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进一步分析探讨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于2015年6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化疗和PICC置管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82例,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41例,对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参照组中发生Ⅰ度、Ⅱ度、Ⅲ度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分别有5例、4例和2例,总发生率为26.83%;实验组中发生Ⅰ度、Ⅱ度、Ⅲ度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分别有2例、1例和0例,总发生率为7.3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PICC置管术;机械性静脉炎;预防;护理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因具有减轻患者痛苦、保护患者外周静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留置时间长等诸多优势而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机率也明显增加[1]。本院将护理干预应用于2015年6月-2017年1月期间行化疗和PICC置管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中,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5年6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化疗和PICC置管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82例,其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的人数分别是44例和38例;患者中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分别为20岁和72岁,中位年龄:(48.59±9.75)岁;肿瘤类型:12例患者为结肠癌,12例患者为鼻咽癌,20例患者为乳腺癌,29例患者为肺癌,9例患者为其他肿瘤疾病。根据平行对照、临床开放的设计方法将以上患者应用密封信封法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41例,上述基本资料经检验2组患者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按照正常程序来对患者进行穿刺、置管,用温湿毛巾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进行热敷处理,温湿毛巾的温度最好在50-60℃,3次/d,每次热敷30min。实验组患者除接受上述护理措施外还应用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心理护理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PICC置管术的健康宣教,对患者详细说明PICC置管术的应用目的、穿刺程序、使用优点等,鼓励患者讲出自己的疑虑并给予耐心解释,使患者的紧张、恐惧、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进行有效缓解。
1.2.2 预防处理 在对患者进行穿刺处理时可以通过聊天的方式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将手套上的滑石粉清洗干净后再接触导管,将导管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浸泡或者将其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充分湿润,保持匀速运动送管;使用的导管要根据患者的血管状况进行针对性的选择,化疗时间应选在PICC 置管后的1~2d;在对穿刺点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处理后,待其晾干,然后将长条状的超薄型美皮康贴在穿刺点以及上方外周静脉处,对贴膜进行妥善固定,然后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贴膜外的皮肤并粘敷超薄型美皮康[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 症状处理 当患者出现肢体肿胀症状时,叮嘱患者加强休息并将患肢抬高;对肿胀部位进行隔湿热敷;遵医嘱应用金黄散外敷或喜疗妥、美得喜等消肿软膏;指导患者进行握拳松拳运动等来增加手指的精细、灵巧活动[3]。
1.3 疗效标准 参考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制定的标准来对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进行分级,如果局部呈现水肿、疼痛、红肿症状,静脉没有出现条索状改变情况,触诊未发现硬结,则判定为Ⅰ度;如果局部呈现水肿、疼痛、红肿症状,静脉出现条索状改变情况,触诊未发现硬结,则判定为Ⅱ度;如果局部呈现水肿、疼痛、红肿症状,静脉出现条索状改变情况,触诊时发现硬结,则判定为Ⅲ度[4]。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得实验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s”表示正态计量资料,2组采用t检验来进行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来进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P<0.05表示的意义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参照组中有5例患者发生Ⅰ度机械性静脉炎,有4例患者发生Ⅱ度机械性静脉炎,有2例患者发生Ⅲ度机械性静脉炎,总发生率为26.83%;实验组中有2例患者发生Ⅰ度机械性静脉炎,有1例患者发生Ⅱ度机械性静脉炎,没有发生Ⅲ度机械性静脉炎,总发生率为7.3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机械性静脉炎这种并发症在PICC置管患者中较为常见,主要是由于导管型号不当、护理人员操作技术不熟练、置管肢体过度活动、患者血管条件差等原因导致的,不仅会使患者的痛苦大大增加,同时还会对临床疗效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出现置管失败的情况,因此在临床中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来对机械性静脉炎进行预防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次研究中,将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分别应用于在我院行化疗和PICC置管术治疗的82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结果显示:参照组中发生Ⅰ度、Ⅱ度、Ⅲ度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分别有5例、4例和2例,总发生率为26.83%;实验组中发生Ⅰ度、Ⅱ度、Ⅲ度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分别有2例、1例和0例,总发生率为7.3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证明,护理干预应用于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在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以及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林欣,雷艳,黄朝芳,等.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4,11(03):463-464
[2]沈焕云,吴丹. 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26(08):107-108
[3]宋蕊,高双友,袁凤辉,等.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及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护理体会[J].职业与健康.2011,08(01):119-120
[4]盛莉,王冬梅,王骞卉,等.护理干预在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01(S2):323-324
论文作者:徐淼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上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3
标签:患者论文; 静脉炎论文; 机械论文; 发生论文; 术后论文; 统计学论文; 实验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上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