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形势,正确选择九十年代湖北省支柱产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湖北省论文,支柱产业论文,形势论文,正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世纪的最后五年是湖北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时期。在世纪之交,连接两步战略目标的历史时期,能否使湖北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进而为下一世纪湖北经济的稳步发展打下良好的物质技术基础,实现湖北经济由量的增长到质的突破、由工农业大省到经济强省的转变,把握住湖北产业发展方向,正确确立湖北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关键的一环。因此从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如何认清形势,明确目标,抓住机遇,从湖北的地位、经济发展现状和优势出发,发挥现有支柱产业优势,寻找新的支柱产业突破口,都是湖北经济上新台阶的重大战略问题。
90年代国内外经济格局的变化对湖北经济的影响
1.国际、国内经济的发展为湖北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从国际经济形势来看,90年代以来至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国际化、区域化和集团化的趋势进一步增强,世界经济力量的地区组合和区域匹配将发生明显变化。以亚洲“四小龙”的进一步崛起,日本经济适度增长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为特征的亚太地区经济的发展,使之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域。这种新的态势为我国沿海、沿江地区对外开放,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国际环境。在国内,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正由沿海地区向沿江、沿边地区推进,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沿江地区,已成为我国继沿海地带之后的第二条对外开放的重要地带。这种新的对外开放格局,必将有力地推动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从国家产业布局总体战略来看,也正从将沿海地区作为开放建设的前沿线,向沿江、沿铁路主轴线开发转移。由于湖北地处华中腹地,处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向内地辐射延伸的交叉部位,湖北是国家战略重点由东部沿海向西部转移的结合部。从交通条件来看,湖北是国家南北、东西交通大动脉的枢纽。长江由东向西横跨全省,京广、焦柳、京九三条南北大动脉都在湖北境内通过,优越的区位和便利的交通通讯条件,都为湖北扩大对外开放和进一步发展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2.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兄弟省市的快速发展使湖北面临新的挑战
长期以来,湖北经济在全国国民经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一五”至“六五”期间,湖北一直是较为发达的老工业基地和老农业基地,农业以粮为纲,工业以钢为纲一直是湖北值得骄傲的两大王牌,几十年来,受传统的计划经济的指导,依赖于国家计划的投资,在湖北兴建了大量的基础产业项目,湖北经济地位也一直稳居在全国前列。
但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和沿海发展战略的实施,特别是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形成,传统的计划体制受到严重冲击,传统的重型化的湖北工业、资源开发和原料供给型的湖北农业越来越受到严峻的挑战,过去与湖北经济实力不相上下的山东、江苏等省已大幅度跑到了我们前面,过去落后于湖北的浙江、广东、河南也超过了我们,过去远远落后于湖北的福建、江西、湖南等省的经济实力也直逼到我们身后,随时有超越湖北的可能。过去引以为自豪的老工业、老农业基地甚至成了新时期湖北经济飞跃的包袱,如“大、重、全”的工业使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灵活性不够,经济效益难以发挥,资源供给型的农业也使得农村经济的飞跃困难重重。也可以说在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个五年计划内,是湖北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步,机遇抓住了,优势发挥出来了,湖北可以很快赶上或超过一些发达省市,如果机会不抓住,湖北不仅会被先进省市甩得更远,甚至会落后于一些周边省区。
制约湖北省九十年代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
制约九十年代湖北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于湖北经济发展的条件,也有不利于湖北经济发展的因素。确定九十年代湖北经济发展的目标,正确选择湖北经济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应当首先分析制约90年代湖北经济发展的一些基本因素。
1.宏观经济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将为湖北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巨大的发展动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省曾是国家投资建设的重点地区,包括武钢、武重在内的一大批重工业企业和分布在鄂西地区的一大批三线建设项目有力地促进了湖北经济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初期,这一大批大中型国有工业企业由于缺乏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和受“双轨制”的制约一度成为湖北经济的负担。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技术改造上台阶,这一大批大中型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将逐步增强,正逐渐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可以预料,在未来的5—10年内,大中型国有企业将不仅不是湖北经济的负担,而且要成为推动湖北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2.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的机制
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传统的产品经济体制下,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建立取决于国家对该地区的投资和资源开发力度。在经济体制开始转轨以后,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容量的大小、市场有效需求的变动以及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性对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的确定和经济发展的制约明显增强,因此,未来的市场条件是制约湖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3.自然资源条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要服从市场的需求,但是从发挥地区优势的角度出发,现有的自然经济资源是决定地区产业结构的重要条件。湖北水资源丰富,丰富的水能资源和航运条件为湖北的经济开发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在矿物资源上,除能源资源外,其它各种矿物资都较为丰富。但湖北同时也面临着一个人多地少的矛盾,全省1978年以来,平均每年减少耕地近40万亩,到1995年,人均耕地已不足1亩,低于全国人均耕地水平。这种人口耕地资源反向增长的态势也制约了湖北经济的发展。
4.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建设
交通运输是近代和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这是已经被社会发展历史反复证明的结论。湖北在我国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处于东部经济发达区和西部资源丰富区的结合部,交通条件较好。从我国现阶段工业发展的两个特点看,更突出了交通运输对工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其一,我国工业生产中,消耗原材料少、附加值高的精加工工业的比重还很低,因此,煤炭、钢材、木材、水泥等大宗生产资源的运量大;其二,由于地域辽阔,但资源分布不均,主要资源所在地区与加工工业的所在地区之间的距离远,因此工业生产资料和工业产品的运距长,工业的增长受到交通运输状况的极大制约。我省尽管交通四通八达,但无论是从国民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还是从对现有交通条件的合理运用上都还存在严重不足。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同其能源消耗用量是呈正相关关系的,经济发达的国家往往能源消耗总量较大,但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消耗的能源都较低。今后降低单位能耗和对能源的总量开发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两个重大课题。湖北省石油、煤炭资源较为贫乏,这是湖北经济发展的短处,但三峡工程的启动又为湖北经济发展注入了极大活力,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扬长避短是解决未来湖北能源问题的关键。
通讯设施的完善也是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湖北通讯水平迅速提高,全国邮电通讯的主干线京汉广通信电缆和宁汉渝通信光缆场从本省通过并在武汉交汇,为湖北通讯设施的改善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确立湖北省90年代支柱产业的基本原则
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支柱产业的确定不是凭空设想的。多年以来,我国的地区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产业结构的同构性。无论是在全国的各个省、一个省的各个市县、一个市县的各个乡镇都可能出现结构重复,其结果必然是投资规模小、效益低、产品质量差。这种情况在市场经济不发达的过去,其问题的严重性还不能充分体现出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地区之间的竞争逐渐加强,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国内市场将受到国际市场的巨大冲击,这种小而全的投资方式和产业结构模式就越来越面临严重挑战,近几年出现的一些企业的停工停产和产品库存大量增加与上述的投资决策和产业结构选择的失误不无关系。因此,从适应国际大市场,适应改革开放的要求来看,今后湖北支柱产业的选择必须服从以下基本原则:
1.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在过去产品经济的条件下投资什么项目,生产什么产品都是根据统一计划的安排,供、产、销都由国家统一安排。企业效益高低既与企业无关,也与企业所在地区无关。正是在这种计划经济的指导下,国家对湖北省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并对湖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采用过去的计划模式发展起来的产业有一部分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调整和设计新的产业结构和支柱产业时必须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适应,不再搞我能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而是要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
2.适应国家总体布局原则
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除发挥自身优势外还要符合国家的总体布局,因为国家是从更高的高度出发考虑全国布局。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国家往往从总体战略和各地区比较利益出发来布局全国的产业结构,服从国家利益有可能牺牲一些暂时的眼前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则既有利于国家又会有利于本省经济的发展。
3.发挥本省资源优势
尽管我们的产业布局和支柱产业的选择应该抛弃过去那种单一的资源决定型的做法,但是一个地区的资源结构却仍然是决定产业结构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从自身的资源优势出发,将过去的“资源决定型”产业结构变为“资源效益型”产业结构是一个思想观念的转变,即不是为资源开发资源,而是将资源优势与市场接轨,转化为经济优势。
4.注重发挥老工业基地的固有优势
湖北是一个传统的老工业基地,一大批大中型国营企业既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又是一笔巨大的社会财富,对于这批大中型企业应采用分类指导的方式充分发挥它们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力军作用。对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大力支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力争使之成为或继续发挥其支柱产业的作用;对于设备老化、但产品发展有前途的企业要通过技术改造力争以小的投资将这些企业的潜能发挥出来;对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一些军工企业和其它老企业,要通过改组和联合以及新产品开发,使原有设备投资尽可能得到充分利用。
5.与三峡建设、南水北调等大型工程配套
将对三峡建设、南水北调等大中型工程项目的配套产业开发作为90年代产业开发重点项目。三峡工程项目多,投资大,建设时间长,在“九五”期间作为三峡工程所在地区的湖北省在为三峡工程服务上大有可为。为三峡配套服务既是湖北的义务,也是湖北的经济优势。
根据以上确定支柱产业的原则,对湖北支柱产业的选拔,应包括以国家重点投资建设发展起来的冶金和汽车工业,以突出地区资源优势为主的化学工业和纺织业,以支持大中型建设项目和为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建材工业。同时积极培植高新技术产业、房地产业等新兴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