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价值主体结构分析--以社会主体研究中的价值理论及其结构模式为视角_社会价值论文

社会价值主体结构分析--以社会主体研究中的价值理论及其结构模式为视角_社会价值论文

社会价值主体的结构探析——研究社会主体及其结构模式的价值论视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体论文,结构论文,价值论论文,社会论文,探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社会价值论的角度看,社会就是由社会价值主体和社会价值客体构成的总体社会价值体系。社会价值主体是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因此,分析社会价值主体是理解社会结构、解开社会历史秘密的关键环节。然而,与个体价值主体不同,社会价值主体不是单一的、完整的价值主体形态,而是由社会内部所有个体凝聚融合而成的、拟人格的集合价值主体形态。这决定了社会价值主体内部众多个体的结构方式,既是社会价值主体存在和发挥功能的根据,也是总体社会价值体系运行和社会结构转型的深层制约因素。托克维尔说:“一个全新的社会,要有一门新的政治科学”。(托克维尔,第8页)因此,深刻解剖社会价值主体的结构是社会价值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更是推进我们正在经历着的复杂的社会转型和社会价值体系重构的必由路径。

一、社会价值主体结构的特征

社会价值主体是由众多个体构成的结构系统。与世界上其他结构系统相比,社会价值主体结构具有以下特征:

1.构成要素的单一性和异质性 在社会价值系统中,作为子系统的社会价值的客体系统的构成要素是杂多性的,例如可以区分为物质价值、精神文化价值、制度规范价值、自然环境价值、人的价值等。但社会价值主体系统的构成要素就是单一的个体,个体是构成这一系统的唯一要素。

表面上看,构成社会价值主体的要素都是人,都具有同质性,要素的多少只具有数量的叠加和递减意义,但实质上却完全不是这样。因为,这里的每一个要素都是处于宇宙进化之顶点上的、不同于其他要素的具有无限丰富个性的人;他们都是唯一的,不可复制、不可取代的。在社会价值系统内看似同质性的要素,其实完全是异质性的。系统内有多少个个体,也就有多少个不同的要素。我们可以说,构成社会价值主体的要素在现象上是单一的,在实质上却是多样的。所以,那种把个体喻为社会有机体的细胞的说法是不确切的,因为构成生命体的细胞不具有人的精神性、主体性和个性。

2.个体的丰富性和结构的复杂性 社会价值的主体系统虽由单一的个体构成,但它决不简单、低级,恰恰相反,它可能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系统,其原因既在于其构成要素即个体的个性的丰富,也在于其结构的复杂。

一是,每一个单一的要素都具有世界上最突出的个性,是自然个性化发展的最高端(宇宙演化的根本指向可以概括为个性化、主体化和自由),每一个单一都是唯一。看来貌似单一的要素其实最复杂。社会价值主体内部有多少个个体,也就有多少种要素。社会价值主体的结构之所以不同于一盘沙子,也不同于由不同物种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原因就在于此。

二是,每一个个体都内含着社会总体,都具备成为社会总体的可能性。鲍桑葵指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鲍桑葵,第78页)个体与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关系,蕴涵着所有社会历史问题的秘密。剖析这种关系不能停留于、更不能归结于个别和一般的关系、具体和抽象的关系、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要素和结构的关系等层面。这种关系是两类不同的价值主体之间内在的生成、融通与矛盾的关系。

三是,由于精神的存在,每一个个体都标示着一个无限广阔、无限复杂的世界,这些世界可以视为社会价值主体结构的软件。我们可以把社会价值主体想象成无数精神世界的互动、叠加、融合与流变。社会结构的复杂性源于个体的精神结构的复杂性和行为的复杂性,社会价值主体的结构和个体精神的结构之间有着相互作用、相互生成的机制和通道。

四是,与世界上单一要素构成的系统相比,社会价值主体内部个体之间的联结不是直接的联结,而是中介性联结。社会价值主体内部有着复杂的、相对独立的中介子系统:群体可视为个体与社会价值主体联结的实体性中介,是硬中介;文化是个体和社会联结的历时态中介,是超越性软中介;社会关系是共时态现实性中介。此外还有技术中介、工具中介、自然中介等。

3.结构的主体性 社会价值主体的结构不是一般的复杂性实体结构,而是由多个个体聚合而成的拟人格主体结构。它不但有一般结构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而且具有意志性、目的性、人格性。与个体主体的内部构成不同,构成社会主体系统的基本要素也是价值主体,而构成个体生命体的基本要素即细胞则不是价值主体,不具有独立的人格性。社会主体不是一个人,但却具有人的特性,这就是全部社会历史问题的复杂性所在。

4.社会价值主体结构的实质是社会角色结构 角色是社会价值主体所设计出来的权利和义务,制度和规范是散开的角色,也就是说角色是制度和规范在个体身上的集结。角色可以划分为自然角色和社会角色,但在现实社会中,任何自然角色无不打上社会的烙印。能够建构出复杂的社会角色结构,是社会价值主体系统区别于其他系统的实质所在,这一点对于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社会角色是社会识别的重要手段,有了它可以极大地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管理的效率;社会角色是社会价值创造、交换、分配和实现的重要通道,是全部社会价值运行的主要载体;社会角色也是个体进入社会、联结社会价值主体的渠道。纯粹的个体无法与社会主体联结,个体必须进入一定的社会角色才能真正进入社会,才能参与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运行。社会价值主体正是由多种社会角色构成的。不同的社会角色及其关系就构成了社会角色结构。我们观察和研究一个社会,既要看到众多活生生的、充满个性的个体,也要看到众多齐一化、形式化的社会角色,以及由这些社会角色所构成的社会主体结构。社会价值主体是有个性的个体和无个性的角色的交融、汇合与重叠。

二、社会价值主体结构的逻辑生成进路

社会价值主体不是自然而然的价值主体,而是由自我价值主体发育生成的拟人格集合价值主体;同样,社会价值主体的结构也有一个逻辑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与社会价值主体的发生过程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1.自我的精神结构是社会价值主体结构的草图 作为社会价值原点的自我并不是天外来物,而是自我在逻辑上与社会剥离的结果,是自我从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中后退的结果。因此,这个原初的自我一定携带着先前社会的积淀,这个积淀最突出、最集中地体现在自我的精神结构中。这个原初的精神结构就构成了其后形成的社会价值主体结构的草图。我们当下所处于其中的社会价值主体结构,就是无数个这样的草图融合、补充、叠加的结果。鲍桑葵说:“在指出精神的组织结构和社会的组织结构之间的类似以后,我们现在就可以进而证明精神和社会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观点来看的同一结构。”(鲍桑葵,第178页)

2.两个个体的简单结构 当原初的自我认同了他人的价值主体地位,并与他人结成了社会共同体后,就产生了最简单的社会价值主体结构。由两个个体构成的社会价值主体结构,是社会价值主体结构逻辑生成的第二个阶段。这个结构是自我精神结构和他人精神结构融合的结果,其中孕育着复杂社会价值主体结构的萌芽和雏形。这个结构系统有三个价值主体:自我、他人和社会。这三者都是价值主体,因而都必然遵循价值最大化、价值均衡化等价值运行规律。生存和超越的需要是他们一切行为的根据,价值最大化是他们行动的根本原则。但是主体和主体之间的互动使问题变得复杂了。自由是主体价值需要的最大满足、主体价值潜能的最大发挥和主体价值的最高实现。在自我孤独存在和漫游的情况下,主体的自由只有一个自然的边界。但是,当自我和他人相处于同一个社会主体之中时,主体的自由就有了一个社会性的边界,也就是外在于“我”的主体性边界。这个边界就是他人的自由。两个主体的结构这时是互为主客体的结构,自我和他人以一种耦合的方式结合在一起了。他人是“我”的主体性的客体,要求“我”把他人与其他的客体区别开来对待,同时“我”也是他人的主体性的客体,“我”也要求他人把“我”与其他的客体区别开来对待。最重要的是,他人主体有着纯粹客体不可取代的独特价值。比如,没有这个他人,一切与社会有关的东西就都失去了,“我”所生存于其中的社会也就不存在了,甚至很可能人也就不再是人了,因为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交流、交往的对象对于人来说是最重要的。还有一些特殊的需要,也是其他的客体不能提供的,如情感交流的需要、共筑安全的需要、性的需要和繁衍需要等等。不但“我”对那个他人是这样,而且那个他人对“我”也是如此。因此,自我与他人愿意共存于这样一种互为主客体的结构之中,尽管“我”的自然性的自由受到了限制。

自我和他人的精神本性都是主体,精神因遇到精神而使自由受到限制。解决的方法有三种:一是逃避,自我选择一种孤独的自由。二是征服或屈服,让自我精神屈从于他人精神,或叫他人屈从于自我。在这种结构中只有一个人是自由的,但这种自由也时时受到了互动主体结构中另一个不自由的精神的威胁;再加上主体之间的平等要求,自由的精神并没有一个安全的自由的生存环境。三是寻找和创设一种自由精神和谐相处、各得其所、相安无事的主体结构和机制。隐士、主奴关系和自由人的联合体,分别代表了以上三种情况。

自我和他人处于一个整体的社会结构中,是合二为一的关系,也就是处于一个稳定的共同体之中。这个共同体是通过两个主体的交往与统合镶嵌而成的。自然环境和个体差异的因素的作用,使自我和他人处于不同的位置和角色之中,有了高下之分。没有高下,无所谓结构。亚里士多德说:“一切事物如果由若干部分组合而成一个集体,无论它是连续体(例如人身)或是非连续体(例如主奴组合),各个部分常常明显地有统治与被统治的分别。这种情况见于自然界有生命的事物,也见于无生命的事物。”(亚里士多德,第14页)贝塔朗菲则直接指出:“活机体是一个开放系统的等级秩序”。(贝塔朗菲,第133页)所以,结构就是系统内部不同的要素处于不同地位、发挥不同作用的那种层级和布局关系。从现象上观察,我们看到的是两个人和两个人之间的互动关系,那么,由两个人构成的社会价值主体在哪里呢?一是存在于自我和他人的思想意识中:社会主体是两个人都认同的一种社会存在和精神实在,自我和他人都把这种实在当作一种不同于孤独个体存在状态下的行动框架和思想范式。二是存在于那种共在的结构之中:两个人都认同并遵从这样的思维结构、话语结构和行动结构;这种具有稳定性的结构就是社会价值主体的体现,契约、习俗、制度等是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三是体现于代表者身上:社会价值主体因其拟人格性而必须有具体的个人来代表总体性;在两个人构成的社会中,自我和他人究竟谁处于代表者的位置上,取决于各自的资格、能力、机遇、环境等多种因素。概括起来,在自我与他人的价值互动中,可能会形成“自我主人—他人奴仆”、“自我奴仆—他人主人”、“自我和他人平等建立契约”这三种社会主体结构模式。这是复杂社会结构的雏形。

3.多个个体的复杂结构 由三个以上个体构成的社会价值主体结构即是复杂的社会主体结构。当然,其中的个体越多,这个结构的复杂程度也就越大。与简单结构相比,原来是萌芽性的东西现在都充分地发育并展现出来:一是由自我、他人和社会之间线性的互动关系,发展为多个个体之间及其与社会之间的非线性网状互动关系;二是社会角色结构更加清晰和明确,特别是社会代表机构更加固定和规范;三是中介结构出现并日益完善。

复杂的社会价值主体结构出现后,自我的独立性、自由性虽然受到了威胁,但却不可能淹没于众多个体构成的社会结构之中;只要自我坚守自身价值,努力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就一定有希望。表面看来,自我是无法和社会相匹敌的,其实未必如此。按其本性而言,自我并不是匍匐在强大的社会主体脚下的渺小而微不足道的存在。自我与社会相匹敌是靠四个东西:一是自我的精神。自我的精神可以包容一切,自我的精神世界是与外部世界一样广大和复杂的东西,这种精神可以以一种想象的力量穿越任何历史时空。强烈的永恒化、超越化、普遍化的趋向和能力是自我的精神特性。这种趋向的根源很可能就在于个体精神与人类文化的同构性。因为自我有精神,所以自我可以骄傲地面对一切,包括社会。二是自我是自然界发展和进化的顶点和社会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自我是自然的精华和社会价值的本体和载体。三是自我的个性,也就是自我的唯一性。这是自我相对于强大的社会而言不可替代的价值。一个个真实的自我不存在了,社会也就成了虚无的概念。没有这个自信,自我就无法和社会匹敌,自我就什么也不是。四是自我的社会代表者的资格。社会是拟人格的主体,其主体性的发挥和体现离不开个体。每一个个体都有资格和机会超越自我,通达于社会,代表社会;其具体表现形式也不限于政治领域,而是在社会的、精神的、文化的领域都存在。

确实,自我是有限的,社会是无限的,但自我的有限性可与社会的无限性相连接,自我可以通过社会而实现无限。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自我是社会的一员。社会的无限性正是由自我这样的有限性来构成的:自我的有限性中孕育着社会的无限性,而且社会的无限性只能由自我来认识和把握,并且由一个个自我来赋予意义。二是自我的精神可以远远超越个体生命时空的有限性。自我的存在境遇可以精神性地、文化性地设定在任何社会时空之中。这样,个体在生命活动中,在物质的和精神的文化活动中,就可以向社会历史的无限性延伸。三是自我的理想。当自我设定了自己的理想(包括理想人格和理想的存在境界)并坚定地追求时,自我便不断地超越了现实,超越了有限,日益趋向于自由、永恒和崇高。

三、社会价值主体的结构形态

社会价值主体结构涉及的主体主要有三种,即个体、群体和社会主体。社会价值主体结构的主要内容是这三类主体(主要是个体和群体,包括适用于不同个体的社会角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关系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结关系。综合各种因素,可以将社会价值主体结构概括为以下四种形态。

1.混沌结构 在这种结构图式下,独立的个体尚未发育完成,价值主体意义上的完整的群体也未形成,有的只是自然意义上的人群划分和识别。个体、群体和社会混沌不分,没有清晰的社会角色划分,个体身上浸透着群体和社会的因素,群体主体性和社会主体性寓于个体之中。典型的混沌结构存在于原始社会,但是,所有历史阶段的社会主体结构都具有混沌结构的特征。特别是现代社会,经由明确的个体和群体培育之后,又开始朝着个体、群体和社会主体之间边缘模糊化和一体化的趋向演化,在更高阶段上呈现出混沌特征。社会价值论就是要打通个体、群体和社会主体的价值通道,用价值将他们黏合、融通起来;这种结合不但是空间上的,而且是时间上的。

2.板块结构 在这种结构图式下,整个社会结构呈现群体板块的特征。社会价值主体是由一个一个的群体板块组合而成,每一个板块具有很强的价值主体性,板块和板块之间有明确的界限和层级。社会主体靠赋予一个板块统合另一个板块的特权来完成整个社会的整合,确保社会价值主体性。个体首先必须加入一定的群体才能加入社会,个体对群体具有很强的从属性和依附性。而且,如果个体价值主体性弱,则社会价值主体性也弱。正如托克维尔所说:“永远记住一个国家当它的每个居民都是软弱的个人的时候,不会长久地强大下去,而且决不会找到能使一群胆怯和萎靡不振的公民组成的国家变成精力充沛的国家的社会形式和政治组织。”(托克维尔,第880页)社会上某一占统治地位的群体的价值主体性很强,往往以这个群体的主体性凌驾于社会价值主体之上,甚至取代社会价值主体。阶级是典型的群体板块,而阶级社会最典型地体现了板块结构的特征。

3.层级结构 在这种结构图式下,整个社会价值主体内的个体按照价值地位和价值所得分布于不同的社会层级之中,整个社会主体结构呈现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特征。其实,不但社会结构如此,群体结构亦是塔形层级结构。传统专制社会只有一个一元的政治金字塔,现代民主社会则有多个多元的金字塔:整个社会如连绵的群山,一个个群体就是一座座山峰,一座座山峰簇拥在一起便构成了整个社会;山峰可以有高低,但不会有一座山峰压在别的山峰顶上。这是现代社会层级结构图式。

4.网络结构 在这种结构图式下,整个社会就是一张网,个体即是分布于网上的纽结,纽结和纽结之间的连线就是社会关系。每一个个体都牵动着、连接着和代表着社会整体。网上的纽结不是平均分布,那些分布密集、纽结簇拥着的地方就是不同的群体。网络结构的最大特征是去中心化,也就是多中心化。典型的网络结构没有明显的控制中心,社会行动机构复杂多变。群体更多的是价值创造领域的区分和兴趣共同体;个体可以变换角色,在不同的群体之间流动,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主人,社会服务并关怀每一个人。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更多地呈现出网络结构的特征。网络结构是压平金字塔层级结构、融合群体板块结构、在更高层次上向混沌结构回归的结果。但网络结构决不会完全取代和消灭板块结构和层级结构。以互联网为典型的新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模式的出现,极大地促动着现代社会迈向网络结构的转型步伐。

准确地说,四个结构模式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四种社会价值主体的结构类型,而是社会价值主体结构的四个特征和四个侧面。之所以做这样的划分,是思考和分析问题的需要。我们只有将这四种结构图式综合起来,才能得到完整的社会价值主体的结构图式。但这并不否认,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不同的社会价值主体呈现出某一结构模式特征。以上四种结构图式侧重于社会价值主体的空间结构,侧重于部落和国家等完整意义上的社会价值主体。若考虑时间结构,考虑日益生成的全球价值主体,以及存在于整个社会历史时空内的人类价值主体(也就是高清海先生晚年所倡言的“人类主体”),那就触及了更加复杂的社会价值运行问题。本文不能对此展开论述,但可以将其想象为河流图式:人类价值主体是海洋,各个社会价值主体是奔腾不息的大河,不同时空中的个体是涓涓的溪流;河水即是价值,是价值之水。

四、社会价值主体的结构转型的基本趋向

当代人类社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旷日持久的剧烈转型过程之中。转型的实质是社会价值体系的重建,而其中的关键是社会价值主体结构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1.由集体混沌结构向个性独立结构转变 传统社会带有浓厚的混沌色彩:个体被淹没于虚假的集体之中,个性自由和个性价值难以得到真正的发挥。西方社会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大体完成了这个转变。中国社会目前仍然处于这个转变过程之中。当务之急是改变个体的依附、从属地位,将他们培育成真正的个体价值主体,划清个体、群体和社会主体的边界,并由价值的力量有效地将他们联结起来、融通起来。这个过程也是培育和打造社会价值主体系统的合格要素的过程。

2.由一元价值结构向多元价值结构转变 在传统社会中,整个社会只有一元政治金字塔,不同的群体和不同的价值角色按照政治价值秩序,分别被置于金字塔的不同层级。而个体则被牢牢地固定在群体结构内,没有多少流动和个性价值发挥的余地。文化、经济等金字塔结构是存在的,但它们不完整、不独立,依附于政治这个金字塔,不具有“元”的意义。这种结构必然导致社会价值的匮乏单一、创新能力的下降和社会价值体系的脆弱。个体的价值发展领域狭窄,导致对有限政治权力资源的争夺,形成了社会动荡和冲突的根源。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元的社会角色安排、多元的价值创造分配体系、多元的价值评价机制的形成,是现代社会价值主体结构的重要特征。

3.由板块结构向融合结构转变 群体板块之间机械的划分、封闭、冲突,是传统社会结构的主要特征。现代社会则带来板块之间的边缘模糊化、融合化,进而改变传统的群体价值主体的划分方式,实现整个社会价值结构的重建。

4.由层级塔形结构向网络扁平结构演化 层级结构在任何社会结构中都会存在,原始部落如此,未来社会也不例外,不同之处在于表现方式和结构图式。传统社会以锐利的金字塔形为主,而且层级之间僵化,缺乏流动性和开放性。现代社会则朝着压平塔形层级、趋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网络结构的特征日益明显,整个社会的价值运行体系和运行方式也将发生根本的变化。这种趋势有技术力量和人性力量作支撑,因而是不可逆转的。

标签:;  ;  ;  ;  ;  ;  ;  

社会价值主体结构分析--以社会主体研究中的价值理论及其结构模式为视角_社会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