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药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方法是采取中药复元活血汤合导赤散加减治疗方法,对所在医院收治的32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采用中药复元活血汤合导赤散加减治疗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患者32例(后遗神经痛患者3例),其中治愈32例,无效0例,患者总治愈率为100%。结论:中药复元活血汤合导赤散加减对于带状疱疹的治疗疗效显著,并能够治疗患者后遗性神经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复元活血汤合导赤散加减;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5-0103-02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疱疹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群集成簇性丘疱疹、水疱,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呈带状、单侧性,伴随明显神经痛。儿童初次感染时引起水痘,老年人和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容易感染带状疱疹病毒,50岁以上中老年人占病人总数一半以上,一旦感染更为严重。民间把这种病称作“串腰龙”,文献上叫“缠腰火丹”,这是因为侵犯胸腰部位的带状疱疹占本病发病率的60%以上。实际上,这种病还可侵犯头、面、耳及上下肢等部位。由于这种病毒有亲神经的特点,发病总是沿神经走向,呈条带状,故称“带状疱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治疗不当会留下后遗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研究该病的有效方法十分重要,我用中药复元活血汤合导赤散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患者32例,全部符合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诊断标准,其中胸腹部22例,头面部2例,肩背部3例,大腿部2例,三叉神经痛1例,肋间神经痛2例。病程为3天~2月。其中经西药治疗无效者12例后转服中药治疗。
1.2 治疗方法
根据中医辨症考虑为毒邪化火,心、肝之火内炽,阻于经络、滞于脏腑,气血受阻、经络不畅所致。予以清心养阴活血疏肝通络方剂给予复元活血汤合导赤散加减柴胡12g天花粉12g当归12g红花10g穿山甲10g桃仁10g生地15g竹叶12g木通9g生甘草6g大黄9g药物及剂量可根据患者的具体发病部位及身体状况作适当加减。每剂药煎3次,每次约100ml,3次药水混合后分3次口服。
1.3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患者疱疹消退神经、疼痛情况、治疗时间。
2.结果
3剂药治愈14例、显效18例;6剂治愈18例。总治愈率为100%。随访6月未见复发。
3.讨论
带状疱疹属中医蛇串疮、蜘蛛疮、缠腰火丹、火带疮、蛇丹、蛇窠疮等范畴,由心肝二经火邪湿毒凝结而成。初起患处刺痛发红,继而出现米粒样水疱,疱液透明,累累如串珠,呈带状排列。最早在隋代的《诸病源候论》中便有记载。巢元方曰:“甑带疮者,绕腰生,此亦风湿搏于血气所生,状如甑带,因此为名,又云此疮绕腰匝则杀人。”明代《疮疡经验全书·火腰带毒》曰:“火腰带毒,受在心肝二经,热毒伤心流于膀胱不行,壅在皮肤,此是风毒也。”清代《外科大成·缠腰火丹》曰:"缠腰火丹,一名火带疮,俗名蛇串疮。初生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疱,痛如火燎,由心、肝之火内炽,阻于经络、滞于脏腑所致。因此,中医学认为对于该病的治疗需着重于活血化瘀、疏肝理气、通络止痛、清心泻火,最终能够达到“通而不同”的目的。方中红花、桃仁、当归具有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柴胡具有疏肝理气、引药入经的功效;大黄具有荡涤凝淤敗血,引药下行的功效,其配合柴胡对气机进行一降一升的调理;穿山甲具有引药达病所的功效;天花粉具有清解毒邪、痛经活络的功效;生地、竹叶、生甘草、木通均为导赤散的原方,具有导热下行、清热利水的功效。全方兼顾气血,活中寓养,能够在活血的同时又避免了耗血,理气的同时又没有伤到患者阴阳平衡。
所以笔者采取清心养阴 活血疏肝通络之法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林志淼,杨勇,李若瑜等.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0,39(6):393-395.
[2]邓先立.疏肝化湿、活血和营法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J].河南中医,2009,29(4):357-358.
[3]张伯华,唐忠明,巨华等.清心导赤散加味治疗头面顽疮举隅[J].四川中医,2003,21(10):71.
[4]张良.复元活血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3例[J].陕西中医,2013,34(3):329-330.
[5]苏小茹,罗益.疥灵丹合导赤散治疗疥疮60例[J].新中医,2005,37(9):70-70.
[6]杨敏芳.复元活血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1):2326-2327.
论文作者:王海龙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9
标签:带状疱疹论文; 神经痛论文; 患者论文; 后遗论文; 加减论文; 功效论文; 中医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5期论文;