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在辽宁省文明行业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摘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辽宁省论文,会上论文,提高到论文,精神文明建设论文,经验交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自觉性、责任感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以来,全省各系统、各行业、各单位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加大力度,健全机制,广泛开展各项创建活动,全省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收到明显效果。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注重抓创新,在制度和机制建设上有新突破。全省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重点,广泛推行了“承诺制”、“信誉制”和“公示制”。推行“三制”,贴近行业建设和社会生活实际,着眼提高职工素质,倡导行业文明新风,促进了干部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促进了服务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内部管理和社会监督的加强,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机制,推动了行业建设与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二是注重办实事求实效,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上有新成果。各行各业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的着眼点,放在坚持解决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上,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使服务观念进一步转变,服务功能进一步发挥,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
三是注重抓管理,在职工队伍建设上有新经验。近两年,各单位在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注重提高职工素质,抓好队伍建设。有的重视抓职工思想教育,打好思想基础;有的重视抓好养成教育,在职业活动中培育职业品格;有的重视抓好机制建设,结合行业特点,建立组织领导机制、教育培训机制、监督检查机制、奖惩激励机制;有的重视抓规范化服务,建立健全职业道德规范和岗位服务规范等,有效地提高了干部职工素质。
四是注重抓普及,在整体水平上有新发展。我们按照抓好典型全面推广的思路,在创建文明行业活动中,注意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先后推出了197个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示范点, 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有效地调动起了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在全省形成创建文明行业的热潮。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工商、税务、建设、邮电等近30个系统、70余个行业基本实现了全系统、全行业全面推行“三制”,省直机关也开始推行“三制”,有力地推动了行业和机关建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全省文明行业建设的经验充分说明,搞好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6 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与业务工作的关系。通过抓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促进业务工作的开展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抓好了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就有信誉、质量、效率,也就有效益,这就是两个文明的统一,两个效益的统一。二是正确处理班子、队伍建设与文明行业建设的关系。创建文明行业首先要抓班子、抓队伍。要建设一个一流的班子、文明的班子来带出一流的队伍,创造一流的业绩。要以人为本,也就是我们提出的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三是正确处理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风气建设的关系。党风廉政建设是基础,只有建设一个有好的党风、廉政勤政的领导班子和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才能带出好的行业风气。四是正确处理管理与教育的关系。加强思想教育,业务技术教育,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这是基础。但是,必须加强管理,管理也是教育。教育是软管理,管理是硬教育,两者必须相辅相成。五是正确处理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我们既要加强软件建设,搞好思想教育、规章制度这些软件建设,同时,要逐步加强硬件建设,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水平,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加强硬件建设是很重要的。六是正确处理发扬传统与改革创新的关系。我们既要坚持过去那些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也要不断改革创新,不论是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还是管理的方式、方法,都要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创新。
我们各级领导,特别是各系统、各行业、各部门的领导,对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我们一定要站在时代高度,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不仅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原则,而且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深刻认识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迫切需要,对于改善社会风气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要逐步建立起新型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生活环境、健康的社会风尚。要深刻认识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尤其是那些窗口行业和执法部门,直接面向社会、面向群众,我们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威信。因此,各级领导对抓好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能有丝毫的满足和放松,要进一步增强自觉性和责任感,切实把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来。
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全省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坚持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深入推行“三制”和创建文明行业为载体,巩固提高,辐射延伸,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大力加强班子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建设,大力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不断改进服务条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增强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法制意识、创新意识,树立行业文明、廉洁、公仆、高效新形象,开创全省文明行业建设新局面。
根据这个指导思想,做好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点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必须坚持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的原则。经济建设是我们党的中心工作,改革、发展、稳定是我们党的工作大局。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这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做到经济建设中去,做到本系统、本行业、本单位具体工作中去,不能离开经济建设、业务工作另搞一套,要努力克服“两层皮”现象。事实证明,精神文明建设搞上去了,对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本单位业务工作是有极大促进作用的。
2.必须坚持着力为广大群众办实事的原则。为广大群众多办实事,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是精神文明建设生命力之所在。要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这样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受到群众的欢迎,广大群众就有了参与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热情。如果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不能实实在在地给广大人民群众解决问题,你的工作点子再多、形式再新颖,最终也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必须把工作的立足点定位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实际问题上,自觉摆正服务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改善服务环境,增加服务功能,提高服务和执法水平。
3.必须坚持注重提高干部职工素质的原则。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广大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四有”新人。行业的生存、发展要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靠高素质的人来加以实现,因此“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是我们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的重要目标。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开展各种活动,搞好各项硬件建设,但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抓好职工队伍建设。要处理好抓硬件与抓软件的关系,外塑形象与内强素质的关系,抓管理与抓教育的关系,注重引导职工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建设高尚的职业道德,形成严格的职业纪律,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要提高职工素质必须体现群众性的特点,吸引更多的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各项创建活动,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造就一支有较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保证行业发展和业务工作的顺利实现,推动行业全面建设与发展。
4.必须坚持重在建设的原则。重在建设,反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和要求,是我们开展各项创建活动必须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我们脚踏实地,狠抓落实,务求实效,走出一条新路子。重在建设就要以立为本,一切着眼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抓基层、打基础,抓好制度建设、设施建设、环境建设,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重在建设就要不断创新,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不断推动本单位的创建活动。我们提倡创新,不是号召换镜头、刮阵风,而是要求在确定主题,选准载体的情况下,不断巩固、充实、提高。重在建设就要注重落实,只有在落实上下功夫、花气力,不断开拓新途径,精神文明建设才能由虚变实,由软变硬。
三、全省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是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着力提高职工素质。这是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提高社会服务质量的重要前提,是克服当前各种困难,夺取改革、发展新成果的重要保证。要组织广大职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深入学习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抓住机遇,知难而进,团结一致,艰苦奋斗。要引导职工正确分析和把握形势,既要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要正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既要看到国际大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世界发生大转折带来的机遇。要组织广大职工围绕迎接建国五十周年,迎接澳门回归,迎接新世纪到来,大力开展以“百年兴衰”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要引导职工把激发出的爱国主义热情落实到做好本职工作上来,为发展经济、保持稳定做贡献。要组织广大职工深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坚持不懈地抓职工素质教育,抓养成教育,抓技能培训,抓作风转变,在市场经济的考验面前树立行业新形象。全省各行业都要广泛开展“敬业、创优、树形象”活动。倡导职工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克服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陈腐的价值观;倡导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克服和抵制利用职权和职业谋取私利的不道德的职业行为;倡导树立严格的职业纪律观念,克服和抵制散漫、怠惰的小生产者习气;倡导树立精湛的职业技能是实现人生价值基本手段的观念,克服和抵制粗放作业、粗放经营、低效率、低效益的旧观念。以崇高的敬业精神激励职工自觉地创造优质服务、优质产品、优美环境、优化管理,树立行业新形象。
二是继续深入推行“三制”,抓好行业规范管理。要把推行“三制”工作引向深入,力争使更多的行业全面推行“三制”。社会服务承诺制要由窗口服务行业向社会服务行业延伸,深入解决诚信服务、便民服务、规范服务等问题。生产经营信誉制要由商品营销领域向产品生产领域延伸,深入解决商品质量、社会信誉、守法经营等问题。行政执法公示制要由执法执纪部门向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部门延伸,深入解决秉公执法、文明执法、高效执法等问题,逐步把全省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纳入规范、有序的机制管理的轨道。
三是要抓好行风建设,提高社会服务质量。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要以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这是行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形成与发展“为人民服务、对社会负责”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的迫切需要,是群众的呼声,是社会稳定的保障。尤其是在目前,在我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增多、再就业困难较大的情况下,为党、为国、为民分忧,是各行各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提高自觉性,增强紧迫感,心系群众,多办实事,让群众高兴,让群众满意,让群众放心。
四、加强领导,切实把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各级领导,特别是各系统、各行业和各单位的主要领导,一定要把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摆到重要位置。要认真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真正做到两个文明建设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落实。要明确领导责任,各个单位一把手要对本单位精神文明建设负总责,亲自抓。要完善领导体制,明确工作责任,哪项工作谁负责,谁来做,做到什么程度都要清清楚楚,不能含含糊糊。要解决有人管事、有人干事的问题,克服无人负责、推诿扯皮现象。要加强检查监督,工作任务部署后,领导要经常检查监督,工作要有始有终,不能光部署不检查。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基层群众做到的,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要严格考核奖惩,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要尽可能量化,尽可能具体化,以便于考核。好的要奖励、要表彰,差的要批评、要检讨。要善于运用奖惩机制,增强工作活力。
加强领导要有一种务实求实的作风。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要突出一个“实”字,明确目标要实,要符合本单位发展水平,符合干部职工思想水平,不能太虚。制定措施要实,本系统、本单位、本行业、本部门精神文明建设要解决什么问题,有一些什么措施,都要实实在在。工作要实,不能目标确定了,规划有了,工作却不落实,形成一纸空文,这样时间一长,群众就不买帐了。
加强领导还要抓好典型引路和群众监督工作。典型引路是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重要工作方法,同时,重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如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作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文明行业建设活动等办法,这样力求社会公认,群众满意,又防止扰民、劳民,确保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科学、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