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建筑的传承和保护分析论文_徐垒

乡土建筑的传承和保护分析论文_徐垒

果核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 200051

摘要:乡土建筑是融入了当地风土和大众意识的传统民居,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他不仅是建筑文化历史的结晶,也同样承载着我国的民族文化价值,具有重要的遗产价值,广义上可以指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随着现代化工业的逐渐开展,乡土建筑正在消失,本文就将从如何传承与保护乡土建筑方面分析。

关键词:乡土建筑;传承;保护

1乡土建筑相关概念

1.1传统村落与普通村落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村落未被要求保护和发展规划,未被列入传统村落,是不具有鲜明特色的自然村落,拒不完全统计,我国大概1.2万个具有传统性质的村落,但是,被列为传统村落只有1561个。

传统村落与普通村落,一般有几点不同,首先是村落特点,传统村落有着更为鲜明的村落特色,传统村落有一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一般村落的规划选址,建筑风貌,建筑环境等都保存完整,而且历史沿革脉络清晰。在整体的村落建筑中,传统建筑的规模,稀缺度以及丰富性都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周围环境也保存较为完整,建筑的材料,造型,结构都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具有美学价值,传承了传统的技艺。而普通村落,村落特色具有乡土特色,但是这些特色在村落的发展中容易遭到破坏,对于传统的建筑保存较差,整体村落建中混杂着新建筑与旧建筑,村庄风貌不完整。

其次是,村落的现状,其实传统村落和普通村落都保留有大量的历史记忆,乡约乡规,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而且都包含着传统乡村的生活,生产方式,二者也都有相同的处境,在面对传承和发展的挑战中,虽然村落中的生活独具情怀,但是却满足不了现代化的生活需求,人们对现代化的诉求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谋求生活,导致了传统村落中的生产生活方式土崩瓦解,需要建设现代乡村社区,改善条件。

最后,是村落的发展目标和方式,对于传统村落和普通村落来讲,两者的发展方式不尽相同,由于传统的村落保持了村落的完整与延续性,并且在有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人们积极开展旅游事业,鼓励利用文化遗产带动地区发展,同时也有着完善的规划和管理机制,但是普通的村落并没有所谓的特色,所以不能发展旅游事业,因此,只能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建立现代乡村社区,提高生活质量,目前的发展方式只有特色民宿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在发展中也不丧失地域特色。

1.2民居与乡土建筑

乡土的本意,其实就是国内的或者本土的,一般对于乡土建筑的定义是指社区自己建造房屋的一种传统和自然的方式,基本表现出了一个社会文化,体现出了世界文化多样性,而民居指的是民间的居住建筑,一般是为了区别于现代的建筑,凸显它的历史性,一般的研究范围是近代或古代的传统民宅。

乡土建筑以及民居两者的描述侧重点不一样,一般民居指的是民间的,具有居住功能的,而乡土建筑其实不止包括居住建筑,也包括周围的环境,在整体上是承载着文化的,乡土建筑的包含范围更广,内容更加丰富。

2乡土建筑具有重要的遗产价值

要保护乡土建筑就必须要明白为什么要保护,由于乡土建筑是适应自然环境,反映人文气息的,是乡土社会长久以来思想和智慧的结晶。

首先,乡土建筑的建筑本身具有科学价值,他是对于当地的建筑技术水平的体现,乡土建筑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处于不断发展中,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建筑技术和水平是很好的体现,一般研究乡土建筑对于现代化的城镇规划以及设计都有着很好的启发与借鉴作用。

其次,乡土建筑具有适用价值,这是乡土建筑的功能价值,一般乡土建筑是当地的居民利用自然资源,对当地的环境进行整合而建设的,是当地自然和人文的一种体现,从形式上,适应了当地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从材料上就地取材,例如我国南方地区的建筑,有吊脚楼和干栏式的建筑,这些就是为了适应当地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崎岖不平,就地取材,适应地理环境而建设的乡土建筑,在我国的北方一般气候寒冷干燥,像是陕北地区就会建设窑洞,很好的适应当地的环境,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差异从建筑上就体现出来了,同时建筑的形式也与当地的生活环境有关,像是草原的牧民,一般居住易于拆卸易于建造的蒙古包,这样就适应了季节流动的生活,而南方的一些渔民一年四季生活在水上,他们的家就是渔船。

然后,从审美角度来看,乡土建筑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在乡土建筑中无论从建筑的特色,建筑的设计以及技巧上,都不乏有建筑精品,值得后人借鉴与学习,一座好的建筑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具有后人无法企及的建筑技术。

最后,从文化角度看,乡土建筑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对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在建筑风格上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它是时代精神的缩影,传承着民族文化,例如鄂春族的树皮屋,蒙古族的蒙古包,贵州地区的石板房等,都是具有当地的民族风俗文化,适应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目前乡土建筑保护面临的问题

在进行乡村建设过程中,大部分的建设者认知上存在误区,他们进行新农村建设,对乡土建筑进行复健,但是却破坏了传统的文化特征,影响了乡土建筑中的历史格局。

3.1缺乏责任意识

在进行乡土建筑保护的过程中,当地的居民缺乏责任意识,认为保护乡土建筑是政府的事情,忽略了自己的主体地位,而且当地的居民认为乡土建筑中的一些木质建筑防护能力较差,同时这些建筑的修复也比较困难,所以就会放弃对乡土建筑中的木质建筑的保护,而推行水泥建筑。

3.2缺乏专业保护技艺

在乡土建筑的修复中如果缺乏专业的保护技艺,会对建筑造成再次伤害,在进行乡土建筑的保护工作中,没有专业的指导,只能以追求完整进行修复,将现代化技术片面的应用在修复中,会使乡土建筑失去最原始,最真实的状态,造成二次破坏。

3.3工业化发展冲击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下,大量的城市边缘呈现郊区化,乡村景观城镇化趋势,而且乡村边缘有大量的建筑凸起,许多乡村聚落景观遭到破坏,同时由于工业化浪潮,农村人口走进城市,在农村出现空巢现象,只剩下老人和小孩留守,许多乡土建筑无人照管,年久失修,或者有的更新被中断。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部分政府为了面子工程而将原来富有文化气息的建筑推倒重建,将原本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建筑生硬的图纸化,这样的形势下,原有的科学村乡村发展规划缺失,乡土建筑自然更新的活力也被中断了。

4乡土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4.1生态意识的传承

建筑建造的关键其实是气候因素,在进行乡土建设中,能工巧匠都能够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因地制宜的建造建筑,在寒冷的地方,建筑师们可以采用材料的导热性和太阳的热能来增强阳光照射,同时可以采用遮蔽的手段抵御寒风的侵袭,在炎热的地方会增加室内的空气流动,防止太阳光线照射等方法,来保证日夜的温度,我国土地广袤,所以各地的居民建筑都有当地的特色,例如华北的四合院,庭院内安静,分区明确,具有采光,遮阳,防沙的功能,像是黄土高原的窑洞,西藏的碉房,内蒙的蒙古包等,都与当地自然环境有机和谐,每一处的建筑都是当地的气候文化以及周围的环境平衡协调而形成的,对民居的深入研究和实际经验的应用,都是可以为现在的建筑设计提供思路与方案的。

4.2建筑材料的换位思考

其实对于我国的建筑,不管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建筑材料本质并无差别,主要是在于观念的选择和加工工具的不同,我们现在对于建筑的设计强调的是避免雷同,因此,就要做到利用旧的材料采用新的方法,不要限定自己的思维状态,将传统的材料和加工方法换位思考,建立新的联系,对于传统的建筑材料一般都是来源于大自然,农业文明的建筑发展成为一种材料加工方式,也就是工艺,这种工艺,因地域文化差异以及加工工具的差异呈现出来工艺特色,对于石头的加工有整石砌筑和碎石垒砌,对于土壤的加工有粘土砖和土培砖等。一般根据内部功能的不同,工艺的加工方式也不同,例如半透明的毛石墙,它是剔除了传统毛石墙中连接石块用的砂浆,将石块中的缝隙表现出来,这样阳光就能透过缝隙照入到房间内,留下的光斑会呈现出阴影,十分梦幻。

4.3保护乡土建筑

在进行乡土建筑的保护中,首先,就要完善乡村建设规划,需要当地政府将乡土建筑的保护纳入到乡村建设的规划中,并且基于当地的特色,利用专业的技术保护乡土建筑。政府必须明确自己的主导地位,完善相关的监督制度,如果出现乡土建筑重大损失事故,必须要严肃处理,追究相关责任,各部门也需要加强交流与协作。其次,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需要制定好正确的方针与政策,做好乡土建筑的保护工作,同时要解决好相关乡土建筑遗留的历史问题,根据最新的政策进行调整,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减少对乡土建筑的破坏。最后,我们要以传承人的角度进行乡土建筑的保护和发展,保护传统技艺的传承人,走访传承人的生存环境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加大对他们的保护力度。

5总结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建设乡村的大背景下,对乡土建筑的保护更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需要合理处理乡土建筑与乡村建设之间的关系,在不破坏当地的传统民族特色下,进行乡土建筑的保护与完善,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履行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刘梦颖.爱沙尼亚露天博物馆及其乡土建筑保护的模式与经验[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88~95.

[2]周立军,周天夫,王蕾等.中国传统民居研究的传承与实践——"第22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综述[J].新建筑,2017,(5):114~115.

[3]朱小娟.特色村如何延续乡村文化肌理[J].人民论坛,2016,(26):102~103.

论文作者:徐垒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  ;  ;  ;  ;  ;  ;  ;  

乡土建筑的传承和保护分析论文_徐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