤其是大学阶段营造信息化教学氛围确有必要。首先要在硬件设施上给予支持,其次在学科设定与经费补助上适当向信息技术、科学技术研究学科院系倾斜,坚决做到政策支持、技术过硬、氛围浓厚,切实将我国高等院校打造成以大数据信息化为基础的科学研究及运用发展的主阵地。

3.3 坚持大数据教育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的考核标准。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学习考核标准形式单一,考核结果偏差较大,不能真正实现教学考核目的。将年终考核与课堂考核结合起来,对有些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以实际操作为考核标准,切实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对于人文类操作性相对较弱的学科,鼓励学生通过信息化手段完成期末考核与日常考核,比如以文字、PPT、音频朗诵或借助当前自媒体方式将考核内容表现出来,切实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出发,不断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3.4 坚持大数据驱动教学理念。整体教育界内,大数据信息化教育模式不仅仅是教师的舞台,还需要从政府、校方、学生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教师要想利用好信息化教学,就必须掌握相关软件的操作。因此,教师要革新教育理念,坚持“数字化教学”方法,用数据驱动教学,在大数据的基础上树立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从学校层面看,教学软件开发应遵循“多、快、好、省”的理念。“多”指功能多,资源多,一件多用;“快”是学得快,做事快,即插即用;“好”就是人性化,动态化,拿来就用;“省”是省钞票,省时间,不用白不用。因此,教育管理人员要能够通过大量的相关数据分析挖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效果的教学方法和项目,并开发相应软件进行推广应用。从国家层面看,政府应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作为重大的战略决策,在大数据分析技术支持下,按照教育发展战略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政策和规定。[[[]丛亮.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12):98-103]]

4 结语

大数据信息化教育模式已经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融入各学科教育中,当前高等院校不仅要重视教学效果,还要加强对大数据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坚持以教育描绘大数据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论文作者:张玉款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9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  ;  ;  ;  ;  ;  ;  ;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分析论文_张玉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