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主网运检一体化模式分析论文_闫秀

电力主网运检一体化模式分析论文_闫秀

徐州环宇电气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针对电力系统主网运检一体化管理进行分析,阐述了主网运检一体化管理重要性,并提出管理存在的问题,内容有:主网责任缺乏责任制度,运行和检修工作分体管理,缺乏专业人才,人才管理不当。最后总结了电力系统主网运检一体化管理,内容有:构建运检一体化管理系统,通过智能技术进行管理,健全一体化管理系统等。希望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能够为电力系统主网运检一体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电力系统;主网;运检一体化管理

引言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电力事业的进步水平,直接关系到将来的综合成就,同时能够产生的影响力是非常突出的。此种情况下,为了更好的满足电力工作的安全、稳定要求,应坚持在主网运检一体化管理的推广力度上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主网运检一体化管理自身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同样要得到妥善的安排、解决,要最大限度的改善固有工作的挑战,从而确保今后的主网运行、检验,可以获得更多的帮助,提高自身工作的可靠性、可行性。

1主网运检一体模式优势

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快”。运检一体模式下,其缺陷处理和事故应急响应的能力更强、效率更高。在倒闸操作中如遇设备无法操作等异常和紧急缺陷时,可以立即处理。减少了故障的汇报环节,以及到变电站的路程时间。越偏远的变电站,实行运检合一的优势就越明显。人财物资源进行属地的集约化管理。充分整合配置,盘活所有资源,各专业相互补充相互支援,提高了工作效率。可进一步提高设备管理水平。运检一体实施后,原驻点专业人员将成为变电站设备主人,以更专业的眼光去检查、巡视设备,能更及时发现、处理设备异常。变电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管理水平将得到很大提升。可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激发员工创新活力。通过对其他专业的知识的补充学习,运行人员及专业驻点人员都可以达到集运继检试技能于一身。提高员工动手能力,转变思维模式,从而使得员工的创新活力被激发出来。

2主网运检一体化管理的现状

2.1管理制度不健全

①主网运检一体化管理制度的设定,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例如,有些主网运检一体化管理项目的进行,完全是针对成功案例开展抄袭、套用。这种现象的出现,表面上能够促使主网运检一体化管理按照健全的体制来实施,实际上与自身的需求并没有较好的结合,甚至是出现了很大的漏洞现象,根本无法按照预期设想来完成,最终产生的突发事故较为严重。②对于管理制度的内部挑战、隐患等,并没有开展大量的调查、研究,整体上的工作部署和落实,缺乏足够的参考和指导,对于管理效率的提升、管理质量的巩固,都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2.2运检人员紧缺

近几年来,人们对于电能的需求在不断地增大,电网规模越来越大,主网也越来越多,而这无形中增加了运检人员的日常工作量。并且我国的主网运检人员越来越紧缺,尤其是维修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而针对这部分人才,电力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培养成功。运检人员的紧缺已经对电网的稳定运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3管理措施

3.1构建“通才+专才+专家”的人员模式

①现有人员应先进行评估,掌握其能力水平,是否能胜任工作。遵循“先易后难,逐个击破”的原则,有计划性安排人员考证。考运行专业岗评及各专业技能证件。充分利用结对片区内废旧变电站的设备进行培训,退运变电站的设备可作为简单的设备检修、试验讲解、实操训练的场所,使员工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各专业的基本技能。②进行全员的多专业风险评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新增的其他专业任务,站长组织本运检中心的各专业人员在本班组开展培训,全面学习、梳理作业风险。每月进行回顾总结,在不断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和修订本班组的作业风险库。③人才流动及新鲜血液补充。新员工分配到变电管理所后,全部到各运检中心工作。先系统学习变电运行的知识,并跟着现场工作学习检修试验继保的知识。力争通过一年的多专业培训,通过跨专业学习,触类旁通的方式培养出知识和技能较为全面的人才。第二年开始选拔到专业班组进行专业学习,并根据考核情况和个人意愿选择发展方向。开发专业班组人员竞聘运检中心值班长、技术员、站长/副站长岗位,打破专业壁垒,开放竞争。④成立攻关虚拟团队。采用“团队虚拟化,虚拟项目化,项目载体化,载体专利化,专利实用化”的创新管理思路,由专家带领成员解决实际问题。跳脱班组限制,自由组合人员,使各位员工跳出所在的小圈子,在更广的平台展现才华,学习到更深入的技能。通过攻关一个个疑难杂症,逐步成长为专家。

3.2建立健全的设备信息档案库

当下,我国各大电网主网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促使主网设备管理面临挑战。多数大型主网以及那些复杂的电力设备,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均容易出现混乱现象,这也对主网管理工作带来影响。电力企业必须对信息档案做出进一步改进,对主网进行大力检查和管理十分重要,构建比较完整的设备以及信息档案,可以促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构建完整的设备信息文件清单,在设备原始技术文件当中,存在生产数量、试验数据和操作参数等。为了促使设备信息档案得到改善,还需要对设备异常记录、操作参数等进行收集和记录,测试相应管控数据,从而归档处理。此外,对原始设备情况作出相应对比,能够明确当下设备运行具体情况,促使相应工作人员能够清晰的分析并判断出设备具体运行状态。

3.3构建安全管理体系

在进行一体化主网运检作业时,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了2方面内容:其一为安全生产保障,该体系的有效进行能够确保电力企业有序生产,在进行具体作业时,分为电网设备的建设、检修、运维等多个方面。工作人员具体包括生产辅助人员、实际操作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及生产管理人员。其二为安全监督体系,该体系需要对作业现场工作人员安全问题与设备运行安全性进行有效监督,同时不断完善考核制度。在进行具体作业时,工作人员主要包括劳动保障监督人员、安全生产监督人员、管理人员、安全领导人员以及生产第一责任人。只有确保两个体系协调运营、有效合作、相互监督,才能使线路安全一体化管理得到更大程度的保障,确保电力行业发展的稳定性。

3.4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例如大数据挖掘技术、云平台技术、无线通讯技术等先进的AI技术等,可以构建智能化管理平台,缩减信息传达的环节,减少主网维修的时间,进而提升运检工作的工作效率。在智能化管理平台中,对主网运检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对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主要是通过GPS定位系统来完成的,提升了工作效率。另外通过GPS定位系统,还可以巡视高压主网,快速而准确的找出主网运行过程中的故障,提升检修工作效率,确保主网的运行稳定。

结语

实行运检一体化后,主网的应急响应速度更快、资源利用更好,人员综合素质将有较大的提高,这都将筑牢我们企业的安全生产根基。这是利的一面,同时也要看到弊的一面,站长的担子更重、运检中心人员的工作量更多,培训难度更大等。权衡利弊之后可以得出,运检一体化是一条符合区域特点的道路。我们应该集中力量、扎实认真地推进运检一体化模式。

参考文献

[1]曹大军.电力系统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管理浅析[J].电气时代,2016(03):39~42.

[2]杨杨.电力系统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管理的研究[J].大科技,2017(25):63-64.

[3]高颖.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5(05).

论文作者:闫秀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  ;  ;  ;  ;  ;  ;  ;  

电力主网运检一体化模式分析论文_闫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