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70123196711231034 250000
摘要: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未来建筑的使用状况和使用寿命,而大体积混凝土的建设是整体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影响因素。所以,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必须对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和浇筑施工进行有效的控制,实施可行的科学的施工技术进行改善和管理,尽量减少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问题,以保证国家,企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
引言
随着国家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现代化建筑施工技术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其中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技术也在实施不断的革新和完善。在目前浇筑混凝土的时候,怎样避免裂缝的发生是施工建造范围重视的热点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影响到建筑物应用安全性的关键问题。所以,要使用最大程度优化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的方法是减少发生质量问题的主要保证。
1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问题
1.1内外温差太大容易出现温差裂缝
经常混凝土会出现裂缝,关键因素是在于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的温差太大导致的,它的根本因素是因为水泥水化热导致混凝土内部与混凝土表面的温差太大,显然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而言就更容易程序这种事故了。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构造,经常要求一次性整体地浇筑,在浇筑完成之后,水泥就会由于水化而导致水化热,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的体积相对大,所以就会导致在其内部的水泥水化热聚集不容易散发出去,从而迫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相对其内部温度而言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就散热比较快,从而导致表面与内部的温度相对差,就让混凝土表面形成拉应力,内部形成压应力,这时就会在混凝土的表面形成裂缝。
1.2降温与干燥收缩易产生收缩裂缝
混凝土的形成过程需要经历散热与硬化,过程中混凝土可能出现收缩。散热阶段:混凝土内部温度上升至最大值后会出现水泥水化现象,该过程将消耗大量水分,使得混凝土出现温度下降现象,同时凝胶孔液面降至弯月型,此时混凝土的体积相应缩小,产生降温收缩;干燥收缩: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主要采取泵送方式,带来较多的游离水分,当混凝土进入硬化阶段时,游离水分蒸发,造成水分补充不足,从而形成干燥收缩。两种收缩方式叠加,产生拉应力,使得原本处在约束状态下的混凝土结构建筑产生不规则裂缝。在裂缝出现的初期,拉应力多集中于一点,后期随着力度不断增强,裂缝也随之变长、变宽。
1.3水化吸热引起的裂缝
在混凝土凝结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水化吸热时间很快而使得表面在短时间内失去大量水分,从而产生裂缝。混凝土在终凝开始时强度很小或者根本没有,此时受到外界高温或者强风环境的影响使得混凝土表面水分迅速散失,混凝土结构持续收缩、体积减少;这种内部收缩力对混凝土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但混凝土自身强度不够并不能很好地抵抗这些压力,最终裂缝出现。
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在建筑施工中的技术分析
2.1控制温度裂缝措施
合理选择配合比: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的过程中,需要相关技术人员严格控制砂、石级配以及含泥量的配合比,并在实际的配制过程中适当的加入定量的减水剂(粉煤灰)。相关的工程实践显示,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加强对于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以及选择,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水泥用量以及水化热程度的降低,并由此推动混凝土的强度、和易性以及可泵性的提高。及时掌握混凝土温度动态变化。在施工过程中,除了上述的措施之外,还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于混凝土温度的动态监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加强对于测温点的埋设,并以此为基础推动相关记录工作的开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相关工作开展的谷草中,之所以加强对于混凝土温度动态变化的监察,主要是加强对于混凝土内部的高温与表面温度的掌握,继而由此采取恰当的温控措施,带动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提升。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此外,为了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问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加强对于混凝土入模温度的控制。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有效的实现对于浇筑温度的降低,需要相关的技术作业人员采用低温水、砂表面覆盖等方法。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对于混凝土运输时间的缩短,并将混凝土的初凝时间逐渐延长到5小时以上。再者就是在进行浇筑的过程中,需要逐渐减缓浇筑的速度,继而由此提升混凝土热量散发的速度,实现水化热峰值出现的延迟,防止因温度过高而出现了混凝土表面高温状况。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技术人员将混凝土入模的温度控制在18摄氏度以下。控制拆模时间。在进行混凝土拆模的过程中,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加强对于相关温度的测量以及监控。
2.2原材料选择
大体积混凝土在原料的选择上,水泥应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粉煤灰水泥,因为其能够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的温升,进而对混凝土温度应力的优化控制予以有效实现。如选用强度等级合适的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就能够较好的对水化热进行有效降低,从而有效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升。同时,为减少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可以在配制混凝土的过程中掺加减水剂、粉煤灰或矿渣粉。骨料选择粗骨料要用连续级配,细骨料选择中砂。如果选择混凝土泵输送浇筑,化学外加剂可以掺加泵送剂,混凝土在输送过程中,要做好保湿降温工作。
2.3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在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中,可以选用水化热低的矿渣水泥或地热水泥。大量掺入I级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最高产量可占胶凝材料总量的50%。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是增加混凝土可泵性及节约水泥的常用方法。
2.4大体积混凝土具体施工浇筑技术
(1)在建筑项目中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常常使用的方法有推移式连续浇筑与分层浇筑法。同时,为了在浇筑的时候不出现施工缝,则在混凝土铺摊时,摊铺厚度要依据混凝土和易性和振捣器的作用深度来确定;使用泵送混凝土拌合料时,要控制在600mm以下的铺摊厚度,而使用非泵送时,不能大于400mm的铺摊厚度。
(2)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的单位体积中的水泥用量相对少,需要掺加粉煤灰等,同时在搅拌混凝土时,搅拌时间要合理地延长,要控制在30min左右,保证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平均搅拌,确保有相对好和易性的混凝土拌合物。
(3)混凝土拌合料浇筑时,第二层浇筑要在第一层浇筑的混凝土没有进行初凝的情况下进行,然后实施逐层连续的浇筑混凝土,直到结束浇筑。
2.5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养护工作
混凝土浇筑施工后,一定要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混凝土养护工作的质量,不仅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和抗裂能力,还影响着混凝土的工程施工质量。大体积混凝土由于体积较大,内部水化热释放量大,因此在养护中要做好混凝土表面温度的控制。为了避免内外温差造成混凝土养护质量不足,可以采用表面洒水后覆盖塑料薄膜,并在外层覆盖保温材料的方法来对混凝土进行保温,降低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温差。当中午气温较高时,要及时将保温材料撤下,并均匀洒水,在提高混凝土表面湿润度的同时,为混凝土降温。混凝土初凝时,需要进行人工挤压工作,防止面层出现粉尘,降低混凝土塑性收缩率。
结束语
现如今,在时代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背景之下,我们国家的建筑行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之下,为了可以更好的顺应这个时代发展的趋势,更好的推动我们国家高层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相应的部门也在慢慢的强化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在相应的施工技术的进一步落实到位及发展。我们国家建筑行业势必可以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加大了建筑行业在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方面良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郑春田.大体积混凝土场平施工要点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19)
[2]王涛.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裂缝控制[J].哈尔滨铁道科技.2018(02)
[3]王俊海.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J].居舍.2018(12)
论文作者:方林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6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水化论文; 裂缝论文; 温度论文; 过程中论文; 水泥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2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