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灌浆施工与水利水电工程具有密切的联系,通过运用灌浆技术可以保障水利项目的整体质量达标,进而在根源上杜绝渗漏的隐患。然而实质上,灌浆施工本身包含了较复杂的环节,具体在施工时有必要密切关注最根本的施工质量。反之如果忽视了灌浆施工质量,那么很可能埋下整个工程的隐患或者缺陷,情况严重时还可能威胁安全。由此可见,针对灌浆施工有必要运用全方位的施工管理,在改进管理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多样的手段与措施。具体在施行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中,施工方应当致力于改进现阶段的灌浆手段和技术措施,通过这种方式来保障水利水电建设的整体质量达标。文章将主要针对水利水电工程中灌浆施建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所谓灌浆技术,主要是把浆液压送至工程设施断层破碎区域、地基裂隙或是建筑物自身接缝的施工技术。借助灌浆技术能够进一步提升被灌地层是工程设施的强度以及抗渗性,进一步完善地基环境,因此是应用十分广泛的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亦是如此。
1 浆施工技术应用要点分析
1.1钻孔施工
在灌浆开始前,先要完成前期的钻孔工序。由此可见,灌浆施工不能缺少钻孔环节作为保障。施工方如果密切关注了钻孔质量,那么有助于提升整体的灌浆操作质量。对于固结灌浆或者帷幕灌浆来讲,先期进行钻孔时应当遵照施工次序,在此基础上完成钻孔加密的处理。具体在设置灌浆孔时,应当符合特定的施工次序,针对各个次序的钻孔都应当予以检验。经过压水试验与吸水量测验之后,就能确保符合最大限度的吸水量。因此可以得知,运用压水试验的方式有利于缩短工期,同时也省略了反复性的灌浆处理。钻孔操作的核心与关键就在于确保孔壁的垂直度,对此有必要杜绝歪孔或者斜孔的不良现象出现。施工方如果设计了较近的孔距,那么有必要视情况增加相应的测斜操作。具体施工时如果涉及到帷幕深空的相关操作,也应当遵照特定的工序来执行。灌浆施工不能缺少裂隙冲洗与钻孔清洗的环节,只有完成了钻孔清洗才能保障施工质量。具体在清洗时,至少应当清除裂隙内部的岩体粉末与铁砂粉末,这样做是为保障岩石胶和浆液的顺利凝固。从现状来看,很多施工方都选择了压力吹洗或者压缩空气冲洗的方式。然而实质上,只有岩层裂隙较少并且完整度较高的情况下,才能运用单孔冲洗的清洗方法。
1.2灌浆方式的选择
灌浆作业的主要施工方式包含循环灌浆以及纯压灌浆两种。所谓纯压灌浆方式,主要是指单纯将泥浆材料加压灌入成孔中的施工过程,这样的施工没有具体循环过程。这样的施工技术最主要的应用是在裂隙范围较大的岩层,以及孔深较浅的前提下。如果孔深不超过12米的情况下利用浓度较高的泥浆进行灌注,这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为浓度过高的泥浆不容易渗透到较为细小的裂隙当中,这样会使灌注作业最终无法达到相关设计标准,防渗漏的效果会不如预期。而所谓循环灌浆主要包含了孔内及孔口循环。一般情况下,泥浆在孔口处循环导入的即为孔口循环,也可称作是一种纯压循环。而孔内的循环则是在内外两个导管之间相互循环,并最终返回到孔外。这样的循环灌注作业,其最大的应用优势,是在实际灌注过程中,泥浆能够在孔中形成流动效应,进而使得颗粒沉淀得到了控制,提升了灌浆整体比例。
1.3对于灌浆顺序的控制
在灌浆作业的实际施工过程当中,如果将灌注作业按照具体顺序进行详细分类,主要能够分为以下几类。其一是一次性的灌注,其二是自上而下的分段灌注,其三是自下而上的分段灌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次性的灌注主要是指将孔隙一次性钻至设计深度,而后再顺沿钻孔进行整体灌注的施工方式。这样的施工方式通常是在孔深不超过10米的灌浆工程当中加以利用,同时还要确保岩层的裂隙不存在严重透水情况,这样的施工技术应用要求很高,如果无法满足以上的要求,则应当应采用分段式的灌注施工方式。自上而下的灌注施工方式,主要是要利用较高的灌注压强,加快灌注进程,进而达到提升灌注施工整体质量的目标,进一步削减施工过程当中各类事故发生几率的施工方式。与此同时,在岩层倾角发育趋势十分明显或是岩层遭受损坏进而产生明显破碎情况的区域,通常都会采用这样的灌浆施工方式,在这一施工环节当中,灌注的修复作用更加明显,能够让破碎问题尽快得到修复。但是当钻孔深度到达3到5米的情况下,就应当先进行冲水,再开展灌浆施工,当一次灌浆凝固之后,再开始逐步进行下一步的施工流程。也正是因此,这样的施工方式普遍具有耗时较长的特点,主要是要依靠多次的钻进以及钻机的迁移最终完成施工。自下而上的灌注施工方法,较比之前提及的自上而下的灌注施工方法来说,成孔是倾向一次性的,一次推进到设计的标准深度,而后再分段开展灌浆施工作业,施工顺序是自下而上的,每一段的灌浆施工长度大致为3到5米左右,在开展灌注施工的同时,施工人员还应当将每一段的灌浆过程通过分段的塞孔方式进行细致分割,使得施工区段更为明确,在下段的灌浆施工确定完成之后,才能够进一步开展上段的灌浆施工流程。这样的灌浆施工作业方式能够大幅度节省整体的作业时间,并且进一步削减灌浆施工的整体成本,提升实际施工的效率。对于灌浆施工来说,以上提及的每种施工方式各有不同的优势与应用环境,应当根据实际的施工需求进行合理选择,并灵活应用,自然会提升灌浆作业的整体效率。
2 施工中质量控制方法
在施工中对于灌浆的力度需要进行全面的控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如果施工环境复杂,灌浆压力大,就需要采用一次加压的方式,但是在施工之前需要加强对孔隙的检查,保证孔隙深度小于10m。如果在孔隙较大、透水严重的区域内,进行施工主要是采取的分段升压的方式,但是在实际施工中需要对不同阶段的压力进行控制。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都在建筑的内部进行,因此需要加强对各个环节的控制,增加施工各个环节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对整体灌注技术进行分段管理,保证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从而提升整体的质量效果。加强对灌注施工各项资料的掌握情况,在施工之前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并按照施工设计的方案对现实环境进行全面的检查,保证方案和实际环境相适应。同时在进行再施工之前需要进行技术试验,开展试水操作,检查液体的胶质状态,保证浆液的凝固性。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试水测试过程中,需要按照科学的步骤进行操作,保证试验的效果。
3 结语
相比于其他工程施工,水利水电施工表现为更高的复杂度,与之相应的施工流程及施工技术也可以划分很多类型。作为工程施工方,本身应当意识到质量管理对于灌浆施工的价值所在,在此基础上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思路来展开灌浆施工。具体在操作时,技术人员有必要密切关注灌浆压力与灌浆方式,进而从根源上杜绝施工中的质量缺陷与弊病。截至目前,水利工程涉及到的灌浆施工手段与技术已经获得了改进。未来在实践中,对于灌浆施工还需要探究质量管理的可行对策,进而服务于水利水电工程综合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魏庆军.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措施分析[J].科技传播,2013.
[2]邓红燕.浅谈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
[3]王忠浩.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
[4]魏忠合.浅谈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措施[J].低碳世界,2016.
论文作者:董红利,高燕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钻孔论文; 方式论文; 作业论文; 裂隙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岩层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