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12家医院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量分析

武汉市12家医院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量分析

一、武汉市12家医院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量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琪[1](2020)在《医院空调滤网积尘中耐药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与研究武汉市三家医院不同科室病房空调回风口过滤网积尘中耐药菌的污染种类和水平,探究滤网积尘中主要耐药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耐药情况及其两者间的关系,为了解医院病房环境中一段时间的耐药菌污染状况(尤其是耐药葡萄球菌和不动杆菌污染情况)及其生物膜形成能力,从而了解医院病房环境耐药菌的污染严重程度,以及建立检测与评价医院病房环境耐药菌污染的方法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分别5次采集了武汉市A、B、C医院16个科室病房(每个科室抽取了3间病房)空调回风口过滤网上积尘样本93个,为1.5~3个月积尘/样,通过应用CHROMagar MRSA、Chrom ID ESBLs、Super CARBA等选择培养基从积尘中分离、筛选出相关耐药菌;通过应用VITEK MS全自动快速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对耐药菌进行菌种鉴定;采用96孔聚苯乙烯板对耐药菌中的葡萄球菌和不动杆菌构建生物膜模型,通过结晶紫染色法定量分析生物膜形成能力;同时应用K-B纸片扩散法对其耐药种类和水平进行检测。通过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1)A、B、C医院病房93份病房空调回风口过滤网积尘样本共检测、分离到耐药菌121株,内科33株(27.3%),外科52株(43.0%),ICU 36株(29.7%)。不同科室耐药菌检出率由大到小依次为:ICU(69.6%)>外科(69.4%)>内科(47.1%)。积尘中检出的耐药菌种属有芽胞杆菌(Bacillus)、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假单胞菌(Pseudomonas)、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肠杆菌(Enterobacter)、埃希菌(Escherichia)等。(2)耐药菌中共分离、鉴定出51株葡萄球菌(20株)和不动杆菌(31株)。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耐药率分别为90.0%、60.0%、55.0%、25.0%,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利福平、万古霉素耐药率均低于20.0%;不动杆菌对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90.2%、45.2%、45.2%、45.2%、41.9%、41.9%,对氨苄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低于30.0%。其中,6株葡萄球菌(30.0%)为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MDRO),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有2株;17株不动杆菌(54.8%)为MDRO,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有11株。(3)51株葡萄球菌和不动杆菌中,44株(86.3%)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其中强阳性8株(17.4%),阳性18株(39.2%),弱阳性20株(43.4%)。20株葡萄球菌18株(90.0%)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其中强阳性2株(11.1%),阳性8株(44.4%),弱阳性8株(44.4%)。31株不动杆菌26株(83.9%)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其中强阳性6株(23.1%),阳性9株(34.6%),弱阳性11株(42.3%)。(4)不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统计学差异无显着性,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的不动杆菌对氨曲南的耐药率(88.5%)高于无生物膜形成能力的不动杆菌(20.0%),统计学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1)三家医院16个不同科室病房空调回风口滤网积尘中共检测、分离出芽胞杆菌、葡萄球菌、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等121株耐药菌,以外科、ICU病房较为多见,由此表明这些科室病房环境中可能存在这些耐药菌不同程度的污染。(2)耐药菌中共分离、鉴定出20株葡萄球菌和31株不动杆菌,其中MRSA、MDR-AB等MDRO有23株(45.1%)。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超过了50.0%,不动杆菌对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都超过40.0%。(3)51株葡萄球菌和不动杆菌中,86.3%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由此表明相关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此等耐药菌大多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90.0%的耐药葡萄球菌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83.9%的耐药不动杆菌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4)不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10种)的耐药率统计学差异无显着性,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的不动杆菌对氨曲南的耐药率(88.5%)高于无生物膜形成能力的不动杆菌(20.0%)。

李友玲[2](2020)在《碳青霉烯类敏感的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向CRKP变迁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目前关于碳青霉烯敏感的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向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CRKP)变迁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是未知的,本研究通过分析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患者临床资料并对碳青霉烯敏感的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向CRKP变迁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减少CRKP产生、临床合理用药以及改善CRKP患者预后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住院患者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分离出240株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临床资料,按照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情况分为耐药组和敏感组,以敏感组为对照组,通过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找出碳青霉烯类敏感的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向CRKP变迁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结果:CRKP检出率呈升高趋势;CRKP组菌株分离主要来源于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急诊内科,对照组菌株分离主要来源于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和神经外科,且两组样本均主要来源于痰液;CRKP组在年龄(>65岁)、基础疾病史、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肝功能异常、慢性肾功能不全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CRKP组患者行侵入性操作如中心静脉置管、气管镜检、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术、留置胃管、留置尿管、留置引流管(包括脑室、颌面部、颈部、胸腔、腹腔等)更多一些;CRKP组在联合用药、分离前使用青霉素、分离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以及使用糖皮质激素情况是明显多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CRKP组患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明显升高,且前白蛋白、白蛋白明显降低(p<0.05);CRKP组死亡率、住院总时间和住院总费用是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碳青霉烯敏感的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向CRKP变迁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基础疾病史(OR=15.723)、使用糖皮质激素史(OR=173.185)和住院总时间(OR=1.041)。结论:本研究发现CRKP在重症监护室检出率是最高的,且样本主要来源于痰液、血液,而碳青霉烯类敏感的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在普通外科检出是最高的,且样本主要来源于痰液和尿液。若碳青霉烯敏感的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患者出现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明显升高,需警惕碳青霉烯类敏感的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向CRKP变迁的可能,及早筛查CRKP。在临床诊疗中应减少侵入性操作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减少CRKP的产生和改善CRKP患者预后。碳青霉烯敏感的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向CRKP变迁的危险因素为基础疾病史、使用糖皮质激素史和住院总时间。

闵亮[3](2019)在《单中心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及相关基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统计江西省儿童医院感染患儿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变迁并分析其相关基因携带情况。方法:1、使用WHONET5.6软件回顾性分析江西省儿童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感染患儿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数据,并统计其对常用药物的耐药率变迁情况。2、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感染患儿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共计94株,使用BD Phonix-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对常用药物敏感性检测;按照CLSI2018要求对青霉素敏感的菌株使用青霉素纸片扩散抑菌圈-边缘试验确认β-内酰胺酶结果,对红霉素耐药并且克林霉素敏感的菌株使用纸片扩散法的D环试验确认是否存在诱导性克林霉素耐药,修正结果后统计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使用质谱仪对94例菌株进行验证后经Real-time PCR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种属特异性基因femA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异性耐药基因mecA,普通PCR扩增mecC基因、以及杀白细胞素基因(PVL);对mecC及PVL扩增产物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进行检测,凝胶成像系统观察结果并拍照。3、根据头孢西丁或苯唑西林药敏结果把9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分为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组(MRSA组)及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组(MSSA组)组,统计两组数据中常用药物的耐药率、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并把病人临床情况资料进行比较。结果:1、2014年1月-2017年12月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704株,704株金黄色葡萄球主要分离自脓液(61.7%)、血液(15.5%)、分泌物(15.3%)及痰液(7.5%)。其中MRSA检出率分别为41.8%、40.9%、43.4%、41.8%,没有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对利奈唑胺耐药、对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2、2018年1月-2018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出9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其中检测出37株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药率为39.4%(37/94);9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检测出femA基因;37株MRSA中检测出36例携带mecA基因,有1例MRSA未检出mecA基因;94例菌株均未检出mecC基因;杀白细胞素(PVL)的检出率为14.9%(14/94),其中MRSA组检出6例,MSSA组检出8例。结论:1、江西省儿童医院感染患者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的检出率较高且无明显下降趋势。2、本研究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儿MRSA组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显着高于MSSA组,单因素对比其预后较MSSA组更差。3、使用PCR法检测MRSA时,仍建议同时使用传统培养法进行检测。

肖鑫鑫[4](2019)在《武汉城市湖泊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污染特征与风险评价》文中指出抗生素长期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医疗、畜牧和水产养殖业等,不仅造成环境中大量化学药物的污染残留,还会诱导并加速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产生和传播,严重威胁到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因此,抗生素及抗性基因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本研究选择武汉市南湖、沙湖、东湖3个典型城市湖泊作为研究区域,主要采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荧光定量PCR法,开展20172018年湖泊水体和底泥中14种典型抗生素、11种ARGs及Ⅰ类整合子的污染特征研究,揭示其污染水平、时空分布特征和可能的环境影响因素,并采用风险商值法对抗生素污染进行生态风险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武汉城市湖泊水体中,除磺胺噻唑(STZ)、磺胺吡啶(SPD)、磺胺二甲嘧啶(SMZ)和磺胺甲恶唑(SMX)这4种磺胺类抗生素外,其余10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检出,总浓度水平在2017年、2018年分别为89.93159.15ng/L和167.63224.39 ng/L。底泥中,除磺胺嘧啶(SD)、磺胺噻唑(STZ)、磺胺吡啶(SPD)和磺胺甲恶唑(SMX)外,其余10种抗生素也均被检出,总含量在两年间分别为13.2221.77 ng/g和45.8452.17 ng/g。与国内外其他湖泊相比,武汉城市湖泊抗生素污染状况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时空分布特征表明,武汉城市湖泊抗生素污染正在逐年加重,其中南湖污染最严重,东湖次之,沙湖最小。相关性分析显示,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在水体与底泥之间均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说明其在不同介质之间进行过显着的分配交换,最终达到动态平衡。温度、p H、氧化还原电位、总氮和氨氮与水体中抗生素均存在显着相关性,说明上述环境因子是影响城市湖泊中抗生素残留的重要因素。2.各类ARGs及Ⅰ类整合子int I1已在武汉城市湖泊中普遍存在,其中tet G、tet M、sul1、sul2、qnr D及int I1这6种目标基因的检出率均高达100%,在水体和底泥中总相对丰度从2017年的7.12×10-2和4.23×10-1增长为2018年的8.88×10-1和4.83×10-1,表明武汉城市湖泊的ARGs污染状况也在逐年加重。其中磺胺类抗性基因sul1属于环境中优势抗性基因,抗生素外排泵抗性基因tet G的丰度显着高于编码核糖体保护蛋白抗性基因tet M。受到高度人为影响且位于密集建筑区的富营养化湖泊——南湖、沙湖的ARGs污染更为严重。高通量荧光定量PCR系统分析表明,武汉城市湖泊的ARGs污染状况总体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其中多重耐药类抗性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的丰度水平显着较高,抗生素效力失活和外排泵作用是最主要的两种抗性机制。相关性分析显示,大多数ARGs与int I1均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表明int I1是武汉城市湖泊中ARGs进行水平转移的重要媒介。冗余分析表明,NH3-N、TP等营养盐以及抗生素类污染尤其是四环素类DC和喹诺酮类OFX是影响武汉城市湖泊水体和底泥中ARGs丰度的重要因素。3.武汉城市湖泊水体中,喹诺酮类抗生素污染达到中高等程度的生态风险水平,其中CFX的RQs高达5.20,而四环素类和磺胺类抗生素污染处于低风险或无风险。风险简单叠加模型计算结果显示,南湖的RQsum高达7.28,东湖次之(4.71),沙湖最低(3.60),印证了南湖水体的抗生素污染最严重,东湖次之,沙湖最小。底泥中,同样是喹诺酮类抗生素污染达到中高等程度生态风险水平,其中CFX和OFX的RQs高达2.26和1.93,而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表现为无风险,反映出喹诺酮类抗生素尤其是CFX和OFX严重的污染状况。结合两年的风险简单叠加模型计算结果可知,2018年湖泊水体和底泥中所有采样点的RQsum平均值达到6.93和5.06,高于2017年的5.15和1.89,表明无论是武汉城市湖泊水体还是湖泊底泥,抗生素复合污染程度都在逐年加重,导致其生态风险水平也在逐年增长。

王淑凤[5](2016)在《某医院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耐药性及基因型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某医院近3年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分布以及耐药性变化,检测ESBLs基因型,为临床合理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从临床各类标本中分离培养鉴定的316株大肠埃希菌,采用梅里埃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筛选ESBLs菌株,初筛ESBLs阳性菌株进一步采用双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确认。采用PCR技术分别检测产ESBLs菌株的CTX-M、TEM、SHV和OXA基因型。结果(1)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41.5%(131/316),检出率较高的标本为分泌物和尿液(47.5%和45.8%),不同标本之间ESBLs菌株的检出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2014年、2015年和2016年ESBLs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44.8%(43/96)、39.6%(44/111)和40.4%(44/109),亦无显着性差异(P>0.05)。(2)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和部分头孢菌素类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47.7%81.4%),而其中产ESBLs菌株对这些药物的耐药率高达67.9%100%,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厄他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于5%。产ESBLs菌株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的菌株,差异有显着性(P<0.05)。不同年份之间大肠埃希菌及产ESBLs菌株耐药率有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明显。(3)43株产ESBLs菌株有24株携带CTX-M基因,占55.8%;2株携带TEM基因,占7.0%,未扩增出SHV基因和OXA基因。结论(1)该院各类标本来源大肠埃希菌均可检测到ESBLs菌株,近3年检出率无明显变化。(2)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产ESBLs菌株耐药现象更为严重,临床应加强病原菌检测,依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3)该院大肠埃希菌ESBLs基因型以CTX-M为主。

刘小丽,王斌,江元山,梁建生,袁红,周燕飞,张丽华,杨志兵,夏志忠,许慧琼[6](2015)在《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CCmec分型及耐药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武汉地区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葡萄球菌盒染色体mec(SCCmec)基因型和耐药现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武汉5所医疗机构门诊就诊的1400例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患者,采集病灶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采用纸片扩散法对所有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敏试验。应用多重PCR对CA-MRSA进行SCCmec分型。结果从1400例SSTI中共分离到20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14.50%(203/1400),其中有21株CA-MRSA,分离率为10.34%(21/203),SCCmec分型为10株SCCmecⅣ型、11株SCCmecⅤ型,SCCmecⅣ型有两种亚型(9株SCCmecⅣa、1株SCCmecⅣh)。药敏结果显示,CA-MRSA对红霉素敏感性低,为14.29%;对多西环素、复方磺胺甲恶唑敏感性较高,分别为95.24%、61.90%;有9.52%为多重耐药菌,均为SCCmecⅣ型;MSSA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较敏感。结论 CA-MRSA在武汉地区SSTI患者中的分离率较低,对大多数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较为敏感,多重耐药率较低,经验治疗宜选择复方磺胺甲恶唑和多西环素。

马旭东,黄堃[7](2013)在《武汉市32家医院2010~2012年抗菌基本药物应用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武汉市抗菌基本药物应用情况与发展趋势,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采用以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和限定日剂量等为指标的分析方法,对20102012年武汉市32家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2年,武汉市抗菌基本药物用药频度和销售总金额逐年上升。其中抗菌基本药物总用药频度2011年较2010年变化不大,2012年较2011年增长46.29%;总销售金额2011年较2010年增长19.47%,2012年较2011年增长35.19%。阿莫西林及其复方制剂、左氧氟沙星的用药频度(DDDs)一直位居前列。结论抗菌基本药物临床使用日渐增长,可能与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和国家推广基本药物使用政策相关。今后应继续加强抗菌基本药物的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提倡合理用药,以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

涂晓晨[8](2013)在《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门诊患者用药情况分析》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针对中国目前合理用药研究的不足以及全球合理用药研究关注的焦点,对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全年门诊患者电子处方信息进行分析,从而为了解大型综合医院合理用药现状提供可靠的有代表性参考数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了解国内外合理用药现状,掌握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WHO/INRUD处方指标分析方法以及ATC/DDD药物利用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抽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012年近百万门诊患者的电子处方信息,对医院门诊病人处方用药情况进行总体分析。同时对上呼吸道感染、5岁以下儿童腹泻、高血压和糖尿病四种常见病处方用药情况进行分病种针对性分析。本研究主要分析指标为门诊患者单次就诊用药个数、处方费用、注射剂使用比例、抗生素使用比例、激素使用比例、抗病毒药物使用比例以及抗高血压和降糖药物的使用频度等。在统计分析过程中,使用均数、标准差、中位数、构成比及率等对门诊患者基本特征和处方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根据患者基本特征和就诊医生职称不同采用2检验、 t检验等对各处方指标进行分组比较,最后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门诊患者单次就诊用药个数和处方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中所有相关数据处理工作都应用SAS9.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门诊患者总体用药情况。本研究主要对990029位门诊患者处方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平均年龄为38.77,标准差为19.97,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占44.79%和55.21%,自费和医保患者分别占95.45%和4.55%。门诊患者就诊医务人员职称分布主要为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及主治医师,分别占31.76%、31.51%及31.77%。门诊患者单次就诊平均用药个数为2.50,抗生素使用比例为24.31%,激素使用比例为17.33%,注射剂使用比例为23.70%,单次就诊平均处方费用为581.14元,中位数为293.4元。患者性别、年龄、付费方式、就诊科室和医生职称不同,其处方指标有明显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患者单次就诊发生高处方费用和过多联合用药的可能性增加,OR值分别为1.52和1.09。随着年龄的升高,门诊患者发生高处方费用和过多联合用药的可能性增加。与医保患者相比,自费患者单次就诊发生高处方费用和过多联合用药的可能性增加,OR值分别为2.00和1.52。不同科室之间,内科门诊患者发生高处方费用和过多联合用药的可能性最大。不同职称医生之间,副主任医师开具的处方发生高处方费用和过多联合用药的可能性最大。2、门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用药情况。本研究中共有31909位门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门诊患者单次就诊平均用药个数为2.56,抗生素使用比例为64.05%,激素使用比例为16.62%,抗病毒药物使用比例为10.45%,注射剂使用比例为43.89%,单次就诊平均处方费用为254.25元,中位数为171.40元。患者性别、年龄、付费方式和就诊医生职称不同,其处方指标有明显差异。3、门诊5岁以下儿童腹泻患者用药情况。本研究中共有1749位5岁以下儿童腹泻患者,门诊患者单次就诊平均用药个数为2.52,抗生素使用比例为25.52%,抗病毒药物使用比例为5.91%,注射剂使用比例为25.50%,单次就诊平均处方费用为102.29元,中位数为79.80元。患者年龄和就诊医生职称不同,其处方指标有明显差异。不同性别和付费方式患者的处方指标差别不明显。4、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本研究中共有28788位高血压患者,门诊患者单次就诊平均用药个数为3.28,单次就诊平均处方费用为530.84元,中位数为370.55元。研究中共有6大类40种抗高血压药物,钙拮抗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是最常用的三类抗高血压药物,使用频率分别为35.85%、30.28%和20.07%。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硝苯地平、厄贝沙坦和培哚普利是使用频度最高的5种抗高血压药物,其限定日费用在40种抗高血压药物中的排序分别为21、23、27、18和22,属于经济适中类药物。5、糖尿病患者用药情况。本研究中共有8986位糖尿病患者,门诊患者单次就诊平均用药个数为2.88,单次就诊平均处方费用为701.02元,中位数为491.1元。研究中共有7大类18种降糖类药物,胰岛素、磺脲类促分泌药和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最常用的三类降糖药物,使用频率分别为26.43%、18.27%和15.47%。胰岛素注射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是使用频度最高的5种降糖药物,其限定日费用在18种降糖药物中的排序分别为4、17、16、9和14,属于经济适中类药物。结论和建议门诊患者单次就诊平均处方费用过高,处方用药指标与合理水平尚有差距,医师职称类型和患者付费方式对医生处方行为有显着影响,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过度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现象,小儿腹泻、高血压和糖尿病治疗基本符合临床治疗指南。有必要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三级医院的实施范围,降低患者门诊疾病经济负担。医院应该对医师处方行为进行定期监督评价,尤其是对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处方重点关注,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控制药物不合理使用。另外,有必要以前瞻性设计现场调查的方式对门诊患者处方指标进行研究。创新和局限性首先,本次研究对象选择和研究内容具有创新性。合理用药是目前卫生政策领域研究的重点,本研究是国内首次抽取年门诊量超过百万的三级甲等特大规模医院整年的门诊患者电子处方信息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其次,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具有创新性。本研究在综合分析门诊患者处方合理用药的基础上首次同时对多种常见病用药情况分病种研究。另外,与已有研究只分析处方用药不同,本研究首次立足大样本数据对医生处方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本研究还发现了一些比较有意义的创新性结论,如本研究首次发现了在三级甲等医院,副主任医师开具处方中处方用药个数以及药品费用明显高于其他医师。另外医保患者处方用药个数和费用远低于自费患者的发现也为进一步了解医生处方行为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依据。研究不足和局限性。首先,本研究的现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研究结论在推广到其他医院时需要考虑到医院级别和规模对数据结果的影响。另外,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由于缺少患者病史、疾病严重程度等重要数据,在分析处方用药是否合理时只能根据临床指南从宏观层面加以评价,而不能针对单张处方进行具体分析。最后由于缺少患者服药时间等信息,本研究在计算ATC/DDD药物利用指标是只能初步计算用药频度,限制了进一步对DDD/100病人/天进行更详细的分析。

张鸿,申建维,孙秀琴,徐国鹏,吴汉明[9](2013)在《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变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医院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的特点,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2009-2011年住院患者送检标本所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共检出阳性标本分离株2675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有361株,占13.5%;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哌拉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哌酮、氨曲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上升较快,分别由2009年的40.2%、60.8%、55.7%、58.8%、7.2%上升至2011年的55.6%、71.4%、63.5%、68.2%、15.1%;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阿米卡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尽管也有一定比例上升,但耐药率相对比较稳定且仍然较低。结论临床应加强对产酶菌和多药耐药菌的预防监测;应选择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的抗菌药物治疗,提高抗感染治疗水平。

齐艳[10](2012)在《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分子分型及传播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肺炎克雷伯杆菌属革兰阴性杆菌,常存在于人体上呼吸道和肠道,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引起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甚至血液感染等。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率近期逐年增高,已成为临床分离及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最强的一类β-内酰胺抗生素,因其具有对β-内酰胺酶稳定以及毒性低等特点,已经成为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最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但是,随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临床上使用的增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也不断增加。近年来,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呈世界性流行,在我国流行情况也日益严重。其耐药的重要机制就是细菌产生碳青霉烯酶(carbapenem hydrolyzing (3-lactamases, carbapenemases)。碳青霉烯酶是指能分解包括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内的几乎所有p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一大类p内酰胺酶,包括Ambler分子分类中的A类、B类、D类3类酶,其中A类酶大多数能被克拉维酸抑制,属于Bush分类中的2f亚群,主要见于肠杆菌科细菌,近来也在非发酵菌中有报道。KPC(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ase, KPC)型碳青霉烯酶属于功能分类法的2f组,分子分类法的A类,是一种由质粒介导的丝氨酸p-内酰胺酶,以丝氨酸作为活性位点,是目前引起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重要原因。自2001年美国首次报道第一株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后,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在全球范围快速播散,且在世界各地多个医院报道出现院内爆发流行。现已报道过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国家横跨美洲、欧洲和亚洲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此外,菌种也不再局限于肺炎克雷伯菌中,产KPC酶的其他肠杆菌科细菌日益增多,包括产酸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肠炎沙门菌古巴血清型、弗劳地枸橼酸杆菌、粘质沙雷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等,最近甚至还在铜绿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等非发酵细菌中也发现了该酶。由于产KPC酶细菌对临床应用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以及氨曲南等多种抗生素耐药,以及常常同时携带有其他耐药基因,因此多重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常导致临床抗菌药物治疗的失败和病程迁延,给临床治疗带来严峻挑战。国内外研究发现,KPC酶的快速传播与其编码基因定位在转座子移动元件上密切相关,推测产KPC酶菌株在医院范围内广泛播散的机制主要通过水平传播和克隆传播两种形式导致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发生。因此,急需成功有效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以阻断KPC酶的流行、减少患者的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和节约宝贵的医疗资源。2007年,浙江省报道了全国第一例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随后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在浙江省及华东地区等省市快速蔓延,可能与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医疗水平较高及抗生素的使用有关,给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及感染治疗造成严重威胁。近来,产KPC酶菌株在全国也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并在多个地方造成流行。本研究收集了来自全国5个省份9个城市13家医院95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并且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对这些菌株的耐药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质粒介导的AmpC酶基因型、同源性及分子分型和碳青霉烯酶编码基因周围序列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旨在阐明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耐药特性和传播机制,明确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株在我国主要流行的克隆分型和携带KPC酶编码基因的转座元件。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部分。1.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研究利用Etest法测定12种抗生素对95株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发现95株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均显示出从低到高度的耐药性(MIC值为3->32mg/L);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均产生很高的耐药性;对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两种抗生素却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敏感和耐药,MIC值分别在0.38->32和1->256mg/L范围内变化。但是,这95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粘菌素和替加环素则均显示了较好的敏感性,MIC值范围52mg/L。2.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同源性研究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95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同源性和分子分型研究。PFGE分析结果发现95株肺炎克雷伯菌属于9个流行克隆株。其中,B、c和E克隆是我国产KPC-2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流行的克隆,分别在杭州、宁波、南京、合肥等多家医院流行。;MLST分型发现我国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序列型共7个,分别是ST11、ST15、ST23、ST349、ST351、ST438和ST439,分布在浙江、上海、江苏、安徽、河南等省市地区。在我国主要流行的序列型为ST11(61/95),和欧美国家主要流行的ST258仅有一个管家基因(tonB)的差别,属于同一个克隆复合体CC258,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同时发现有其他的序列型包括ST15和ST23等出现在同一家医院或地区,呈现局部流行的态势,需引起我国医院感染控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研究从95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挑选出14株分别代表不同ST型和不同地区的菌株,应用质粒抽提实验、接合实验、转化实验、Southern杂交等进行质粒同源性分析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定位研究。这14株菌株中,编码blaKPC基因的质粒均可成功转至受体菌,大小介于40-180kb之间,经HindⅢ内切酶酶切质粒表现出多样性。MLST和PFGE分型结果一致,ST11的8株细菌的PFGE分型结果的相似性>80%。3.超广谱p-内酰胺酶及质粒介导的AmpC酶基因型检测利用特异性引物,运用PCR方法扩增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质粒介导的AmpC酶编码基因,包括blaCTX-M, blaTEM, blaSHV,blaVEB和6组质粒介导的AmpC酶编码基因(MOX, CIT, DHA, ACC, EBC, FOX),并对PCR阳性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研究结果发现广谱p-内酰胺酶blaTEM-1出现在43株肺炎克雷伯菌中,而blaVEB未在任何一株细菌中检出。在61株序列型为ST11的菌株中,有38株细菌检测到超广谱p-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包括blaCTX-M-14或blasHV-12;5株细菌检测到质粒介导的AmpC酶编码基因blaDHA-1;其中有3株细菌同时检测到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质粒介导的AmpC酶编码基因。此外,在32株序列型为ST15,ST23,ST349,ST351和ST439的菌株中,有9株细菌检测到超广谱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blaCTX-M-3,blaCTX-M-14或blaSHV-12);17株细菌检测到质粒介导的AmpC酶编码基因blaDHA-1;其中有4株细菌同时检测到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质粒介导的AmpC酶编码基因。但是,在2株序列型为ST438的菌株中,未检测到任何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质粒介导的AmpC酶编码基因。4.KPC酶编码基因周围序列分析利用一系列特异性引物,运用PCR方法扩增KPC酶编码基因周围序列,对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我国曾报道KPC基因位于一个由Tn3转座子和Tn4401转座子共同整合而成的复杂结构上,这一结构包含Tn3转座酶基因、Tn3熔解酶基因、插入序列ISKpn8,blaKPC-2编码基因和部分ISKpn6序列。此外,我国产KPC酶细菌中KPC基因周围结构也存在两种变异型,变异1型和变异2型。变异1型结构发现在插入序列ISKpn8和blaKPC-2编码基因之间出现一段不完整的blaTEM基因编码序列;变异2型结构则没有发现Tn3转座酶基因和Tn3熔解酶基因编码序列。本研究中95株肺炎克雷伯菌中KPC酶编码基因序列与我国报道的该基因周围结构一致,仅有2070bp大小的结构和国外报道相似,包括KPC基因和部分ISKpn6序列。有33株细菌与原始结构一致,12株与变异1型结构一致,50株与变异2型结构一致。结论:1.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在体外药敏实验中,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对多粘菌素和替加环素显示了较好的药物敏感性,临床可以综合考虑病人临床表现及感染部位药物富集浓度来进行联合治疗。2.我国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流行的序列型为ST11,与世界流行的ST258同属克隆复合体CC258,呈现世界范围的大流行趋势,需引起各国医院感染控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3.碳青霉烯酶KPC-2的产生是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耐药的重要原因,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导致临床对多种抗生素耐药。4.我国产KPC酶菌株中KPC编码基因周围这种由2个转座子整合而成的复杂转移单元很好地揭示了国内KPC-2基因的传播途径以及遗传背景。

二、武汉市12家医院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量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武汉市12家医院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医院空调滤网积尘中耐药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全文缩写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1.4 技术路线
2 结果
    2.1 医院病房空调回风口滤网积尘中耐药菌检测结果
    2.2 滤网积尘中葡萄球菌、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测定结果
    2.3 滤网积尘中葡萄球菌、不动杆菌耐药表型测定结果
    2.4 滤网积尘中葡萄球菌、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与耐药性分析
3 讨论
    3.1 医院病房空调回风口过滤网积尘中耐药菌的污染
    3.2 滤网积尘中葡萄球菌和不动杆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
    3.3 滤网积尘中葡萄球菌和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3.4 滤网积尘中葡萄球菌和不动杆菌耐药性和生物膜形成能力之间的关系
4 结论
5 创新点
6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医院常见致病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2)碳青霉烯类敏感的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向CRKP变迁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着

(3)单中心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及相关基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2014年1月-2017年12月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变迁
    第1章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第2章 结果
        2.1 金黄色葡萄球菌占当年所有革兰氏阳性菌的构成比
        2.2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本分布
        2.3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
        2.4 2014年1月-2017年12月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变迁
    第3章 讨论
        3.1 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结果的讨论
        3.2 金黄色葡萄球菌标本分布的讨论
        3.3 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的讨论
第二部分 9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及相关基因分析
    第1章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统计软件WHONET5.6;SPSS24.0
        1.4 统计方法
    第2章 结果
        2.1 菌株来源及标本分布
        2.2 青霉素纸片扩散抑菌圈-边缘试验结果
        2.3 诱导性克林霉素耐药试验(纸片扩散法D-环试验)结果
        2.4 9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5 耐药基因PCR检测结果
        2.6 9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患儿临床资料比较
    第3章 讨论
        3.1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各类标本中分布情况结果的讨论
        3.2 青霉素纸片扩散抑菌圈-边缘试验结果的讨论
        3.3 诱导性克林霉素耐药试验(纸片扩散法D-环试验)结果的讨论
        3.4 9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讨论
        3.5 耐药基因结果的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4)武汉城市湖泊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污染特征与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抗生素概述
        1.1.1 简介与使用状况
        1.1.2 污染来源与归趋
        1.1.3 污染现状与生态风险
    1.2 抗生素抗性基因概述
        1.2.1 简介与抗性机制
        1.2.2 来源与传播扩散
        1.2.3 污染现状与潜在风险
    1.3 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样品采集与保存
    2.3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2.3.1 实验材料
        2.3.2 实验仪器
        2.3.3 实验试剂
        2.3.4 缓冲液、培养基配制
    2.4 抗生素分析方法
        2.4.1 样品前处理
        2.4.2 UPLC-MS/MS检测条件
        2.4.3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2.5 理化指标分析方法
    2.6 抗生素抗性基因分析方法
        2.6.1 样品DNA提取
        2.6.2 常规PCR扩增
        2.6.3 标准质粒构建
        2.6.4 实时荧光定量PCR
        2.6.5 高通量荧光定量PCR系统分析
    2.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第三章 武汉城市湖泊抗生素污染状况
    3.1 城市湖泊水体中抗生素污染状况
        3.1.1 水体中抗生素的浓度水平
        3.1.2 水体中抗生素的时空分布特征
    3.2 城市湖泊底泥中抗生素污染状况
        3.2.1 底泥中抗生素的浓度水平
        3.2.2 底泥中抗生素的时空分布特征
    3.3 抗生素相关性分析
        3.3.1 水体与底泥之间相关性分析
        3.3.2 抗生素与水质指标之间相关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武汉城市湖泊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状况
    4.1 城市湖泊抗性基因的污染特征
        4.1.1 抗性基因的定性检测
        4.1.2 抗性基因的丰度水平
    4.2 高通量荧光定量PCR系统分析
    4.3 整合子与抗性基因的相关性分析
    4.4 水质指标、抗生素残留对抗性基因丰度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武汉城市湖泊抗生素污染风险评价
    5.1 抗生素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5.2 湖泊水体中抗生素的生态风险评价
    5.3 湖泊底泥中抗生素的生态风险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5)某医院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耐药性及基因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试剂和耗材
    1.2 菌株来源
    1.3 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1.4 产ESBLs菌株检测
    1.5 ESBLs基因型检测
    1.6 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 结果
    2.1 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情况
    2.2 大肠埃希菌及ESBLs菌株分布情况
    2.3 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
    2.4 大肠埃希菌ESBLs基因型检测结果
    2.5 携带CTX-M基因的大肠埃希菌来源及药敏结果
第三章 讨论
    3.1 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及分布
    3.2 大肠埃希菌及产ESBLs菌株耐药情况分析
    3.3 大肠埃希菌ESBLs基因型分析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CCmec分型及耐药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菌株来源
        1.1.2CA-MRSA的诊断
        1.1.3抗菌药物
        1.1.4主要试剂和仪器
    1.2方法
        1.2.1细菌培养与鉴定
        1.2.2药敏试验
        1.2.3基因检测
        (1)细菌DNA模板制备
        (2)MRSA分离株的多重PCR鉴定
        (3)MRSA分离株的SCCmec分型多重PCR反应
        (4)SSCmecⅣ型MRSA的亚型多重PCR鉴定
    1.3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金黄色葡萄球菌和CA-MRSA的分离情况
    2.2MSSA与CA-MRSA的药敏结果比较
    2.3不同SCCmec基因型的药敏结果
    2.4CA-MRSA的耐药模式
3讨论

(7)武汉市32家医院2010~2012年抗菌基本药物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各年抗菌基本药物销售金额和DDDs值
    2.2 各年抗菌基本药物B/A值和DDC值统计
    2.3 武汉市医院抗菌基本药物前17名情况
3 讨论

(8)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门诊患者用药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理论和方法学基础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研究的方法学基础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部分 门诊患者用药情况
    一、门诊患者基本特征
    二、门诊患者处方张数分析
    三、门诊患者用药个数分析
    四、门诊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
    五、门诊患者激素使用情况
    六、门诊患者注射用药情况
    七、门诊患者药品费用
第四部分 常见病用药情况
    一、门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用药情况
        1、门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基本特征
        2、门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用药种数分析
        3、门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注射类用药情况
        4、门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处方费用分析
        5、门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
        6、门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激素使用情况
        7、门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
    二、门诊 5 岁以下儿童腹泻患者用药情况
        1、门诊 5 岁以下儿童腹泻患者基本特征
        2、门诊 5 岁以下儿童腹泻患者用药种数分析
        3、门诊 5 岁以下儿童腹泻患者注射用药情况
        4、门诊 5 岁以下儿童腹泻患者药品费用
        5、门诊 5 岁以下儿童腹泻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
        6、门诊 5 岁以下儿童腹泻患者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
    三、门诊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
        1、门诊高血压患者基本特征
        2、门诊高血压患者用药个数分析
        3、门诊高血压患者药品费用
        4、门诊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
    四、门诊糖尿病患者用药情况
        1、门诊糖尿病患者基本特征
        2、门诊糖尿病患者用药种类
        3、门诊糖尿病患者药品费用
        4、门诊糖尿病患者抗糖尿病药使用情况
第五部分 讨论
    一、门诊处方用药指标与合理水平尚有差距
    二、医生职称和患者付费方式对处方行为有明显影响
    三、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存在过度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现象
    四、小儿腹泻、高血压和糖尿病治疗基本符合临床治疗指南
    五、其他
第六部分 总结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三、研究的创新性
    四、研究不足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变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1.2 菌株鉴定
    1.3 药敏试验及判断标准
    1.4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铜绿假单胞菌分布
    2.2 药敏结果
3 讨论
    3.1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常见致病菌
    3.2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
    3.3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

(10)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分子分型及传播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目录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步骤
第一部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表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同源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超广谱B-内酰胺酶及质粒介导的AMPC酶基因型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四部分 KPC酶编码基因周围序列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四、武汉市12家医院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量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医院空调滤网积尘中耐药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研究[D]. 陈琪.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2]碳青霉烯类敏感的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向CRKP变迁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D]. 李友玲. 三峡大学, 2020(06)
  • [3]单中心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及相关基因分析[D]. 闵亮. 南昌大学, 2019(01)
  • [4]武汉城市湖泊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污染特征与风险评价[D]. 肖鑫鑫. 武汉大学, 2019(06)
  • [5]某医院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耐药性及基因型分析[D]. 王淑凤. 青岛大学, 2016(04)
  • [6]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CCmec分型及耐药性研究[J]. 刘小丽,王斌,江元山,梁建生,袁红,周燕飞,张丽华,杨志兵,夏志忠,许慧琼.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5(03)
  • [7]武汉市32家医院2010~2012年抗菌基本药物应用分析[J]. 马旭东,黄堃. 医药导报, 2013(11)
  • [8]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门诊患者用药情况分析[D]. 涂晓晨. 华中科技大学, 2013(12)
  • [9]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变迁分析[J]. 张鸿,申建维,孙秀琴,徐国鹏,吴汉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02)
  • [10]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分子分型及传播机制研究[D]. 齐艳. 浙江大学, 2012(10)

标签:;  ;  ;  ;  ;  

武汉市12家医院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量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