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经营者职业化深化国有商业改革_经营者集中论文

加快经营者职业化深化国有商业改革_经营者集中论文

加速经营者职业化 推进国有商业深化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营者论文,深化改革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买方市场格局的初步建立,国有商业显示出改革乏力和改革效应弱化,发展日显艰难。如何把商业企业改革和发展推向前进,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深化国有商业改革、构建新的发展基础,关键之一在于如何加快实现经营者职业化。实现经营者职业化,不是个别企业或个别企业家的努力所能实现的,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社会共同努力推进的结果。因此,推进经营者职业化,既需要有健康的社会心理作基础保障,也需要创造社会外部条件来推进,更需要国有商业自觉创造条件来逐步实现。

一、加速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伦理,建立、健全经营者职业化的社会心理基础

经营者职业化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企业经营活动是一种科学的、专业性较强的社会职业,有其专业化的职业体系与行为规范,其职业标准和工作成就被社会广泛认同;其二,具有职业资格的职业经营者,将其工作视为职业生命,有相应的社会角色标准与社会压力约束,在社会选择机制作用下,不仅追求物质利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职业文化与职业精神,并以此激发经营者的创造智慧与全部献身精神。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社会经济发展有实现经营者职业化的必然要求,但尚未形成稳定的职业化经营者阶层及其产生机制。为此,加速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伦理,形成稳定的社会心理与伦理支持,是推进经营者职业化的社会基础。市场伦理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支配和指导、调节人们市场行为的价值观念体系。其作用主要集中体现在评价、指导、调节、促进或约束人们的市场行为。市场伦理在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一般而言,市场伦理的内容包括社会对职业经营行为的价值要求与期望和职业经营者对社会的责任及其实现社会期望的程度两个方面。具体说来,市场伦理的内容有:

1.全面、准确地认清管理的价值,并成为公民的价值观念。职业经营者在管理中发挥作用的程度取决于社会成员对管理价值的认识,及产生的行为推动力。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管理是生产的第四要素,其作用与价值是对企业物质要素(资本、劳动力、土地等)的潜力起着放大或缩小的作用。管理是企业创造利润的源泉之一,管理所创造的利润表现为一个价值增量,即超过全社会物质要素所创造的平均利润额的增加额。

2.重视经营风险与经营创新。经营风险与经营创新是经营者职业化的本质特征与生命力。企业经营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一般没有固定的、普遍成功的行为模式,而是需要经营者运用有关管理理论、方法及个人经验,根据企业经营活动的特点创造性地采取行动。在创造性经营活动中,有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和经营风险。这种经营风险是职业经营者所必须付出的经营成本,也是社会评价经营者工作成绩时考虑其风险收益的依据。

3.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的根本目的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但是,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是以社会利益的不断增长为前提的。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与协调,在于经营者能否勇敢地承担社会责任。作为职业化的经营者,其社会责任包括:①对企业所有者应承担的责任,即最合理地实现所有者对投资利益的追求。它是职业经营者社会责任的核心。②对顾客承担的责任,即有效地引导企业资源转化为满足顾客需要的商品或劳务。③对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即一方面认真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方针、政策,另一方面积极扩大对政府的财政贡献。④对企业职工承担的责任。即通过创造性工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不断提高职工获取收益的能力,并提供相应的社会福利保障。⑤对社区环境应承担的责任。即企业的经营活动有利于改善社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职业经营者通过履行其社会责任,在实践中向社会表明其职业存在的价值,这也是职业经营者获得社会认可的前提。

4.社会认可。对经营者这一职业的认可,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公正的评价,是实现经营者职业化的基本动力。社会对经营者职业的认可包括能力认可、利益认可与社会监督三个方面。所谓能力认可,就是要对经营者的资格进行权威性认定与评价。其中最根本的有经营者个人的基本素质、责任能力、个人特质及发展潜力等。职业经营者的资格一般由有关政府部门会同相关行业组织根据其工作经验和知识考核来共同认可。所谓利益认可,就是经营者的努力必须得到相应的利益回报。其中包括正常的工作收入和风险收入两部分。对经营者的利益认可一般通过市场化方式来实现。所谓社会监督,就是以规范化的方式接受社会监督。至于个人的工作方法、工作技巧根据特定的要求在特定的范围接受有关部门的专业监督。

二、强化经营者职业化基础,积极推进经营者职业化

积极推进经营者职业化,必须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从实践来看,经营者职业化基础包括经营者职业体系和理性管理。

1.经营者职业体系。它是推进经营者职业化的根本,其核心内容有:①企业的经营活动有其相应的理论、原则、方法;经营者构成一个专业性极强的社会群体;有着系统的职业规范;而且,这种职业体系与职业规范被社会广泛认同。②职业经营者有特定的社会职业标准与要求,它构成职业经营阶层的社会约束机制。③职业经营者有其独特的行为目标,即根据决策者要求最大限度地追求经营效率与经济效益。④职业经营者有其特定的追求,即在重视物质利益的同时,更重视其职业文化与职业精神,并以此作为激发其智慧与献身精神的内在动力。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职业经营者逐步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

2.强化理性管理。理性管理是以理性观念为指导思想的经营管理者,根据企业经济活动内在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本质要求,以行为结果最大化为目标导向,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所遵循的管理理念和思维方法。①明确利益主体。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经济利益是最根本的行为推动力,企业与个人是利益的直接主体。在企业职工利益结构中,包括经营者利益和一般职工利益两部分。由于经营者在经济活动中对企业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将企业经营者作为特殊的利益主体加以明确,有利于优化企业行为动力。同时,在强调经营者作为利益主体时,必须与一般职工的利益关系相互协调,以便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形成合理的利益动力结构。②科学地设立企业内部岗位。科学、合理的职业岗位是职业经营者发挥作用所必须的组织保证。企业岗位的设置必须有利于经营者作用的发挥。即:科学设置企业组织机构。在设置企业组织机构前,运用科学的方法理性地揭示企业物质要素结合的内在的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按照系统理论与整合原理的要求,将企业内部的有关职能进行分解、综合,根据职能、功能最大化设计职能岗位;建立标准化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规范、工作制度,使每个经营管理者的工作相互衔接、有机协调。③强化经营者的理性行为。根据企业内部科学管理和生产组合标准化的要求,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系统的训练,使其逐步形成正确的职业心理、职业习惯、职业道德,最终将企业各级经营者的理性行为纳入企业经营活动系统之中。

三、优化社会评价环境,加速企业经营者形成

为了加速职业化经营者队伍的形成,全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为其创造相应的条件。

1.制定、完善有关保护职业经营者行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其中主要包括职业经营者资格确认的法规与权威性程序、经营者行为保护与劳动成果认可、经营者活动监督、对经营者行为的奖惩等。

2.经营者实现其能力的机会选择。通过合理方式,使经营者得到最恰当的工作机会,是职业经营者充分发挥其作用的物质前提。我国应该借鉴国外选择、使用经营管理者的方法,结合本国的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经营者工作机会选择机制与制度。具体方法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必须体现机会均等、平等竞争的原则。

3.科学认可职业经营者的劳动成果,给予有效的行为激励。经营者的工作质量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如何对经营者的工作科学、合理地评价与认可,成为经营者职业化是否成功的关键。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行业组织应制定相应的评价程序与执行细则,并将有关内容数量化,以权威性的评价方法,评价程序来认可职业经营者的工作,有效激励经营者的行为。

4.探索职业经营者的培养方法,不断提高职业经营者的素质。经营者培养方法与途径很多,有企业内部培养、行业内部培养、社会综合培养等。选择何种培养方法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其关键在于有一个公认的社会职业培养标准和质量鉴定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借鉴国外培养职业经营者的经验和方法,建立我国职业经营者培训体系与培训内容,从根本促进我国高素质职业经营者的形成。

标签:;  ;  

加快经营者职业化深化国有商业改革_经营者集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