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教学的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论文,小学教育论文,汉语教学论文,背景下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汉语是小学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其教学目的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对现代汉语有一个系统的、理性的认识,二是通过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和一定的语言教学能力。目前现代汉语教学与教学目的存在错位现象,学生学了现代汉语后,语言素养与运用语言的技能都没有明显提高,难以胜任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要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运用语言的技能以及一定的语言教学能力,现代汉语教学必须改革。
一、根据培养目标,调整教学内容
目前现代汉语教材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实用性差,很少反映鲜活的现代生活气息,有些课文内容还与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教师口语以及中学语文基础知识重复。这种教材不但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而且还消磨学生求新学异的积极性。因此,改革现代汉语教学,首先必须改革教学内容。
1.联系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小学教育专业文科方向主要培养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师,现行的现代汉语教材很少考虑教学对象今后工作的需要,内容基本上仍然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参照苏联模式所确定下来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五大块,虽然有少数版本的教材内容稍有改动,但基本框架不变。教学内容讲求语言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略了知识的转换与技能的培养。换句话说,这样的教材体系培养出来的是语言知识的“博士”,但却难以胜任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的需要。小学教育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内容,应在全面了解现代汉语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习、训练及运用情况下,对现有教材进行选择、增删。如有关音位的内容,学生难以理解,且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关联不大,可以考虑删除,而汉语拼音的内容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加强这一方面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汉语拼音在小学拼音教学中的变通情况。汉字教学,应注重字理分析,理解汉字的象形表意特点,分析表意偏旁,指导学生少写错别字。书写规则应按照小学语文教学最新笔顺笔画要求进行,避免课程所学内容与小学语文教学实际脱节。
在历来的高校现代汉语教学中,语言规范问题常常被看成小儿科而被忽视,而小学教育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恰恰要特别重视规范语言的教学与训练。特别是文字、词汇、语法、消极修辞等方面问题的教学与应用,对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讲析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加强语言规范化的教学与训练,可提高学生纠错改错能力,增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能力。
2.加强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加深对现代汉语的整体认识
严格地说,现代汉语应该包括普通话和汉语方言,可目前的现代汉语教材及课堂教学往往只讲普通话,不讲或很少讲到方言,存在着严重的片面性。方言是大多数学生的“母语”,是学生最熟悉的交际语言。在现代汉语课程中加强方言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熟悉了解自己每天运用的方言,还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现代汉语,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意识。通过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学生不仅能更全面深入地了解现代汉语,还能减少语言运用中受方言影响而产生的语病,有利于他们将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普通话。
3.增强文化蕴涵的渗透,感受汉语表达的独特魅力
语言与文化是共生的,互为表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呈现,文化是语言的基底和内涵。无论是语音、文字,还是词汇、语法和修辞,它们与文化的关系都非常密切。许多语言现象如果离开文化的因素就无法解释,无法理解,但进入文化的视野中去,便会豁然开朗。汉语中一些含“莲”的词语多与佛教有关,且多为褒义。莲是一种吉祥清净的花,出淤泥而不染,有香、净、柔软、可爱四德,这一品格、特性与佛教教义相吻合,故莲花成为佛教的象征。如果不了解“莲”与佛教的关系,就无法想象与理解“火中生莲”那种解脱的稀有与难得、“步步生莲”的轻盈与多姿、“口吐莲花”的妙语连珠的境像。周一农在《词汇的文化蕴涵》中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与文化共舞是词汇发展中一条重要的旋律线,当我们给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训练语言技能时,必须要把与之相关的文化因素结合起来。可见,适量引进一些文化知识到现代汉语课堂里来,不仅可以增强对语言现象的解释力,增加语言课堂的分量,也使学生在品味汉语的文化蕴涵的同时,感受到汉语表达的独特魅力。
二、更新教学理念,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现代汉语教学要适应语文课程标准需要,大力倡导和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具有个性化、示范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自立、求异、合作等意识和思维、想象、动口、动手等能力及个性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培养与训练。目前,在现代汉语教学中,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发现式教学
这是对传统的启发式教学的创新。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上,而不是夸夸其谈。通过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2.联想式教学
联想即有序想象。在语言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利用某个语言事实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讲授数词时,可以请学生们回忆词语、成语及古典诗词里关于数字的诗词,了解数词的具体含义。如“三伏”“三军”“一问三不知”中的“三”表示全数;在“白发三千丈”“会须一饮三百杯”等诗句里表多数;在“离天三尺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等句中表少数;在“三分模样七分打扮”“三五个人”中表约数。通过这样的联想,学生就能形象地总结出数词的修辞作用。
3.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的核心词语是“探究”。按照萨其曼的探究教学模式,它遵循的是“问题→假设→验证→结论”这样的程式,其中有新意的质疑是学生积极探索的内部动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现代汉语中的名词一般不受副词的修饰限制。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很淑女”“非常柠檬”“非常现代”之类的说法,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这些例外产生的规律或原因,增进他们探究问题的热情,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的不同,合理选择教学的模式,也可以围绕探究的特征进行多种形式的组合。不论选择哪种教学模式,必须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问题意识,给学生充分探究的权利和机会,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师生、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真正的有效探究。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它以直观、形象、生动、清晰与容量大见长,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1.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生动形象
将教学素材制作成CAI软件,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电脑投影仪和大屏幕等展示出来。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的“黑板+粉笔”的局限,使声音、文字、动画、音乐、情景同时在学生眼前活化起来,从而使枯燥的讲解生动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呆板的知识趣味化。尤其是它能把教师讲解中无法展示,只能靠学生捉摸因而难以把握的某些知识环节细腻地分解开来,使学生如亲临其境、耳闻其声、目睹其貌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以语音教学为例,在屏幕上演示气流的运动过程、舌尖的位置等,立体地展现语音方面的教学内容,可让学生具体直观了解发音构造的原理、发音的动程,进而揣摩到正确的发音部位。讲授文字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再现汉字字体的演变、造字的方法等。在学习话语交际时,可通过多媒体再现实际的语言交际片断,使学生具体感知交际的目的、主体、话题、方式、场景、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对话语交际的影响。
2.利用网络交流,拓展学习空间
充分利用网络,可以及时把握学科的前沿知识,提供大量的与现代汉语教学与研究有关的资料,吸收现代汉语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的最好教学内容和优秀教学软件应用于课堂,并精心挑选和设计网络教学内容和课题,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充分利用网络,可以使课堂知识得以扩展和延伸,可以突现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在利用网络的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和拓宽探究内容,跨越教室的时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
将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实现教学过程的可视化、互动化、个性化,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方式。它是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