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困境_凯恩斯主义论文

困境中的日本经济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凯恩斯论文,日本经济论文,困境论文,主义论文,宏观经济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154(2002)02-0062-03

一、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理论

1936年凯恩斯发表他的划时代著作《通论》,1937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J·希克斯在《经济计量学》杂志上发表了《凯恩斯先生与“古典学派”》一文,用IS-LM分析方法来说明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货币理论的异同。尽管经济学界对IS-LM模型提出了质疑,但它仍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和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方法。

图1

在IS-LM模型中,I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的均衡曲线,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的均衡曲线,因此,E点才是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和利率点。这里均衡的国民收入Y[*]如果不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时,我们可以采取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及两种政策配合使用。

如果是萧条经济可以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采取增加财政购买支出、政府转移支付及减少税收的办法。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可以使IS曲线向右侧移动(见图2)。于是与LM曲线形成一个新的均衡点E',此时新的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上升;如果是过热经济,则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其结果与上述过程相反。

图2

为了调节经济,也可以采取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可以操纵LM曲线的移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LM曲线向右侧移动(见图3),均衡的国民收入增加而利率下降,以达到繁荣经济的目的;相反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以降低过热的经济。

图3

但是,由于LM曲线形状特殊,可以将其分成三段(见图1),水平AB段称凯恩斯区域或流动偏好陷阱区域;垂直CD段称古典区域;BC段称中间区域。如果一国经济的LM曲线处于中间区域,则财政政策效应和货币政策效应如上所述。如果处于凯恩斯区域即流动偏好陷阱区域,则货币政策效应为零。

从上面的IS-LM模型中可以看出,更使政策达到更好的效果,最好是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使用,具体的配合方式取决于一国当时的经济状况。

二、困境中的日本经济

90年代日本经济多数年份处于低速增长时期,到21世纪初仍没有改观,日本经济困难重重,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消费持续低迷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的民间消费需求一直处于极低迷状态。就民间最终消费支出的实际增长率看,在1985-1990年度平均高达4.4%,而到1990-1995年度平均降至2.1%,只有在1996年度,由于下年度消费税率提高引发超前消费,曾一度出现了2.5%的较高增长,但到1997年度作为其“反动”,立即又下降为0.1%。1998年度和1999年度仍分别只有0.8%和0.7%,到2000年日本家庭的消费支出出现负增长,据2001年2月日本经济贸易工业部公布的一项报告显示,占国内生产总值60%比例的个人消费支出以平均每年0.63%的速度下降。而据日本多家著名研究机构如日本经济研究中心预测,至少在2005年以前,日本的民间消费低迷状况不可能得到根本改观。

2.失业问题仍然严重

据日本总务省发表的劳动力调查,2000年平均完全失业率为4.7%,是自1953年开展这项调查以来情况最糟糕的一年,完全失业率者达320万人,比曾创下最高记录的1999年多出3万人。2000年12月至2001年1月,日本的失业率又连续创下4.9%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最高记录,更令人担忧的是,在未来一定时期,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企业内部的重组、雇佣制度的改革及产业结构调整等,日本还很难从目前的高失业率中彻底摆脱出来。

3.债台高筑,财政赤字难以缓解

由于日本财政体制还不是非常的健全与完善,如税收结构不合理、财政来源不足且不稳、财政支出结构日趋僵化等原因,再加上日本政府又不得不从90年代初后增发国债来增加公共事业费支出,使日本的国债特别是赤字国债发行额迅速扩大,到1999年度,日本的国债发行额已猛增至38.6万亿日元,比1989年度增加了4.8倍,其中赤字国债从1994年度起再度发行,到1999年度也增至25.4万亿日元,比90年代前最高水平(1980年度为7.2万亿日元)还增加了2.5倍,其国债依存率空前提高,到1999年度已高达43.4%,其国债余额到1999年度也增至331.7万亿日元,几乎相当于1990年度的2倍,到2000年度日本的财政赤字余额高达660万亿日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倍,由于财政赤字的急剧增加,目前日本已成为主要发达国家中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危机最严重的国家。

4.不良债权和企业倒闭破产严重

巨额不良债权是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后一直附着在日本金融与经济运行中的一个大毒瘤。从1992年度到2000年3月,日本金融系统处理的不良债权已高达67.9亿日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6%。有分析家表示,实际坏账的数字比公布的要高得多。美国一些金融机构估计,日本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高达100亿日元以上,并认为现在是大银行破产的时代,主力银行挽救负债企业群的力量也正接近极限。这种局面的形成可能有统计口径方面的问题,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作为债务人的企业,其经营效益不断恶化,尤其是破产企业不断增加,据日本帝国数据库公布的统计数字,企业破产连续两年增加,2000年的破产企业比1999年增加了23.4%,截止到2000年1月,日本破产企业的负债总额达到9696.46万亿日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0.6%,而破产企业中75%是由于日本经济衰退造成的。

5.其他存在的问题

日本经济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最近几年,日本政府有关部门曾多次提出“日本经济正面临着陷入通货紧缩恶性循环的危险”的告诫,1999年和2000年不仅综合批发物价指数分别比上年下跌了3.3和0.1个百分点,而且综合消费者物价指数也分别比上年下跌了0.3和0.7个百分点,到2001年上半年仍呈下降趋势。再有,据日本大藏省公布的数据表明,公司投资额大幅度下降,2001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将因此至少降低0.6%。

三、困境中的日本经济与其宏观经济政策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其依据在于,当微观经济中“看不见的手”调节市场失灵时,可以由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进行调控。日本政府和经济决策部门为了促进经济恢复和增长,降低失业率,各届政府都奉行凯恩斯主义,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实施失灵

为了刺激经济复苏,日本银行从1994年开始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基础货币每年增长为4~10%,在货币供给量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情况下,货币流通速度急剧下降,扩张性货币政策未能启动日本经济,还导致利率下降,1994年日本短期利率降到了接近2%的水平,1996年日本银行将隔夜拆借利率降到了0.5%,1994年4月日本银行宣布了著名的零利率政策,利率已降到了最低点,即日本陷入了流动偏好陷阱,短期利率不可能继续降低以刺激经济,也就是货币政策失效了。如果将宏观经济政策中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看成是相互配合使用的双手,那么日本政府已经失去了一只手的作用。零利率政策为推动日本走向复苏做出了贡献,但是,这一政策毕竟只是为了应付异常事态而采取的紧急对策,它不符合市场规律,长期实行不仅会缩小市场,产生通货膨胀,而且对日本企业的结构改革、金融市场国际化及健全金融体制等都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从未来经济健康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去掉零利率政策无疑是有利的。但目前即使是微调,对低迷的股市及债务沉重的建筑业、房地产业和零售业的负担也会加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日本经济复苏的步伐。

2.财政政策的局限性和负效应

(1)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10年里,尽管日本政府频频采用刺激景气政策,但效果并不明显。日本政府身陷两难境地,若继续实施刺激政策,财政危机更加深重;若停止刺激措施,经济就可能大幅度下滑。并且在实施刺激政策时,财政政策本身也会有很大的局限性,根据日本近几年及现在的情况,政府仍应实施刺激政策,但以往的经验让我们认识到:

财政支出具有刚性。要使财政政策起到反经济周期的作用,需要财政支出具有伸缩性。然而在实际的财政政策运作中,增加财政支出,则各方面皆大欢喜,因此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易于实行;相反,要求压缩财政规模,则不那么容易,不仅增加的公共投资难以压缩,其他财政开支,如政府的行政支出、事业性开支及福利开支均具有刚性。

无法消除的“时滞”。财政政策滞后于现实经济变化的问题并不是政府的过错,而是由财政政策的性质决定的。这是因为,从景气变化到出台财政政策,至少要经历两个阶段,即现实认识阶段和政策决策阶段,必然存在时滞。日本学者的研究表明,在日本,从对经济现状的认识到财政政策的出台,通常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由于存在上述的时滞,财政很难对景气变化及时采取对策。到实施财政政策时,经济的萧条期有时已经过去。

公共投资对民间设备投资的诱发作用。如果经济处于不景气,实际上民间存在着大量的过剩生产能力,对于政府扩大公共投资带来的需求增加,民间企业只需要动用闲置设备或提高设备开工率就可以应付,而不必要增加设备投资。因此,在经济萧条时期扩大公共投资,对诱发民间设备投资没有效果,至少效果不明显;相反,在经济景气时期扩大公共投资,更容易诱发民间投资的效果。所以,目前日本存在投资不足的问题,并不是实施了财政政策就可以解决的。

(2)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负效应

大量增加公共投资,虽然暂时维持了经济增长速度,但从长期看,却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

民间经济自我增长能力减弱。战后,随着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完成,民间自我经济增长能力本应是一个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但是,日本的市场经济属于政府强干预型的,这种政府强干预型的经济体制曾对日本经济的迅速赶超起过积极作用,但也导致了民间经济对政府的依赖性,不同程度地患上了“软骨症”,独立渡过危机的能力不足,自我增长能力不足。

财政负担加重。依赖公共投资的经济体制,实际上等于加重了财政的经济负担。在日本,不管是主管经济的政府部门,还是经济学界或民间经济界,都清楚地知道凯恩斯的财政政策存在明显的缺陷,但已形成一种经济惯性,很难一下子扭转,结果财政负担越背越重。正如日本经济目前的状况一样。

经济中存在的问题被掩盖,尤其是结构性问题。在经济萧条时期,并非所有产业都处于萧条状态,生产的下降幅度在不同的产业是不相同的。即使是同处于一个行业,各个企业受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恰恰是经济萧条时期最能暴露出在经济结构、企业经营以及产品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然而,用扩大公共投资来刺激或维持经济增长的政策,使本该暴露的经济问题被掩盖起来,并以人为创造的需求,使一部分本该淘汰的产业、企业或产品继续生存,从而延缓了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

标签:;  ;  ;  ;  ;  ;  ;  ;  ;  ;  

日本经济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困境_凯恩斯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