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混凝土材料质量控制问题思考论文_刘利兵

商品混凝土材料质量控制问题思考论文_刘利兵

东莞市冠升混凝土有限公司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随着国家基础建设的高速发展,做为最大宗建筑材料商品混凝土能加快施工进度、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工程质量等优点得到了大力推广和普及。对于商品混凝土公司要生产出优质混凝土必须使用优质的原材料,合理的配合比充分均匀的搅拌和正确的的浇筑。而对于施工单位必须要有合理的施工组织和技术措施包括正确的浇筑、振捣、抹面和养护方法等。商品混凝土公司与施工单位要加强交流,紧密配合,双方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保证每一个环节不出问题,才能建造出质量优良的混凝土工程。因此,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材料质量;控制问题;思考

1导言

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是一个连续和系统的过程,施工单位应根据商品混凝土的特点制定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并对施工质量负贵,应加强与各方的沟通严格按棍凝土有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才能获得工程项目合同所期待的优良棍凝土性能。

2商品混凝土质量问题

2.1混凝土发生工作性不良现象

(1)搅拌车载货前未将余水倒尽或泵送过程中加水,致使混凝土泄出时坍落度异常,水灰比增大,工作性也变差,混凝土易离析及强度降低。(2)混凝土运至工地等候过久或天气太热(混凝土温度超过32℃),致坍损过大,造成工作性不良。

2.2混凝土发生析离

(1)施工时,浇筑软管口至浇筑面落差太大,材料产生分离。(2)用长滑柑施工,在卸料口处未以木板挡住使骨料分离。(3)以浇筑管管尾的短软管推料致混凝土析离.

2.3浪凝土龟裂及汾水

(1)浇筑梭板时,如遇风大且炎热(26~30℃)天气,现场缺少养护就会产生塑性收编裂缝呈不规则状,或产生与铆筋呈平行与垂直的龟裂,裂缝甚至贯穿梭板。(2)浇筑后养护天数不足或龄期不足就加重载于结构物上,产生龟裂。(3)新、旧棍凝土接缝处常发生裂艳,或因施工方式有误产生施工缝致衰面产生龟裂。

2.4混凝土外观不良

(1)棍凝土表面浮浆过多未千、衰面泌水严l,有严重起粉现象,混报土浇筑拆模后有水纹,棍报土外观表面色泽不一,表面出现白色的白花状,且呈不规则散布,并出现裂缝及渗水现象。(2)棍凝土未正常凝固(因减水剂使用量计量错误,或因计量设备破损诵出使级凝剂过量)。(3)拆模后外观颜色不一且部分易脱落,强度不足(取样分析后发现有接粉煤灰过量)。

2.5其他

(1)预拌车数量不足,物送间隔时间太久致已浇筑混凝土形成施工缝。(2)主体结构浇筑完成后发现每层楼板均有局部小面积呈现全是砂料且明显强度不足,有的部位可以用细姻筋挖除的现象。

3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材料由水泥、粗细骨料、掺合料、外加剂和水等组成,这些原材料是确保商品混凝土产品质量的物质基础,各项性能指标的好坏和稳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3.1水泥

水泥是混凝土中的主要胶凝材料,水泥的种类繁多,按用途和性能可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以及特性水泥三大类。在每一种水泥中,根据其胶结强度的大小,可分为若干强度等级,当水泥的品种及强度等级不同,性能也有较大差异,在使用时需区分水泥的品种及强度等级,掌握其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根据工程情况合理地选择使用水泥。泵送商品混凝土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碴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不宜采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因为它需水量大,易泌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细骨料

混凝土中的砂称为细骨料或者细集料,颗粒(即砂子颗粒直径)在0.16~5.00mm。砂可分为天然砂或人工砂两种,天然砂是由岩石风化等自然因素作用形成的,表面光滑,表面积较小,与水泥粘结较差,拌和物的流动性较好。人工砂是用坚硬岩石轧碎制成,棱角多,表面粗糙,与水泥粘接较好,拌和物的流动性差。砂的含泥量≤3%,泥块含量≤1%,对于C10和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砂,可根据水泥强度等级,含量可予以放宽,但含泥量≤5%,泥块含量≤2%。

3.3粗骨料

粗骨料是指粒径>5.00mm的骨料,常用的有天然卵石和人工碎石两种,天然卵石表面光滑,少棱角,空隙率与表面积较小,与水泥的胶结力较差,和易性较好。人工碎石是由坚硬岩石经人工或机械轧碎而成,表面粗糙,多棱角,空隙率和表面积较大,与水泥的胶结力较强,和易性较差。粗骨料含泥量一般≤1%,泥块含量≤0.5%。对于C10和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根据水泥强度等级,其含量可予以放宽到1%。

3.4掺合料

掺合料是为了节约水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在混凝土拌制时掺入的掺量大于水泥质量5%的矿粉末。用于混凝土掺合料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天然沸石粉,在这些掺合料中以粉煤灰应用最为普遍,粉煤灰掺入混凝土中可显著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流动性。

3.5拌和水

凡是饮用的水,均可用于拌制和养护混凝土,未经处理的污水、工业废水、沼泽水、硫酸盐含量超过1%的水不能用于拌制混凝土。

3.6外加剂

外加剂是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掺入的不超过水泥质量的5%(特殊情况除外),并按使用要求改善混凝土正常性能的物质。外加剂的选用要根据混凝土性能要求、施工条件、配合比等因素综合考虑,在进行质量控制时,除对外加剂的常规指标进行检验外,同时对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掺加的组分进行复试,掌握其质量特性。

3.7材料储存

原材料进场时,供方应按规定批次向需方提供质量证明文件,进场后应按规定进行进场检验;水泥应按不同品种和强度等级分别储存,同时应防止水泥受潮及污染,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应进行复检,合格方可使用,出现结块的水泥不得用于混凝土工程;骨料储存周围应有良好的排水、排污和防尘、遮雨设施,粗、细骨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杂及杂物混入,要尽量减少骨料转运次数,将跌落差控制在3.00m以下,以防止骨料跌碎和分离;掺合料应按品种、级别分别储存,应防潮防雨,矿物掺合料存储期超过3个月,应及时进行复检,合格方可使用,严禁与水泥等其他粉状料混合;外加剂按生产厂家、品种分别储存,粉状外加剂应防止受潮结块,如有结块,应进行检验,合格者经粉碎至全部通过600mm筛孔后方可使用,液态外加剂应贮存在密闭容器内,应防晒和防冻,如有异常现象,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结语

影响混凝土的因素很多,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必须要加强质量控制,严格按规范操作,形成搅拌站(厂)、施工单位、质检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对于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按不同的厂家条件、不同的工程结构特点、不同的地点与气候条件,有区别地采取合适的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林雅莲.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技术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J].河南建材,2013,(01):18-19.

[2]潘泽彬.港口施工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需关注的几个问题[J].科技信息,2011,(13):658.

[3]许鹏.商品混凝土质量通病的材料特性及施工质量控制[J].浙江建筑,2006,(05):59-60.

[4]王仁兴,陈曙光,顾素珍,诸鹏飞.基于商品混凝土质量通病的材料特性和施工方式的质量控制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6,(03):126+132.

论文作者:刘利兵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1

标签:;  ;  ;  ;  ;  ;  ;  ;  

商品混凝土材料质量控制问题思考论文_刘利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